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册教案教案学期计划表姓 名班 级四年级(上)科 目数学学生现状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有些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高,有几个学困生基础欠佳。本学期我打算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抓起,注意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其积极性,形成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目标和要求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记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2、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对乘法运算规律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4.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90。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
3、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5.结合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运算。6.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通过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7.了解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8.通过生活中简单随机现象的实例,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
4、生的结果;能对一些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数的计量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3.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4.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90。5.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6.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7.了解日常生活中负数
5、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8.通过生活中简单随机现象的实例,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一些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提高质量的重点措施1.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重要性,注重学法指导。2.与学生融洽相处,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3.争取数学教学质量有所新提高。4.争取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5.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7.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6、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课时计划1.认识更大的数 -7 课时2.线与角 -8 课时3.乘法 -5 课时4.运算律 -7 课时5.方向与位置 -4 课时6.除法 -9 课时7.生活中的负数 -3 课时数 学 好 玩 -3 课时8.统计 -2 课时总 复 习 -3 课时教学进度表周 次时 间进度计划课 时第 1 周第 2 周第 3 周第 4 周第 5 周第 6 周第 7 周第 8 周第 9 周第 10 周第 11 周第 12 周第 13 周第 14 周第 15 周第 16 周第 17 周第 18 周第 19
7、周第 20 周第 21 周第 22 周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单元学习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以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大数的比较与改写、近似数的认识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记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3.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按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
8、,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单元教学重点:认识亿以内数的记数单位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单元教学难点: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单元学习课时:7 课时教学内容数一数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 意义。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 关系。教学重点: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一、创设
9、情境,认识十万。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1)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 2000 个班级。(2)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
10、有 3 层楼高。(3)十万步大约在 400 米的跑道上走 130 圈。(4)十万天大约是 274 年。二、认识百万、千万、亿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等计数单位。1.10 个十万是多少万?10 个百万是多少万?2.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 10 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3.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仧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补评:教学内容认识更大的数课时第 2 课时大小。三、练习活动练习活动 1.说一
11、说,拨一拨。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2.第 2、3、4、5 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3.第 6 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4.第 7 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四、实践作业四、实践作业 1.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2.每人收集
12、5 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3.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大数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计数单位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 个一千万是一亿,课后反思: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更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体会较大数字的意义。教学重难点: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亿位的数,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十10 个 10000 是多少,10 个 100000 是多少,10 个 1000000 是多少一亿
13、等于十个一千万一千万等于十个一百万一百万等于十个十万二、亲身实践,巩固新知二、亲身实践,巩固新知1.指明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 5 万,7 个一千万,教师强调认准计数单位2.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七百万,然后一百万一百万的数,数到四千二百万。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归纳出“满十进一”的原则。3.一千万一千万的数 数到一亿。4.从九十五万起一万一万的数数到一百一十万;从八百六十万一万一万数数到一千万;从四千万起,一万一万数数到一亿借助计数器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抽象程度上使学生了解大数,明白“满十进一”原则5.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有()一百万一亿里有()个一千万补评:有关这
14、个题,使学生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6.在计数器上拨出 2345678,再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个万,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三、总结不管数有多大,都要记住每相邻两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还要记住亿内数的数位顺序四、学生互相评价教学内容人口普查(一)课时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多位数。教学难点:比较大小板书设计:数一数十万里有(10)个一万一百万里有(10)个十万一千万有(10)一百万一亿里有(10)个一千万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激情导入1.让学生汇
15、报自己收集的较大的数据,教师板书2.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二、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二、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祖国大陆约有 1265830000 人北京市约有 13820000 人香港约有七十八万人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天津市约有 10010000 人全国人口约为 1295330000 人(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提问:你能读出以上城市的人口数吗?小组讨论:1.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2.出示数位顺序表亿级万级个级.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1 2 611536088740328410000000000000000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一千
16、三百八十万;六百七十八万;四十四万;一千零一万观察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3.让学生读表格里的数4.教师任意出几个数,让学生用分级线的方法来读2320000 445584122 16584412136提问:你们发现这样读数有什么好处呢补评:三、比较数的大小三、比较数的大小1.比较表格内数的大小2.你是怎样比较的四、巩固新知。联系实际四、巩固新知。联系实际出示挂图,(1)说说这些国家个各有多少人(2)将这些国家人口数据按大小排列顺序板书设计:亿级万级个级.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126115360887403284100000000000000000000课后反思:教学内容人口普查
17、(二)课时第 4 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3.会正确读、写多位数。教学重点: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教学难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教学过程:一、读、写更大的数。一、读、写更大的数。1.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2.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
