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档案信息化 ARCHIVES INFORMATION-95-人工智能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SWOT 分析*贺奕静1 杨智勇2 刘晓倩1(1.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处 上海 200030;2.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上海 200444)摘 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逐渐运用到社会各领域,人工智能成为推动社会改革创新的关键性技术,其发展给综合档案馆的升级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采用 SWOT 分析法,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环境下档案馆开展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自身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从人工智能风险控制、数字资源尽其所用、多方主体协同参与和人机协作深度融合等
2、四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关键词:人工智能;数字档案资源;资源共享;SWOT 分析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5-9652(2022)04-0095-0091 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诞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经过 60 多年的演进,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其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智能控制、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机器行为、智能系统构建等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与突破,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3、。1“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中提出“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中的应用,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2可见,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档案信息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实现数字档案资源高度共享提供了新的动能。近年来国内档案界对人工智能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涉及人工智能在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其中,人工智能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方面重点围绕智能收集、组织、处理等档案管理全业务流程构建,档案管理理论发展创新、管理实践优化转型、管理人员改造升级等方面展开研究34,尚缺乏档案数据互联互通的具体研究;在档案
4、服务中的应用方面重点围绕以档案信息的智能获取、智能检索、智能挖掘为手段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知识化服务等方面展开研究567,而在数字档案资源共享方面有待深入探讨;在对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方面重点围绕智能化手段推动档案价值的多维实现和档案知识体系的重构展开研究8。SWOT 分析法是管理学领域的一种分析法,内容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全面系统的将研究对象的主*【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智慧城市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4CTQ036)、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新媒体传播与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成果之一。【作者简介】贺奕静(1996-),女,湖南岳阳人,档案学硕士,研究方向:档
5、案资源开发利用;杨智勇(1982-),男,河南焦作人,信息资源管理博士,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信息化。刘晓倩(1989-),女,河南信阳人,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档案管理。2022 年第 4 期 总第 264 期-96-SHANXI ARCHIVES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矩阵方式列举出来,然后把各种因素关联起来加以系统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决策性结论,有利于制定发展策略。此方法也适用于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在档案馆数字档案资源共享领域运用 SWOT 分析方法,有利于档案馆的长足发展。本文主要结合人工智能背景探究数字档案资源共享问题,
6、具体采用 SWOT 分析法,从档案馆内部存在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和外部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进行态势分析,并通过矩阵排列和要素分析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数字档案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2 人工智能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态势分析2.1 S档案馆自身优势 2.1.1 档案人员理论素养较高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终极目标在于为社会服务,为此档案人员应将该价值理念内化于心。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9,档案馆在运用其进行资源共享实践时,也应充分突出档案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该目标追
7、求外化于行,从而实现通过借助智能技术赋予数字档案资源“人”的属性和智慧。据国家档案局2020年统计,全国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共有专职人员41495人,其中,35-49 岁的有 21289 人,占 51.3%;34 岁及以下的有 7153 人,占 17.2%;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39919 人,占 96.2%;拥有档案学专业学历背景 8141 人,占 17.23%10。可以看出档案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较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呈现高学历、年轻态的特点。如上海市档案局在上海市“一网通办”档案服务的顶层设计上邀请大量档案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进行科学论证,在技术开发上发挥市场档案公司
