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7.16KB ,
资源ID:4590525      下载积分:7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5905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对发展静宁旅游产业的思考.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丰****】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对发展静宁旅游产业的思考.docx

1、对发展静宁旅游产业的思考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拉动内需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旅游业涉及到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直接与交通、餐饮、酒店等十多个产业有关,与其它一百多个行业有间接联系,能形成一长串优势产业链,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又有利于促进就业。一、静宁县旅游产业的现状人文资源丰富1、静宁历史悠久,被誉为人类开元第一城。据考证,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是传说中“始画八卦”人文始祖伏羲氏的诞生地,被誉为人类开元第一城。静宁之名,始见于元成宗大德八年 (1304年),置静宁州,沿袭宋金“静边寨”首字取安静宁谧之意,以表达各族

2、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2、静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保存着极其丰富的人类文化遗存,是陇东地区文化的渊薮之地。在这片黄土地上,考古发现了大量的古文化遗址、古城遗址、古墓葬群和古建筑群;分布着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古文化遗存;出土的文物,包括石器、骨器、陶器、铜器、玉器、漆器、铁器等共有2280余件;全县各乡镇依然保持的传统工艺、地方戏曲、土特名产等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给我们静宁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3、静宁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有“文教之邦”的美称。我县是人文始祖伏羲氏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第一大姓李氏的发源地,在这里诞生了李广、李暠、李渊、李世民、李白、李思训、

3、李世军等众多李姓历史名人,李姓是陇西人民所仰望的姓氏,他们的郡望称为“陇西郡”;此外,自秦汉设县两千多年以来,也产生了隗嚣、曲珍、慕天颜、吴玠、吴璘、刘琦、王曜南等众多的文韬武略、彪炳史册的俊彦志士。据史志记载,自宋到清,我县为全国出科举人才最多的地区之一。到现在,教育依旧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的重点,我县重视教育和崇尚知识和人才培养的风气,造就了从静宁走向全国的着名专家、学者众多。自然旅游资源品质较好我县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两大体系。从构成数量上来说,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较多;但从区域吸引力及品质来说,自然旅游资源品质较好,资源组合优越。地文景观、水文景观和生物景观等三大

4、类自然旅游资源静宁均有分布,并富有特色,其中尤以农业、果业等生态农业占较大优势,且具有较大旅游开发潜力。资源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我县的旅游资源以312国道和静秦公路为轴线,相对集中的分布在轴线两旁区域内。沿312国道以成纪文化城为中心,分布有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九龙山、烽台山、文屏山、悬镜湖等城区休闲文化与历史文化景区。沿静秦公路以葫芦河为中心,分布有大地滩十万亩高效生态农业、李店十万亩绿色果品出口创汇基地等乡村旅游资源景观。(四)休闲旅游资源富有特色我县休闲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基础,并且呈现出沿“312国道葫芦河南河”环静宁中心圈层富集的特征。312国道上已经形成了九龙山、烽台山、成纪文化城、悬

5、镜湖等生态休闲景区;沿葫芦河形成了西岭生态公园景观带。经过县内环城游憩环的旅游开发,逐步将形成县域内公园休闲,县郊风景区、休闲度假区等外围休闲旅游发展的趋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我县是农业大县,至今还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乡村并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创造了很多乡村特色的田园景观、居民建筑、农耕文化、民族风情、乡村生活、乡土艺术等文化形态,不少地方仍保留着自然纯真的生态环境;同时,作为中国苹果之乡,农业、果业等生态农业资源广泛分布于全县,拥有葫芦河流域为中心、各乡镇为依托的大量的农业示范园、农业生产基地和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等;以田园风光、农家乐、民族民俗文化体验、现代新农村休闲、高科技生态等几种模式的乡村

