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2 ,大小:1MB ,
资源ID:4639779      下载积分:16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6397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移动通信课程设计基于Simulink的扩频通信仿真与实现模板.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基于Simulink的扩频通信仿真与实现模板.doc

1、移动通信课程设计基于Simulink的扩频通信仿真与实现56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题 目 基于Simulink的扩频通信系统仿真与实现 学 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指导教师 职称 讲 师 年 月 日设计报告成绩 ( 按照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评定)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说明: 指导教师评分后, 设计报告交院实验室保存。基于Simulink的扩频通信系统仿真与实现专 业: 通信工程 学 号: 学 生: 指导老师: 摘要: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DS-CDMA)

2、 因其抗干扰性强、 隐蔽性好、 易于实现码分多址( CDMA) 、 抗多径干扰、 直扩通信速率高等众多优点, 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中。针对扩频通信广泛的应用, 用Matlab工具箱中的Simulink通信仿真模块和Matlab函数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进行分析和仿真是快速有效的设计方法, 能够事半功倍。Matlab通信工具箱的Simulink仿真模块和Matlab函数, 形成一个运算函数和仿真模块的集合体, 用来进行通信领域的研究、 开发、 系统设计和仿真。且模块可供直接使用, 并允许修改, 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因而完全能够满足使用者设计和运算的需要。本文根据扩频通信的原理, 利用Matla

3、b提供的可视化仿真工具Simulink建立了扩频通信原理的系统仿真模型合与直序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关键词: Matlab; Simulink; 码分多址; 扩频通信; 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直序扩频系统的应用背景112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特点21.2.1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优点21.2.2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不足31.3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发展3第2章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52.1直接序列扩频的概念及理论基础52.1.1 直接序列扩频的概念52.1.2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52.1.3扩频增益和抗干扰容限62.2直接序列扩频的基本原理72.3 直扩系统的性能102.3.1 直扩系

4、统的抗干扰性102.3.2 直扩信号的抗截获性122.3.3 直扩码分多址通信系统122.3.4 直扩系统的抗多径干扰性能132.3.5 直扩测距定时系统132.4扩频序列通信系统的同步原理14第3章 PN序列163.1 PN序列( 伪随机序列) 概述163.1.1 伪随机序列的一般定义163.1.2 伪随机序列的数学定义163.1.3 伪随机序列的相关特性173.2 m序列的产生原理18第4章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MATLAB仿真214.1 Simulink仿真技术214.2. Simulink对通信系统的仿真214.2.1扩频与解扩的Simulink仿真图234.2.2 BPSK调制的S

5、imulink仿真图254.3 MATLAB程序设计及仿真结果274.3.1程序设计274.3.2 仿真波形34结论37参考文献38致谢39第1章 绪论11 直序扩频系统的应用背景直接序列扩频(DSSS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技术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扩频技术之一。这种技术是将要发送的信息用伪随机码( PN码) 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去, 在接收端, 用与发端扩展用的相同的伪随机码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 恢复出发送的信息。它是二战期间开发的, 最初的用途是为军事通信提供安全保障, 是美军重要的无线保密通信技术。这种技术使敌人很难探测到信号。即便探

6、测到信号, 如果不知道正确的编码, 也不可能将噪声信号重新汇编成原始的信号。有关扩频通信技术的观点是在1941年由好莱坞女演员Hedy Lamarr 和钢琴家George Antheil提出的。基于对鱼雷控制的安全无线通信的思路, 她们申请了美国专利#2.292.387。不幸的是, 当时该技术并没有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 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引起关注, 将它用于敌对环境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直序扩频解决了短距离数据收发信机、 如: 卫星定位系统(GPS)、 3G移动通信系统、 WLAN (IEEE802.11a, IEEE802.11b, IEE802.11g)和蓝牙技术等应用的关键问题。扩频技术