8、的专业优势,进行流程再造,提高“一网通办”档案服务平台建设的科学性。这表明档案人员能更快适应当今智能社会的发展,并具有更加包容的心态来接受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带来的冲击,也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在规避人工智能技术风险的同时,大胆运用智能技术开展数字档案资源的共享。2.1.2 数字档案资源数量庞大“数字中国”已成为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和关注民众权益的一项重要内容11,档案馆若要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的实现必须具有数量庞大、种类丰富的数字馆藏资源。目前,“数字中国”的建设为档案馆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了有利保障,大数据时代,“大”成为数字档案资源的显著特征。截至 2019 年底,全国各级国家
9、综合档案馆馆藏电子档案 119.3 万 GB。其中,数码照片 39.6 万GB,数字录音、数字录像 35.9 万 GB。馆藏档案数字化副本 1407.8 万 GB12。可见我国档案馆馆藏数字资源十分丰富,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向纵深方向推进,在国家“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下,正逐步实现馆藏纸质档案资源“少而精”,馆藏电子资源“大而全”的战略目标。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挖掘分析大规模的数据实现其功能价值,其中海量的数字档案资源将为人工智能与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利支撑条件。2.1.3 资源建设实践成果突出在实践方面,人工智能在数字档案资源建设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为后续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价
10、值。一方面体现在档案智能产品的成功研发为丰富数字档案资源提供了有效途径,比如:2018 年 4 月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成立人工智能档案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深度挖掘海量数字档案资源的内容,创造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技产品13。2019 年科大讯飞档案机是国家级 AI+档案联合实验室的首款产品,该产品可随时随地进行重大活动实时建档,口述档案实时转写、音视频档案数据化以及实时字幕辅助。14另一方面,智能技术在部分档案馆的运用为其全面档案信息化 ARCHIVES INFORMATION-97-推广奠定了基础,比如:太仓市档案馆在开展数字档案馆室系统的建设中运用了
11、人工智能技术,其中库藏系统的“全文检索”功能运用智能 Agent 技术,将可用的文字信息自动地分类后存入指定的全文数据库中,显著提高了用户检索速度15;浙江省丽水市的智慧档案馆运用智能技术,采用分布式部署的方法,开发了“1+9+N 档案协同管理系统”,集中一市九县的各类数字档案资源进行协同管理,较为成功地实现了该地区数字档案资源的共享16。2.2 W档案馆自身劣势2.2.1 档案人员技术能力尚不足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技术,运用起来难度较大,需要有相关学科背景与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才能把握好如何正确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然而档案人员大多为文史、社科类专业,虽然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视角
12、,在制定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方面具有高位的职业定位布局。但是随着档案领域卷入人工智能的浪潮之中,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共享对档案馆员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能力与专业技术要求。档案人员在人工智能领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需要具备哪些信息技能,应该与什么样的组织机构和技术人员开展档案业务合作等问题都值得思考。2.2.2 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度不高第一,档案馆之间“信息孤岛”的产生。“信息孤岛”指的是档案资源在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国家、省、市、县等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综合档案馆分别建立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不同类型的数字档案资源系统,但由于各应用系统之间相互封闭缺乏统一的数据和技术标准
13、,造成的数字资源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影响着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发展进程。第二,是档案开放率较低。近20年间,最高开放率为30.58%(2000年),最低开放率为14.92%(2016年),平均开放率为 24.08%,2009 年至 2017 年综合档案馆的馆藏数量平均增速达到了 9.17%,而这时的档案馆档案开放数量的增长速度只有 5.92%,从整体上看近 20 年间档案开放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总体上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档案是对公众开放的,档案开放率还是偏低的。17较低的档案开放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档案资源的互联互通,不利于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这两个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工智能对数
14、字档案资源的采集和分析,没有了规模化数字资源的支撑,人工智能难以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精准化、个性化和细微化。2.2.3 与公共文化机构合作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八条明确规定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其自身内在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存在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涉及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展览馆、科技馆、文化馆等众多机构,其中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保存着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馆藏资源,成为最为主要和重要的文化机构。一方面,由于提供资料的内容和目的不同,在国内这三者之间很难有机会构筑合作关系,随着资料的电子化,产生了跨越档案馆、图书馆、博物
