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七参考答案资料仅供参考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C项中的“再接再励”应为“再接再厉”。2.C解析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极点,高兴得像发了狂,也指十分高兴的样子。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多指学问、技术)。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与语境不符。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3.A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横线前面说的是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接下来必然谈想象空间,因此排除BD项;再来看文段最后一句,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因此之前的内容应是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影片,也丰富了自己。故选A项。4.B解析“餓”
2、与“飢”这两个字在先秦以前各表其意,“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后来通用,现在又简化成了“饿”字。比如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虽然吃不饱,可是不至于饿着。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无一旬饿。”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5.A解析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6.C 解析国家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分为“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故选C项。二、填空题7.(1)便纵有千种风情
3、早生华发(2)不尽长江滚滚来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怎一个愁字了得(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之所存也8.文心雕龙 9.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三、简答题10.(1)梦幻与现实的交融。神曲虽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的灵魂在理性和爱的指引下幻游三界达到至善境界的经历,有很浓厚的宗教幻想色彩,但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党派之争,反映了教皇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种梦幻与现实的交融,反映了作者对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积极态度,体现了新文化的发展趋势。(2)工整与协调的结构。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基本相等,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长
4、诗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作品在整体上工整而协调,如象征痛苦和绝望的地狱色调阴暗,象征苦修和希望的炼狱则柔和明朗,作为幸福境界的天堂则色调绚烂明丽。(3)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神曲从头至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她们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识和爱的指引;三界之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然过程,地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作品中许多人物也都有寓意,作品的结构也是象征的,“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就意味着神学上的“三位一体
5、”。(4)神曲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这就打破了正统的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使神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11.(1)她是“五四”退潮后背负时代苦闷和心灵创伤的现代女性。(2)她蔑视封建礼教,憧憬个性解放,追求灵肉统一的理想爱情。(3)理想的幻灭使她找不到正确的出路而陷入颓废,内心充满着矛盾和骚乱,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社会作病态的反抗。(4)莎菲的苦闷是“五四”时期获得个性解放的激进青年,在革命低潮中陷入彷徨、无主的真实写照。12.(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
6、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特别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四、鉴赏题13.(1)从鲁迅的一生来看,说她是一个句号,意为她的一生是完美的无憾的,完全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为国家为人民
7、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从鲁迅的作品来看,说她是一个句号,意为她的作品是冷静的,理性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14.(1)杨柳(或柳树);赞美(或褒扬)。(2)白诗采用了双关(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面上看,抒发的是对永丰柳独处荒园、无人观赏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又借此表示了人才不被欣赏和任用而遭埋没的感慨和愤懑。吴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同样面对春风,百花痛恨不已,恨自己的花瓣被吹落了,美貌被吹走了;而杨花则在春风中尽显自己的风采。15.(1)追溯身世以示其高贵与清白,与下文的曲折人生形成鲜明对比。(2)开篇就交代了诗人的“内美”,这实际上蕴含了楚国民族
8、精神,是楚国精神的内化。(3)熔铸神话传说,定下全篇浪漫主义基调。(4)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五、案例分析题16.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示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文学作品鉴赏,强调“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
9、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在阅读之初,向学生适当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将有利于学生的主动阅读。不过,必须注意教师的指导不能取代学生的自主阅读。上述案例中的教师,在散文鉴赏教学之初,就简单化地将相关的背景信息,特别是带有明显态度倾向性的结论性意见直接传递给学生,将对学生的积极阅读及独特感受体验的获得产生极大的干扰及制约,是不可取的。17.从正面论,优点有三:(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发挥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功能;(3)注重拓展运用语文教学资源。从反面论,不足有三:(1)在教学内容方面,过分强调“迷住”(吸引)学生,而将许多并非必要的东西纳入课堂;(2)在教学方法、手段的选用方面,同样为
10、了照顾学生的兴趣,过多地采用了并非必要的上网、看电视等活动;(3)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还存在着脱离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实际的问题,比如“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对“许多人不解的问题”进行所谓的探究。六、技能应用题(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4分)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充分表示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之情和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著的爱,表示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4分)参考答案: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但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所依。(2) 我爱这土地艾青鸟假如我歌唱 爱土地(祖国)-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