7、也为提高无线电频率的利用率(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因此也是一种昂贵的资源)提供帮助。直序扩频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信息调制扩频解扩解调扩频序列发生器扩频序列发生器同步电路B1B2B2D信息接收图1-1 扩频通信工作原理框图在发端输入的数字信号信息, 先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 扩频码序列一般采用PN码。展宽后的信号再调制到射频发送出去。调制多采用BPSK、 DPSK、 MPSK等调制方式。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 一般采用相干解调) 。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相关解扩。恢复成原输入的信息输出。由此可见, 般的扩频通信系统都要进行

8、两次调制和相应的解调。一次调制为扩频调制, 二次调制为射频调制, 以及相应的解扩和射频解调。 与一般通信系统比较, 扩频通信就是多了扩频调制和解扩部分。 12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特点1.2.1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优点( 1) 抗干扰性强抗干扰是扩频通信主要特性之一, 比如信号扩频宽度为100倍, 窄带干扰基本上不起作用, 而宽带干扰的强度降低了100倍, 如要保持原干扰强度, 则需加大100倍总功率, 这实质上是难以实现的。因信号接收需要扩频编码进行相关解扩处理才能得到, 因此即使以同类型信号进行干扰, 在不知道信号的扩频码的情况下, 由于不同扩频编码之间的不同的相关性, 干扰也不起作用。正

9、因为扩频技术抗干扰性强, 美国军方在海湾战争等处广泛采用扩频技术的无线网桥来连接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计算机网络。( 2) 隐蔽性好因为信号在很宽的频带上被扩展, 单位带宽上的功率很小, 即信号功率谱密度很低, 信号淹没在白噪声之中, 别人难以发现信号的存在, 加之不知扩频编码, 很难拾取有用信号, 而极低的功率谱密度, 也很少对于其它电讯设备构成干扰。( 3) 易于实现码分多址( CDMA)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占用宽带频谱资源通信, 改进了抗干扰能力, 是否浪费了频段? 其实正相反, 扩频通信提高了频带的利用率。正是由于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要用扩频编码进行扩频调制发送, 而信号接收需要用相同的扩

10、频编码作相关解扩才能得到, 这就给频率复用和多址通信提供了基础。充分利用不同码型的扩频编码之间的相关特性, 分配给不同用户不同的扩频编码, 就能够区别不同的用户的信号, 众多用户, 只要配对使用自己的扩频编码, 就能够互不干扰地同时使用同一频率通信, 从而实现了频率复用, 使拥挤的频谱得到充分利用。发送者可用不同的扩频编码, 分别向不同的接收者发送数据; 同样, 接收者用不同的扩频编码, 就能够收到不同的发送者送来的数据, 实现了多址通信, 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另外, 扩频码分多址还易于解决随时增加新用户的问题。( 4) 抗多径干扰无线通信中抗多径( 发射的信号经多条不同路径传播) 干扰一直是难

11、以解决的问题, 利用扩频编码之间的相关特性, 在接收端能够用相关技术从多径信号中提取分离出最强的有用信号, 也可把多个路径来的同一码序列的波形相加使之得到加强, 从而达到有效的抗多径干扰。( 5) 速率高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速率可达 2M, 8M, 11M, 无须申请频率资源, 建网简单, 网络性能好。( 6) 有很强的保密性能。对于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而言, 射频带宽很宽, 谱密度很低, 甚至淹没在噪音中, 就很难检查到信号的存在。由于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信号的频谱密度很低,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对其它系统的影响就很小。 1.2.2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不足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除了一般通信系

12、统所要求的同步以外, 还必须完成伪随机码的同步, 以便接受机用此同步后的伪随机码去对接受信号进行相关解扩。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随着伪随机码字的加长, 要求的同步精度也就高, 因而同步时间就长。1.3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发展由于它的抗噪声的特性,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非常适合商业应用。在容许无线设备公开使用的电磁环境里, 它对其它传统微波设备造成最小的干扰, 同时对附近其它设备有更高的抗扰性。上世纪80年代末, 晶体电子技术的先进程度已经足以提供商用的、 成本效益好的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现在直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计算机无线网等许多领域。扩频技术在发展的初始阶段, 就已经实现了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突

