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7 ,大小:77KB ,
资源ID:4664400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6644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4).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4).doc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本章引言: 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实践的发展。19 , 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有十多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末又发生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制度的剧变。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则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 坚持建设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进一步认识, 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在当代完善和发展, 中国的理论和实践在进行不断的探索。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工人运动在社会实践中曲折发展、 不断前进。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 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思格斯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伊始, 就有许多仁人志士对其弊端提出批评, 并描绘出理想社会的蓝图来代替资本主义。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16一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即已出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来到世间就带着许多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弊端, 特别是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阶级级矛盾、 贫富分化极其严重, 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极其恶劣, 资产阶级的剥削极其残酷, 这激起了工人阶级的激烈反抗, 自发的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了早期无产阶

3、级的意识和利益, 反映了早期无产者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 建立理想新社会的愿望。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她们在自己的著作中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 但提出和描绘的理想社会却充满着空想性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的社会改造方案, 往往是包罗万象的, 涉及包括哲学、 经济、 政治、 历史、 宗教, 道德、 家庭、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乃至一些具体细节的庞大社会改造计划。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 这设想显然只能是空想。18世纪以后,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发展, 代表人物有巴贝夫、 摩莱里、 马布利等, 她们中有的观点激进、

4、主张革命, 有的则相对温和、 提倡改良。在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上也是五花八门, 有的主张共产主义, 有的带有平均主义乃至禁欲主义色彩。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 有法国的圣西门、 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她们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方案, 并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造的尝试。她们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尖锐的, 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揭露也较为深刻。她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历史谬误、 人间祸害, 必须为一种更好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她们对新社会的描述尽管带有很大的空想, 但也有其合理成分、 闪烁着天才的火花, 例如

5、新社会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思想, 以及新社会要实行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的思想萌芽等。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产生的? 它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但因为她们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她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却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她们憧憬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 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它与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 政治状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在实践中也不可能指引工人阶级真正走

6、上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工人运动, 当时欧洲大陆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在19世纪4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中, 工人阶级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显示与锻炼。可是由于没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当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又各有缺陷和不足, 工人运动一直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 在总结、 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底她们受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起草并于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她们在宣言中阐述

7、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 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制度取代的历史发展趋势, 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作了科学论述和预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起, 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 成为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不但仅是一种理论, 而是始终同工人运动, 同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事业的实践, 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理论, 是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实现的。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 最彻底、 最深刻的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

8、类历史上最广泛、 最彻底、 最深刻的革命, 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 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 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自从原始公有制解体、 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来,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一直是以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 这之中也会发生革命, 例如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和法国的建立就是经过17世纪英国的所谓”光荣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实现的。但与社会主义革命比较起来, 资产阶级革命并不要求消除私有制, 而是代之以资本主义私有制。第二, 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期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以往的革

9、命, 倒如资产阶级革命是以一个阶级的剥削与统治代替另一个阶级的剥削与统治。面无产阶级革命、 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则是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并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统治。第三, 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以往的革命例如资产阶级革命以后, 得到革命果实的统治阶级是少数人, 她们是为少数资产阶级谋利益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私利, 它们的存在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没有矛盾和冲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是被剥削的雇佣劳动者, 要摆脱这种雇佣劳动者的地位和处境就必须经过革命, 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新社会里, 工人阶级是所有者又是劳动者, 她们的利益与社会发展、 人类进步的总方向总趋势是一

10、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 才能解放自己, 它的阶级利益同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 无产阶级革命必然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广泛的革命。第四, 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无产阶级经过革命夺取政权并不是目的, 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经过一段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再经过社会主义建设, 使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人得到全面发展, 进而迈向共产主义, 这才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事业的远景和方向。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 从理论上说能够有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即和平形式两种, 但迄今的实践中,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因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11、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国家政权, 变资产阶级专政为无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当然不会心甘情愿的自动让出政权, 对无产阶级的反抗她们必然是以各种手段加以镇压, 因此无产阶级革命也必然采取激烈对抗的暴力形式。”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历史看, 无论是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还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取得, 都是经过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的。 对于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 马克思、 列宁都曾谈到过。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曾认为英国和美国有可能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列宁在19 俄国二月革命后,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时, 也曾设

