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年第03期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中华大地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更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增量和总量均创历史新高。2相对于当前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却日渐凸显。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超3成毕业
2、生选择自由职业和慢就业。其中,18.6%的应届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较去年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15.9%选择慢就业,较去年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3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能够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社会发展成果;能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也是对“为党育人”的教育使命的有力践行。一、“慢就业”现象解读(一)“慢就业”现象的含义“慢就业”现象是指部分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不立即参加工作,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旅游、考研、考公、创业考察等来开阔视野、重新审视自我。“慢就业”现象最早起源于英国,国外称之为“间隔年(GapYear)”。我国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有着鲜明的时代
3、特征,2000年以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出现了重大变革,结束了由国家计划分配的历史,步入新时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解析 与对策研究杨 奇,周 平【摘 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发生转变,在产业升级调整、新冠疫情防控和复杂国际局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与之相反,受到多元化择业观和包容开放的社会就业环境影响,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慢就业”现象更加凸显。本文立足当前时代背景,从外部就业环境、就业指导体系、就业竞争力三个维度深入解析“慢就业”现象的产生原因,并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综合就业竞争力、改进就业服务措施三个方面为高校
4、毕业生“慢就业”问题提供契合时代背景的解决方案。【关键词】新时代;慢就业;高校毕业生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76(2023)03-0017-008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后疫情时代精准化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慢就业”问题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1SJB0829)。作者简介:杨奇,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周平,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创业指导与学生管理。DOI:10.20017/ki.1009-0576.2023.03.0032023年第03期中国
5、大学生就业18了市场导向、公平与效率并重阶段,充分发挥了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4此后,大学毕业生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慢就业”现象也开始逐步显现。2015年,工人日报率先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进行了报道,从媒体视角将“慢就业”现象定义为:一些毕业生以“充电”、游学、支教、自主创业等形式应对匆忙的就业大潮,以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5(二)“慢就业”现象的时间界定目前学术界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还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慢就业”并不是一味的“慢”下去,一般业界普遍认为最好不要超过两年,时间越长越不利于毕业生融入社会,也不利于养成积极健康的劳动者心态。考公、考编和大部分企事业
6、单位招聘都对应聘者有应届生身份要求,大部分用人单位将应届生标准限定在两年内。“慢就业”现象充分反应当代大学生多元化择业观。当前,社会和家庭对于“慢就业”现象体现出更大的包容度,社会层面能够温和、友善、理性地看待这一现象,多数家庭的经济能力和父母的思想认知也可以支撑和支持他们将就业节奏慢下来,给予其充裕的时间去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三)“慢就业”的分类按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动机分类,“慢就业”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积极型“慢就业”,积极型“慢就业”是指高校毕业生对未来有明晰的规划,毕业生通过慢下来的这段时间来思考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岗位选择,并积极采取措施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为今后的就业
7、积蓄能量。积极型“慢就业”又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选择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二是积极准备考研、考公的高校毕业生群体;三是通过继续培训和学习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高校毕业生群体。第二类为消极型“慢就业”,消极型“慢就业”是指没有合理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对待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对就业存在逃避、畏惧心理。消极型“慢就业”可以细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眼高手低”型,这部分高校毕业生因岗位目标设置过高,对自身没有清晰合理的定位,从而在求职过程被动将自己“慢”了下来;二是“能力欠缺”型,这部分高校毕业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不够突出,或者是心理、身体存在缺陷的弱势群体,在求职过程中缺乏
8、就业竞争力;三是“消极逃避”型,这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一味的等待观望,不愿意去适应新环境、接受新事物,无法适应从学生向劳动者的角色转变;四是“父母包办”型,这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和职业规划都是由父母为其决定。二、“慢就业”现象的时代背景(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更高要求,希望自身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提出了新要求。6在此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和择业理念也在发生转变,薪资不再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他们更愿意从事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期望在满意的工作和向往
9、的生活二者间寻求平衡,在能够被尊重和有归属感的环境中 工作。(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彻底改变过去主要以人力资源、原材料等基础生产要素投入、扩展而带来的粗放式增长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年第03期19模式,迈向以科技和创新为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促进效果,新产业的蓬勃发展能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以“高精尖”科技产业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国际竞争、抢占技术高地等方式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能够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韧性和竞争力,建立未来发展新优势,这类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具薪资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使高校毕业生
