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句子专项 一、缩句 注意:去掉形容词、量词、状语、表时间词,只留主谓宾;不能加字换字;不能改变句子意思。 1、一队队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高高兴兴地走进十分华丽的少年宫。 2、又大又红又圆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蹦跳着。 3、1997年的一个秋日,我在盛产雨花石的一个采砂矿坑的乱石堆中,发现了一块黝黑的雨花石。 4、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为大家表演节目。 5、喊我的是和蔼可亲、头发花白的房东大娘。 6、一个渔民在金黄的沙滩上发现了一块坚硬的琥珀。 7、雨大得像是从天上倒下来似的。 8、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宝贵的时间。
2、9、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10、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美的山水画。 11、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12、这是第一面搭载我国自己的航天器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 13、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14、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阶级友爱的战友间的关怀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15、母亲那双颤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失散多年的女儿的头。 16、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了地面。 17、六(2)班的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18、相传很久以前,
3、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 19、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20、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少年儿童。 21、新开发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22、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 23、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 24、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 25、夏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 26、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27、六(2)班的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28、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29、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
4、的银杉树。 30、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31、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 32、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33、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 34、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35、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 二、扩写句子 扩写,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方法有两种: 1. 局部扩句法. 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如“小明读书”,前面部分
5、是“小明”,先补充小明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2.整体扩句法. 就是把句子的两部分一下子扩充.如“红旗升起来了”,按“什么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升起来,可扩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扩写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要前后重复,也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在完成扩写作业或试题时,如果对扩充部分有具体规定的应按规定扩写,如没作规定的,可进行整体扩写
6、扩写后别忘了加标点. 扩写句子 1.泪水滚动. 2.形象铭刻心中. 3.饥饿折磨着女孩. 4.游客登上了长城. 5.柜台里摆着商品. 三、改为他人转述句 直述句改成转述句的方法 1、冒号前边的内容照着写下来。 2、将冒号和引号改为逗号。 3、将第一称的“我”改为第三人称的“他”或“她”; 4、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把“你”或“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们)”。如果句子中还有其他的人就改成人的名字。比如:孙膑对田忌说:“我能帮你取胜。”改成:孙膑对田忌说,他能帮田忌取胜。 一种特殊情况:说话内容中有连用同性别或同音第三人称
7、的,须指明其中一个,否则,就会造成对象不清。比如: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这里。我去把它叫醒。”这里如果改成“他去把它叫醒”,就会让听话人不明白对象。那么,转换后的句子就应当是: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那里。他去把老虎叫醒。 5.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这一步必不可少。通过添加、删去或改换某些词语,使句子在表述上通顺、连贯、合理。“这里”、“这时候”要换成“那里”、 “那时候”,“现在”要换成“那时”,等等。比如: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你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这个句子如果改成: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我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这样表述就显得不连贯,应作
8、适当调整: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要我们寒假里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再如:叙利奥说:“爸爸,我来替您写。”应改为:叙利奥说,他来替他爸爸写。 练习: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4、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5、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6、萌萌把馍递给老师:“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7、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8、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9
