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进入数字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带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而受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数字经济“马太效应”等因素综合影响,当前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仍较显著,广大乡村地区仍多处于数字贫困状态。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广大乡村地区。同时,数字贫困与经济贫困间存在恶性循环关系,数字鸿沟越大,贫困程度越深。因此,有效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数字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意义。一、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现实意义(一)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举措大数据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全新的手段和工具,是实现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振兴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崔理想摘
2、要:现阶段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仍较显著,广大乡村地区仍多处于数字贫困状态。有效弥合城乡数字鸿沟,重点在乡村,难点也在乡村。立足乡村数字基础及振兴发展需要,以统筹提升数字供给能力、数字获取能力、数字应用能力、数字保障能力、数字修正能力等为路径,探讨城乡数字鸿沟弥合之道,以期助力加快实现数字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居民携手迈向共同富裕。关键词:数字贫困 数字鸿沟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弥合策略乡村数字贫困特征与城乡数字鸿沟弥合策略研究径。高质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可通过乡村数字建设及数字贫困消减,强化数字赋能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加快构建以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为一体的乡村
3、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层级更高、结构更优、可持续性更好的乡村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灵敏高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二)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由之路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据第 4 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 0 2 1 年1 2 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 2.8 4 亿,仅占网民整体的 2 7.6%。结合七普数据,乡村地区还有约 2.2 6 亿人(约占乡村人口的 4 4%)为非网民,占非网民总数的 5 9.1 6%。非网民是绝对数字贫困群体。同时,老年人、妇女、留守儿童及低收入群体中的大部分数字贫困群体也分布在乡村地区。另外,较之城镇,乡
4、村地区数字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均相对滞后。有效消减乡村数字贫困,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成为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由之路。(三)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选择受城乡不平等政策的惯性影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壁垒固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缓慢等问题,仍是当前城乡融合发展面临亟待破解的突出问题。研究及实践证明,通过数字赋能,可有效引导城乡市场供需两侧精准对接,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成为实现数字赋能精准高效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选择。(四)是实现共享数字红利的应有之义保障包括数字贫困群体在内的每个公民公平公正共享数字发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软
5、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数字贫困时空演变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 1 2 4 0 0 4 1 0 1 3 1)阶段性成果。民生LIVELIHOOD北方经济69展机遇、共享数字红利,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底线伦理。如果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数字贫困状态,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就丧失了群众基础,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会沦为一句空话。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成为引导包括数字贫困群体在内的每个公民公平公正参与数字经济建设全过程、全面共享数字发展成果的前提基础。二、城乡数字鸿沟贫困侧典型特征城乡数字鸿沟,贫困侧在乡村。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关键亦在乡村。当前,不同乡村地区间的数字建设及数字贫困状态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区域性、
6、偏好性等差异化特征,其中 4 类特征最为显著。(一)结构特征经过系统梳理与归纳,乡村数字贫困类型主要分三类:数字基础贫困、数字能力贫困和数字素养贫困。数字基础贫困是指乡村地区因信息化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低下等因素而导致数字贫困发生的现象。调研发现,数字基础贫困多发生于欠发达乡村、偏远乡村、山区乡村等类别的乡村地区。越是具有人口规模小、居住分散、收入低等特征的乡村,通常数字基础贫困发生的概率越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市场动力不足等因素,是导致这类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贫困多发的主因。数字能力贫困是指乡村地区个人、企业、政府等行为主体数字信息获取、挖掘、应用、消费等能力不足
7、而导致数字贫困发生的现象。数字能力贫困普遍但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各乡村地区,是乡村地区数字贫困的最主要类型。越是欠发达的乡村地区,数字能力贫困特征越显著。数字能力贫困的发生,与行为主体文化教育水平低、数字信息及技术接受能力差、主动学习意愿不强、数字消费支付能力弱等因素紧密相关。数字素养贫困,又称数字观念贫困,是指乡村地区个人、企业、政府等行为主体对数字信息及技术认知或认可度不够甚至数字排斥而导致数字贫困发生的现象。行为主体文化教育水平低、缺乏学习数字信息技术欲望、对数字信息及技术心存偏见、自甘处于数字贫困境地等因素,是数字素养贫困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其与数字能力贫困特征相似,数字素养贫困与乡村实力
8、、行为主体受教育程度等指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是乡村地区数字贫困的又一主要类型。(二)时空特征LIVELIHOOD民生20230170数字贫困程度与乡村经济实力二者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数字贫困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出显著的地域不平衡的空间分布特征。归纳发现,乡村地区数字贫困的时空特征大致呈现如下特点:1.宏观层面。我国西部的乡村地区数字贫困程度整体高于中部,中部整体高于东部;北部的乡村地区数字贫困程度整体高于南部;欠发达省份或地区的乡村地区数字贫困程度整体高于发达省份或地区。2.微观层面。经济实力弱的乡村数字贫困程度整体高于经济实力强的乡村;远郊村数字贫困程度整体高于近郊村;居住分散型乡村数字贫困