12、想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可是, 实践中的情况是英国和美国并未发生社会主义革命, 而俄国最终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以武装起义、 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起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各个社会主义国家, 也都是经过革命战争、 武装起义等暴力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 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的。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格局在不断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也在不断进行着局部调整, 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 社会主义革命将采取何种形式, 只能由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作出决定。对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 马克思主义者也有一个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根据19世纪资本主

13、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的现实条件和实际情况,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观点是, 社会主义革命即使不是在全世界同时进行, 也要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可能成功。她们在其早期著作中就指出: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 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 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这里讲的同时胜利论, 不是说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全世界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一时刻同步进行。同时胜利是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革命时机成熟时, 在一个时期内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 形成一个相互支持和相互促进的革命高涨的局面。恩格斯指出: ”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 共

14、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 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 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可见, 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当然这也同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的工人运动实践紧密相关, 特别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的实践, 它是在一个国家乃至个城帘单独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 新生的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尝试, 在国际资产阶级的联合镇压下很快就失败了。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 她们认为资本主义在当时已发展成一种国际力量, 历史上不断发生战争的法德两国的资产阶级。在法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 马上联合起来共同镇压_巴黎公社, 这说明资产阶级是不愿在任何一个

15、国家失去政权的, 若出现一国的无产阶级革命, 必然招来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镇压。从这个意义上看, 无产阶级革命也必须是同时爆发才有胜利的可能。虽然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 但总的说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联系紧密, 相互之间影响很大, 这种条件下革命不可能孤立进行, 虽可能有先有后, 可是基本上同处于一个历史阶段, 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是同时爆发才能胜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新特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列宁研究了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情况、 新问题、 新特点, 集中了俄国布

16、尔什维克党的智慧, 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她指出: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她还指出: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 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叽个国家内获得胜利, 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依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它以帝国主义阶段经

17、济政治发展不乎衡规律为依据, 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正是在列宁这一思想的指引下, 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 俄国无产阶级予19 11月7日( 俄历1O月25日) 在彼得格勒举行了十月革命武装起义, 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是列宁这一理论的成功实践。二、 列宁、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依据科学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从面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但这一任务不可能在革命后的短时间内很快就实现, 因此要经过一个过渡时期, 即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必须经过一个过渡阶段。对生产力

18、落后、 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来说,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无产阶级革命以后,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任务必然更艰巨, 时间也会更长。十月革命的胜利,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可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 如何经过过渡时期真正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则需进行史无先例的开创性探索。特别是在俄国这样一个社会化大生产水平不高,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也不是很发达的国家里建立起的新生无产阶级政权, 必然会出现异常复杂而困难的局面。苏维埃俄国的党和人民, 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卞, 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从19 末的十月革命到1924年初列宁逝世仅有短短的

19、六年多时间, 这段时期在列宁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新经济政策时期。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从19 11月到19 春夏之交, 在夺取政权后的最初半年里, 首先进行了对大资本的剥夺和改造, 实现了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 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同时苏德之间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战争暂时停止, 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列宁在这个时期发表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等一系列著作, 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计划, 以及具体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 措施等。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外国资产阶级不甘心资本主义统治在

20、俄国的失败; 企图把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扼死在摇篮里。从119 春夏之交起, 她们纠集了14个国家组成武装干涉军围攻俄国。同时, 国内的地主资产阶级也不甘心失去政权和生产资料, 爆发了红军与白军之间的国内战争。在这样严酷的内外环境中, 从19 夏到1921年春, 在列宁领导下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两年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在经济上的主要特征是: 取消商品货币关系, 生产和流通由国家政权统一集中管理, 生产资料和粮食等主要生活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为了赢得战争、 巩固政权, 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性的非常措施, 对各种资源和产品进行实物分配、 计划配给, 以保证前线的供应, 保证城乡

21、居民的基本生活。显然这是一种在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措施, 是一种为应付战争而实行的临时政策。”为了拯救国家, 拯救军队, 拯救工农政权。, 当时必须这样做。战时共产主义对于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平息国内叛乱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效地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这种否定商品经济、 试图人为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做法, 也产生了诸多问题, 使得本就有限的社会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列宁指出: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年春, 苏维埃俄国击退了外国武装干涉, 平息了国内叛乱, 开始

