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农业信息化 2022.12技能培训kill trainingS互联网拥有强大的信息承载能力,是一种更高效、更便捷的信息传播手段,通过互联网开展农机培训,有利于先进农机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可以把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机械装备推广给农户,图文并茂的信息资源,能让农民掌握先进实用的农机具使用与保养方法。借助互联网、微信群,适时宣传农机新技术,深入农村开展工作,积极和农民进行交流,让他们逐步接受农机新技术带来的效益,并且引导农户主动使用农机补贴政策,节约购机成本,有利于加快农机新成果转化,提高农机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效率。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开展远程培训,拥有最佳的师资力量,覆盖面广、参加培训人员
2、受制约程度较低,满足了农机购买者对农业机械使用的要求,能够做到跨地区、跨时间段的针对性指导。对于农机培训人员来说,互联网的利用简化了传统培训推广的工作流程,降低了推广宣传成本,缓解了传统农机培训推广经费不足的问题。5 利用互联网开展农机培训的途径5.1 搭建完善的互联网农机培训平台借助互联网平台,搭建农机互联网培训平台,转变培训模式,能够将国内外优秀师资力量整合,跨区域实现优质培训,让农机培训惠及更多农民。农机培训平台界面应当尽量简化和实用化,符合农民实际需要,重点涵盖农机产品分类、产品性能、维护保养、故障检修、经验分享、在线答疑等内容,确保农机用户可以借助该平台了解农机知识信息、学习最新技术
3、及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提升自身对农业机械产品的认识。同时,应当对农机培训平台的搭建不断完善、优化,适当补充内容资源,细化内容分类,为广大农户提供综合、优质、全面的网络培训条件。5.2 搭建本地农机培训平台为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需要,各区域可以依托国家农机培训平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省级、县级培训平台。其目的在于依托当地社会环境,不断对国家农机培训平台上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本地农机培训平台,主要围绕区域适合农机推荐、地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地方农机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搭建。向省级平台和县级平台延伸,实现区域内农机培训资源信息共享,从而促进中国农机技术培训事业发展。省级和县级培训平台人员应当不断提
4、升自身水平,借助国家平台与地方平台的融合,积极开展农机培训,让地方农户能够全面地了解适合当地生产的农机使用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国家平台和地方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5.3 借助互联网进行基层农机特色培训基层农机培训人员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基层农机特色培训,建立网络推广服务,引导农户使用智能手机、电脑在家接受培训。各地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之间应当加强沟通联系,及时将新的农机化科技成果及先进适用的实用技术传授给农民。推动互联网培训工作,可以建立微信群或者 QQ 群,实时公布培训信息。通过搭建群聊网络,将农机课程视频与网站链接推送给农户,农民可通过视频或者链接进行学习,也可通过群聊等方式,就
5、农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咨询与沟通,将农机知识普及给更多人,以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5.4 以视频的形式落实农机驾驶与维修技能培训在农机使用期间,农机驾驶和维护工作最为重要,农机培训人员可借助视频直播和录制使用教程等方式,让农户站在第一视角对农机驾驶、农机拆卸、农机修理等技术进行学习,可以更直观、更清晰地让农户了解到农机运行和维护等相关方法,避免知识匮乏或操作不当等问题造成农机使用性能下降。同时,由于网络具有即时性强、覆盖面广以及交互性高等优点,将直播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进行农机技术培训,农民可以对自身存在的疑难点进行现场提问,并有培训人员给予针对性回
6、答,使得网络视频培训取得超越传统现场实践培训的效果。5.5 搞好农机推广人员网络技能培训工作利用互联网进行农机培训,应当加强农机培训人员的互联网应用技能训练,着重提高培训工作人员的互联网应用能力,确保农技推广人员能够灵活运用互联网开展农机培训工作,并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提高培训的整体效果。农机培训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开展以“互联网+”为主线的新型农机远程故障诊断与排除技术应用研究,切实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服务。6 结语中国是农业大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每个农业工作者都应探索的课题。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又有赖于农机的普及,实现互联网和农机推广工作的有机融合已是必然趋势。在农机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农技推广效率和质量,为农民创造切身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刘阳.农机培训的实施模式及培训效果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3):112.2王治平.互联网+农机培训方式方法的研究J.现代农业,2019(1):71-72.3王磊.探索互联网+农机现代农业新模式J.吉林农业,2017(24):31.4袁东明.开展农机网络远程教育的探讨J.当代农机,2012(7):475.引用信息 张 阵.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农机培训实施途径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3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