10、高层次就业需求得到满足,获得感、成就感得以提升。(三)世纪疫情与区域冲突叠加交织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局势更加纷繁复杂。国际上,全球新冠疫情起伏不定、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政治极化与社会分化并存、数字鸿沟与环境恶化叠加。8以上诸多因素都对全球经济复苏和就业环境改善带来不利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复杂的外部环境也给我国国内高校毕业生工作带来影响。反观国内,当前的国内经济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部分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减少,企业稳岗压力增大。素有就业“蓄水池”“稳压器”之称的服务业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较为严重,其中住宿、交通、餐饮、旅游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正常经营活动受到冲击,有些
11、地区受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影响,服务性行业甚至一度出现短暂停工停产现象,导致就业市场上岗位供给收缩。三、“慢就业”现象的成因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作为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来分析,该现象是高校毕业生社会实践、个人意识和物质文化三种现象的集中反应,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不能“一刀切”去评判其对与错,应立足当前时代背景去审视其产生原因与演变趋势。(一)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复杂1.新冠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影响显著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部分高校校园实施封闭管理,使得传统“线下”就业渠道陷入停滞,招聘企
12、业无法前往校内选聘人才,高校毕业生也同样无法走出校园参加求职应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只能依托“线上”招聘平台进行。部分高校毕业生对于“线上”招聘模式准备不足,不知道如何通过“线上”方式展现自己的优势与亮点,面对镜头存在怯场、畏惧、逃避心理。于此同时,部分高校就业服务部门在开展就业工作时,没有彻底转变思路、提高认识,为毕业生提供的“线上”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使得毕业生在犹豫和观望中“慢”了下来。疫情也导致部分企业经营活动总体放缓,有些企业缩减甚至暂停校园招聘计划。2.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错位矛盾凸显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供给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高端制造、互联网技术、新能源技术和低碳
13、科技为代表的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兴产业有着巨大的人才需求,使得高校部分热门学科的毕业生出现供不应求现象,但是高校专业增设与调减周期较长,其人才培养和学科设置进度往往滞后于产业变革步伐,致使在短期内无法迅速填补巨大的人才缺口,造成就业市场供需错位矛盾突出。新兴行业需要人才,但部分高校毕业生因所学专业不符合企业需求而求职困难。(二)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性不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求学期间进2023年第03期中国大学生就业20行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目标路径选择的一个过程
14、。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美国,相较于国外,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接受教育的阶段也比较晚。目前中学阶段的学生并未系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他们对未来人生规划和兴趣爱好并不明确,填报志愿主要都是由父母和或者老师做主,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学非所长,从而出现逃避、厌学心理。同时,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形式也比较笼统,一般都是大教室集中授课,上课效率较低,无法做到依据学生特点进行“一生一策”精准化指导,导致部分大学生直到课程结束依然对自身无法精准认知与定位,对未来人生方向也没有明确规划。目前,大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教师都是由辅导员或者其他专业老师兼任,部分教师对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形势不够了
15、解,在课业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偏少,在授课中更多是在照本宣科,从而导致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2.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精度不足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通常都是由年级辅导员兼任,辅导员并不长期专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加之自身学生管理事务繁杂,很难在就业工作上保持持续的专注度;部分就业指导老师存在工作经验匮乏和能力不足等问题,对就业形式的把握不够精准,对“线上”就业模式不够了解,以上诸多因素都对就业工作的质量造成影响。在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时,部分高校依然延用传统就业服务模式,没有依据当前外部就业环境的变化和毕业生择业观的改变而对就业指导体系进行相应调整,导致就业指导工作存
16、在精准化不足、人性化不够等问题。(三)部分高校毕业生自身存在不足1.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存在偏差部分高校毕业生在作出就业选择时过度关注个人前途和物质利益,过度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忽视国家利益,淡化社会需求。在选择岗位时更向往大城市、大企业,不愿意到基层、西部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从而忽视自身特点和职业发展目标,错失到基层锻炼自己、提高实践技能、实现远大理想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说:“高校毕业生要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希望大家找准定位,踏踏实实实现人生理想。”9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在求职过程中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17、建功立业。2.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首先,随着科学技术更新迭代加速,部分高校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满足招聘企业的岗位需求。还有部分高校毕业生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完善,大学期间忽视对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求职招聘中无法得到面试官的青睐。其次,因为疫情导致毕业生求职模式改变,“线上”互联网模式成为了主要求职渠道,相较于传统求职模式,“线上”模式很难将毕业生自身优点与特长完整清晰地展现出来。招聘单位更多是依据简历内容作为主要筛选条件,重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在同岗位竞争中更占优势,“双非”院校毕业生很容易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四)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选
18、择和期待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更加多元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新经济、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破土发芽,社会对这种新型、灵活的职业和岗位持更加开放、包容的态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年第03期21度。毕业生的就业视角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签约、入职模式,互联网直播平台的主播、代购等新型网络职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据智联招聘调研显示,76%的00后愿意或正在从事新兴职业,88.1%的00后正在灵活就业或愿意尝试灵活就业。3这种新鲜的就业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就业模式,从业的高校毕业生会存在较长就业“空窗期”和自由支配时间,部分从业者也没有签署象征就业的三方协议,往往会被学校或社会定义为“
