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50 No.24 20222018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国办发2018128号,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我国“无废城市”建设正式进入试点阶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十四五”方案)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要求。“无废城市”建设成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单元和重要动力,是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支撑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载体之一。在园区层面研究“无废”建设工作,可
2、助力实现“无废城市”建设目标,是落实“十四五”方案的重要举措之一。2022年1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企业创建无废工业园区无废企业,推动固体废物在地区内、园区内、厂区内的协同循环利用,提高固体废物就地资源化效率”。然而,目前关于“无废园区”的建设尚处于我国“无废园区”建设路径研究文/陈凤先徐长玲单明威曹磊于永淼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Zero-waste Park”in China摘 要“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单元和重要动力
3、,是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支撑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载体之一。在园区层面研究“无废”建设工作,可助力实现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目标。本文通过对“无废园区”概念和内涵的研究,提出了我国“无废园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建设内容,并构建了以“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为核心,政策、市场、技术和信息为支撑的“无废园区”建设概念模型,为我国“无废园区”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关键词“无废园区”;“无废城市”;工业园区;减污降碳探索阶段,没有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本文从“无废园区”的内涵出发,提出“无废园区”的建设思路和内容,旨在为“无废园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无废园区”的概念及内涵“无
4、废”及“无废城市”的提出“无 废”概 念 起 源 于“可 持续”“零废弃”的发展理念。1973年,国际上首次提出“零废弃”概念,其含义为反复使用同一种物质,直到达到最佳消耗水平1-2。该概念的提出,推动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运行中贯彻循环理念,解决自然资源瓶颈问题以及固体废物处置的土地占用问题。“零废弃”不等于不产生废物,而是废物源头减量和末端处置路径的不断完善。此后,经过一系列的继承和发展,类似“无废城市”“无废社会”的概念先后在日本、欧盟、新加坡等地蓬勃发展起来3-6;英国、法国、芬兰、美国等国家的多个城市也提出了“无废城市”战略,将实现垃圾零填埋、充分资源化利用作为“无废”目标7。根据工作方案
5、,我国对“无废城市”的定义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该概念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的新发展理念,统筹了生产和生活,聚焦于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和安全处置,是我国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引。“无废园区”概念的提出自1979年首个工业园区在深圳蛇口设立以来,我国陆续建立了各类产业园区1.5万余个,产业园区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8-9。同时,园区也是资源能源集中消耗、工业污染集中排放的场所,是我国工业污染防治的主战场。园区绿色可持续发
6、展一直是政府管理的重点和学者研究的热点。关于园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提出了生态工业示范园区10、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11、低碳工业园区12-13、绿色园区14-15等概念,分别从不同角度促进了园区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无废园区”与上述几类园区均以“工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DOI:10.14026/ki.0253-9705.2022.24.008观察44为理念,但“无废园区”主要着眼于固体废物领域,研究领域更为精细,研究视角更为专业,更符合当前生态环境精准治污的理念。“无废园区”与其他工业园区的差异比较见表1。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园区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7、的重要载体,“无废园区”的建设理念须与“无废城市”保持一致;同时,园区作为工业企业生产的集聚地,其固体废物种类主要为工业固体废物。因此,“无废园区”的概念宜概括为:以工作方案为引领,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核心,贯彻“通过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最终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理念的园区。“无废园区”的建设原则“无废园区”作为支撑“无废”建设的重要载体,属于“无废细胞”之一,其首要任务是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支撑;其次,园区作为工业企业的集聚场所,应发挥集约高效、共建共享的优势;再次,园区应集中发挥政策与市场统筹的双重协调互补机制,提高园区
8、企业参与“无废”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无废”建设本身具有源头减量和减少最终处置量的作用,因此可推进园区的降碳减污协同工作。基于此,“无废园区”建设应遵循如下原则。系统谋划,协调推进。立足支撑“无废城市”建设的总基调,将“无废园区”与“无废城市”建设一体谋划、系统推进,支撑“无废城市”建设落地和实施;发挥园区“面状”统筹“无废工厂”“无废供应链”等点、链的功能,形成上下一体、协调一致的“无废城市”建设体系。园区主体,多方参与。园区管理部门是“无废园区”建设工作的推进主体,全面负责“无废园区”建设工作的牵头、领导和实施工作;相关政府部门,园区内的企业,相关技术、金融等服务机构是“无废园区”
9、建设的参与和实践主体。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发挥园区统筹管理职能,通过政策、信息、技术、资金等的统筹管理和协调服务,从政策制度层面支撑“无废园区”建设;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园区内企业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通过园区与企业互动配合共同促进“无废园区”建设。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总目标,以系统协同的理念指导园区建设,切实发挥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对减少固体废物处置量、节约处置环节能耗的源头降碳减污作用;加强园区绿色产业引入和发展,推进园区产业表1“无废园区”与其他工业园区的差异比较园区类型“无废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低碳工业园区绿色园区推动主体