9、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0、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将间接叙述转换为直接叙述 1、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 2、第三人称的“他”或 “她”应改为第一人称的“我”。 3、将第一人称“我”应改为第二人称的“你”。 4、检查句子表述是否合理比如: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不是常对她说吗?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母亲要知道那时是什么时候,那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他哪能离开呢?改换后的句子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10、 练习: 1、妈妈说,她小时候生活很苦,没钱上学。 2、老师对我说,她今天有事要早回家,叫我和中队长一起做好班级工作。 3、明明告诉我,他这次英语考得很好,谢谢我的帮助。 4、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5、妈妈对他说,今天她去开会,中午不回来,别等她吃饭了。 五、改为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例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例如:他不敢不去.(强烈) 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和步骤: 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
11、的双重否定词; 2、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 3、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4、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双重否定词及分类: 1、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是不、不敢不; 2、无不、无非、没有不、不是没有、不可能不; 3、不……不……、没有……不……、非……不可. 练习: 1燕子飞过大海,肯定非常辛苦、艰难。 2爹妈都不在家,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3在共产党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4我们确实需要努力了。 5我只好把书还给他。 六、反问句改陈述句 方法: 1、 将
12、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呢、难道……吗等)去掉. 3、问号改为句号. 练习:1、你举荐他,难道不怕别人说你偏心眼?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5、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呢? 6、难道雨下得小吗? 7、你的这种做法,怎能不叫人生气? 8、出了这样的事,人们怎不伤心呢? 9、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0、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着
13、车在路上跑呢? 七、陈述句改反问句 方法:1、加上“难道……吗”或“怎么……呢”; 2、有不的去掉,没不加不(或者没,没有等否定词); 3、将句号改成问号。 练习:1.这三克镭体现了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5、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6、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7、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8、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9、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0、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八、
14、修改病句。(原则:不能改变句子愿意。能改不删。能添不去。) 小学语文病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九种: 1 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2 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3 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15、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 4 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5 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
16、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6 重复啰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啰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7 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
17、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8 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9 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
18、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常用的修改符号: 练习:1、昨天,刮了一夜的大风。 2、我好久没有听到小明清脆的歌声和高兴的笑脸。 3、全校所有的师生基本上都参加了“六一”晚会。 4、我即使这么用功,但成绩还是不如你。 5、夏天的兴安岭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6、张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7、妈妈从菜场买回了青菜、猪肉、苹果、黄瓜等蔬菜。 8、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9、我们上街买了许多东西,其中有铅笔、笔记本、橡皮、文具及水彩笔等等。 10、近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1、在会上
19、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12、我们从小要不吃零食的好习惯。 13、这是一艘最大的我国制造的远洋轮船。 14、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15、经过老师的教育,终于认识了错误。 16、李明学习很刻苦,因为成绩优良。 17、她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帮助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同学。 18、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大又红的桃子。 19、我认真完成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 20、她的家乡是北京人。 九、修辞 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打比方的双方要有