13、破, 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硬件的改进和性能的提高。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 当前3G系统由研制开发逐步进入商用而且向第四代无线多媒体通信飞速发展。根据ITU的标准, 世界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 虽然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差异很大, 但采用码分多址技术已经达成共识。直扩码分多址, 由于具备通信容量大、 能充分利用话音的统计特性、 平滑的越区切换、 通信容量的软特性等优点被作为未来移动通信中最具竞争力、 最有前景的无线多址接入技术。无线扩频通信作为另一种有效的补充通信手段,已在金融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展到现在, 扩频技术理论和技术都已趋于完善, 主要

14、应从系统的角度考虑总体性能, 且与其它新技术结合应用。因此, 应用的驱动一直是扩频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 如移动通信、 无线局域网、 全球个人通信等, 扩频技术必将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 扩频技术必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第2章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2.1直接序列扩频的概念及理论基础2.1.1 直接序列扩频的概念所谓直接序列(DS: Direct Sequence)扩频, 就是直接用具有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送端去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接收端, 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进行解扩, 把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信息。2.1.2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 人们总是想方设

15、法使信号所占的频谱尽量窄, 以充分提高十分宝贵的频率资源利用率。但扩频通信在发送端用扩频码调制, 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须的带宽, 在接收端采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解扩以恢复出所传信息数据。为什么要用宽频带信号来传输窄带信息呢? 主要是为了通信的安全可靠性。这可用信息论和抗干扰理论的基本观点来说明: 根据香农(C.E.Shannon)在信息论研究中总结出的信道容量公式, 香农公式: ( 2-1) 式中: C-信息的传输速率( 信道容量) 单位b/s; S-信号平均功率单位W; B-频带宽度 单位Hz; N-噪声平均功率 单位W。由式中能够看出为了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C, 能够从两种

16、途径实现, 既加大带宽B或提高信噪比S/N。换句话说, 当信号的传输速率C一定时, 信号带宽B和信噪比S/N是能够互换的, 即增加信号带宽能够降低对信噪比的要求, 当带宽增加到一定程度, 允许信噪比进一步降低, 有用信号功率接近噪声功率甚至淹没在噪声之下也是可能的。扩频通信就是用宽带传输技术来换取信噪比上的好处。柯捷尔尼可夫在其潜在抗干扰性理论中得到如下关于信息传输差错概率的公式 ( 2-2) 此公式指出, 差错概率Pe是信号能量E与噪声功率谱密度之比的函数。设信息持续时间为T, 或数字信息的码元宽度为T, 则信息的带宽Bm为 ( 2-3) 信号功率S为 ( 2-4) 已调( 或已扩频) 信号

17、的宽度为B, 则噪声功率为 ( 2-5) 将式( 2-3) ( 2-5) 代入式( 2-2) , 可得 ( 2-6) 上面公式指出, 差错概率Pe是输入信号与噪声功率之比( S/N) 和信号带宽与信息带宽之比( B/Bm) 二者乘积的函数, 信噪比与带宽是能够互换的。它同样指出了用增加带宽的方法能够换取信噪比上的好处。综上所述: 将信息带宽扩展100倍, 甚至用1000倍以上的带宽信号来传输信息, 就是为了提高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即在强干扰条件下保证可靠安全的通信。这就是扩频通信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依据。2.1.3扩频增益和抗干扰容限扩频通信系统由于在发送端扩展了信号频谱, 在接收端解扩还原了信息

18、, 这样的系统带来的好处是大大提高了抗干扰容限。理论分析表明, 各种扩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与信息频谱扩展后的扩频信号带宽比例有关。一般把扩频信号带宽W与信息带宽F之比称为处理增益, 即 (2-7)它表明了扩频系统信噪比改进的程度。除此之外, 扩频系统的其它一些性能也大都与有关。因此, 处理增益是扩频系统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系统的抗干扰容限定义如下: (2-8)式中: ( S/N) = 输出端的信噪比; = 系统损耗; 由此可见, 抗干扰容限与扩频处理增益成正比, 扩频处理增益提高后, 抗干扰容限大大提高, 甚至信号在一定的噪声湮没下也能正常通信。一般的扩频设备总是将用户信息(待传输信息)的带宽扩

