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5 ,大小:198.54KB ,
资源ID:4665896      下载积分:14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6658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练习题及解析.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练习题及解析.doc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练习题及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注)苏 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注释】这首词大致创作于词人被贬黄州之后。(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援情入理,情理互喻,既朴实又形象生动。B.上阕运用典故发端,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尘俗人生的否定。C.下阕以高歌结尾,情绪豁达开朗

2、,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之情。D.全词语言意显词浅,带有口语化的痕迹,似乎毫不经意,然又颇具匠心。(2)本词上阕蕴含作者多种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A解析: (1)A(2)对世俗追名逐利的嘲讽,将名与利比喻为蜗角、蝇头,嘲讽之意一览无余;对政治斗争相互倾轧的厌倦,词人感叹万事皆由前定,何必争个谁弱谁强;对自身处境的悲愤,不问世事,全身远祸,未老放我,百年沉醉,抒发的是内心的无奈与悲愤。 【解析】【分析】(1)A项,“情理互喻”“形象生动”错误,从词中来看,应该是全篇援情入理,情理交融,并非是“情理互喻”;同时“朴实”和“形象生动”本身就是矛盾的,且从词中来看,词人现身说法,真抒

3、胸臆,言语是朴实的。故选A。 (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功名利禄本是构成世俗观念的核心,而经历了人世浮沉的苏轼却以蔑视的眼光,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著甚干忙”揭示了追名逐利的虚幻,这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蝇营狗苟尘俗人生的否定;“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词人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也无须过分介意;“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词人意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一“浑”字抒发了以沉醉替

4、换痛苦的悲愤,一个愤世嫉俗而以无言抗争的词人形象呼之欲出。 故答案为:A; 对世俗追名逐利的嘲讽,将名与利比喻为蜗角、蝇头,嘲讽之意一览无余;对政治斗争相互倾轧的厌倦,词人感叹万事皆由前定,何必争个谁弱谁强;对自身处境的悲愤,不问世事,全身远祸,未老放我,百年沉醉,抒发的是内心的无奈与悲愤。【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

5、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 径保暹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悲秋诗文非常之多,可本诗却借秋径赞美了秋天的清静和活力。B.诗人对秋径深处和峰顶下的层层岩洞,足可隐居的遐想,加深了意境。C.本诗由小及大、由细到粗地描写了大自然可爱的生物,语言颇见匠心。D.诗中“静极忽归僧”,与王维的鸟鸣涧描写环境,用了相同的技巧。(2)诗的首联写“闲行意有凭”

6、,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C解析: (1)C(2)“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是“闲适”。“行”呼应标题,并表明移步换景的写法。“意有凭”,统领下文作者的所见所思。 【解析】【分析】(1)C项,“由小及大、由细到粗”说法错误,因为首联先写一条小径,曲曲弯弯,路旁的杉树与绿竹,枝叶茂密,把路的上空遮盖,然后颈联用工笔的手法,细写路边松软的泥土,那一个个小小的洞穴,虫子钻过的痕迹宛在;一块块石板的断处缝边,长满了暗绿的青苔。因此,本诗的写法是“由大及小、由粗到细”;故选C。 (2) “闲行意有凭”,从内容上,是说“我”乘闲来到这条小径,眼前的一切,都与我的心情相融,化成一块;从结构上,“行”字呼应了

7、标题,并表明移步换景的写法,“意有凭”,统领下文作者的所见所思;从效果上讲,“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是“闲适”。题干要求回答作用,可以把内容部分省略。 故答案为:C; “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是“闲适”。“行”呼应标题,并表明移步换景的写法。“意有凭”,统领下文作者的所见所思。【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诗句作用,要理解诗句含义,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译文】

8、 一条小径,曲曲弯弯,路旁的杉树与绿竹,枝叶茂密,把路的上空遮盖。我乘闲来到这里,眼前的一切,都与我的心情相融,化成一块。 刚下过一阵小雨,迎面吹来的风儿,带着丝丝凉意;万籁寂静,忽然远远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原来是山中寺庙的僧人归来。 我细细地品味着四周的一切,路边松软的泥土,那一个个小小的洞穴,虫子钻过的痕迹宛在;一块块石板的断处缝边,长满了暗绿的青苔。 望着远方,我想到那小径深处,那高峰下层层岩洞,一定有高士隐居在苍烟暮霭。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

9、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从字数看,雨霖铃属于_;从题材上看,这首词属于_。 (2)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请找出这一首词中运用点染的句子,加以赏析。 解析: (1)长调(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离别诗(送别诗、爱情诗均可得分)。(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用“更那

10、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解析】【分析】(1)本题,雨霖铃,词牌名,又名“雨淋铃”“雨淋铃慢”,原为唐教坊曲名。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字,属于长调。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