20、共同特征。 2.拟人 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 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 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反问 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
21、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
22、嘴边。( )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 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1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5、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 16、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17、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1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
23、伦送我情。( ) 20、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的手法) 十、关联词语 关联词能起到连接句子、加强语句的作用,因此,学会正确选用关联词语是非常必要的。 常见的几种关联词 1.并列关系句子中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各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相关的情况,或表示一件事的几个方面。 既……
24、又…… 既……也…… 不是……而是…… 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2.递进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而且……不仅……而且…… 不仅……还…… 不但……还…不但不……反而 …… 连……也…… 甚至…… 3.选择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需要从中选择一件。 与其……不如…… 是……不是……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也许…也许……是……还是…… 或者……或者…… 4. 转折关系前一个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作了一个转折
25、说出的意思,和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尽管……可是…… 5.因果关系句子的前一部分表示原因或(结果),后一部分表示结果或(原因)。 之所以……是因为……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既然……就…… 6.假设关系句子前面一部分介绍一种假设情况,后面一部分是假设的情况实现后要产生的结果。 如果……就…… 假如……就…… 即使……也…… 哪怕……也…… 7.条件关系句子前面提出条件,后面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 只有……才…… 只要……就…… 除非……才……
26、 无论…都…… 不管…总是…不管…都…… 不论……都…… 不管……也…… 8.承接关系句与句之间表示几个连续动作,或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它们前后承接,不能颠倒。 一……就…… 首先……然后…… ……于是…… ……才…… ……接着…… 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起来 1、生产发展了。人民丰衣足食。 2、老鼠落到了猫的手中。老鼠再也别想活了。 3、我移动一下身体。我可能暴露目标。 4、主人不让阿辽莎读书。主人责骂他。 5、水浪一个一个打来,漩涡一个接一个地旋着。竹排在继续前进。 6、陈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同学批评一通了事。
27、陈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同学耐心地做思想工作。 7、我们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我们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8、林彬彬经常锻炼身体。林彬彬身体很棒。 9、妈妈关心我的身体。妈妈关心我的学习。 10、困难再大。我们要完成任务。 1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2、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来观赏桂林山水。 13、小华诚恳地接受了批评。小华坚决地改正了错误。 14、小芳把答案告诉他。小芳启发他自己去思考。 15、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16、妈妈工作。妈妈参加进修学习。 17、一滴水很小很小。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18
28、我答应给小弟弟电影票。我不应该自己去看。 19、科学家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科学家终于得出了科学结论。 20、李姐姐瘫痪了。李姐姐顽强的学习。李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李姐姐学会了针灸。 21、这鱼汤没有加作料。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 22、这个鱼钩上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这个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3、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我不能骄傲。 24、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25、董存瑞牺牲自己。董存瑞要炸毁暗堡。 26、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27、你每天坚持早锻炼。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28、“非典”的传
29、染性很强。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能够勇敢地面对。 29、小华的字写得很快。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30、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十一、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帮助表达句子的语气和停顿,能使句子的结构在书面上显得更清楚。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总称。 点号主要表示语言的停顿和语气,有逗号(,)、句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主要表示语言的性质和作用,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 . )、书名号(《》)、间隔号(·)。 标点符号按其用途大致可分为下列
30、五组: ▓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语调的:句号、问号、感叹号。 ▓表示句中某些部分间的停顿的:顿号、逗号、分号。 ▓表示提示和引用的:冒号、引号。 ▓表示插入转折和删节掉一些词语和句子:括号、破折号、省略号。 ▓表示特殊词语的: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 体会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用法,并把相应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A、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B、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C、表示语意含蓄,让读者去想象。 ①“唉!西蒙死了。两个孩子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 ②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蜈蚣”、有“蜻蜓”、有“仙