18、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4.总结讨论。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二、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二、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第 7 页“试一试”第 1 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补评:
19、教学内容国土面积课时第 5 课时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第 2 题,组织一组组可以对比的数据,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写数的基础。在学生写数时,安排一些学生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是有很大的帮助。三、实践练习。三、实践练习。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第 3 题,本题的练习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练习本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从较复杂的背景中会善于观察,懂得会用排除的方法寻找对应的数。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数据安排的干扰性可以更大一些,以促使学生认真
20、地观察,并让他们说一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板书设计:大数的读、写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1 2 6 5 8 3 0 0 0 0 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
21、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二、实践练习。二、实践练习。第 10 页“练一练”中第 1 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补评: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
22、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第 2 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教学内容近似数课时第 6 课时板书设计: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
23、”为单位的数。9600000=960 万 10000000000=100 亿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交流收集的数据。一、交流收集的数据。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2.出示“填一填,说一说。”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
24、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二、巩固与应用二、巩固与应用做试一试第 1 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试一试第 2 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三、作业三、作业 练一练 1、2、4补评:教学内容练习一课时第 7 课时板书设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2001 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 224318570 公顷。精确到千公顷 万公顷 亿公顷:约 2 亿
25、公顷。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练习一第 1 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二、多位数的改写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 2 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三、读写游戏。三、读写游戏。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 1 步 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
26、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 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多位数比大小四、多位数比大小做第 4 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一)组数游戏: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二)有关近似数的练习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补评:单元反思:第二单元 线与角板书设计:练习一 亿级 万级 个级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27、 万 万 万 1 3 8 2 0 0 0 0 计数单位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课后反思:单元学习内容:直线、线段、射线;两直线之间的关系;五种角,量角,画角。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单元教材分析: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
28、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单元教学重点: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单元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的角。单元学习课时:共 8 课时教学内容线的认识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
29、的线段。教学难点: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过程: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 15 页的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1.自学第 15 页的“说一说”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提醒注
30、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1.画一画: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补评: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2.练一练:第 1 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 DC 等。第 2、3 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
31、来验证。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相交与垂直(一)课时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况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认识垂线教学难点: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激情导入你们相信用两枝铅笔或两根小棒相交,可以搭很多的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二、摆一摆、量一量二、摆一摆、量一量1.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2.让学生观察 P
32、20 的第一行图形、讨论这些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并引出其中的特殊角直角。3.你们知道哪些是直角吗?知道用直尺怎样检验直角吗?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亲自演示。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如 P20 第二行图中 AO 垂直于 OB,O 是垂足。三、折一折三、折一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相互垂直补评:(请大家用三角尺的直角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看看哪些线是相互垂直的?)四、巩固知识四、巩固知识1.你能说说教室或生活中相互垂直的线段吗?2.说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相互
33、垂直的?五、实践操作五、实践操作1.学生两人一组,你说我摆,相互交换角色,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让学生自己探索检验垂直的方法。教学内容相交与垂直(二)课时第 3 课时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垂直,能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 题教学重点:能用三角尺画垂线教学难点: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激情导入你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垂
34、线,那么你们知道应该怎样来画垂线吗?二、画一画二、画一画1.用三角尺画垂线(1)已经有一条直线,你们知道怎样画出它的垂直线吗?(2)教师示范: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再用三叫尺的一个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再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就画出了已知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就是垂足,一般用 O 表示 O过 A 点分别画直线 L 的垂线提问:这道题与上道题有什么不同处?你们想想该怎么画?补评:A O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后面的两小题三、小实验三、小实验出示 P22 的小实验题小结: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最短小结: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最短四、回家后在本上各画一条过直线外一点、直线上一点的直线教学内容平移
35、与平行课时第 4 课时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学重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平移一、平移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二、平行二、平行1.移一移:第 1 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第 2 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
36、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3.说一说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4.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二、实践活动: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二、实践活动: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补评:教学内容旋转与角课时第 5 课时板书设计:平移 平行 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
37、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教学难点: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激情导入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到过旋转与平移吗?请大家说说。以前我们都学习过哪些角?二、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1.用自己的旋转学具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个锐角、直角、再旋转到一个平角、周角。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平角和周角有什么特点?3.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角,平角和周角及它们的特点。三、试一试三、试一试1.说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2.出示 P25 的 2,图中是围绕哪一点转的?四、练一练四、练一练1.让学生做 P25 的 12.在钉子板上做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五、课后实践