15、馆等不同信息共享化的机会18。目前,德国已经创建了 LAM 的统一门户网站BAM;欧洲数字图书馆建立一站式平台整合欧洲各文化机构的数字资源19。与国外 LAM 迅速发展相比,我国虽然出现了图书馆与档案馆结盟的个例,但达不到战略规划层面上的相互协作和相互支撑20。档案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推动档案馆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在档案文献资源共享方面加强合作”21。但这种战略规划是十分宏观抽象的,具体的配套措施和制度支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思考。另一方面,我国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隶属于不同性质的公共事业单位,各自为政,因此各自数字资源系统中存储的数字资源之间存在着异源、异构等情况,难以实现各系统之间
16、的有效对接。2.3 O外部环境中的机遇2.3.1 国家政策积极引导一方面,人工智能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其相关的政策和规划相继出台。2017 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 201735 号),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新一代人工2022 年第 4 期 总第 264 期-98-SHANXI ARCHIVES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发展智能经济,建设智能社会,构筑知识群、技术群、产业群互动融合和人才、制度、文化相互支撑的生态系统22。2019 年,科技部制定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形成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探索智能时代政府治理
17、的新方式。23另一方面,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更加受到国家重视。“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综合档案馆加强本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现本区域各级综合档案馆互联互通,推动共享平台向机关等单位延伸,促进档案信息资源馆际、馆室共建互通,推进档案信息资源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利用。”24随着人工智能研究的越来越深入,寻求人工智能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完美契合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是新时代赋予档案人的使命和担当。2.3.2 理论研究大力辅助智能时代,数字档案资源作为档案重要的存在形态之一,得到档案界广泛关注,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层出不穷,主要涉及数字档案资源的来源、整合、组织形
18、式、风险管理、效益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基础建设、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为数字档案资源共享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深入发展,该技术自身优势不断显现,大批研究成果展现在公众面前,主要涉及自然语言理解、智能机器人、机器学习、专家系统、机器视觉等方面,为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另外,关于数字档案资源的智能归档、智能整理、智能鉴定、智能安全保管、智能化多维统计、智能化检索、智能化编研、智能化利用等档案工作智能化研究也为数字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实践指导。2.3.3 利用意识逐步增强考察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人次和利用数量,是考察社会档案意识较为直观的方式。档案利用人次方面,以
19、1998 年为基数,从 1998 年的 118.94 万人次增长到 2017 年的 659.4 万人次,平均增长率为164%,增长了 4.5 倍;利用档案数量,从总量上看,1998 年我国综合档案馆利用档案数量 446.5(万卷、万件次),到 2017 年增加到 2077.95(万卷、万件次),平均增长率为 164%,增长了近 4 倍。25从纵向时间上看,档案利用人次和利用档案数量的增长速度都呈现较为乐观的态势,这也充分说明了信息社会公众档案利用意识的逐步加强,档案馆在民生工程中的作用也愈发重要,档案在公民日常生活、工作、社会实践中的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2.4 T外部环境中的挑战2.4.1
20、 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凸出人工智能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某些特定领域,人工智能已经表现出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工作能力,然而人工智能发展还不够成熟,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正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自然语言处理对数据和信息的识别和理解存在一定误差,专家系统不够完善,机器学习有待加强等原因会对人工智能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实践过程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如档案内容的误读、鉴定错误等利用风险。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系统依靠传感器或数据文件输入(文件上传)获取信息,一旦攻击者借助某种方式对输入环节进行干扰,就能从源头上对系统发动攻击;数据预处理环节是数据处理系统中的必备环节,数据在转换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风险。26可见人工智能在
21、为数字资源共享提供技术手段和支撑的同时,也带来了存储风险和篡改风险。2.4.2 公众多元服务需求倒逼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化以及智能技术更迭,公众对数字档案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档案服务内容上,用户服务需求从简单的档案借阅、查询到希望提供智能化、知识化、集成化的服务内容;在档案服务方式上,档案馆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社会背景的档案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差异化、互动式服务。因此,人工智能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如何更好地满足综合复杂的用户需求,值得思考与探讨。2.4.3 用户隐私保护迫在眉睫人工智能的自我联想和深度学习只有通过对足够充分的数字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才能从中找出不档案信息
