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期进行利益协调的必要性分析摘要:经济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素,而社会生产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又是经济和谐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把和谐社会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内,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和我们党的性质以及当前社会利益矛盾的凸现,对我们分析利益协调的必要性提出了要求。关键词:和谐社会;利益协调;利己主义恩格斯指出:“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1。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个人之间、各阶层、团体、地区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并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利益结构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是社会运行的内在动力。党的十七大把和谐社会纳入了中国特
2、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内,这必然要求妥善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明确进行利益协调的必要性。一、利益协调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各种构成要素能够协调运作、和谐发展的社会,而经济因素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经济关系的和谐说到底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和谐,其中,生产关系的和谐又是社会生产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所以说,利益协调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本动因,利益关系是社会系统的基础性关系。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人的利益的形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
3、观点,是一个起源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需要是人类生存和人类历史产生、存在的必然要求。然而,人类对于所需对象的这种欲求本身并不能保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通过生产这一途径来满足这些欲求、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因此,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但在现实生产活动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不可
4、能进行单独的生产,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进行共同生产。“人们的社会关系形成后,不仅使人们在特定的社会范围内生产和生活,而且支配着生产成果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因而本质上制约着人们需要的满足,这就使得人与需求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在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之所以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就是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利益,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利益关系是社会系统的基础性关系。二、我们党的性质和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决定了必须进行利益协调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一切工作都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国的社会利益矛盾
5、是我国人民的内部矛盾,党协调利益关系说到底就是要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这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我们党是执政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成功,还肩负着带领人民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责任。党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实现了“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要在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历史任务,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随
6、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又重申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要带领人民顺利度过现代化过程的这一关键阶段、实现我们发展的伟大目标,必须要提高利益整合能力,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利益差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同时,党只有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使人们和谐相处、才能调动广大人民参与生产和建设的积极性、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能否协调好利益关系不仅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群众对其合法性做出认同的重要依据。三、我国现阶段社会利益矛盾凸显必然要求利益协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单一的、整
7、体性的社会利益结构被打破,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益主体也逐渐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发挥了利益的驱动作用,按效率分配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原动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占有不同资源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以各种形式比较集中地表现出来。第一,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平加剧。我国目前的大量社会资源和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中,而与此同时却存在着相当大一部分难以保障生活的所谓“弱势群体”,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仅占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而富有的20%的家庭则占有全部收入的%,更为严峻的是,目前我国的个人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等仍在加速
8、拉大。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表明,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到1995年是,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在短短15年内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关于目前的基尼系数,虽然各家说法不一,但多数学者认为已经超过了的国际警戒线。曾有学者用“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来形容我国的地区差距。第二,弱势群体规模增大,社会不稳定加剧。我国目前的城乡贫困人口、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失业和下岗职工、农民工、残疾人等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群,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弱势群体规模在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这一群体不仅所处社会地位低,而且占有的社会资源也非常少,难以保
9、障生活,而且还往往因无法适应“被社会淘汰”的现实而产生不平衡的心态,从而导致社会矛盾更为复杂。第三,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和道德缺失,市场主体间矛盾尖锐。利益的驱动作用一方面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也给市场带来了各种矛盾。伴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利益意识逐渐觉醒,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成为参与市场活动的第一目标,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道德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约束作用,加之各种政策和制度都尚不完备,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制假造假、坑蒙拐骗等商业欺诈行为较为普遍,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之间、劳资之间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层出不穷。第四,权力寻租现象严重。在我国,公共权力是为管理公共事务而
10、设定的,其目的就是要维护和促进私权,行使公共权力的广大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政府官员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滥用人民所赋予的权力来捞取个人私利。权力寻租、腐败现象促使群众中出现了不正常的“仇官”心态,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法宝之一,而权力寻租不仅有悖于我们党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第五,社会心态不平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多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这一过程中各个阶层成员的个人情绪、群体心理、社会心态以及思想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
11、,由于人们对于改革以及在改革中自身利益变动的评价不同,各种积极的、消极的心态同时产生。在这种变化中,不满情绪极易衍化为一种不正常的利益驱动心理,为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当前,社会矛盾的适度存在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但其过度膨胀则会阻碍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必然会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正如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所说:“事实上,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不和谐现象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在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曾经被长期压抑的自我利益观念被加倍释放出来,这种利益观念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极易发展为狭隘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因此,人们在社会转型期没有正确认识利己和利他之间的关系,尚未树立起正确的利益观和价值观,是出现利益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为社会的和谐创造和谐的经济基础。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9.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5:4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5:41.连明玉.中国国情报告2003体验“两会”问题中国新语态R.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223.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的政治秩序M.上海:三联书店,1989:38.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