19、慢就业”群体。2.高校毕业生对岗位有更高的期待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仅对薪资和发展空间有要求,对就业地的生活满意度、城市友好度、人文软实力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有要求。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和追求更加多样化,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更为强烈,就业所在的资源、文化、环境等都成为择业的重要标准。在选择工作岗位的同时,他们也同样希望被尊重,希望有理想的平台去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当代大学生有着充足的物质基础,自主意识较强,富有冒险精神和试错精神,他们不愿意被传统就业理念和价值追求所束缚,在宁缺毋滥思想的影响下,部分高校毕业生在等待理
20、想机会和选择人生方向时候会选择“慢”下脚步。四、“慢就业”现象对策分析面对当前严峻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更加凸显。解决“慢就业”问题时要充分立足当前国情,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思想教育、能力培养、政策帮扶等多个方面入手,疏通思想“堵点”,完善政策“盲点”,着力构建长效、多维、动态就业服务体系,才能切实解决高校毕业生群体中日趋严重的“慢就业”问题。(一)“固本培元”用新思想武装头脑1.加强思想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慢就业”现象属于个人择业行为一种表现形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决“慢就业”问题,首先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知问题。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
21、没有正确思想指引。10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主阵地”,要将大学生的第一粒思想扣子扣好,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指导教育事业。让当代大学生通过对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来启迪心智、滋养灵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通过对党史和“红色精神”的学习来坚定信仰、树立志向,做党坚定的拥护者和传承者;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来明确方向、制定目标,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奋斗者。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党的思想引领,首要问题是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仅仅承担“传道授业解惑”任务,还担负着
22、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神圣使命,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教育理念,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能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新路子。坚持立德树人和为国育才,把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新时代新征程上去,思想根子问题解决了,毕业生的择业困惑和心理症结也就解开了。2.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动是人类社会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高校应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存在眼高手低、怕苦畏难的现象,在求职过程中不愿意选择一线岗位,不愿意到艰2023年第03期中国大学生就业22苦的地方去,归
23、根到底是思想认识出了问题,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就会在就业过程中就会迷失自我。因此,高校应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思想上激发大学生的劳动热情,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风尚。强化劳动教育的关键是做好“思”与“行”的有机结合,除了思想启迪还需要躬身践行,高校应通过公益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企业实习等教育形式来端正大学生劳动态度,将正确的劳动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注重价值引领,抵御不良思潮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辩证看待当前高校毕业生多元化的择业观,一方面说明他们的思想认识更加独立自主
24、,有着独立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理想;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过度追求个人利益,奉献精神和吃苦精神欠缺,心理抗挫能力较弱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筑牢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根基,高校可以通过显隐结合、多点发力的方式合力上好“大思政课”,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大视野、拥有大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慢就业”现象不能简单看成是就业岗位供需问题,很多基层岗位和条件艰苦地区招不到人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新农村建设和祖国的万里边疆都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施展自身才
25、能的宽广舞台,积极引导毕业生向一线和基层下沉才是打通“慢就业”现象堵点的有效方法之一。(二)“培根筑基”用真本领实现理想1.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产学融合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要主动聚焦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契合市场需求的优秀毕业生。供给侧改革和科技革命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这类产业正在成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抢占全球技术高地的新引擎。高校作为人才的供给者,应及时优化专业结构,调整教学方案和课程设计,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产业发展同步同向。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我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务,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
26、科技三大奖励。11因此,高校应加快“产学研用”路径探索,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积极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以产促学、以学促研,让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紧密融合。目前,大部分高校与企业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高校的人才资源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企业也能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区域间人员流动受到限制,组织学生跨地区实习十分困难,此时高校应充分发掘当地实习资源,以产促学,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让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成为“抢手货”,变“慢就业”为“超前就业”。2.完善知识储备,树立远大理想首先,学习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最主要途
