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2.32KB ,
资源ID:4590343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图形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5903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9-655-100;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明蓟镇总兵官考略.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丰****】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明蓟镇总兵官考略.docx

1、明蓟镇总兵官考略 【摘要】蓟镇为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担当着拱卫京师的重任,而在边镇戍守中,总兵官的作用尤为需要。本文以唐山境内明长城实地调查的长城碑刻资料与历史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对明代总兵官的设置及蓟镇历任总兵官的情况做了初步的分析整理,以为更进一步的长城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明朝;蓟镇;总兵官;长城防务   蓟镇为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特别是在永乐迁都北京后,担当着拱卫京师的重任。总兵官是明代最高级别的武官,在九边戍守中,总兵官的作用尤为关键。我们在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及对唐山境内明代长城实地考古调查的基础上,试对蓟镇历任总兵官进行考略,以求对蓟镇长城有一个更全面的

2、认识和更深入的研究。   一、总兵官的设置      明朝的兵制承袭发展了唐、宋、元兵制的特点,建立了卫所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管辖秩序为五军都督府、都司、卫所体系。即五军都督府和都司分别为中央和地方最高军事机构,都司下辖卫所,各都司所率卫所隶属于五军都督府,而听令于兵部。按照此军事体制,五军都督府每府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各都司所设都指挥使即是地方上的最高军事长官,但遇有战争,朝廷还要往下派遣总兵官,以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及公、侯、伯充任。   明代总兵始设于洪武二年十月,以后在四年、七年、二十年都有总兵被任命。建文二年,命李景隆为平燕将军

3、充总兵官。明成祖即位,命何福佩征虏将军印,充总兵官。洪熙元年二月,始颁将军印于诸边将,其中有总兵4人,参将4人。但镇守蓟镇的总兵不得称将军挂印。   总兵官成为镇守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之后,改变了练兵将领不指挥作战,指挥作战的将领不管练兵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形成事权专一的局面,但也存在着总兵称霸一方、拥兵自重的可能。为维护中央集权,再有战争时,朝廷又要往下派员,称为巡抚,参与军队管理,削弱总兵官的权力。开始巡抚只为临时性的工作,后来才成定职,常驻地方。这样一来,不仅原来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要受其节制,就连总兵官也要听其指挥。   总兵官之下,还设有副总兵、参将、游击

4、将军,游击之下还有坐营官、守备、把总、提调官等。   二、蓟镇历任总兵官   通过文献记载及长城实地调查所发现的碑刻文字记录,我们对明代蓟镇长城总兵官进行了归纳、排列,其顺序如下[1]:   永乐:张信隆平侯   陈志遂安伯   陈敬京卫人   陈景先东胜右卫人   宣德:王密云卫人   正统:孙杰应城伯   宗胜遵化卫人   景泰:胡镛永平卫人   天顺:吴得隆庆卫人   马荣[10]兴州前屯卫人   沈煜[11]修武伯   成化:焦寿[12]东宁伯   冯宗[13]京卫人   刘清[14]京卫人   李铭[15]山东邹平人   弘治:刘福[16]宁晋伯

5、   蒋骥定西侯   阮兴[17]京卫人   王铭锦衣卫人   正德:温和[18]河间卫人   吴玉遵化卫人   冯澄京卫人   陈遂安伯   戴钦绥德卫人   马永[19]金吾左卫人   嘉靖:张 [20]大同卫人   杨慎辽东人   □云榆林人   萧升[21]抚宁卫人   刘渊[22]山海卫人   祝雄[23]山海卫人   戴廉蓟州卫人   周彻抚宁卫人   罗希韩[24]平谷人   李凤鸣[25]京卫人   成勋[26]蓟州人   周益昌[27]辽东人   欧阳安宣化府人   李广京卫人   张承勋怀安卫人   孙膑绥德卫人   胡镇阳

