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常规凝血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一、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正常范围: 阴性。检查介绍: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又称3P试验, 是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一个较为古老的试验。临床意义: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见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或中期、 血栓性疾病、 溶栓治疗期、 血液高凝状态等。应排除假阳性。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阴性见于正常人、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晚期和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二、 血块收缩试验( CRT) 正常范围: a)血浆法: 大于40; b)定量法: 4864; c)定性法: 3060min开始收缩, 24h完全收缩。检查介绍
2、: 血液凝固后, 血凝块发生收缩, 这主要与血小板的数量、 功能有关。临床意义: 结果降低: 小于40, 表明血块收缩不佳或完全不收缩, 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增多症、 红细胞增多症、 严重凝血因子缺乏、 低( 无) 纤维蛋白血症、 纤维蛋白原增多症、 异常球蛋白血症等。特别说明: DIC及纤维蛋白溶解而致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时亦可不形成血块。三、 凝血酶原时间( PT) 正常范围: 1113秒。检查介绍: 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 如凝血酶原( 因
3、子) 、 因子、 因子、 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缺乏。b)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 严重肝病等; c)使用肝素, 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 因子、 因子VII、 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 能够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 妇女口服避孕药、 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四、 凝血酶时间( TT) 正常范围: 1618s; 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检查介绍: 凝血酶时间是检测凝血、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一个简便试验。临床意义: 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或结构异常; 临床应用肝素, 或在肝病、 肾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的肝素样抗凝物质
4、增多; 纤溶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液中有钙离子存在, 或血液呈酸性等。五、 复钙交叉试验( CRT) 正常范围: 若延长的复钙时间能够被110体积的正常人混合血浆所纠正, 说明病人有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缺陷; 若延长的复钙时间不能被等量的正常人混合血浆所纠正, 说明病人血液中含有病理性的抗凝物质。检查介绍: 钙交叉试验能够区别出血是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还是病理性抗凝物质所引起。该试验操作简便且实用。临床意义: 钙交叉试验可用于出血的鉴别诊断。对患者进行初步筛选。六、 D二聚体( DD) 正常范围: 定性阴性; 定量小于75gL。检查介绍: 血浆D二聚体测定是了解继发性纤维蛋白
5、溶解功能的一个试验。本试验的影响因素很多, 结果判断时须加以考证。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 如高凝状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肾脏疾病、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溶栓治疗等。七、 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正常范围: 1.0mol。ADP最大聚集率为62.716.1, 聚集曲线因方法与诱导剂不同而异。检查介绍: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之间互相黏附, 也是血小板的一种重要的止血功能。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主要反映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结果增高见于: 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血栓形成、 高脂蛋白血症、 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反应、 人工
6、瓣膜、 口服避孕药、 高脂饮食及吸烟等。结果减少见于: 血小板无力症、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储存池病、 May-Heegglin异常、 低( 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 肝硬化、 尿毒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八、 纤溶酶原测定( PLG) 正常范围: 0.220.03gL。检查介绍: 纤溶酶原减少时提示纤溶活性亢进。临床意义: a)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 如肝硬化、 肝叶切除术、 肝移植、 门脉高压分流术、 肺叶切除术; b)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 前置胎盘、 胎盘早期剥离、 羊水栓塞、 严重感染、 肿瘤扩散、 DIC。九、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正常
7、范围: 32.840.3秒。检查介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临床意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见于: a)血浆因子、 因子和因子XI水平减低: 如血友病A、 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 b)严重的凝血酶原( 因子) 、 因子、 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乏: 肝脏疾病、 阻塞性黄疽、 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合征、 口服抗凝剂及低( 无) 纤维蛋白血症等; c)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 如继发性、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 d)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 如抗凝因子或因子抗体等; e)系统性红
8、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见于: a)于高凝状态: 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b)血栓性疾病: 如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伴血管病变、 肺梗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 c)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十、 血块或血浆凝块溶解时间测定正常范围: 24h尚不溶解。检查介绍: 血液凝固后, 继续置于37水浴中, 观察血块溶解的时间, 以测知纤维蛋白溶酶活性。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异常亢进者, 其血块常于数小时内溶解, 严重者可于半小时内溶解。十一、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LT) 正常范围: 大于120min。检查介绍: 体内