22、化 ARCHIVES INFORMATION-99-同主体之间的关联性,才能对数字档案资源有更加全面的认知与把握,其中在分析、处理和相互关联过程中将存在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风险。“在用户管理信息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用户信息与用户隐私的边界难以确定”27。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浪潮的席卷,人工智能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不同领域里的个人隐私,用户的个人信息会在不知不觉中以“用户自愿或被迫”的方式被高端人工智能技术收集起来,这也给档案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给个人隐私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3 人工智能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策略分析3.1 制度先行:人工智能重风控3.1.1 制定数字档案
23、资源安全管理制度“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升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安全水平,实现系统和信息可管可控。健全档案网络、档案信息系统和档案数字资源安全保密防护体系。28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数字档案资源安全防护的顶层设计,在现有档案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基础上,把数字档案资源安全管理装进制度的“笼子”里,从而形成科学的数字档案资源安全管理规范。另一方面,档案馆在推进数字档案资源共享过程中,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存储风险、篡改风险和利用风险等,应对人工智能进行风险分析和安全防护研究,在分析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档案资源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规划、设计、制订、修订等
24、工作,重点强化人工智能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全程监管,开展人工智能风险评估和数字档案资源安全标准建设。3.1.2 建立有效的用户隐私保护制度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全面、翔实的数字档案信息,是“以用户为中心”服务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对人工智能环境下用户隐私信息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有效规避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人工智能应用存在的数据泄露和隐私安全风险问题,档案馆需要建立有效的用户隐私保护制度,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条款和规则,明确各方主体的隐私保护权责,“无论是个人的隐私空间、个人隐私的数据、个人隐私的活动等,都要坚持合法、公开、知情、同意、合理等基本原则”29,在
25、信息授权、信息传递、信息获取、信息利用等方面明确人工智能的使用权限,同时,运用相关安全技术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如运用 PKI 非对称加密技术,包括数字签名、时间戳、电子印章等,有效防范在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用户隐私受到侵犯,保障用户利益不受损害,加强对公民信息隐私权的保护。3.2 立身之本:数字资源尽其用3.2.1 推进数字档案资源互联互通任何一个数字档案资源系统都不可能包含用户所需的所有档案信息而独立存在,档案馆之间“信息孤岛”的产生是数字档案资源共享道路上的绊脚石。一方面,档案馆应加强馆际合作,通过运用人工智能中的智能搜索、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理解等技术高效便捷地采集各类数字档案资源,同时利用A
26、gent、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数字档案资源的分类和分析,并采用自动规划、智能控制和自动程序设计等技术对海量数字档案资源进行全面识别与把握,找出数字档案资源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实现数字档案资源间的互联互通,确保技术与资源的协调统一,保障数字档案资源无障碍、不失真地在馆际之间进行跨系统流通、融合,有效消除“信息孤岛”的产生。另一方面,档案馆内部也要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使人工智能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的智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利用等环节相互配合,共同实现馆内资源的合理建设。3.2.2 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档案馆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大众,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提升,档案馆若想提高自
27、身社会影响力,就必须加强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重视程度。智能化、个性化、情景化的档案信息集成平台成为用户获取档案信息的重要渠道30,人工智能领域内多种技术的相互结合可搭建方便用户简单2022 年第 4 期 总第 264 期-100-SHANXI ARCHIVES快捷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服务平台,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集成共享。具体实现方式:一是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检索和神经网络等技术,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深层次开发数字档案资源价值,并根据用户需要形成知识图谱;二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和模式识别等技术的交融,分析用户特征和需求,对用户进行画像,“在数据收集、标签提取、建立画
28、像库之后,通过将用户画像库与馆藏资源进行匹配,”31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智能推送;三是充分利用智能决策、自动定理证明、自动规划和智能机器人等,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并根据用户反馈自主自动完善信息服务系统。3.3 开放包容:多方协同促发展3.3.1 拓展图档博(L A M)的合作范围“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提出要“打破信息壁垒和孤岛,实现各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体系基本建立”32。LAM 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它们合作的重要内容是进行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以及提高数字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率,关键是资源的整合和联机存取,从而实现馆藏数