11、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词人的内心独白。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日“烟波”,又日“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此外还有,“多情自古伤离

12、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就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超越了古今所有人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别离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故答案为:长调(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离别诗(送别诗、爱情诗均可得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是点,先说出

13、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体裁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知识分析。 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所以这是一首长调,同时这首诗歌表达出对是送别友人,所以这是一首送别诗。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仔细分析词句内涵的基础上作答。在这首词中起到“点”作用的句子是“念去去”,是指想到这次去南方,

14、点明了离别之情。而“染”指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后面的写景有“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的是想象此去路途遥远,前路迷茫,通过写景来渲染离愁。 4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昧旦出新亭渚梁徐勉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注释】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术:道路。游衍:恣意游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B.三、四句写诗

15、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C.五、六两句,景物虚实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D.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2)诗人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 (1)C(2)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直抒胸臆,结尾两句

16、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 【解析】【分析】(1)C项,“景物虚实结合”错误,“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二句,一静一动,展示了诗人遥观仰视的画面转换;在晨光初露的枫树林那清幽的背景上,点染黄鸟翅翼参差的鲜明羽色,便造出了富于对比的色彩反差和无声处传有声的音响效果。将晨色中的新亭渚,表现得既静默,且又富有生气。故选C。 (2)本题手法,借景抒情,山道边蓬蓬勃勃,正有开不尽的各色野花,被“初日”的霰光一照,便全都灿灿生辉。因为这是在车马行驶的视觉意象,故“山华映初日”句,不仅带有霰彩、山花上下辉映的效果,还有一种络绎不绝、目不暇接的动感。动作描写,如此良辰美景,岂可在匆匆奔

17、驰中览赏?诗人因此赶紧“揽辔”,任车马在此缓节徐行。意外间又发现,此刻已身在江岸,可以俯视清丽的江水,在晨色这安谧地畅流。正面衬托,置身在这样的如画美境,诗人能不逸兴遄飞?倘若这美境只是诗人孤身独游,自然显得几分冷清。但读者须知,与徐勉同游的,还有心意相印的诗人谢朓。他可是位“灵心秀口”、“风华映人”的一世之杰呢。两人年岁相若,携手共游,当着意兴之发,又可歌诗相和,该有何等乐趣?“气物宛如斯”两句,所抒写的正是诗人的此种心境。“心期”而又加之以“重”,说明诗人之畅快,不仅在“气物”的览观之美,更在于与友人的相期相许之乐。直抒胸臆,“游行”即自恣游娱之意,“系”则有“满”意。新亭渚上的这一次游娱

18、别说有多自在了,我的意兴啊,整个早上都那样饱满、欢悦!这两句虽书于素笺之上。读者不妨将其想象为诗人归去时,对家人的相告之语。其意犹未尽、手舞足蹈之态,隐隐见于笔端。分点整理即可。 故答案为:C;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

19、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刘禹锡空斋寂寂不生尘,药物方书绕病身。纤草数茎胜静地,幽禽忽至似佳宾。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1) 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2)尾联表达了

20、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 (1)以动衬静,以忽至的幽禽反衬出环境的静谧;作者以静谧的环境烘托出内心的宁静以及孤独;并照应开头的“空斋寂寂”。(2)劝勉、宽慰友人莫负风景;作者身处困境的豁达乐观;也暗含远离政治中心,只能消磨时光的一丝无奈。 【解析】【分析】(1)这两句明显写景,可以从描写手法(动静的角度)、结构(照应上文)来分析。前句“纤草数茎胜静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后句“幽禽忽至”,突然飞来几只幽禽,以鸟的飞来衬托幽静的环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景都与情相关,这里的环境的幽静与题目的“独坐”联系起来,以静谧的环境烘托出内心的宁静以及孤独。在结构上此句的“静”与上文“空斋寂寂”形成照应。

21、 (2)尾联“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中“莫教风景属他人”,劝勉、宽慰友人莫负风景;“同向洛阳闲度日”中“闲度日”说明作者没有得到重用,身处困境,但他依然劝诫朋友“莫教风景属他人”,这里其实也是自我劝慰,体现了他的豁达乐观;“闲度日”,每天只能无所事事,聊以度日,也暗含远离政治中心,只能消磨时光的一丝无奈。 故答案为:以动衬静,以忽至的幽禽反衬出环境的静谧;作者以静谧的环境烘托出内心的宁静以及孤独;并照应开头的“空斋寂寂”。 劝勉、宽慰友人莫负风景;作者身处困境的豁达乐观;也暗含远离政治中心,只能消磨时光的一丝无奈。【点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