9、程度整体高于居住集中型乡村;山区型乡村数字贫困程度整体高于平原型乡村;衰退型乡村数字贫困程度整体高于成长型乡村。另外,数字乡村建设(或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试点区,其数字贫困程度相对较低,并以散点形式分布于整个乡村地区。(三)群体特征从群体结构看,当前乡村地区数字贫困群体主要有两类:一是非网民。我国非网民仍以农村地区为主,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仍高达 5 9.1 6%。非网民是绝对数字贫困群体。二是数字能力或数字素养偏低的网民。受教育、收入、能力、认知等多因素综合影响,这类群体成为不容忽视的乡村数字贫困群体。从人口结构看,当前乡村地区数字贫困群体主要为老年人、妇女、留守儿童、残疾人及低收入者。
10、其中,老年人对网络不敏感、消费欲望低,认为数字参与、应用、消费等是年轻人的专属,导致老年人数字贫困程度整体显著高于年轻人;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接触数字终端及技术的机会等普遍低于男性,导致女性数字贫困程度整体较高于男性;留守儿童上网频次低、缺乏触网载体、数字消费能力有限,导致其数字贫困特征显著;残疾人和低收入者,因接受能力、消费能力等因素影响,也成为乡村数字贫困群体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四)使用特征生产方面,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数字贫困程度整体高于销售、运输等环节。当前农业数字化更多发生在农副产品线上销售及物流配送环节,如农村电商、直播等,而种养结构调整、加工程序优化等环节的数字应用程度相对较
11、低。生活方面,乡村居民日常生活专业性活动的数字贫困程度整体高于非专业性活动。乡村居民更偏好运用数字技术及工具进行社交、文娱、短视频、浏览新闻等活动,而线上购物、支付、转账、领取(如粮补、高龄补)等活动相对较少,网上学习、就医、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专业性活动相对最少。治理方面,乡村地区基层领导更多将数字技术及设备用于政策、通知、文件等宣传和传达,而用于基层党建、移风易俗、群众纠纷处理、人居环境改善、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相对较少。乡村社会治理方面的数字贫困整体较为显著。三、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基本思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重点在乡村,难点亦在乡村。推进时,应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坚持乡村数字贫困消减优先。(
12、一)充分立足乡村地区实际不同乡村地区,其数字贫困发生的表征及归因存在显著差异性。推进乡村数字贫困消减,应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增强数字贫困消减和数字鸿沟弥合策略举措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二)灵活借鉴先进成果经验重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和成熟实践经验,助力建设主体明晰城乡数字鸿沟弥合的难点、重点及瓶颈所在,科学制定数字贫困消减和数字鸿沟弥合规划、政策、任务及举措,有效降低实践成本、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三)有效衔接上级规划部署重点与数字中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行动、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上级规划部署有效衔接,整合数字贫困消减和数字鸿沟弥合的行动动能,形成关
13、联政策叠加效应,提升数字贫困民生LIVELIHOOD北方经济71消减和数字鸿沟弥合的质量及效率。(四)全面融合乡村振兴要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坚定不移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消减乡村数字贫困和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数字支撑”。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关键路径(一)增强数字供给能力坚持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相结合,持续完善数字贫困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有效消减以数字基础贫困为主类型的数字贫困。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三农”大数据中心等发展,优化数字贫困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布设
14、,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加快数字贫困地区水利、公路、电网、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数字下乡进村入户活动,提升数字服务供给能力。(二)提升数字获取能力灵活运用宣教、培训、帮扶、共享、自学等多渠道,提升数字贫困地区居民、企业、政府、组织等行为主体数字获取能力,助力消减以数字素养贫困或数字能力贫困为主类型的数字贫困。结合数字贫困地区的人口结构、阅读障碍、数字排斥等情势,创新宣教内容与方式,改善数字获取工具,增强数字获取意愿,拓宽数字获取渠道,形成与数字贫困地区实际相匹配的数字获取体系,打通数字获取“最后一公里”,提升数字贫困地区居民数字参与度、熟练度及
15、满意度。(三)强化数字应用能力全面推动数字赋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有效消减以数字能力贫困为主类型的数字贫困。支持乡村居民向数字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全面推动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数字化改造。建立健全面向老年人、妇女、留守儿童、残疾人及低收入者等重点数字贫困群体的数字信息服务体系。畅通乡情民意线上响应通道,引导包括外出务工人员在内的乡村居民积极参与政策学习、政务办理、基层党建、纠纷处置、移风易俗、环境监管等数字治理。(四)夯实数字保障能力城乡数字鸿沟弥合,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强有力、后劲足的保障体系。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制定和实施与乡村实际相适宜的城乡数字鸿沟弥合方案及行动计
16、划。优化政策体系,及时整理和出台与城乡数字鸿沟弥合相关的支持政策,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强化人才保障,建立数字人才队伍。强化资金保障,发挥好乡村“新蓝海”的资金集聚效应。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城乡数字鸿沟弥合统筹联动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和任务工作时序,有序推进各项任务工作扎实落实。(五)补强数字修正能力城乡数字鸿沟弥合工作的自我测评、自我修正,是保障城乡数字鸿沟弥合后续工作连续性、长期向好的关键所在。适时成立城乡数字鸿沟弥合工作测评小组,委托第三方(如科研院所、社会智库等)建立测评体系,定期开展测评。对标先进找差距,比照目标找不足,以测评结果为导向,及时调整城乡数字鸿沟弥合的任务举措,引导各项工作更精准
17、、更高效地向既定目标推进,确保乡村地区由数字贫困向数字富裕转变、数字富裕向数字驱动转变,城乡数字鸿沟有效弥合。参考文献:1 罗廷锦,茶洪旺.“数字鸿沟”与反贫困研究-基于全国 3 1 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经济问题探索,2 0 1 8,(2).2 肖若晨.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策略 J .中州学刊,2 0 1 9,(1 2).3 宁立标.论数字贫困的法律治理 J .南京社会科学,2 0 2 0,(1 2).4 崔理想.数字驱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策略 J .农村经济与科技,2 0 2 1,(2 3).(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责任编辑:张莉莉LIVELIHOOD民生202301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