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心、静脉导管(CVC)术后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中心静脉置管(CVC)是经皮穿刺将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用较长的导管经股静脉插入下腔静脉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重症患者术中及术后监测、补液输血、胃肠外营养(TPN)、保证各种药物及时准确输入,确保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及中心静脉压(CVP)的准确监测等。【并发症】导管脱出及移位【发生原因】1. 无菌敷料面积过小,粘性不够,特别在敷料潮湿后容易脱落,从而使导管脱出。2. 在如厕或穿脱衣服时常不慎导致导管脱出。3. 患者入睡后,在翻身或移动时无意识拉出导管。【临床表现】回抽血及输液不畅,局部水肿,液体外漏。【预防及处理】1
2、. 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呈“S”形或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2. 更换敷料时应注意沿导管向心端揭开敷料。3. 做好记录,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判断导管有无滑脱。4. 加强巡视。【并发症】导管堵塞或折管【发生原因】1. 静脉导管扭曲或受压。2. 静脉导管内血液凝固。3. 药物沉淀或大分子溶质(如脂质)沉积。4. 疾病因素:血液呈高凝状态,高血压,肿瘤压迫等。5. 长时间留置导管的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静脉推注时阻力大或无法推注,回抽无回血,导管堵塞还可出现穿刺部位渗液,置管肢体局部潮红、肿胀,远端可出现血循环障碍。若堵塞导管的血凝块脱落发生栓
3、塞,可使受累部位组织或器官缺血、功能减退,甚至组织坏死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1. 输液前后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2. 堵管时不能强行冲注,以防栓子脱落。3. 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导管折叠、扭曲、受压。4. 采用脉冲式封管用稀释的肝素液封管,可防止血栓的形成。5. 正压接头的使用。6. 防止血液反流,及时更换液体;防止液体滴速停止,血液倒流。【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原因】封管不彻底,导致血液回流;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液体滴空,未及时发现,导致血液回流;穿刺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临床表现】患侧肢体、颈部、锁骨下皮肤有肿胀疼痛感、紫绀、皮温降低、肩周不适等症状。【预防及处理】拔管:怀疑及诊
4、断深静脉血栓,必须拔除导管。制动:抬高患肢。溶栓:尿激酶,用25万u加生理盐水1ml快速静点BID,监测血凝。【并发症】血肿【发生原因】L操作者技术不熟练,定位或穿刺方法不正确,短时间内在一个穿刺点重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壁破裂,形成血肿。2. 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破血管壁,导致血液外漏,形成血肿。3. 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或凝血机制功能障碍者,在穿刺和拔管过程中易形成血肿。4 .误穿动脉而又未恰当止血。【临床表现】穿刺部位隆起,如位置表浅则皮肤可呈青紫色,一般不会引起大出血。【预防及处理】1. 操作者要有娴熟的穿刺技术,熟悉穿刺部位的解剖特点,准确定位,防止盲目乱穿出现血肿,禁止在一个穿刺点反
5、复穿刺。2. 严格掌握置管适应症,对于凝血机制障碍、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慎重穿刺并延长止血按压时间。3. 穿刺针进入血管后,根据回血情况确认所进入静脉血管后,方可置入扩张器。置管过程中如导引钢丝放置不顺利,应慢慢旋转穿刺针,调整体位和进针方向后再轻轻插入,防止血管损伤,形成血肿。4. 对于形成的血肿,视其大小选择处理方法,小的血肿无需处理,大的血肿早期可用冷敷促进止血,48小时后再热敷以促进淤血吸收。【并发症】空气栓塞【发生原因】1. 所连接的输液器内未排尽气体或输液器密闭不全,输液过程中输液管脱落或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导致气体进入,输液结束封管时未用肝素帽塞住针头,致气体进入体内。2. 当患者处
6、于低血容量状态时,穿刺前又未取头低位,穿刺进入静脉后一旦注射器脱落与大气相通时,随着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脏。【临床表现】轻者可无临床表现,进入空气量大者可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音,严重可致死亡。【预防及处理】1. 加强责任心,输液前或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空气进入,输液应有人看守,管道连接处要紧密连接。2. 置管前要摆好体位,颈静脉穿刺时头部低20 ,并在呼气状态时插管。3. 进入少量空气不致引起严重后果,空气在右心房随血液压入肺内,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并发症】导管感染【发生原因】1 .置管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所用物品未能
7、保持严格无菌。2. 穿刺部位被汗液、尿液、粪便污染,换药不及时,所连接的输液器具更换不及时。3. 年老体弱、婴幼儿、放疗患者、器官移植、应用免疫抑制剂等身体抵抗力低下的患者,置管后易发生感染。4. 留置导管时间过长。【临床表现】感染轻者只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重者可有全身表现头痛、寒颤、高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核左移等,血细菌培养可呈阳性反应。【预防及处理】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穿刺时认真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所用物品保持无菌并在使用期限之内。2.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按时换药,每周两次,定时更换输液器具。3. 对于抵抗力低的患者,可给予丙种球蛋白、氨基酸等营养液,以提高机体抵抗力。4. 尽量避免长期置管,一般情况下一个部位置管最长不超过30天。5. 置管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如找不到解释发热的其他原因,应首先考虑置管感染,此时应拔出导管并剪下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