29、字资源的共享3334。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强化合作理念,即组建 LAM 行业协会,通过讲座、参观、研讨等形式加强 LAM 馆员间的沟通,激发他们的合作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要推进资源融合共享,即利用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手段直接对高质量结构化 LAM 数字资源进行采集,协调解决不同层面数字资源的异源、异构问题,同时集结 LAM 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数字资源整合共享的模式,致力于创新对外服务的形式和手段。3.3.2 组建多元复合的专业团队新技术环境下,业务电子化、档案数据化、管理精细化和服务智能化等新业态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重视人员角色的合理分配、职能定位以及协同合作等重要问题。35应用人
30、工智能开展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并非档案馆一家之事,档案管理人员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寻求与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的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并结合技术人员之擅长补己之短板,组建一支跨领域、跨行业、跨组织、多元复合的人工智能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团队,合理配置和优化人力资源和专业知识资源,推动人工智能环境下数字资源共享顺利实施和完成。例如,科大讯飞技术团队专业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软件开发、语音识别及电子政务系统集成,可以成为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重要推手,目前国家档案局科研所已与科大讯飞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同时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也联合科大讯飞致力于共建档案智慧化管理团队,这都有利于提升档案团队实力,推动数字档案资
31、源共建共享。3.4 发展走向:人机协作深融合3.4.1 促进人工智能契合主体需求目前,部分档案馆在引入人工智能进行转型升级工作时已经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但多数档案馆还未有条件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实践领域,而且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和局限性,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过程中遭遇瓶颈。一方面,需制定效果反馈评估机制,为人工智能学习档案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和实用场景,在机器学习和运行过程中,给予其充分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发展过程36,在数字档案资源共享进程中,档案人员可对人工智能运行效果进行量化评估,然后根据档案馆自身需要以及用户个性需求对智能技术进行实时调整优化。另一方面,通过借鉴相邻学科经验,如图书馆学、情报学在人
32、工智能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促进人工智能与档案馆自身实际情况的更好融合,提高人工智能在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实践中的可行性,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因地制宜,在档案工作实践中落地生根。3.4.2 助推人文与技术的互利共生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之快、应用之广引领着智慧转型的浪潮,档案馆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是为了解放人类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可以完全取代人类工作,技术唯上、唯技术主义等绝对认识论无法深化档案人员与人工智能的相互交融,甚至可能导致人工智能的片面发展。“人文与技术之间关系的问题,本质上是如何消化技术能力的问题。”37技术的本质在档案信息化 ARCHIVES INFOR
33、MATION-101-于为人类社会实践服务,要求人和机器更好地协作。人文科学为技术提供发展动力、价值追求以及目标导向;技术给人文科学注入时代生命力,给人文科学研究提供创新思路和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只有在档案管理人员服务理念和目标追求的正确指导下才能使得档案馆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不断朝着数字化、集成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因此,档案馆必须重视人文与技术的深度交融,加强档案人员的文化熏陶和能力培养,倡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识论,明确主观思维与客观技术融合的核心目标是共同致力于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在社会各领域的共享,在传承档案人文传统的同时,让档案用户获得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智能服务。综上所述,人工智能环境
34、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 SWOT 分析矩阵如图 1 所示:图 1 人工智能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 SWOT 分析矩阵4 结语人工智能给档案领域带来了前沿技术和变革刺激,在档案馆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应用人工智能开展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机会和优势明显,但也存在风险和不足,档案人员应顺势而为,跟上技术的发展潮流,积极主动把握优势和机遇,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服务中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在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可行性和多维度结合,致力于提高档案馆自身建设并消减人工智能软硬件技术瓶颈,实现人文与技术的双向互动配合。注释与参考文献122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EB/OL.(2021-07-20)2022-03-
35、20.http:/www.gov.2022 年第 4 期 总第 264 期-102-SHANXI ARCHIVEScn/xinwen/2017-07/20/content_5212064.html.2212428 国家档案局.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1-06-08)2021-08-04.https:/ 李子林,熊文景.人工智能对档案管理的影响及发展建议 J.档案与建设,2019(06):10-13+9.4 周枫,吕东伟.基于“智能+”档案管理初探 J.北京档案,2019(09):39-41.5 胡国强,杨彦荣,李高峰.基于信息链角度分析人工智能在档案馆的应