19、展到数十倍、 上百倍甚至千倍, 以尽可能地提高处理增益。2.2直接序列扩频的基本原理所谓直接序列扩频( DS) , 就是直接用具有高速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送端去扩展信号的频谱。而接收端, 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进行解扩, 把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信息。图2-1示出了直扩通信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图2-2为直扩通信系统的主要相位和波形图。信息信码m(t)BPSK调制载波PN 码扩频解调本地PN码BPSK解调本地载波图2-1 直扩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 3) ( 4) 载波0 1 11 1 1 10101( 1) 信码m( t) ( 2) 伪码p( t) ( 5 PSK已调波( 7) 相位( 6) 相位(

20、 9) 解调输出( 8) 中频调相图2-2 直扩通信系统的主要相位或波形在发送端输入信息码元m( t) , 它是二进制数据, 图中为0、 1两个码元, 其码元宽度为。加入扩频解调器, 图中为模2加法器, 扩频码为一个伪随机码( PN码) , 记作p( t) 。伪码的波形如图 2-2 中的第( 2) 个波形, 其码元宽度为, 且取=16。一般在DS系统中, 伪码的速率远远大于信码速率, 即, 也就是说, 伪码的宽度远远小于信码的宽度, 即, 这样才能展宽频谱。模2加法器的运算规则可用式2-9表示。 ( 29) 当m( t) 与p( t) 符号相同时, c( t) 为0; 而当m( t) 与p(

21、t) 不同时, 则为1。c( t) 的波形如图2-2所示中的第( 3) 个波形。由图可见, 当信码m( t) 为0时, c( t) 与p( t) 相同; 而当信码m( t) 为1时, 则c( t) 为p( t) 取反既是。显然, 包含信码的c( t) 其码元宽度已变成了, 即已进行了频谱扩展。其扩展处理增益也可用下式表示 ( 210) 在一定的情况下, 若伪码速率越高, 即伪码宽度( 码片宽度) 越窄, 则扩频处理增益越大。经过扩频, 还要载频调制, 以便信号在信道上有效的传输。图中采用二相相移键控方式。调相器可由环行调制器完成, 即将c( t) 与载频相乘, 输出为。即 ( 211) 式中,

22、 ( 212) 因此, 经过扩频和相位调制后的信号为 ( 213) 由上面讨论可知, 经过扩频调制信号c( t) 可看作只取1的二进制波形, 然后对载频进行调制, 这里是采用调相( BPSK) 。所谓调制, 就是指相乘过程, 可采用相乘器, 环行调制器( 或平衡调制器) , 最后得到的是抑制载波双边带振幅调制信号。这里假定平衡调制器是理想对称, 码序列取+1、 1的概率相同, 即调制信号无直流分量, 这样平衡调制器输出的已调波中, 无载波分量。经过发射机中推动级、 功放和输出电路加至天线发射出去。一般载波频率较高, 或者说载波周期较小, 它远小于伪码的周期, 即满足。但图2-2中( 4) 示出

23、的载波波形=宽度为, 这是为了便于看清楚一些, 否则要在一个期间内画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正弦波。对于PSK来说, 主要是看清楚已调波与调制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图2-2中的第( 5) 个图为已调波 的波形。这里, 当c( t) 为一码时, 已调波与载波取反相; 而当c( t) 为0码时, 取同相。已调波与载波的相位关系如图2-2中的第( 6) 个图所示。接收端的工作原理: 假设发射的信号经过信道传输, 不出现差错, 经过接收机前端电路( 包括输入电路、 高频放大器等) , 输出仍为。这里不考虑信道衰减问题, 因为对PSK调制信号而言, 重要的是相位问题, 这里的假定对分析工作原理是不受影响的。相关器