22、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注释】: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逢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俱佳,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1)列对

23、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B.颔联正面怀古,一个“空”字使诗人对谢尚的崇敬怀念之情与上联空寂之景交融一起。C.诗中用典,颈联遥想东晋谢尚、袁宏在此地的遇合感慨斯人已渺,美谈不再。D.这首诗不拘泥格律的严谨和语言的藻饰,而是大处落墨情景浑成纯乎天籁。(2)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B解析: (1)B(2)第一问:怀才不遇的失望惆怅,知音难寻孤独落寞,潇洒自解的自信旷达。 第二问:融情于景。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别离去的行舟,烘托出不遇知音的落寞与孤独。以景结情。

24、明朝在落叶纷纷的情景下扬帆远去,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虚写(想象)。诗人遥想明朝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乘舟远去,烘托出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解析】【分析】(1)B项,“颔联正面怀古”表述错误,颔联是由望月过渡到怀古的。故选B。 (2)本题中,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显然表现诗人知音难觅的怅然和失落。从整首诗看,首联写内心的澄澈安详,颔联则表现了失落和怅惘,颈联满含自信与豪放,尾联则在旷达中深含寂寞凄清的情怀。从表现手法上看,尾联“明朝

25、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融情于景,以景结情,抒发作者的寂寞凄清。当然,这是作者的想象,属于虚写,寄寓了作者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 故答案为:B; 第一问:怀才不遇的失望惆怅,知音难寻孤独落寞,潇洒自解的自信旷达。 第二问:融情于景。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别离去的行舟,烘托出不遇知音的落寞与孤独。以景结情。明朝在落叶纷纷的情景下扬帆远去,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虚写(想象)。诗人遥想明朝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乘舟远去,烘托出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

26、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注释】杜荀鹤: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27、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旋斫:现砍。(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抓住“衣衫”“鬓发”等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的刻画出寡妇贫困痛苦的形象。B.颔联“犹”“尚”二字与尾联“任是”“也应”前后呼应,不管百姓如何困苦,横征暴敛依旧无处不在。C.此诗虚实结合:前三联虚处着笔,具体形象的写出寡妇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生活,尾联谊感慨升华主题。D.颈联“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采用加倍强调的艺术手法,极力渲染了寡妇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2)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 (1)C(2)同情农妇的不幸遭遇及悲惨生活。揭露控诉统治者的残酷

28、剥削、横 征暴敛无处不在。 【解析】【分析】(1)C项,错在“前三联虚处着笔”,前三联是对山中寡妇的形象和困苦的生活做了描写和叙述,应该是实处着笔。故选C。 (2)本题中,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麻苎衣衫鬓发焦”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强调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寄寓了诗人对山中寡妇的同情。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表达了对不顾人民死活

29、、横征暴敛的统治者的控诉。 故答案为:C; 同情农妇的不幸遭遇及悲惨生活。揭露控诉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横 征暴敛无处不在。【点评】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联系诗人境遇、所用典故、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进行综合解读。

30、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原早秋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释】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诗人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常见模式。B.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河”指黄河。此联直

31、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C.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D.诗人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后半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尤其“悠悠”二字更佳,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C解析: (1)C(2)“悠悠”本是忧郁的意思,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水喻情。大意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形象而

32、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 【解析】【分析】(1)C项,“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分析错误。颈联从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故选C。 (2)此题注意从“比喻的修辞手法”“叠词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分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啊。所以这两句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此处的“悠悠”要联系“思归若汾水”来

33、看,“悠悠”有连绵不断的意思,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不断的情怀。 故答案为:C; “悠悠”本是忧郁的意思,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水喻情。大意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

34、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残春赵长卿梅黄又见纤纤雨。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1) 这首词写作者在_(季节)的所遇所感,抒发了自己_的感情。 (2)词

35、的下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 (1)暮春厌倦仕途;思念故园(2)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将作者内心宦游无归的愁苦之情直写无遗。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之多。口语入诗,质朴自然,“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与其这样无用挣扎,不如找个地方隐居下来,抒发作者对目前仕宦的厌倦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根据标题青玉案残春可知,本诗写的是暮春之景。上片“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表达故园之思;下片“利名萦绊何时住”和“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表达了对官场的

36、厌倦,可见诗人有归隐之意。 (2)从修辞方面来看,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之多。从抒情手法来看,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直接写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从语言风格来看,下片善用口语,如“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通俗易懂,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流露出隐居之意。 故答案为:暮春厌倦仕途 思念故园 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将作者内心宦游无归的愁苦之情直写无遗。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之多。口语入诗,质朴自然,“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与其这样无用挣扎,不如找个