6、休闲旅游开发已现雏形。交通区位优势明显1、交通位置优越我县地处甘肃与宁夏两省的接界,东、北与宁夏接壤,西、南与甘肃天水毗连,西北与甘肃定西为邻,交通较为发达。公路上,从兰州至西安的312国道从我县境内穿越,静庄、静秦、静西县级公路穿越过境,从兰州、西安和银川到我县的公路行程均在3小时左右,与兰州、西安、天水、银川等周边大中城市直通班车;铁路上,我县南依陇海铁路,周边的平凉、天水、定西和宁夏固原均有铁路通过,这些城市距离我县的公路行程平均小时。我县在交通上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312国道和静秦公路为骨架、城乡道路干支为依托,通往兰州、宁夏、平凉、天水等大中城市的公路交通网络。我县的交通区位为静宁

7、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我县处在甘肃东部经济走廊以及众多的中等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内。我县地处甘肃东部经济走廊中部,是兰州至平凉公路的必经之地,是宁夏进入甘肃的东大门,距我县空间距离150公里以内或时间距离小时以内的区域包括平凉、固原、天水和定西等中等城市,我县处在这些中等城市的中心;同时,我县亦处在 “四方六边”大兰州经济圈3小时都市经济圈范围内,处在银川都市圈、西安都市圈的影响范围内。平凉市作为兰州、西安、银川大三角区域次中心城市地位的建立,必将加大这种影响。众多周边的大中城市、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扩散、外溢必然会对我县的交通、城镇建设和城市形象等产生影响,从而带动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和

8、提升。3、周边拥有麦积山、崆峒山两大旅游目的地景区和众多大中城市旅游市场活跃片区。从客源市场来看,我县处于平凉、天水、固原、定西、兰州等众多大中城市的腹地,周边四个地级城市以及兰州大量的城市休闲居民是我县发展城郊休闲旅游的直接客源市场;同时,兰州作为外界游客进入甘肃的第一旅游目的地的作用,极有利于我县旅游市场向省内、国内乃至国际旅游市场拓展。我县往东为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向南有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往西有红军长征三军会师圣地会宁,县域南界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陆路,是西安到兰州的重要旅游线路。这些周边的旅游资源大多知名度高,其中崆峒山和麦积山为全国旅游目的地景区,旅游经济效益成效突出。我县处于

9、这样一个旅游市场活跃的片区内,依托周边景区的旅游市场规模优势,旅游业的市场开拓有着巨大的潜力。二、我县发展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旅游业基础薄弱1、 旅游产业规模小目前,我县只有成纪文化城、烽台山、文屏山等少数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档次较低,基本为二星级;国内旅行社1家;旅游定点购物商店基本没有,仅沿成纪文化城有一条仿古商业街,但基本为本县居民服务。静宁旅游远未形成“食、宿、游、购、娱”旅游产业链,2008年,旅游收入占全县GDP不到1,旅游经济收入低微。2、旅游市场规模小312国道赋予了我县旅游优越的市场区位条件,但目前旅游市场规模较小,2008年接待旅游者万人次,游客除312国道过境客人外,主要来自

10、周边地区,旅游消费水平低,停留时间短。3、旅游设施不完善、档次较低我县还没有专业旅游车,旅游者进入景区主要靠搭乘长途公交车和出租车,景区内的旅游主要靠步行。旅游饭店设施设备陈旧,服务质量不高。由县城至景区之间的道路状况普遍较差。景区建设及其服务接待设施水平尚未形成合理的布局和规模。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我县现有的景区主要沿312国道分布,312国道上景区旅游功能很不完善,使静宁旅游目前只是作为区域旅游线路的一个过境节点;我县旅游资源较好的生态农业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国道南面,目前尚未形成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无法对全县旅游产业产生带动作用。旅游产品开发主要停留在初级的自然观光产品和民俗文化产品层面,现有的

11、几个景区在功能上主要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展示为主体,产品形式单一、重复,缺乏重量级、差异化的核心旅游吸引物。尤其缺乏吸引力强的现代化旅游设施、休闲性、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和规模较大的旅游休闲度假中心,难以吸引追求现代休闲娱乐的旅游者。乡村景观特色性不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以生态农业、小麦为主,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整体景观表现为开阔、一望无际,田园视线单调,基本是水平的,没有“遮、障、掩”的景观效果,形成不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垂直景观带。整体上缺乏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和氛围,同时缺乏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农业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拉动内需最具潜力的朝阳产