9、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在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临床意义: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反映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 缩短( 小于70min)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 DIC。十二、 纤维蛋白原测定( Fg) 正常范围: 24gL(0.20.4gdl)。检查介绍: 纤维蛋白即凝血因子I主要由肝脏合成, 其参与凝血过程。当纤维蛋白原超过正常范围, 即表示凝血功能异常。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升高, 常见于急性炎症、 急性心肌梗死、 风湿热、 恶性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 糖尿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 尿毒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代偿期等。纤维蛋白原降低, 见于遗传性无纤维
10、蛋白原血症、 遗传性纤维蛋白异常症, 亦见于重症肝炎、 肝硬化、 营养不良、 DIC等。十三、 游离肝素时间正常范围: 阳性。检查介绍: 本试验利用试剂甲苯胺蓝来纠正已经延长的凝血酶时间, 以检测血液中是否含有肝素及类肝素物质的一个试验。临床意义: 游离肝素时间阴性( 指凝血酶时间延长, 加人甲苯胺蓝后使凝血酶时间缩短5s以上) 见于使用肝素、 氮芥及过敏性休克、 严重肝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肝叶切除、 肝移植等。止血和血栓检验项目实验组合项目标本要求血凝1凝血功能过筛及手术检测: PT-FIB、 APTT、 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采血3ml血凝2体内抗凝物质监测: APTT、 PT-FIB、
11、 AT-III、 LMW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采血3ml血凝3体内纤溶状态分析及监测: PLG、 2-AP、 D-Dimer、 FDP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采血3ml血凝4DIC诊断及监测: PT-FIB、 PLG、 AT-III、 APTT、 FDP、 D-Dimer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采血3ml血凝5血栓形成预测分析及监测: PT-FIB、 PLG、 AT-III、 D-Dimer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采血3ml血凝6抗凝治疗中监测: APTT、 LMW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采血3ml血凝7溶栓治疗中监测: FIB、 TT、 FDP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采血3ml血凝8体内凝血因子缺乏分析: II、 V、 VI
12、I、 VIII、 IX、 X、 XI、 XII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采血3ml血凝9血小板聚集实验: ( PagT) 特殊管预约采血止血和血栓项目名称、 临床意义及其正常值中英文名称方法正常值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 PT) ACL-9000仪器法11.9-15.1秒延长: 1.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I、 V、 VII、 X等缺乏症和低FIB血症。2.肝脏疾病、 DIC、 原发性纤溶症。3.维生素K缺乏症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肝素和FDP。缩短: 1.先天性V因子增多。2.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3.长期口服避孕药。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 APTT) ACL-9000仪器法24-36秒延长: 1.见于
13、凝血因子、 VIII、 IX、 XI、 XII缺乏, 如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2.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 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3.肝脏疾病、 低FIB血症、 吸收不良综和症等。4.DIC、 原发性纤溶症、 血中存在大量FDP。缩短: 1.见于高凝状态、 如DIC的高凝血期。2.血栓栓塞性疾病, 如心梗、 不稳定心绞痛。3.抽血不顺利, 使血液中混有大量组织液时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 FIB) ACL-9000仪器法2-4g/L增高: 1.高凝状态, 如糖尿病伴血管病变、 急性心梗、 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等。2.急性传染病、 急性感染。3.妊娠晚期及妊高症。4.放疗后、 灼伤、 术后
14、、 恶性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等。减少: 1.DIC消耗性低凝状态及纤溶期。2.原发性纤溶蛋白溶解症、 重症肝炎、 肝硬化、 低( 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凝血时间( TT) ACL-9000仪器法18-25秒延长: 1.低( 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 FDP增多。2.鉴于肝素或肝素类物质存在, 如SLE、 肝病、 肾病等。抗凝血酶III( AT-III) ACL-9000仪器法80-120%增高: 见于血友病、 口服抗凝剂、 应用黄体酮等。降低: 1.肝脏疾病、 DIC、 手术后。2.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 心梗、 心绞痛、 脑血管疾病、 妊高症等。低分子肝素( LMW) ACL-9000仪器法
15、1.在治疗期间, 虽然低分子肝素血浆不是衡量疗效的直接指标, 但用要后4-6小时要监测低分子肝素的活性, 以确定药物的个体敏感性。2.虽然, 预防性治疗无须监测, 但应防止严重肾衰, 用药3-4小时后, 低分子肝素活性水平不应超过0.3IU/ML纤溶酶原( PLG) ACL-9000仪器法80-120%增高: 表示纤溶活性降低, 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减低: 表示纤溶活性增高, 见于原发或继发性纤溶症、 先天性纤溶酶原缺乏症。D-II聚体ACL-9000仪器法250ug/ml继发性纤溶时增高、 , 如溶栓、 DI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 ACL-9000仪器法5ug/ml阳性:
16、 1.原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含量可明显升高。2.因高凝状态、 DIC、 肾脏疾病、 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溶栓治疗等所致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含量也升高。2-抗纤溶酶( 2-PI) ACL-9000仪器法80-120%增高: 1.动脉血栓形成、 急性心梗等血栓性疾病。2.恶性肿瘤、 分娩后等。降低: 1.溶栓、 DIC、 肝病等。2.先天性2-PI缺乏。血小板聚集实验( PagT) 仪器法20-50%增高: 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如急性心梗、 心绞痛、 高脂蛋白血症、 脑血管病变、 人工瓣膜、 口服避孕药、 高脂肪饮食等。降低: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 巨血小板综合症、 低纤维蛋白血症、
17、尿毒症、 肝硬化、 血小板抑制药( 如阿司匹林) 常见疾病实验室检查与TEG凝血动态监测仪比较: 常规实验室检查DIC血栓项目PT、 FIB、 PLG、 AT-III、 APTT、 FDP、 D-Dimer、 3P、 血浆因子、 P1tPT、 FIB、 PLG、 AT-III、 PagT、 BT、 p1t、 FCM、 体外血栓实验、 血粘度实验时间费用点评检测结果受仪器、 试剂、 方法、 操作和人员素质等的影响, 务须用室内质控( IQC) 和间室质评( IQA) 加以控制。所得结果, 需紧密联系分析前和分析中的各种因素, 还需紧密联系临床表现、 患者状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TEG凝血动态监测仪项目时间15-20分钟费用350点评不受外界、 试剂的影响, 电脑自动分析结果生成图形, 给出初步诊断, 帮助医师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根据病人状况随时能够对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与监测。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