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小学生的影响内容摘要:通过对榆次区小学教师的教学态度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了对课程不感兴趣,不重视的现象。这值得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同样是讲授,教学态度不同的教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要探索自己的教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一位学生喜欢的教师。关键词:榆次区; 小学教师;教学态度;一、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态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教学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表现为对教学的认知、情感和意识三方面。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与否,从而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为促进学生学习而
2、采取的个性化的行为包括:唤醒、赏识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缓和他们的焦虑感,形成并巩固他们待人处世的积极态度等等。关于教学态度,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儒学创始人,著名教育学家孔子在论语中就提出诸如:“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和“躬行身教”等教学态度的至理名言。在西方存在着“人本主义”“合作教育学”等不同流派。卡尔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质量或“某种独特的心理气氛”是决定教育工作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而造成这种气氛的条件不是别的,而是“感情的态度”。以研究“健康人”和“自我实现的人”著称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
3、,从他的需要或动机层次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心理需要来正确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成功动机,使外部的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内部的自我需要,从而激发出教与学双方的自我创造力。基于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主张在教学中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感到他是自己的“主宰”,而教师的职责只是在于促使学习而不是引发学习,在于提供学生的学习机会,使之努力从事真正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其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创造力的发挥,积极主动性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形成,乃至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态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去接受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
4、,课堂上师生交往更多出现的是理解平等、合作民主、肯定激励,在教师的有效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学习心理得以优化,发展了学生个性,健全了学生人格,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榆次区小学教师教学态度的现状通过调查我区的教师发现不同类型的教师会教给学生不同的态度。希望教师激发兴趣后再上课的学生占71.4%,说明学生对创设情境有较强要求,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为经常创设学习情境的教师只占到16.9%,偶尔创设情境的占73%,在调查学生喜欢上某一门课的原因时,选择教师教学水平高占18.1%,教师要求严格12.9%,教师教学效果好29.5%,教师和蔼可亲39.5%,由此看出,
5、学生们更喜欢和蔼可亲的教师。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两个维度对教师进行分类分析,主要有四种情况:第一类教师:就是教学水平高,且教学态度好;其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教育事业非常执着,有较强成就感的教师。由于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爱好,善于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并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成效的参加学习活动,使学生对学习形成积极的认识学习本身是一件很令人愉悦的事情,是自己迅速成长、成熟的捷径。在多次尝试学习成功之后,便培育起热爱学习的情感,产生出越来越多地积极学习行为,从而步入良性循环。这类教师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不仅在课堂上有效益,而且在学生学习的反馈环节,即作业批改
6、或考试评价中,从不放过学生的每一个错误或不完整之处;从书写到语言表达,从一道题到一个符号,都要锲而不舍地帮助每个学生达到要求。这种教师令已形成不良学习态度的学生“无法逃避”、“无处躲藏”,因为这种学生知道,他是纵然有“万变的借口”也无法应对这种教师这坚定“不变”的教学态度。在此种情况下,学生会在教师长时间的教学态度影响下,逐步形成对这门学科学习比较稳定的良好学习态度。所以,这类教师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扭转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及课后的学习效益都能得到保证,自然杜绝了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种种“常见病”。第二类教师:是教学水平高,但不在乎小节,常马
7、虎行事。由于这类教师大都才思敏捷、大胆创新,教学水平提高很快,从备课到上课的环节中都能取得很好的效益,但他们却往往忽视课堂后的教育指导,如批改作业草率、忽视个别辅导、忽视考试后的分析及记录等工作。这类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给学生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既然作业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说不定还会遇到轮空不改,因此自己在作业上也不必太费心思”;“今天学的知识没过关也没什么,老师没来为难我”等等,这样一来,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取得较高的效益,但由于巩固、复习等反馈环节被马虎对待,从而使整体学习效益被大打折扣,同时让学生对这门学科形成特有的态度:上课有意思可以听;作业可以随便做;考试遇到不会就想办法作弊。由于教师
8、放松了课堂外的环节,而导致学生形成这样消极的学习态度,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该科课堂上的学习效益,甚至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形成恶性循环。这样下去,还能保证有好的教学效果吗?第三类教师:是教学水平一般,但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这类教师虽然在课堂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培养、课堂效益均逊色于前两类教师,但由于认真、执着、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使得在他们眼里没有小事,事事都得认真做,作业批改不仅要圈要点,还要与学生交流几句;个别辅导随时进行;学生全体都要发展,一个不少,考试后的分析总结有面有点,有整体有个别。这类教师这种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教学态度,不但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关键还在于培养出了学生