12、业,旅游业涉及到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直接与交通、餐饮、酒店等十多个产业有关,与其它一百多个行业有间接联系,能形成一长串优势产业链,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又有利于促进就业。一、静宁县旅游产业的现状人文资源丰富1、静宁历史悠久,被誉为人类开元第一城。据考证,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是传说中“始画八卦”人文始祖伏羲氏的诞生地,被誉为人类开元第一城。静宁之名,始见于元成宗大德八年 (1304年),置静宁州,沿袭宋金“静边寨”首字取安静宁谧之意,以表达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2、静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保存着极其丰富的人类文化遗存,是陇东地

13、区文化的渊薮之地。在这片黄土地上,考古发现了大量的古文化遗址、古城遗址、古墓葬群和古建筑群;分布着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古文化遗存;出土的文物,包括石器、骨器、陶器、铜器、玉器、漆器、铁器等共有2280余件;全县各乡镇依然保持的传统工艺、地方戏曲、土特名产等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给我们静宁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3、静宁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有“文教之邦”的美称。我县是人文始祖伏羲氏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第一大姓李氏的发源地,在这里诞生了李广、李暠、李渊、李世民、李白、李思训、李世军等众多李姓历史名人,李姓是陇西人民所仰望的姓氏,他们的郡望称为“陇西郡”;此外,自秦

14、汉设县两千多年以来,也产生了隗嚣、曲珍、慕天颜、吴玠、吴璘、刘琦、王曜南等众多的文韬武略、彪炳史册的俊彦志士。据史志记载,自宋到清,我县为全国出科举人才最多的地区之一。到现在,教育依旧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的重点,我县重视教育和崇尚知识和人才培养的风气,造就了从静宁走向全国的着名专家、学者众多。自然旅游资源品质较好我县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两大体系。从构成数量上来说,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较多;但从区域吸引力及品质来说,自然旅游资源品质较好,资源组合优越。地文景观、水文景观和生物景观等三大类自然旅游资源静宁均有分布,并富有特色,其中尤以农业、果业等生态农业占较大优势,且具有较大

15、旅游开发潜力。资源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我县的旅游资源以312国道和静秦公路为轴线,相对集中的分布在轴线两旁区域内。沿312国道以成纪文化城为中心,分布有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九龙山、烽台山、文屏山、悬镜湖等城区休闲文化与历史文化景区。沿静秦公路以葫芦河为中心,分布有大地滩十万亩高效生态农业、李店十万亩绿色果品出口创汇基地等乡村旅游资源景观。(四)休闲旅游资源富有特色我县休闲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基础,并且呈现出沿“312国道葫芦河南河”环静宁中心圈层富集的特征。312国道上已经形成了九龙山、烽台山、成纪文化城、悬镜湖等生态休闲景区;沿葫芦河形成了西岭生态公园景观带。经过县内环城游憩环的旅游开发,逐步将

16、形成县域内公园休闲,县郊风景区、休闲度假区等外围休闲旅游发展的趋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我县是农业大县,至今还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乡村并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创造了很多乡村特色的田园景观、居民建筑、农耕文化、民族风情、乡村生活、乡土艺术等文化形态,不少地方仍保留着自然纯真的生态环境;同时,作为中国苹果之乡,农业、果业等生态农业资源广泛分布于全县,拥有葫芦河流域为中心、各乡镇为依托的大量的农业示范园、农业生产基地和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等;以田园风光、农家乐、民族民俗文化体验、现代新农村休闲、高科技生态等几种模式的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已现雏形。交通区位优势明显1、交通位置优越我县地处甘肃与宁夏两省的接界,东、北