36、用前景 J.北京档案,2019(02):34-36.616 杨靖,朋礼青.人工智能对智慧档案馆的驱动作用研究 J.北京档案,2019(01):9-13.7 郭鑫杰.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智慧档案建设策略研究 J.浙江档案,2015(11):10-12.8 陈辉.智能化社会档案价值实现新路径与档案知识体系重构探析 J.档案学研究,2018(04):13-17.9 胡国强,杨彦荣,李高峰.基于信息链角度分析人工智能在档案馆的应用前景 J.北京档案,2019(02):34-36.10 国家档案局.2019 年度全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馆基本情况摘要(一)EB/OL.(2020-09-04)2021
37、-8-04.https:/ 建设“数字中国”,习近平早已心中有“数”EB/OL.(2018-04-21)2019-12-09.http:/ 国家档案局.2019 年度全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馆基本情况摘要(二)EB/OL.(2020-09-04)2021-08-04.https:/ 冯丽伟.国家档案局科研所联手科大讯飞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J.中国档案,2018(05):10.14 当 AI 遇上档案 科大讯飞档案机亮相浙江省档案馆 EB/OL.2019-11-11.https:/ 陈亮.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初探以太仓市档案馆为例 J.档案与建设,2016(07):80-82
38、.1725 虞香群,张斌.综合档案馆对外服务功能变化研究基于统计数据的分析 J.浙江档案,2019(07):31-33.18 李农.欧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馆际合作趋势 J.图书馆杂志,2008(08):59-61.19 王海荣,李娟娟.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合作研究进展分析基于 IFLA 会议主题及我国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分析 J.现代情报,2016,36(08):137-142+150.20 马海群.发达国家图书档案事业结盟与合作战略规划综述 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04):21-28.23 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 EB/OL.201
39、9-11-12.http:/ 陈宇飞,沈超等.人工智能系统安全与隐私风险 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9(10):1-16.27 杨九龙,阳玉堃,许碧涵.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展望 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04):32-38.29胡元聪,张馨予.政府干预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J/OL.征信,2019(11):9-17.30 张兴旺.以信息推荐为例探讨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基本运作模式 J.情报理论与实践,档案信息化 ARCHIVES INFORMATION-103-2017,40(12):69-74.31 周林兴,魏亮亮,艾文华.用户画像视角下档案馆知
40、识服务推荐机理研究 J.档案管理,2019(05):8-12.32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EB/OL.(2016-12-27)2019-12-23.http:/ 肖永英,谢欣.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合作机制研究进展 J.图书馆杂志,2015,34(01):29-35.34 高雄.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 J.档案管理,2016(02):43-45.35 薛四新,袁继军,杨艳.新技术环境下档案从业人员技能探析 J.档案学通讯,2018(06):53-56.36 陈会明,史爱丽,王宁,金文光.人工智能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实践与挑战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例
41、J.档案与建设,2019(07):53-56.37 尹奇岭,吕莉.人文关怀与消化技术能力试谈图书馆学中技术与人文的关系 J.图书情报知识,2011(03):16-19.SWOT Analysis of Digital Archive Resource Sharing und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vironmentHE Yi-jing1,YANG Zhi-yong2,LIU Xiao-qian1(1.Human Resources Office,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2.School of C
42、ultural Heritag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digital age,new technologies are gradually applied to all fields of society,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become a key technology to promote social reform and innovation,and its development
43、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comprehensive archives.The article uses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deeply analyze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 factors of the archives in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vironme
44、nt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digital archive resources.On this basis,this paper proposes solutions from four aspects: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isk control,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participation,human-machine collaboration deepening integration and using digital resources to the best of their ability.Key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digital archive resources;resource sharing;SWOT analysis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