9、对这门学科不敢马虎、怠慢的习惯,学生逐渐也会为教师的积极态度所带动,投入到该学科的学习,形成良好的积极学习态度。第四类教师:是教学水平一般,且对工作不投入,缺乏责任心,以应付为主。这类教师虽然比例不大,但确实存在,其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效益的,课后工作更是懈怠马虎的:备课不研究、作业有时间就改,没时间就集体评讲;个别辅导更没想过;考试结束训斥一下学生就算一个单元结束。这样下去,不仅学生学不好知识、掌握不了技能,更严重的是学生从这类教师身上学到了许多负面的东西:这门学科没意思,做事也可以不认真。从以上的分类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师即使没有在课堂上专门教授“态度”,但
10、学生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了相应的“态度”;而且,学生形成的这些“态度”对教师教授该学科的教学效益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1“师容”不整“师容”指的是教师的仪表,它代表一个教师的精神和风度,要求教师服装整洁、态度和蔼、表情自然举止大方、可亲可敬,这样会把学生的情绪引导到教师的身上来,为授课创造条件。反之,如果教师身穿奇装异服,头发蓬乱,讲课慌乱紧张或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行为过火等,都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良好形象。2. “师学”不实“师学”是指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要胜任教学工作,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才能
11、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崇敬。如果教师不安心工作,不认真备课,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简单,对学生接受知识漠不关心,不注重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做“一桶水不满,半桶水晃荡”的教师,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也就是一句空话。3.“师风”不严“师风”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良好作风。良好的师风主要是治学严谨和诲人不倦,对事物怀有真诚、一分为二的态度,热情关心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实践证明,遵循“尊师爱生”这一原则来处理师生关系,会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反之,会挫伤师生的积极性,损害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产生恶性循环。三加强榆次区小学
12、教师的教学态度的建议教师好的教学态度会反作用于其教学行为,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因此,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积极的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参与者。针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小学生的影响,我提出以下对策:1、 加强师德教育,规范教学行为教书育人者,德字为先。有才无德,难当育人重任,因为才华不往正地方用。德才兼备,才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2、倡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讲,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它可以使师生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尊重,这是教学活动得以完成的动力源泉。所以我们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比如学生的各项活动都
13、要求任课教师抽时间参加,艺术节教师必须参加演出。平时要求教师利用自习课深入班级,熟悉学生,解惑答疑,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3、建立健全有效课堂的评价机制和制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识增强了,有效课堂才有可能成为现实。而提高教师有效教学意识的保障是制度和机制。悟出此理之后,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受益非浅。4.端正态度,树立信心;建立情感,明确目的教学工作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是具有塑造灵魂,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重任。我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战胜自己,树立信心,精神饱满地去迎接新的挑战。课堂上用亲切的笑容去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时,每
14、有一点微小的进步,我都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们,用微笑鼓励他们,循循善诱地给他们讲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向他们说明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大学,是为了把自身培养成有能力担起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重担的栋梁之才的需要。 5.重视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情感是一种力量,它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心理催化的作用。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喜欢哪一位老师,就会对这位老师所担任的课程感兴趣;不喜欢哪一位老师,就偏不好好学习他所教的课。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是一种感情迁移现象。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无论性格多么怪、多么偏激的学生,我都能随时注意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尽可能发现其在学习方面的闪光点。比如,发言
15、声音洪亮,作业写得工整,成绩有所提高等都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批评时考虑场合,注意语音的适度,特别要尊重事实,使之心悦诚服。对待差生与优生,学习上要求不同,但态度一样亲近。6.尊重学生,关心差生,促进转化儿童可塑性很大,就智力而言差异并不悬殊,更何况还存在着不可忽略的非智力因素呢?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教好每一个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差生,绝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不放弃他们。我对这些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认认真真摸底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爱好、周围的环境、与人交往、学习的习惯、掉队的原因、困难所在都摸得清清楚楚,然后区别对待,个别帮助。对于今后的工作,我考虑从课堂心理环境的角度入手,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的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我感到,课堂心理环境研究是在教师课堂教学态度和小学生学习心理调谐研究基础上的继续深化,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究的话题,对学校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希望此文能对每个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态度有所裨益。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