6、和卫人   王孟夏宁武人   隆庆:李世忠[28]绥德卫人   郭琥[29]永昌人   戚继光[30]山东人   万历:杨四畏辽东人   张臣[31]榆林卫人   董一元[32]宣府前卫人   张邦奇[33]蔚州人   王保[34]榆林卫人   尤继先[35]榆林卫人   萧如薰[36]延安卫人   杜松[37]昆山人   马栋[38]   王国栋[39]榆林卫人   张国柱   张承荫[40]榆林卫人   李怀信大同人   天启:孙祖寿[41]昌平人   马世龙[42]宁夏人   王威[43]绥德人   崇祯:赵率教[44]陕西人   杨肇基[45

7、]辽东人   吴国俊[46]榆林人   陈国威[47]   朱国栋陕西人   张世显      三、对蓟镇总兵官的认识      1、通过对蓟镇总兵官的考证,可知自永乐至崇祯年间,蓟镇总兵官共有60余人。从籍贯方面来看,这60多位总兵官中,来自蓟镇本地的有13人,来自陕西的有12人,来自京卫、密云的有7人,来自宣府、山西的有7人,来自辽东的有4人,来自山东的有2人,其他还有来自宁夏、蒙古、河南、江苏以及籍贯无从考证之人。   他们主要以这样几种方式被委任为总兵之职。一是因功被提拔重用,如陈景先、王、宗胜、胡镛、李铭、萧升、祝雄、郭琥、张臣、王保、尤继先、张国柱等,这些人大都起

8、于行伍。二是出自于武科,主要有周益昌、孙祖寿。周益昌“嘉靖初起武科,升备御都司,习吏事”;孙祖寿“万历中举武乡试,授固关把总”。三是以世荫累迁总兵,有阮兴、刘渊、马永、戚继光、董一元、萧如薰、张承荫、李怀信等。据明万历《卢龙塞略·镇守名将》载:阮兴,世荫起自千户。刘渊,山海卫佥事刘刚之孙,自三河黄花镇守备入坐显武营。马永,袭父官,正德六年流贼起,督战功升都指挥同知。十年守备遵化,明年虏入马兰峪塞,杀参将陈乾,以永为参将,守太平寨。十三年升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治三屯营。据《明史》载:董一元,父,嘉靖中为宣府游击将军,俺答犯滴水崖,力战死,赠官锡荫,春秋世祀。一元嘉靖时为蓟镇游击将军,隆庆初迁副

9、总兵,万历十一年以都督佥事为昌平总兵官,寻徙宣府,十五年徙镇蓟州。萧如薰,万历中由世荫百户历官宁夏参将,守平虏城。李怀信,由世荫历都指挥佥事。张承荫为名将张臣之子,“由父荫积功至延绥副总兵”。戚继光,世登州卫指挥佥事。另外比较特殊的有杜松,其兄杜桐由世荫累官,而杜松由舍人从军。   这些总兵官的卸任也各不相同。有战死沙场的英烈,如杜松、张承荫,“松兵大败,松与梦麟、宣皆殁于阵”;万历四十六年“张承荫战殁”。有苦心戍边、卒于职守的总兵,如陈景先、阮兴、祝雄等。有被罢免后落魄而终者,如戚继光、萧如薰、尤继先、孙祖寿。有因功得以升迁者,如王、温和、刘渊。有调离改镇者,如董一元、王保均改镇辽东,而郭

10、琥的调离则是为了加强戚继光的权力,这在《明史·戚继光传》中有明确的记载。有正常卸任而归的,张臣因病而去,周益昌、萧升、马永“卒赐祭葬”。还有一批庸才之辈,各有不同的结局,如杨四畏、欧阳安、李世忠、李广、孙膑、胡镇等,“会朵颜长昂屡扰边,蓟镇总兵官杨四畏不能御,乃调四畏保定,而徙臣代之”;“欧阳安以庸劣当,每虏大举,闭户而已,惟依权势冒任,时号为草包,下狱论死,请归,逮下锦衣狱”;“李世忠身为大将手握重兵,本非御侮应变之才,徒为喜功夸诈之计……奉制: 降二级听用,随卿为民,世忠发遣”。尤其特别的是,孙膑居然被胡镇害死,“孙膑,以昏黩时有混沌之号,但为胡镇陷死,人亦怜之焉”。而吴国俊、陈国威则因清