31、鹤”……( ) ③“有没有同学考卷已……”,老师的话还没说完,丁丁已举起手来说:“老师我已做完了。”( ) 2、判断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语言中断或声音延长。 B、表示意思递进或转折。 C、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 ①有一回,赵王得了一块宝玉——和氏璧。( ) ②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 ③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爬出。( ) ④草地上开满了花,招来很多小蜜蜂——它们在花丛中穿梭忙碌着。( ) 3、体会引号的用法。 A、表示引用别人的话。B、表示需要强调的词语。C、表示引用特定的词语
32、D、表示否定或讽刺。 ①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一种“人”字形线路。( ) ②湖边的森林里有列宁的“绿色办公室”。( ) ③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④弟弟被评为“三好学生”。( ) 十二、排列句子 既然是按顺序排列句子就肯定有内在的顺序,找出来题就做出来了 句段的顺序可分三大类: 时间顺序: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以正常的先后顺序为主,排列句子的练习中极少出现倒叙的语段。 空间顺序:空间上的远近顺序,包括由近到远、由远到近、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等类型。 逻辑顺序:逻辑上的总分顺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结构顺序。 这三大类中的小类划分是
33、很自然的,不必刻意强记,能分清“时间”、“空间”、“逻辑”三大类即可,具体顺序应该在解题时根据句段内容再进行确认。 解题步骤: 第一步:粗读通大意。 将所有句子粗略地读一遍,了解整个句段的意思。比如:谁做什么?谁怎么样?说了件什么事?介绍什么?论证什么?……这样能使我们把握住排列时的总方向,并大致确定句段整体行文顺序是三大类中的哪一类。 第二步:细读明顺序。 细读几遍,将句子按合理的顺序排列。注意句子间的“标志词”,如方位词、时间词、关联词等,并仔细地将句子按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 第三步:品读定排列。 对于我们读句子时,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来合理地排列。可以在心中想像
34、朗读,边读边体味:句子大意是否通畅?条理是否清晰?如果仍有不能确定的句子,此时就可以参照待选答案的选项来理清句子间的顺序了。 练习:(一) ( )湖当中,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 )湖岸边,垂柳成行,知了叫个不停,一阵微风从湖面吹来,好凉爽啊! ( )青龙湖的景色可真美啊! ( )星期天,爸爸带我到青龙湖去玩。 ( )在湖水的游泳区里,十几个孩子正在游泳,玩得很开心。 ( )举目远眺,隐隐约约地看见一片青山和山下的一座大塔。 (二) ( )一天,鲁班看见几个孩子在烈日下顶着荷叶玩,很受启发。 ( )鲁班一心想为人
35、们做个既能挡雨,又能遮太阳的东西。 ( )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 ( )于是,他照着荷叶的样子,用竹条扎成架子,蒙上羊皮,做了起来。 ( )后来,鲁班终于想出好办法,制造出现在这样的伞。 ( )鲁班的妻子瞧着伞,高兴地说:“要是能让它收起来就好了。” (三) ( )狼说:“好,我放了你。不过你得告诉我,为什么你们松鼠这样欢欢乐乐,总在树上蹦蹦跳跳,而我总是闷闷不乐?” ( )一只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不小心跳到一只睡觉的狼身上,狼猛地跳起来,要吃掉松鼠。 ( )狼把他放了。松鼠上了树,对狼说:“你老闷闷不乐,是因为你凶恶。我们欢欢乐乐,是因为
36、我们善良,不做坏事。” ( )松树请求说:“放了我吧!” ( )松鼠说:“你先放我回到树上去,我才告诉你,要不然我实在怕你,讲不出来。” (四) ( )妈妈赶忙拉住小军的手,说:“先洗洗手,再吃饭。” ( )他放下书包就要去端饭碗。 ( )小军听了妈妈的话,先去洗了手,然后再吃饭。 ( )妈妈高兴地说:“对了,这才是讲卫生的好孩子。” ( )下午,小军回到家,看见桌上已经摆上了饭菜。 (五) ( )它飞到河边看见一只小羊在吃青草。 ( )小羊看见老鹰飞下来的情形不妙,回头就跑。 ( )有一只老鹰
37、肚子饿了,出来寻找食物。 ( )它便飞下来,想把小羊吃掉。 ( )小羊大声呼救。 ( )羊妈妈听见了,急忙跑过来,把老鹰赶走了。 ( )老鹰用力想把小羊抓住。 (六) ( )达马没留神,脚一滑,掉到水里去了,绿娃大声呼喊:“救命呀!” ( )十月的一天,绿娃带着他的弟弟达马过独木桥。 ( )对岸住着解放军,他们听见喊声飞快地跑到河边,把外衣一脱,跳下水去。 ( )解放军叔叔不怕冷、不怕疼,一个劲儿跟激流搏斗,拼命朝达马那边游去,终于救起了小达马。 十三、把字句与被字句转换的方法 重要性: 关于把字句和被字句
38、的互换练习,在第二册语文练习中已经出现过了,人教版第三册的《语文园地七》再次出现了两种句式的互换练习,可见它的重要性。 同学们要熟练掌握这个知识点,首先要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组成部分。 “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 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 例:弟弟把水喝了。(弟弟为“主动者”,水为“被动者”,喝了为“动作”。) “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 被字句=被动者+
39、被+主动者+动作成分 例:太阳被乌云遮住了。(太阳为“被动者”,乌云为“主动者”,遮住了为“动作”。) 其次可利用具体的例子在变换后的“把字句”与“被字句”中分别找出“主动者”和“被动者”,再进行比较。 例如:风 把 树叶 吹落了。(把字句) 主动者 被动者 树叶 被 风 吹落了。(被字句) 被动者 主动者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即可。 第三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换中,句子中出现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把字句) 变换后: 太阳
40、被树林遮住了。(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是错误的。) 第四在互换中,要注意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例: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把字句) 变换后:敌人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原句中为“全部敌人”,但互换后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敌人之后,因此是错误的。)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学到把“陈述句”变换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相关学习要点,例如:小明借走了我的铅笔。(陈述句) 小明把我的铅笔借走了。(把字句) 我的铅笔被小明借走了。(被字句) 同学们可以做一做下面的句式练习,加以巩固。 (一)“把字句”变换“被字句” 1、妈妈把所有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2、小男孩把小鱼
