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脏学一、内脏的一般结构1中空性器官呈管状或囊袋状,内有空腔;由内向外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组成。2实质性器官此类器官内无特定的空腔,多属腺组织,表面包以结缔组织被膜或浆膜,并伸入器官实质内,将其分成若干个小单位,称小叶,如肝小叶。分布于实质性器官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该器官导管的出入处常为一凹陷,称为门,如肺门、肝门和肾门。1.气管2.右主支气管3.右肺动脉4.下后肺静脉干5.右下肺动脉6.肺门角7.中间支气管8.右上肺静脉9.右下肺静脉10.左肺动脉弓11.舌叶动脉12.左下肺动脉13.左上肺静脉14.左下肺静脉第三章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为一条长而盘
2、曲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外,为单个或成对存在的独立器官,所分泌的消化液经导管流入消化管腔内,如“大唾液腺、肝和胰”。小消化腺分布于消化管壁内的粘膜层或粘膜下层,如唇腺、舌腺、胃腺和肠腺等。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消化系统执行着对食物的消化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和排出食物残渣。消化管的淋巴组织所产生的B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第一节概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直接被吸收利用,而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一般都是结构复杂的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不能被机体直接利用,必须先在消化管
3、内进行分解,使构造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变成构造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消化: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吸收:食物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第一节概述一、消化管的结构特点1粘膜层,中空器官的内膜,将管腔内容物与管壁内部结构分开。包括上皮、固有膜和粘膜肌层。粘膜上皮仅在食管和肛门为复层鳞状上皮,其余部分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下为结缔组织构成的固有膜,内含神经、血管、淋巴组织和腺体,上皮层下的粘膜固有层中有毛细血管网、淋巴管和肠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是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重要防线。粘膜肌层为一薄层平滑肌。第一节概述2粘膜下
4、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称之为粘膜下神经丛的神经网。在食管,此层还包含分泌粘液的腺体。3肌层:包括数层肌纤维,每层肌纤维排列方向不相同。一般分为内环肌、外纵肌两层,但在胃则为内斜行肌、中环肌、外纵肌三层。在环、纵肌层间有肌间神经丛支配平滑肌的活动。咽、食管上段和肛门部的肌层为横纹肌,其余部分的肌层为平滑肌。4外膜: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在腹腔的消化管大多有一层浆膜,它的表面滑润,便于脏器活动。第一节概述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管的运动是由管壁肌层的收缩活动来完成的。1自动节律性收缩(神经和体液调节)2伸展性3紧张性4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胃肠动力的神经调节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是
5、很复杂的,并且大部分都在人们的意识控制之外(不随意的),但近段食管和肛门是可受意识控制的。此处的肌层由横纹肌组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随意控制的。消化道的其余部分受自主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和肠神经系统(ens)(存在于肠壁内的神经细胞丛)调节。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可分为外来和内在两部分外来神经支配外来神经支配主要通过躯体运动神经或自主神经系统来完成。躯体运动神经1咽及近段食管横纹肌运动的神经支配主要通过颅神经的运动神经元完成。2肛管横纹肌运动则由阴部神经控制。自主神经调节消化道大部分是由自主神经控制的(不受人的意识控制)。自主神经系统可分为两部分:1副交感神经系统,包括迷走神经,主要作用是促进
6、胃肠运动。虽然有许多不同的神经递质,但乙酰胆硷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促进平滑肌活动和激素分泌的神经递质。2交感神经系统主要作用是抑制胃肠运动,去甲肾上腺素是交感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神经递质。内在神经支配胃肠道的内在神经支配是通过肠神经系统完成的,肠神经系统直接从肠道获得信息,在或不在自主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迅速产生相应的应答。因此,肠神经系统常称为“肠道的微型大脑”。肠神经系统由两个不同的神经网络组成:肠肌间神经丛是位于环肌层和纵肌层之间的神经网络粘膜下神经丛是位于粘膜下层,在粘膜层和环肌层之间的神经网络。胃肠动力的激素调节激素来源作用胃泌素胃窦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促进小肠蠕动和胆囊收缩。胆囊收缩素十二
7、指肠和空肠促进胆囊收缩。减缓胃排空并减少小肠蠕动。胰泌素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通过增加幽门压力抑制胃排空,抑制小肠和大肠运动。胃动素十二指肠加速胃排空,调节移行性运动复合波。生长抑素胰腺(朗格罕斯岛)和下丘脑抑制许多胃肠激素分泌。在动力方面的作用尚不清楚,进流质后加速胃排空。抑胃肽上段小肠粘膜当小肠充盈时减缓胃排空。第一节概述三、消化腺的分泌消化液由水、无机盐和少量有机物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具有蛋白质性质的消化酶。消化酶有多种,可分别分解不同性质的食物,根据其作用的物质,可将消化酶分为糖酶、蛋白酶、脂酶三类。第二节消化管第二节消化管一、口腔起始部前为上、下唇,两侧为颊,上为腭,下为口底。向前经