17、与宁夏接壤,西、南与甘肃天水毗连,西北与甘肃定西为邻,交通较为发达。公路上,从兰州至西安的312国道从我县境内穿越,静庄、静秦、静西县级公路穿越过境,从兰州、西安和银川到我县的公路行程均在3小时左右,与兰州、西安、天水、银川等周边大中城市直通班车;铁路上,我县南依陇海铁路,周边的平凉、天水、定西和宁夏固原均有铁路通过,这些城市距离我县的公路行程平均小时。我县在交通上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312国道和静秦公路为骨架、城乡道路干支为依托,通往兰州、宁夏、平凉、天水等大中城市的公路交通网络。我县的交通区位为静宁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我县处在甘肃东部经济走廊以及众多的中等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内。我县

18、地处甘肃东部经济走廊中部,是兰州至平凉公路的必经之地,是宁夏进入甘肃的东大门,距我县空间距离150公里以内或时间距离小时以内的区域包括平凉、固原、天水和定西等中等城市,我县处在这些中等城市的中心;同时,我县亦处在 “四方六边”大兰州经济圈3小时都市经济圈范围内,处在银川都市圈、西安都市圈的影响范围内。平凉市作为兰州、西安、银川大三角区域次中心城市地位的建立,必将加大这种影响。众多周边的大中城市、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扩散、外溢必然会对我县的交通、城镇建设和城市形象等产生影响,从而带动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升。3、周边拥有麦积山、崆峒山两大旅游目的地景区和众多大中城市旅游市场活跃片区。从客源市

19、场来看,我县处于平凉、天水、固原、定西、兰州等众多大中城市的腹地,周边四个地级城市以及兰州大量的城市休闲居民是我县发展城郊休闲旅游的直接客源市场;同时,兰州作为外界游客进入甘肃的第一旅游目的地的作用,极有利于我县旅游市场向省内、国内乃至国际旅游市场拓展。我县往东为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向南有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往西有红军长征三军会师圣地会宁,县域南界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陆路,是西安到兰州的重要旅游线路。这些周边的旅游资源大多知名度高,其中崆峒山和麦积山为全国旅游目的地景区,旅游经济效益成效突出。我县处于这样一个旅游市场活跃的片区内,依托周边景区的旅游市场规模优势,旅游业的市场开拓有着巨大的潜

20、力。二、我县发展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旅游业基础薄弱1、 旅游产业规模小目前,我县只有成纪文化城、烽台山、文屏山等少数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档次较低,基本为二星级;国内旅行社1家;旅游定点购物商店基本没有,仅沿成纪文化城有一条仿古商业街,但基本为本县居民服务。静宁旅游远未形成“食、宿、游、购、娱”旅游产业链,2008年,旅游收入占全县GDP不到1,旅游经济收入低微。2、旅游市场规模小312国道赋予了我县旅游优越的市场区位条件,但目前旅游市场规模较小,2008年接待旅游者万人次,游客除312国道过境客人外,主要来自周边地区,旅游消费水平低,停留时间短。3、旅游设施不完善、档次较低我县还没有专业旅游车,旅

21、游者进入景区主要靠搭乘长途公交车和出租车,景区内的旅游主要靠步行。旅游饭店设施设备陈旧,服务质量不高。由县城至景区之间的道路状况普遍较差。景区建设及其服务接待设施水平尚未形成合理的布局和规模。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我县现有的景区主要沿312国道分布,312国道上景区旅游功能很不完善,使静宁旅游目前只是作为区域旅游线路的一个过境节点;我县旅游资源较好的生态农业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国道南面,目前尚未形成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无法对全县旅游产业产生带动作用。旅游产品开发主要停留在初级的自然观光产品和民俗文化产品层面,现有的几个景区在功能上主要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展示为主体,产品形式单一、重复,缺乏重量级、差异化的核心旅游吸引物。尤其缺乏吸引力强的现代化旅游设施、休闲性、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和规模较大的旅游休闲度假中心,难以吸引追求现代休闲娱乐的旅游者。乡村景观特色性不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以生态农业、小麦为主,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整体景观表现为开阔、一望无际,田园视线单调,基本是水平的,没有“遮、障、掩”的景观效果,形成不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垂直景观带。整体上缺乏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和氛围,同时缺乏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农业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