41、用力地扔进大海。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我把作业写完了。 5、我把画挂在了墙上。 6、积雪把大树的枯枝压折了。 7、他把小鸟放回了大自然。 8、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得严严实实。 (二)“被字句”换“把字句” 1、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 2、足球被我踢进了大门。 3、小树苗被冒失的风娃娃吹折了。 4、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5、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 6、那只凶猛的大老虎被武松终于打死了。 7、我们被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了。 8、船上的食物很快被他吃光了。 换成被字句 : 1、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 2、叶子把阳光变成
42、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3、湛蓝的天空把人们的视线紧紧吸引住了。 4、小猪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了面粉。 5、聪明的小猴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6、哪吒用乾坤圈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7、混天绫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8、 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 9、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0、越国终于灭掉了吴国。 11、太阳照亮了大地。 12、小明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 13、大水淹没了庄稼。 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1、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2、雨水淋湿了小菲的衣服。 3、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4、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5、陈医生看
43、好了孩子的病。 6、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7、妈妈,晚饭我已经烧好了。 8、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9、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10、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11、北纬17摄氏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极限,终于被我省科技人员冲破了。 12、北风吹来,地面上的害虫都冻死了。 13、小草被人们叫做大力士,那是因为它有一种看不见的生命力。 14、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5、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6、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7、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18、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9、妈妈不小心摔坏
44、了小芳的文具盒。 20、他们看到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锁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心里十分着急。 21、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22、小敏做好了今天的家庭作业。 23、乌云遮住了太阳。 24、李强被一本好书吸引住了。 25、工人们开凿出了一条越江隧道。 26、敌人的一架飞机被英雄的人民空军击落了。 27、在这次乒乓球比赛中,五(1)班被五(4)班打败了。 二、将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3、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4、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5、我洗干净了红领巾。 6、船里装载的新米把
45、船身压得很低。 7、詹天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提前完成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8、黄鹂吃了卷叶虫。 9、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10、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边了。 11、初升的太阳把平静的海面照射得波光粼粼,美丽极了。 12、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4、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5、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16、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7、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18、他们看到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锁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心里十分着急。 19、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
46、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20、一只小花猫捉住了一只老鼠。 21、清洁工人清理掉了一堆堆的垃圾。 22、小洁把刚换下来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23、张韧把一个迷路的小孩送回了家。 24、火车把各种物资运往全国各地。 25、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改为“被”字句) 26、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改为“被”字句) 27、小李完成了老师交给她的画版报任务。(改为“被”字句) 28、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改为“被”字句) 三、将下面的句子分别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 夕阳染红了西天。 (把字句) (被字句) 2 奇妙的植物猪笼草吃掉了一条蜈蚣。 (
47、把字句) (被字句) 3 战士们消灭了一批入侵的敌人。 (把字句) (被字句) 4 孙青在操场上找到了丢失的钢笔。 (把字句) (被字句) 5 少先队员黄远明搀扶盲人叔叔过了马路。 (把字句) (被字句) 6 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小芳。 (把字句) (被字句) 7 医务人员精心地治好了一个个病人。 (把字句) (被字句) 8 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把字句) (被字句) 9 树木挡住了风沙。 (把字句) (被字句) 10 一条鲸鱼吃掉了一头海兽。 (把字句) (被字句) 11 外祖父送给了莺儿一幅墨梅。 (把字句) (被字句) 12 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把字句) (被字句) 学习资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