38、五、课后实践 回家观察,除了钟表外,还有别的计量表,它们是否也有和钟表的共同点,它们都是围绕哪点转的。补评:板书设计:旋转与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钟表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课后反思:教学内容角度的度量(一)课时第 6 课时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例,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了解 1角实际有多大。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难点:能根据 1角的大小去估计其他角的大小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激情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角,都有那些角?如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等怎样量角的大小呢?二、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1.出示A 和B A B 你们知道这两个角哪个大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
39、量角的大小用纸板剪出 P26 的图1,再用1 分别度量A 和B 的大小。2.人们把圆分成 360 份,把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叫做 1 度(记作 1),通常用 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三、认一认三、认一认1.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自己观察,再互相交流观察结果。2.老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和排列特点。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分成 180 份。,请大家观察读数的排列方式。补评:3.开始时先让学生尝试,再交流方法,然后让学生认真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教师总结:量角时,要注意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四、练一练四、练一练1.教师先出示一些特殊的角如:30、60、45、90、180
40、让学生观察2.练习 P28 的 13 题五、数学游戏五、数学游戏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玩 P28 的游戏教学内容角的度量(二)课时第 7 课时板书设计:角的度量(一)工具:量角器 1 度记做 1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激情导入我们现在认识了很多的角,也会量角了,那么谁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呢?二、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1.请同学们画出 60的角讲讲你们的画法。教师归纳方法:用三角板画:先画一条直线,再把三角板的最长边与直线重合,60的顶点与直线的一端重合,
41、沿 60的另一边画一直线即可用量角器画:先画一直线,再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直线的一端重合,并且把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直线重合,再从直线的一边的刻度上找出 60 度的点并做记号,拿开量角器,再把直线的端点和记号点相连即可。2.请你们再画一个 150 度度的角注意:区分量角器的内外圈刻度作为角的一边的直线与量角器的哪个零刻度重合,就以这个零刻度作在的刻度圈为标准进行度量。三、试一试三、试一试学生完成 P29 的 13 题补评:教学内容练习二 课时第 8 课时板书设计:画 角量角器 中心点与顶点重合 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 画角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很快的找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
42、的线会量角的度数;2.能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角。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很快的找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 会量角的度数;教学难点:会量角的度数,能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角教学过程:一、复习一、复习1.怎样的线是相互平行的?2.怎样的线是相互垂直的?3.平角是多少度?周角是多少度?二、练习二、练习1.出示 P29 的 1,请同学找出哪些路是相互平行的,哪些是相互垂直的?2.你们的家乡哪些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些道路是相互垂直的?(1)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画一个简单的草图。(2)由学生带着草图来说说马路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3.出示 P29 的 3,由学生独立完成。4.独立完成 P29 的 4三
43、、折一折、认一认三、折一折、认一认1.出示 P30 的 5 教师强调:折叠前后所得角度数的变化2.出示 P30 第 6 题师强调:在找角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找以免漏掉要找的角。补评:板书设计:练习二第三单元 乘法课后反思:单元反思:单元学习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单元学习目标:1.
44、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交流算法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2.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会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进行估算;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逐步养成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3.能运用乘法知识和估算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4.结合计算器探索有趣的乘法,在观察、分子与比较中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录,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培养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单元教材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
45、进行估计。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单元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学难点: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会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进行估算;逐步养成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单元学习课时:共 5 课时教学内容卫星运行时间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教学难点: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激情导入:让学生讲一讲事先准备好的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和地球方面的故事,从中引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二、
46、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1.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 114 分。2.绕地球 2 圈、3 圈、4 圈、8 圈21 圈需要多少时间?3.绕地球 21 圈需要多少时间?(如何列式)首先学生估算并加以交流 说明理由4.讲解正确解法1 1 4 2 1 1 1 4 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114+22805.小结(略)三、巩固新知:三、巩固新知:补评:1.练习:第 34 页试一试2.第 34 页第 4 题四、练习:四、练习:第 34 页练一练第 1、2、3 题教学内容有多少名观众课时第 2 课时板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 11421=2394 1 1 4 2 1
47、1 1 4 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114+2280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计。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教学重点: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计。教学难点:对生活中不同的方法估计的掌握教学过程:一、一、激情导入:激情导入:1.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查阅到的知识。2.体场那麽一个体育场能有多少个座位呢?最后出示一个看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对具体的数据进行估计。二、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二、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 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计方法,然后进行交流。三、旅游中的估计三、旅游中的估计1.出示图一,也可以提问“
48、如果从北京到广州需要 30时,那么从北京到郑州需要几时?”2.第二、三幅图也以估计为重点。所以应多鼓励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说的合理,都应给以肯定。补评:板书设计:有多少名观众 教学挂图 223228=教学挂图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神奇的计算工具课时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教学重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一、提示课题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
49、器吗?二、二、引导探索引导探索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2.认识一些功能键。(1)由学生来说明。(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开关及清除键。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运处符号键。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数学键 数字键的使用。如按 1 2。显示屏就显示“1 2”。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3.尝试练习。(1)计算 254 操作过程:输入 254=,屏幕上呈现 100,就是计算的结果。(2)计算
50、一份菜单的价钱。呈现:酒;14 元 凉拌豆腐:3 元 肉丝:5 元 青菜:3 元 清蒸鱼 16 元 三鲜汤:12 元 甜点 8 元 补评:板书设计:神奇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的组成: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课后反思:教学内容有趣的算式课时第 4 课时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反馈计算结果。4.探索一些数学规律。(1)呈现计算题。1+2+3+4+98+99+100 9999 99999 999999(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3)反馈计算结果。(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发现:积的个位都是 1;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