24、完成相干解调和解扩。接收机中的本振信号频率与载波相差为一个固定的中频。假定收端的伪码( PN) 与发端的PN码相同。接收端本地调相情况与发端相似, 这里的调制信号是p( t) , 即调相器输出信号的相位仅取决于p( t) , 当p( t) =1时, 的相位为; 当p( t) =0时, 的相位为0。信号的相位如图2-2中( 7) 所示。相关器的作用在这里可等效为对输入相关器的、 相位进行模2加。对二元制的0、 而言, 同号模2加为0, 异号模2加为。因此相关器的输出的中频相位如图2-2中的( 8) 所示。然后经过中频滤波器。滤除不相关的各种干扰, 经解调恢复出原始信息。这一过程说明了直扩系统的基

25、本原理和它是怎样经过对信号进行扩频与解扩处理从而获得提高输出信噪比的好处的。它体现了直扩系统的抗干扰能力。2.3 直扩系统的性能2.3.1 直扩系统的抗干扰性 直扩系统最早应用是在军事通信中作为很强抗干扰性的通信手段。直扩系统对窄带干扰、 宽带干扰等, 都具有抗干扰能力, 其抗干扰能力大小就是前面提出的扩频处理增益, 越大, 抗干扰能力就越强。下面就来分析直扩系统抗宽带干扰和抗窄带干扰的原理。图2-3为直扩系统抗宽带干扰的示意图。这里的宽带干扰是泛指的与扩频信号不相关的, 在CDMA通信网中, 其它用户的信号就是一种宽带干扰。相关处理前, 信号频谱是很宽的, 经相关处理后, 有用信息被解扩,

26、其功率谱集中于信息带宽内, 而宽带干扰经过相关器, 其功率谱密度基本不变。由于解扩后必然连接窄带滤波器, 保证信号能顺利经过, 对信号频带之外的各种干扰起到很大的抑制作用, 从而提高了输出的信噪比。解扩后的有用信号信息带宽BA有用信号干扰电平白限热噪声电平功率频谱干扰信号 图2-3 直扩系统抗宽带干扰的示意图( a) 接收机输入的信号及干扰的功率谱 ( b) 相关器输出的信号及干扰的功率谱对单频或窄带干扰, 直扩系统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图2-4( a) 为解扩前的功率谱, 窄带干扰功率很大, 由于干扰与本地扩频码( PN码) 是不相关的。对干扰来说, 相关器起到扩展频谱的目的, 功率谱密度就大

27、大下降, 其中对信号有害的干扰分量只有落入信息带宽部分, 从而抑制了大部分干扰。由于有用信号能顺利经过窄带滤波器, 因此提高了输出的信噪比。A A解扩后的有用信号干扰被扩展频谱有用信号窄带干扰信号 ( a) 未解扩的功率谱( b) 解扩后的功率谱图4-4 直扩系统抗窄带干扰示意图2.3.2 直扩信号的抗截获性 截获敌方信号的目的在于: ( 1) 发现敌方信号的存在; ( 2) 确定敌方信号的频率; ( 3) 确定敌方发射机的方向; 理论分析表明, 信号的检测概率与信号能量与噪声功率谱密度之比成正比, 与信号的频带宽度成反比。直扩信号正好具有这两方面的优势, 它的功率谱密度很低, 单位时间内的能

28、量就很小, 同时它的频带很宽。因此, 它具有很强的抗截获性。如果满足直扩信号在接收机输入端的功率低于或与外来噪声及接收机本身的热噪声功率相比拟的条件、 则一般接收机发现不了直扩信号的存在。另外, 由于直扩信号的宽频带特性, 截获时需要在很宽的频率范围进行搜索和监测, 也是困难之一。因此, 直扩信号能够用来进行隐藏通信。至于如何发现敌方直扩信号的存在, 和弄清楚其参数, 即直扩信号的检测与估值问题。2.3.3 直扩码分多址通信系统 多址通信系统指的是许多用户组成的一个通信网, 网中任何两个用户都能够通信, 而且许多对用户同时通信时互不不扰。应用直扩系统就很容易组成这样一个多址通信系统(网)。具体