10、尚未明确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文件尚未出台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的通知(环发2003208号)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发改环资2012765号)关于组织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3408号)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园区定位以工作方案为指引,贯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建设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
11、原则,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不断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使用可再生能源,加快重点用能行业低碳化改造;培育低碳型企业;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园区低碳管理模式突出绿色理念和要求,加强园区内工厂之间的统筹管理和协同链接,实现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侧重点聚焦工业固体废物,持续推动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和安全处置,突出“降碳减污耦合、扩绿增长协同”遵循产业生态化思路,侧重污染减排以实施补链项目,构建循环产业链为手段,侧重资源能源产出侧重节能降耗、碳减排强调资源能源效率和资源重复利用创建流程待定申报创建批复创建指标达标申请验收组织验收
12、,验收后每3年绩效评估依托项目实施,验收主要考察项目的完成情况;组织申报项目实施组织验收试点申报批复创建启动试点组织实施评价验收,后续动态监管园区自评价第三方机构现场评价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估确认评审确定,进入名录的园区每3年提交一次第三方评价报告45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50 No.24 2022结构优化、产业持续良性发展。“无废园区”建设的工作内容“无废园区”建设以“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为核心任务,以降低园区固体废物的最终填埋量和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为目标,其工作内容包括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和园区支撑体系建设四个方面(见图1)
13、。源头减量源头减量建设主要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无废工厂”建设,“无废供应链”建设,清洁生产,强化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等工作开展。产品生态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企业产品设计之中,在设计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环境影响,从而确定设计方向,通过改进设计把产品的环境影响降到最小。企业可结合自身产品属性,对照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GB/T321612015)的要求,评估产品进行生态设计的潜力和可行性。“无废工厂”是以工作方案为指引,贯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的工厂。“无废工厂”建设主要在企业层面开展,通过创新并综合运用管理制度、工艺技术、信息系统建设等
14、措施,从全生命周期推进工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固体废物的填埋量和焚烧量,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进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无废供应链”通过供应链核心单位的采购、销售和投资等经济行为将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的“无废”理念和责任传递给供应链上下游的利益相关方企业,从而持续提升供应链条整体的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水平,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无废供应链”的建设主体主要集中在园区内的龙头企业,以社会关注度高、供应链条长、供应商较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且种类多、对上下游企业有较大影响的离散型工业制造产业链中的核心组织为重点对象。清洁生产是指通过采取改进设计、使
15、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和排放污染物,以减轻或者消除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包括强制型和自愿型两种。属于强制型清洁生产的企业,必须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和改造;对于自愿型清洁生产企业,园区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宣传引导企业按照自愿的原则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改造。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可针对不同种类的污水分别收集和处置,有利于降低污水处理负荷,从源头减少园区资源能源消耗。雨污分流指将污水与降雨径流分离,使污水与雨水各用一条排水管道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清污分流主要是将高污染水和未污染水或低污染
16、水分开,分质处理,减少外排污染物的量,降低水处理成本。化工类、制药类、造纸类、印染类等企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高盐废水宜单独收集处置。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建设主要通过对园区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和延链开展。强链建设:在梳理园区现有资源利用产业链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园图1“无废园区”建设概念模型“无废”建设内容源头减量优先参与主体:园区管理部门、产废单位、技术专家团队、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生态设计清洁生产“无废工厂”“无废供应链”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雨污分流清污分流资源化利用是核心无害化处置是保障规范化收存规范化贮存无害化处置强链补链延链参与主体:园区管理部门、产废单位、资源利用单位、技术专家团队、第三方技
17、术服务单位、物流运输单位参与主体:园区管理部门、产废单位、处置单位、技术专家团队、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物流运输单位支撑体系考核办法政策制度资金市场技术人才信息平台“无废”项目清单用地政策财税政策行政审批“无废”专项创新金融服务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难度加强投资引导研发机构设立企业融通创新支持企业融资“外脑”资源引入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物质流碳流能量流信息流管理创新观察46区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产生强度和利用潜力,开展投入产出分析,做大做强资源利用产业链条;通过对园区现有资源利用产业链进行整合和优化,强化园区资源利用产业链的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补链建设:针对园区工业固体废物尚未资源化利用的
18、短板,分析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和副产物的可转换价值;运用工业代谢分析的方法,识别产业链横向延伸的潜力点;通过引入新的上游产业和增加横向资源利用产业,实现园区产业链的横向延伸和资源耦合,补齐园区内资源化利用产业链的缺项。延链建设: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将上游企业的固体废物和副产物改造为延链企业所需要的原辅材料或能源,进一步延伸园区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条;对园区内现有的资源化利用产业链进一步优化集成,通过有价值元素回收、原辅材料再生、热值回收等途径开展资源化利用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构建上下协同、优势互补、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体系。无害化处置无害化处置主要是加强园区固体废物的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包括规范化收