27、径,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将学习文化知识放在首位,积极聚焦学习主业,不断完善自身知识储备。在精力和时间容许的情况下可以参加辅修课、技能竞赛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增强就业竞争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科间交叉融合在加速,社会更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校大学生还应注重学科融合和知识面的拓展,以增加自身知识储备的深度与广度,为求职就业增添筹码。其次,大学生还要及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课程学习、老师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年第03期23辅导和专家咨询等方式对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长进行科学剖析,建立合理的人生目标,并以此为方向而不懈努力。最后,大学生要认真上好思政课、劳动教育课、社
28、会实践课,以此来培育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劳动观,不能仅仅将就业看成一种谋生手段、一种赚钱方式,而要将其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三)“精准施策”用优质服务助力成长1.构建递进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就业服务精准化针对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不清晰、自我定位不合理等求职困惑,高校应切实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建立招生、培养与就业创业多级联动服务体系。首先,高校要优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设计,采用螺旋递进教学方法。在早期,建立低年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体系,明确人生发展规划;在中期,完善大学生知识储备体系,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后期,注重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巧,帮助他们找到
29、符合自身发展特性的工作岗位。高校还要根据国家政策方向和当前社会经济革新步伐对课程体系进行适调微调,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高校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改变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由非专业教师兼任的不利局面,组建校、院两级专业师资队伍。并定期做好专业教师的岗位培训和能力提升工作,使其能够精准把握当前就业形势和国家发展方向,在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过程中施策更加精准,帮助更有力道。最后,高校要结合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做好精准就业服务工作,依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为每位学生建档立卡,做到“一生一策”,将贫困生和身体残疾的弱势毕业生群体纳
30、入重点服务人群,为其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和就业保障性兜底。2.做好就业政策顶层设计,促进就业工作提质增效针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政府需要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打通因疫情防控而导致的校园招聘市场停滞问题,充分发挥校园招聘的主渠道作用,让招聘企业走进校园,将就业服务工作前置到毕业生面前。针对逐渐成为主流的“线上”招聘市场,政府应搭建好网络招聘平台,充分发挥“国家24356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招聘主渠道作用,加强与行业协会、社会招聘机构的合作,促进岗位信息互联共享。同时还要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及时做好跟进服务,保护高校毕业生在“线上”求职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引导高校毕业生和企业通过网络
31、签约平台完成就业对接,为毕业生提供求职、签约、转档等“一站式”服务。针对破土萌芽的新职业、新业态,要从政策上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鼓励他们积极投身新职业,新业态,并及时建立新兴行业从业人员保障体系和行业规范制度,以维护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新经济、新业态健康良性发展。在解决企业招聘岗位缩减问题上,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从社会保险补贴、税收减免、贷款支持、返税补贴等方面调动企业扩岗招聘的积极性。3.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包容的就业环境首先,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主阵地,企业要积极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扮演
32、好推动者和参与者角色,这样不仅可将社会责任履行转化为企业长期经营绩效,还可以通过就业帮扶可以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展现企业的社会价值。特别是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加大政策性岗位的拓展力度,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2023年第03期中国大学生就业24业,稳住就业基本盘。其次,企业还要积极走进校园,与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见习场所,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更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适合自身发展需求和与空缺岗位高度契合的储备人才。最后,在选人用人方面企业要摒弃“学历偏见”,为更多普通院校高校毕业生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参考文献:1李心萍.就业优先,稳住
33、民生基本盘(稳健前行开新局)N.人民日报,2021-12-15(004).2聚焦毕业生回乡就业:实现游子和家乡“双向奔赴”EB/OL.(2022-04-29)http:/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the Phenomenon of Slow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the New EraYANG Qi,ZHOU PingAbstract When enter into the new era,both Chinas principal social contradiction and the mode of e
34、conomic growth both have changed.With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factors,such as industry upgrading and adjustment,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s well,it has become more severe and complex for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this year.On the contrary,the delayed emplo
35、yment phenomenon among university graduates is even getting more prominent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various employment outlook,the inclusive and open social employment environment as well.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era,from three dimensions,the external employment environment,employment guid
36、ance system,and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an in-depth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cause of delayed employment phenomenon.And from three aspects,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mprehensive employment,and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service measures,a solution is provided for delayed employment problem among university graduates,which also conforms to the current social background.Keywords New era;slow employment;college graduates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