22、了和平建设时期。这时列宁果断地结束战时共产主义, 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首先是改变战时共产主义下废除商品货币关系、 变成实物经济的做法, 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民经济, 巩固新生政权的经济基础。在革命后很快国有化的工业企业, 在战时共产主义条件下经营管理不善, 效率不高。实物经济条件下的城乡交流、 各行各业的交换不畅, 整个社会的流通受到极大影响。革命后的一段时期, 在农村赶走了地主富农。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耕种, 国家采取余粮收集制, 这种制度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甚至是对农民利益的一种侵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主要靠革命热情, 显然这种经济动力机制不可能持

23、久。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要对这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进行改革。在城市中要积极发展商品经济, 列宁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 能够让原来的工厂管理者回来经营管理, 已经国有她的公有制企业要提高效率。在农村则果断的变余粮征集制为农产品收购制, 这一新制度的实施, 使国家和农民的利益都得到保证, 并改进了苏维埃政权与农民的关系, 为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打下了基础。新经济政策在列宁领导下实施的头几年,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扭转了战时共产主义后期的不利局面, 提高了经济效率, 活跃了城乡交流, 工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合理的激励, 生产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初步显示出新生社会制度的优越性。1924

24、年初列宁逝世。她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六年多的时期中, 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她的主要贡献是: 首先, 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 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再次,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特别是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 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最后, 列宁还提出利甩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她提出国家资本主义概念, 即新生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能够利用并能控制其发展方向的资本主义经济。她指出, 能够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城市工商业, 繁荣城乡经济, 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服务, 并把资本主义

25、工商业引向社会主义方向。列宁这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是她领导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是她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列宁晚年在论合作社、 论中国革命、 宁可少些, 但要好些等著作中, 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一些新构想, 主要包括: 用合作化方式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 发展工业,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电气化; 学习资本主义一切能够利用的有价值的东西, 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进行文化革命, 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教育事业; 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反对官僚主义; 加强党的建设、 维护党的团结。这些思想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方面的建设都有

26、很重要的指导意义。2.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逝世后, 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 逐步建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 形成了后来所称的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从列宁逝世的1924年到在宪法中宣布建成社会主义的1936年, 苏联依然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斯大林的领导下, 经过十多年的革命与建设实践, 把一个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处于落后地位的俄国, 逐步变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国, 一个实行计划经济配置资源的新型国家。首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虽然十月革命后在城市中很快实行了剥夺资本家的生产资料, 将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革命, 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最初的

27、经济基础。但俄国是一个小生产者和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 对于既是小私有者又是劳动者的城市个体劳动者和广大农民, 不能采取剥夺的方式将其强行纳入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只能采取逐步引导的方法, 用合作化的方式将个体劳动者和农民组织起来, 引导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中。对城乡小生产者的社会主义改造, 特别是把私有制的小农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任务, 在苏联进行了十多年, 主要是经过建立集体农庄的形式实现的。到1936年时, 苏联在所有制上的特点是, 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了绝对优势, 基本上是在城市和工业中是全民所有制( 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 为主, 在农村和农业中是集体所有制为主, 这

28、样一种两种公有制并存的格局, 构成了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其次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按照马克思的设想,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其生产关系不能容纳的情况下, 将发生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 各种资源的配置是在公有制下按既是生产资料主人又是劳动者的人民的意愿有计划进行的。当无产阶级在俄国夺取了政权, 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的时候, 如何在这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下配置资源就虑为一个现实的课题。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走了一条建立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道路。这种资潦配置方式中, 经济活动的决策权主要在中央计划机构, 经过

29、计划任务的层层分解和执行l将各种人力物力资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在苏联模式中, 商品经济依然存在, 价值规律依然在起作用, 但计划是主导, 市场的作用受到相当大程度的限制, 各种资源主要是经过计划而不是市场配置的。这种经济体制下的信息传导机制, 主要是经过计划体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纵向传达, 部门与企业间横向的信息交流较少。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动力机制是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主要靠革命热情推动经济建设的做法, 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就已改变, 到计划经济时期则是把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结合起来, 一方面鼓励人们为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 另一方面也经过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以

30、及对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和突出业绩的物质奖励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最后是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斯大林曾把社会主义建设喻为在一片”空地”上开拓。与一种私有制社会代替另一种私有制社会不同, 社会主义是先夺取政权, 再进行过渡, 一步步进行的都是史无前例的开拓性工作。苏联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事业, 在斯大林领导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巩固了共产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 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制度, 各种反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大进步。1936年12月, 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上经过的苏维埃宪法宣布: 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社会。1941年6月