37、地方隐居下来,抒发作者对目前仕宦的厌倦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寄李儋元锡(注)韦应物去年

38、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释】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到滁州任刺史。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诗作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第二年春天,韦应物派人北上打探消息,探者还没有回滁州。李儋,字元锡,韦应物的诗交好友,曾托人问候。(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又”字说明与朋友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了,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B.作者“春愁黯黯独成眠”指作者满怀愁绪孤独入眠,而引起作者愁绪的主要原因是春天即将逝去,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不舍之

39、情。C.“世事茫茫难自料”指国家的前途难以预料,也包含个人的前途渺茫。D.颈联写诗人因为多病使他想辞官归隐;但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又不能一走了事的复杂心态。(2)在这首诗歌中,作者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案:B解析: (1)B(2)感叹别后时光易逝、境况萧索;因感慨国家及个人的前途无法料想而忧愁,情绪低沉黯淡;抒发一个清直官员有志而无奈的思想矛盾的苦闷;感激友人的问候,亟盼他来访。 【解析】【分析】(1)B项,“引起作者愁绪的主要原因是春天即将逝去,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不舍之情”错误。“春愁黯黯独成眠”,是说诗人独处异地,与好友分别已一年,满怀思念之情;

40、又恰逢朝政不稳,时局不明,他担忧国事,所以满怀春愁,孤独入眠。故选B项。 (2)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意思是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感叹与朋友分别后时光易逝;“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意思是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诗人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意思是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这一联具体写诗人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

41、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抒发了一个清直官员有志而无奈的思想矛盾的苦闷;“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意思是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倒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对友人的问候表达了感激之情,也表露出急切盼望友人来访的意思。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故答案为:B; 感叹别后时光易逝、境况萧索;因感慨国家及个人的前途无法料想而忧愁,情绪低沉黯淡;抒发一个清直官员有志而无奈的思想矛盾的苦闷;感激友人的问候,亟盼他来访。【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

42、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伯时:指李公麟。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野次:野外。(1)下列对这首诗的

4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B.石、竹、牧童和牛,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个个意态如见。C.本诗前半写画,富有田园气息;后半写意,表达爱石爱竹之情。D.后四句由看画生发感想,采用递进方式表情达意,情意殷切。(2)引言中的“戏咏”,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案:B解析: (1)B(2)本诗用轻松玩笑的语气做诗抒情,语言幽默风趣。如“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写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牧童虽未加任何修饰语,而称之为“阿童”,稚气可掬;尤其是以“觳觫”一词代牛,写老牛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的样子。这首诗从画中的竹石牧牛,联

44、想到生活里的牛砺角和牛斗,再以之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感,而一切托之于“戏咏”,含讥刺时政之寓意,在构思上很有曲致,也很有深度。 【解析】【分析】(1)B项“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错误。从本诗小序“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中可以看出,这幅画是苏轼和李公麟合作的;从诗歌正文后四句来看,这幅画的四个元素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元素是“牛”,四个元素并非平均用力。故选B。(2)本诗诗序中的“戏咏”是轻松玩笑地吟诗,即怀着一种轻松戏谑地写诗,而非态度严肃地写诗。这种情感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的用词。用“峥嵘”形容石头的奇特,用“阿童”写牧童的稚气,用“幽篁”写竹的茂密,更妙

45、的是用“觳觫”写牛的老态,语言轻松幽默,尽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二是讽喻寄托。从注释“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结合诗歌后四句便可看出,本诗是含有讽喻寄托之意,以画中“牛砺角”和“牛斗”痛惜“残竹”,寄寓自己对当时北宋后期党争的观感。综合以上分析,归纳整理,便可得出答案。故答案为:B;本诗用轻松玩笑的语气做诗抒情,语言幽默风趣。如“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写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牧童虽未加任何修饰语,而称之为“阿童”,稚气可掬;尤其是以“觳觫”一词代牛,写老牛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的样子。这首诗从画中的竹石牧牛,联想到生活里的牛砺角和牛斗,再以之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感,

46、而一切托之于“戏咏”,含讥刺时政之寓意,在构思上很有曲致,也很有深度。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1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宿楚国寺有怀赵嘏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江边松菊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注释】据酉阳杂俎记载:楚国寺在长安晋昌坊。赵嘏,中唐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七年(833)预省试进士,及第,寓居长安8年,与牛、李两党的达官显贵均有接触,为求功名而奔走。本诗写升赵为糊口远去岭表散幕府前。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典型意象“衰荷“断烟”“残月”勾物出一幅秋意瑟清冷凄的夜景图。B.“寂寞”一词既写出了衰败的荷花的香气无人赏识,也写出了作者对朋友相伴的渴盼。C.颔联用池水反射在墙壁上的波纹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