29、的做法是给每一个用户分配一个PN码作为地址码。首先, 利用直扩信号中PN码的相关特性来区分不同的用户, 每个用户只能收到其它用户按其地址码发来的信号, 此时自相关特性出现峰值, 能够判别出是有用信号。对于其它用户发来的别的信号, 因PN码不同时互相关值很小, 不会被解扩出来。其次, 利用直扩信号中频谱扩展, 功率谱密度很低的特性, 能够有许多用户共用同一宽频带。此时相互之间干扰很小, 能够当作噪声处理。另外, 每个用户占用的频宽很窄, 相对说来, 频谱利用率也是高的。实现直扩码分多址通信值得注意的问题有: ( 1) 是要选择有优良互相关特性的码。 一般多采用有二值或三值相关特性的码作为地址码。

30、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数量。Gold码就能够作为地址码来用, 它既有较优良的相关特性, 也有足够的数量可供选。 ( 2) 是要注意克服”远近”问题。所谓”远一近”问题指的是距离近的用户的信号强, 它会干扰距离远的弱信号的接收。解决的办法是采用自动功率控制, 自动调节各用户的发射功率, 使达到接收机时各用户信号功率基本相等, 也就是满足接收机输入端等功率的条件, 才能正确地区分有用信号。( 3) 是同时通话的用户数, 决定于整个网内的噪声水平。 因此, 直扩码分多址系统是一种噪声受限的系统。随着用户数的增加, 通信质量逐渐变坏。2.3.4 直扩系统的抗多径干扰性能 多径信道就是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电波

31、传播的路径不止一条。例如由于大气层的反射和折射, 以及由于建筑物等对电波的反射都是形成多径信道的原因。不同的传播路径使电波在幅度上衰减不同, 到达时间的延迟也不同。直扩系统能够同步锁定在最强的直达路径的电波上。其它有延迟到达的电波, 由于相关解扩的作用, 只起到噪声干扰的作用。这就是利用PN码的自相关特性, 只要延迟超过半个PN码时片, 其相关值就很小, 可作为噪声来对待。另外, 如果采用不同时延的匹配滤波器, 把多径信号分离出来, 还能够变害为利, 将这些多径信号在相位上对齐相加, 起到增加接收信号能量的作用。因此, 直扩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抗多径干扰的通信系统。2.3.5 直扩测距定时系统 直

32、扩系统的发展是从测距开始的。电磁波在空间是以固定的光速传播的。如果测定了电波传播的时间, 也就测定了距离。用直扩信号来测取和定时有独特的优点。当采用一个较长周期的PN码序列作为发射信号、 用它于目的地反射回来或转发回来的PN码序列的相位进行比较, 即比较两个码序列相差的时片数, 就能够看出其时间差, 也就能换算出发射机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不难把码片选得很窄, 即码的钟速率很高, 则能够高精度的测距与定时, 基本的分辨率即一个码片。另外, 有了精确的测距的定时系统, 不难形成一个精确的定位系统; 按照简单的几何关系, 已知两个点的位置(座标)和距离, 及其在某一平面上分别与第三点的距离, 也就能

33、确定第三点的座标位置。2.4扩频序列通信系统的同步原理任何数字通信系统都是离散信号的传输, 要求收发两端信号在频率上相同和相位上一致, 才能正确地解调出信息。扩频通信系统也不例外。一个相干扩频数字通信系统, 接收端与发送端必须实现信息码元同步、 PN码码元和序列同步和射频载频同步。只有实现了这些同步, 直扩系统才能正常的工作。能够说没有同步就没有扩频通信系统。同步系统是扩频通信的关键技术。信息码元时钟能够和PN码元时钟联系起来, 有固定的关系, 一个实现了同步, 另一个自然也就同步了。对于载频同步来说, 主要是针对相干解调的相位同步而言。常见的载频提取和跟踪的方法都可采用, 例如用跟踪锁相环来