31、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了侵略战争, 经过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 1945年以后苏联才又重获和平建设的机会, 七年以后斯大林于1953年逝世。在斯大林的领导下,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得到了多方面的体现, 包括苏联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国家工业化的实现, 国力的迅速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苏联国际地位的提高等, 都是不容抹煞的历史事实。她开创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有其历史功绩, 也存在许多弊端, 正因如此, 从20世纪50年代起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走上了改革之路。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从十月革命到卫国战争胜利, 苏联在社会主义革命后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 把一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资本

32、主义旧俄国便变成为世界上位居前列的经济政治军事强国, 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次世界太战以后被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东欧诸国的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其中有些国家如捷克的工业还跻身当时的世界十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些国家多被纳粹占领, 国家, 被蹂躏, 人民遭受苦难。苏联红军在把德国侵略军赶出本土后挥师向西, 在东欧国家人民的配合下将这些国家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这些国家的共产党、 工人党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起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也有些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靠自己的力量反抗纳粹

33、、 获得解放的, 如处于南欧巴尔干半岛的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总之,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出现了波兰、 捷克斯拉伐克、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匈牙利、 民主德国、 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它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程度也不相同, 但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并都是以苏联为榜样, 采取了大致相同的经济政治体制。在这种体制下,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战后初期的恢复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她们一般都在较短时间内治愈了战争创伤, 并在战后初期创造了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但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露, 特别是匈牙利、 捷克等原资本主义

34、市场经济已有相当发展的国家, 计划经济的弊端更快就显现出来了, 也因此导致后来的一系列改革。2.中国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则是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 获得全国政权的独特的社会主义成功之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 于1949年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华人一民共和圈。建国不久在恢复千疮百孔的冒民经济的同时, 从1954年到1953年又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3在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指引下, 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捌自露透过采取购买成功地

35、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 在广大农村经过渐进方式实现合作化, 最终于1956, 年建立起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存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应该指出的是, 中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 旧中国的生产力很不发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也很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旧中国, 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重压下, 很难独立走上通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事实证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正是由于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会更重更困难。社会主义国家朝鲜、 越南和蒙古等与中国的情况有同有

36、异, 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另外, 在地球的另一端, 处于中美洲的古巴, 也是在战后民族独立风起云涌的时代, 在古巴共产党及其领袖卡斯特罗的领导下, 独立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二战后到1989年东欧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这四十余年, 世界上一度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包括亚欧及拉美共十几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这是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大试验, 应该很好地总结这几十年的经验, 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20世纪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 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在多国变为现实, 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飞

37、跃。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首先,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社会制度出现在世界上, 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社会主义国家曾占世界人口的13, 领土面积的l4.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在战后恢复时期和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尤为明显, 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国民经济增长普遍较快。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 由于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国家的收入分配歌资本主义国家更公平, 西方学者用基尼系数( 一种街量分配均衡程度的指数, 介于0和l之间, 数值较小表示分配较平均, 数值较大表示分配差距较大, 一般以0, 4为警戒线, 过这

38、一数值表示分配差距较悬殊) 衡量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分碍配按竭卺ir教都大大小于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 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也获得了巨大进展, 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蓬勃发展、 积极向上的强大生命力。 .其次, 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格局,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上的扩张。二战后世界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浪潮风起云涌, 前殖民地纷纷独立。如何独立自主地走上强国富民之路, 各周都在探索。采取私有制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发展中国家, 在一段时期中发展较快, 但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特别是对发达国家依赖、 经济结构不合理、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等社会经济

39、问题, 是其自身难以解决的。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在独立自主的发展中向世界展现了另一种发展模式。当然, 社会主义各国的发展也不平衡, 而且在更长期的发展中还暴露出许多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特别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更使得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这是需要认真总结的教训。第三, 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 推动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潮流。二战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追求和平与发展,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再也不能像殖民时代那样对发展中国家颐指气使、 发号施令, 这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坚定地高举反对帝国主义霸权的旗帜, 代表世界被压迫民族与被压迫人民