19、运、规范化贮存和安全处置等工作。规范化收运:对照固体废物产生环节和资源化利用情况,确定园区内需收集的工业固体废物;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产生周期特点等,制订工业固体废物收集计划,确保园区内的工业固体废物100%收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按照一般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GB/T391982020)、工业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进行分类收集;对于需要包装或盛装的固体废物,综合考虑运输要求和固体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与包装设备,并附以明显规范的标记;根据园区总体规划布局和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分布特点,系统优化设计园区固体废物的收运路线,并可适时设立中转站。规范化贮存:园区加强对企业固体废
20、物规范化贮存工作的指导,组织技术帮扶专家对园区内企业开展固体废物规范化贮存检查并提出“一企一策”的指导建议,由企业自筹经费开展固体废物贮存的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加强园区集中贮存设施的建设,结合企业意愿、园区产业布局、土地利用情况等,在园区集中贮存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由“无废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园区集中贮存设施的建设工作,为园区内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固体废物集中贮存服务;通过签订服务合同,厘清企业与园区集中贮存单位的法律、商业责任和义务。无害化处置:结合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置的园区工业固体废物的数量、种类和特性,分析园区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的配套设施建设情况,识别是否存在无
21、害化处置缺口;组织技术专家对无害化处置技术工艺进行研“无废园区”是支撑“无废”建设的重要载体47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50 No.24 2022究,以100%无害化处置和降低处置中的资源能源消耗为原则,整合或优化无害化处置技术;结合园区内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的数量、性质、处置工艺现状、园区产业布局、区域安全化处置设施建设情况等,分析在园区内建设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是否新建无害化处置设施。支撑体系建设支撑体系建设旨在为上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建设的实施提供支撑保障,是“无废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支撑体
22、系包括政策体系、市场体系、技术体系和信息系统四方面。政策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无废园区”建设考核管理办法,将“无废园区”建设要求纳入园区和企业相关考核;确定优先引入或重点扶持的“无废”建设项目清单,在产业引进政策、用地供应、财税优惠、行政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鼓励园区根据自身条件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激发园区企业或第三方机构开展“无废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市场体系建设:从设置专项资金、创新金融服务、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难度、加强投资机构引导、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等多渠道提供“无废”建设资金支持。技术体系建设:从研发机构设立、“外脑”资源引入、企业融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园区“无
23、废”建设提供技术人才支持。信息系统支持:充分利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全国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信息,建设或完善园区固体废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园区固体废物物质流、能量流、碳流和信息流的监管,提高园区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时做好园区固体废物信息管理平台与“无废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的衔接。结论及展望“无废园区”建设对促进园区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和无害化处置水平,降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可作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园区固体废物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予以推进。本文通过对“无废园区”概念
24、和内涵的研究,对“无废园区”的建设原则、建设内容进行了分析。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不同级别、不同管理模式、不同类型的园区开展分类别研究,逐步构建起符合我国生态环境管理特点、有力支撑“无废城市”建设的“无废园区”建设的政策制度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和方向。参 考 文 献1细田卫士,董旭辉,李玲玲.日本无废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21.2刘辰阳,刘亿瑶.国外“无废城市”的相关理论、评价方法与实践经验J.现代城市研究,2021(3):55-61.3滕婧杰,赵娜娜,于丽娜,等.欧盟循环经济发展经验挤兑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启示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1,46(2):120-
25、126.4王永明,任中山,桑宇,等.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历程、成效及启示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1,46(4):128-135.5于丽娜,郭琳琳,黄艳丽,等.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经验J.世界环境,2018(6):83-85.6滕婧杰,祁诗月,马嘉乐,等.“无废指数”构建方法探究:以浙江省“无废指数”构建为例J.环境工程学报,2022,3(16):723-731.7崔佳莹,董庆银,李金惠,等.美国“无废”建设管理机制与经验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2,44(3):403-407.8田金平,刘巍,臧娜,等.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展望J.生态学报,2016,36(22):7323-7334.9赵若楠,马中,乔琦,等.中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政策对比分析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0,33(2):511-517.10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的通知EB/OL.(2003-12-31).https:/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