34、实现载频同步。因此, 这里我们只需讨论PN码码元和序列的同步。 一般说来, 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中采用精确的频率源, 能够去掉大部分频率和相位的不确定性。但引起不确定性的因素有以下一些: 1. 收发信机的距离引起传播的延迟产生的相位差; 2. 收发信机相对不稳定性引起的频差; 3. 收发信机相对运动引起的多普勒频移; 4. 以及多径传播也会影响中心频率的改变。因此, 只靠提高频率源的稳定度是不够的, 需要采取进一步提高同步速率和精度的方法。 同步系统的作用就是要实现本地产生的PN码与接收到的信号中的PN码同步, 即频率上相同, 相位上一致。同步过程一般说来包含两个阶段: 1. 接收机在一开始并不知

35、道对方是否发送了信号, 因此, 需要有一个搜捕过程, 即在一定的频率和时间范围内搜索和捕获用信号。这一阶段也称为起始同步或粗同步, 也就是要把对方发来的信号与本地信号在相位之差纳入同步保持范围内, 即在PN码一个时片内。 2. 一旦完成这一阶段后, 则进入跟踪过程, 即继续保持同步, 不因外界影响而失去同步。也就是说, 无论由于何种因素两端的频率和相位发生偏移, 同步系统能加以调整, 使收发信号依然保持同步。如果由于采种原因引起失步, 则重新开始新的一轮搜捕和跟踪过程。因此, 整个同步过程是包含搜捕和跟踪两个阶段闭环的自动控制和调整过程。接收信号图2-5 同步系统搜捕和跟踪原理图输出出宽带滤波

36、器码跟踪器PN码发生器压控钟源搜捕器件解调器图2-5为同步系统搜捕和跟踪原理图, 图中接收到的信号经宽带滤波器后, 在乘法器中与本地PN码进行相关运算。此时搜捕器件, 调整压控钟源, 调整PN码发生器产生的本地脉序列伪重复频率和相位, 以搜捕有用信号。一旦捕获到有用信号后, 则起动跟踪器件, 由其调整压控钟源, 使本地PN码发生器与外来信号保持同步。第3章 PN序列3.1 PN序列( 伪随机序列) 概述3.1.1 伪随机序列的一般定义伪随机序列作为扩频通信系统中的一部分是十分关键的, 它关系到扩频系统的性能。四十年代末, 信息论的奠基人香农(C.E.Shannon)提出的编码定理指出: 只要信

37、息速率Rb小于信道容量C, 则总能够找到某种编码方法, 在码周期相当长的条件下, 能够几乎无差错的从收到高斯噪声干扰的信号中复制出原发信息。这里有两个条件, 一是Rb=C, 二是编码的码周期足够长。同时香农在证明编码定理的时候, 提出用具有白噪声统计特性的信号来编码。白噪声是一种随机过程, 它的瞬时值服从正态分布, 功率谱在很宽频带内都是均匀的。可是至今无法实现对白噪声放大、 调制、 检测、 同步及控制等, 而只能用具有类似于限带白噪声统计特性的伪随机序列信号来逼近它, 并作为扩频系统的扩频码。3.1.2 伪随机序列的数学定义白噪声是一种随机过程, 瞬时值服从正态分布, 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

38、有极好的相关性, 伪随机序列是针对白噪声演化而来的, 只有”0”和”1”两种电平, 因此伪随机编码概率分布不具备正态分布形式。但当序列足够长时, 由中心极限定理可知, 它趋近于正态分布, 由此, 伪随机序列定义如下: (1)凡自相关函数具有 (3-1)式的序列称为狭义伪随机序列。(2)凡自相关函数具有 (3-2)形式的序列, 成为第一类广义伪随机序列。(3)凡互相关系数具有 或 (3-3)形式的序列, 称为第二类广义伪随机序列。(4)凡相关函数满足(1)、 (2)、 (3)三者之一的序列, 统称为伪随机序列。由上面的四种定义能够看出, 狭义伪随机序列是第一类广义伪随机序列的一种特例。3.1.3