40、的利益, 在国际事务中力求打破旧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 建立更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第四, 社会主义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 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理想、 实践和成就给各国人民以启示。虽然历史的发展有曲折, 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有这样那样的弊病, 但它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 有辉煌的成绩, 也发生过曲折, 特别是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 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放弃了共产党的有效领导, 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结果使得已经梧当严重的经济、 政治、 社会、 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最终酿成制度巨变、 国家

41、解体的历史悲剧。邓小平指出: ”不坚持社会主义, 不改革开放, 不发展经济, 不改进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l”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仿佛被削弱了, 但人民经受锻炼, 从中吸取教训, 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 第一, 要正视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各国的实践相结合, 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能拘泥于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 而要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勇于创新。第二, 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并非只有一种模式, 特别在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上, 要解放思想、 勇于

42、探索。实践证明, 无论是原苏联东欧国家还是中国、 越南这样资本主义原来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用计划经济的方式配置资源, 在新制度建立前期有其必要性j也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化的发展, 其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而市场经济体制是迄今为止较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它不但可为资本主义所用, 也能成为社会主义的一种经济体制。第三, 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既要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潮的侵袭和腐蚀, 又不能摘一言堂甚至压制群众的要求和呼声, 要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第四, 要善于吸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能为我所用的东西, 学习人类发展中各方面的优秀成果, 这样才会使社

43、会主义立于不败之地。四、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则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政治任务。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1.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马克思恩格斯在在共产党宣言、 法兰西内战等著作中阐明了她们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列、 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一个最卓越的理想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首先, 无产阶级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 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再由油无产阶级对整个社会实行国家领导

44、。第二, 无产阶级专政, 也即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不可是镇压各种敌对势力的强有力的国家机器, 更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自己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第三, 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改造社会、 发展生产、 消灭剥削、 消灭阶级,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社会主义以前的各阶级社会里, 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剥削者手中, 处于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对广大人民群众实行的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就必须打碎旧的压迫统治她们的国家机器, 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政权。这种新政权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新型政权。它是大多数人对

45、极少数人的专政。社会主义革命使广大劳动人民在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成为国家的主人、 社会的主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 人民群众享有广泛而深入的民主, 社会主义国家是保护人民、 为人民谋利益的新型国家政权。关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有许多论述, 这个时期无产阶级的首要任务是在夺取政权后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建立起无产阶级自己的国家政权,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和复辟, 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 对内实行社会主义民主, 让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并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

46、的先锋队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后, 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要完成巩固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生产力、 推动社会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目标, 就要在共产党领导下, 改造旧社会、 建设新社会。没有这样一个以共产主义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社会主义事业就无从发展, 社会主义成果虢难以巩固。无论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较高的发展阶段, 都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就没有坚强的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建立工农联盟对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都极为重要。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农民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无产

47、阶级要善于团结广大农民, 联合农民一起推翻地主、 资产阶级的统治, 这样革命才能获得广泛的支持, 才可能成功。特别是在存在相当数量小农、 资本主义经济不太发达的国家,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社会主义革命, 必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才有可能胜利。无论俄国、 中国都是如此。在夺取政权以后, 工农联盟依然是新社会的阶级基础。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只有在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下才能完成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进程中, 只有始终依靠工人阶级和已成为社会主义农业劳动者的广大农民, 才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没有巩固的工农联盟, 就不会有巩固的无

48、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 消灭阶级, 进入无阶级社会。这是_.。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在这段历史进程中国家政权肩负着繁重的历史任务i包括镇压一切反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反抗与破坏, 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巩固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公有制,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社会, 领导与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防止外敌侵略和颠覆, 支持和维护世界和平。没有坚强的无产阶级专政, 就无法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具体形式不是只有一种模式, 而是具有多样性, 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有巴黎公社的尝试, 苏联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后, 建立了新型的苏维

49、埃及工农代表会议制度, 中国则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践表明, 应根据不同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 历史条件、 阶级力量对比、 民族传统习惯等因素, 探索本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具体形式。能够借鉴已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 也可将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权具体形式上的一些能够为社会主义所用的东西借鉴过来, 加以改造和利用。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 必须有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民主是有阶级性的, 不同的阶级、 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民主类型与具体形式。例如古希腊、 罗马时代有当时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及其具体制度安排。封建社会虽主要是专制统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