8、口裂与外界相通,向后经咽峡与咽相通。第二节消化管二、咽漏斗状的肌性管道,为呼吸道和消化管的共同通道。后、侧壁完整,前壁不完整,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以腭帆后缘和会厌上缘为界,分三部分。三、食管肌性管道,长约25cm,沿脊柱前方下降,上续咽,下接胃的贲门。可分颈、胸、腹三部。有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二节消化管第二节消化管四、胃形态-即两壁、两缘、两口。两壁即前、后两壁,两缘即大弯和小弯,两口即上口贲门、下口幽门。分四部分。五、小肠上接幽门下续盲肠。第二节消化管六、大肠大肠起自回肠,终于肛门。约1.5米,呈“门框”状包绕在小肠周围。分为盲肠、结肠、直肠三部。盲肠和结肠表面有三个特征性的结构,即:
9、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结肠带共三条,交汇于阑尾根部。阑尾:长68cm,末端位置不定。根部固定,恰是三条结肠带交汇处,是临床手术寻找阑尾的重要标志。其体表投影为麦氏点,即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结肠带:结肠带:为肠壁纵肌纤维形成的3条狭窄的纵行带。结肠带在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较为清楚,从降结肠至乙状结肠逐渐不明显。结肠袋:结肠袋:由于结肠带比附着的结肠短六分之一,因而结肠壁缩成了许多囊状袋,称结肠袋。肠脂垂:肠脂垂:由肠壁粘膜下的脂肪组织集聚而成。在结肠壁上,尤其是在结肠带附近有多数肠脂垂,在乙状结肠较多并有蒂。肠脂垂的外面为腹膜所包裹,有时内含脂肪量过多,可发生扭转,甚或陷入肠内,
10、引起肠套叠。盲肠:左接回肠,上续结肠,下连阑尾。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接肛门,约15cm。全长有两个弯曲,骶曲凸向后,会阴曲凸向前。以盆膈为界分为盆部和肛门部。肛管:主要结构有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等。齿状线由肛柱下端和肛瓣边缘围成,线上线下的神经来源、动脉供应、血液回流均不一样,线上是粘膜,线下是皮肤。线上形成痔是内痔,线下形成痔是外痔,内痔不痛外痔痛。第三节消化腺一、肝二、胰肝肝是最大的消化腺,呈楔形褐红色。肝脏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肝脏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1)代谢功能: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生成器官,球蛋白、血浆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的合成、维持和调节都需要肝脏参与。氨
11、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后,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储存于肝脏,当机体需要时,肝内的糖原又可分解为葡萄糖供给机体利用。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变化时,肝脏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经常保持着动态的平衡。脂肪代谢。中性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均在肝内进行。维生素代谢。多种维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可继发维生素A缺乏而出现夜盲或皮肤干燥综合症等。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肝功能长期受损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可有
12、性欲减退、腋毛、阴毛稀少或脱落、阳痿、睾丸萎缩、男性乳房发育、月经不调、出现肝掌和蜘蛛痣等。其他。肝脏通过神经及体液的作用参与水的代谢过程,抵消脑下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以保持正常的排尿量。肝脏还有调酸碱平衡及矿物质代谢的作用,又是重要的热能供给器官。(2)分泌和排泄胆汁的功能:肝脏在24小时内制造胆汁约一升,经胆管运送到胆囊,胆囊起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以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3)解毒功能:外来的或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均要在肝脏解毒变为无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4)有关血液方面的功能:胎儿时肝脏为主要造血器官,至成人时由骨髓取代,造血功能停止,但在某些
13、病理情况下其造血功能恢复。另外,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肝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肝功能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肝功能衰竭者常有严重的出血。胆囊位于右季肋区,肝的下方胆囊窝内。似梨形。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四部。主要功能:暂时储存和浓缩胆汁。胰腺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在胃的后方,横行于腹后壁,相当于第一、二腰椎间的水平。胰腺呈长条状,淡红色,分头、体、尾三部分,胰头膨大位于右侧,被十二指肠环抱,胰腺管的末端穿入十二指肠壁,会合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液中含有碳酸氢钠、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胰液通过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肠,有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作用。内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所组成,分泌胰岛素,调节糖代谢,胰岛素分泌不足,可引起糖尿病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