39、 伪随机序列的相关特性扩频系统中, 对伪随机序列而言, 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其相关特性, 包括自相关性、 互相关性及部分相关性。下面分别给出这些相关函数的定义。设有两条长为N的序列a和b, 序列中的元素分别为ai, bi, (i=1,2,3,N)。则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定义为: (3-4)由于a是周期为P的序列, 故有ai+p=ai,其归一化自相关函数a()定义为: (3-5)序列a和b的互相关函数定义为: (3-6)归一化互相关函数定义为: (3-7)对于二进制序列, 能够表示为: (3-8)其中, A为序列a和b对应码元相同的数目, D为不相同的数目。若ab()=0, 则序列a和序列b正交, 定义

40、a的部分相关函数和归一化部分相关函数为 (式中t为某一整数) : (3-9)定义序列a和序列b的部分互相关函数和归一化部分互相关函数分别为: (3-10)3.2 m序列的产生原理m序列是最长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它是由多级移位寄存器或其它延迟元件经过线性反馈产生的最长的码序列。由于m序列容易产生、 规律性强、 有许多优良的性能, 在扩频通信中最早获得广泛的应用。如图2.1所示, m序列可由二进制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产生。它主要由n个串联的寄存器、 移位脉冲产生器和模2加法器组成。 图中第i级移存器的状态ai表示, ai=0 或ai=1, i=整数。反馈线的连接状态用ci表示, ci=1表示此

41、线接通( 参加反馈) , ci=0表示此线断开。由于反馈的存在, 移存器的输入端受控地输入信号。不难看出, 若初始状态为全”0”,则移位后得到的仍为全”0”, 因此应避免出现全”0”状态, 又因为n级移存器共有2n-1种可能的不同状态, 除全”0”状态外, 剩下2n-1种状态可用。每移位一次, 就出现一种状态, 在移位若干次后, 一定能重复出现前某一状态, 其后的过程便周而复始了。反馈线位置不同将出现不同周期的不同序列, 我们希望找到线性反馈的位置, 能使移存器产生的序列最长, 即达到周期P=2n-1。按图中线路连接关系, 能够写为: ( 模2) ( 3-11) 该式称为递推方程。图3-1 线

42、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上面曾经指出, ci的取值决定了移位寄存器的反馈连接和序列的结构。现在将它用下列方程表示: ( 3-12) 这一方程称为特征多项式。式中xi仅指明其系数ci的值( 1或0) , x本身的取值并无实际意义, 也不需要去计算x的值。例如, 若特征方程为f(x)=1+x+x4则它仅表示x0,x1和x4的系数c0=c1=c4=1,其余为零。经严格证明: 若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特征多项式为本原多项式, 则移位寄存器能产生m序列。只要找到本原多项式, 就可构成m系列发生器。 表1.1 部分本原多项式m序列的基本性质如下: (1)周期性: m序列的周期p取决于它的移位寄存器的级数, p=2n-1

43、(2)平衡特性: m序列中0和1的个数接近相等; m序列中一个周期内”1”的数目比”0”的数目多1个。(3)游程特性: m序列中长度为1的游程约占游程总数的1/2, 长度为2的游程约占游程总数的1/22 ,长度为3的游程约占游程总数的1/23 (4)线性叠加性: m序列和其移位后的序列逐位模2相加, 所得的序列还是m序列, 只是相移不同而已。例如1110100与向右移3位后的序列1001110逐位模2相加后的序列为0111010, 相当于原序列向右移1位后的序列,仍是m序列。用公式表示为: ( 3-13) 其中: u(i)、 up(i)、 uq(i)分别为原序列、 平移p个元素后的序列及平移相加后得到的序列中的第i个元素。(5)二值自相关特性: 码位数越长越接近于随机噪声的自相关特性。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计算式为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