11、兵入侵京师失事,与众多文武臣僚一起坐罪,“凡三十六人,同日弃市”。   2、通过对蓟镇总兵官的考证,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明代重文轻武的社会现实。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僚政治发展的时期,其突出特征就是君主专制与文官制度的相辅相成。除明朝开创期的洪武、永乐两朝外,武将逐渐因军职冒滥等为世所轻,从而文官凌驾于武官之上成为绝对优势。清光绪《永平府志》记载:“国初,兵事专任武臣。后常以文臣监督。文臣重者曰总督,次曰巡抚。其按察司官整饬兵备者,或副使,或佥事,或以他官兼副使佥事。”[48]《明史》载:“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而专阃重臣,文武亦无定职,世犹以武为重,军政修饬。正德以来,

12、军职冒滥,为世所轻。”[49]而《蒹葭堂杂着摘抄》中记载的更为明确:“天下政事,皆出文臣,右文而左武,自然之势也。”[50]特别是在对待边镇武将上,明代多以文官为重要对象,遏制武将势力,以避免类似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明代的军人长期处于文官的压制之下,即使是一位卓越的高级将领,也无法展布其统筹全局的能力,武将唯一能做的就是带领士兵亲身参与战斗。此外,军官的任命多数以“世荫”的形式而子承父业,这种“世荫”形式任命的程序相当复杂,大致是高级将领的子孙需要降几级继承,下级军官则无需降级。明代武官大多是粗通文字,几乎很少有人具备运筹帷幄的谋略,其实这正是长期以来文官制度为上造成的后果,同时也正是文官

13、集团所期望的结果。武将既然大多属于一夫之勇,当然就有必要任用文官作为总督、巡抚,由他们来指挥各级武官,各边镇的武将则要接受该地区文官的监督,在指定的地区活动。在总督、巡抚之下,还有巡按监察御史等各类监察官,他们名为监察,实则握有调度攻防的权力,在军政方面,人事的任用以及补给、交通各项也统统由文官主持。总督除了督理军务外,同时兼理粮饷,整个军队的给养问题都由总督操控,而武将自己组织和管理后方勤务则根本不予以考虑,故文官与武官之间的倾轧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里比较不同寻常的当属戚继光。他作为一名武将,之所以能在戍守蓟镇中功成名就,除了自身的卓越才能外,更得益于总督谭纶的支持。谭纶虽为文官,但沉

14、毅知兵,并且在南方抗倭时与戚继光已交往甚多。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谭纶、戚继光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隆庆二年五月,戚继光被“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然“章下兵部,言蓟镇既有总兵,又设总理,事权分,诸将多观望,宣召还总兵郭琥,专任继光”,“乃命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戚继光在镇16年,“亦赖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先后倚任之。居正尤事与商榷,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诸督抚大臣如谭纶、刘应节、梁梦龙辈咸与善,动无掣肘,故继光益发舒”。把蓟镇内的其他将领调离,以免遇事掣肘,同时谭纶又建议该区

15、文官不得干预军事训练,并且主张戚继光在三年的练兵期内可以不受监察官的监察,后遭到文官集团的反对,在皇帝朱批“和衷共济”的前提下,把监察官对蓟州防区的巡视限为每年一次。同时,戚继光在训练中也有权购买军马、制造火器及战车等。然而这样的景况非常短暂,明代后期的长城防务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边况日坏。      综上所述,对蓟镇总兵官的考证是研究明代长城防务的基础,同时也是研究明代长城修建、戍边屯田、粮饷供给等一系列问题的基础,特别是通过长城碑刻的内容与历史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为长城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本文所列永乐至万历前期的总兵官,均依据清光绪《永平府志》卷6《历代职官表三》中

16、对明代镇守蓟镇总兵官的记载,有出入之处或其他资料来源另行注明。   [2]《明史》卷146《张信传》中没有其为总兵官的记载,清《光绪顺天府志·官师志九·前代武职表八》记载其为都指挥使,但《三屯营帅府题名碑》中有“张隆平、陈遂安俱以伯爵充总兵”的记载。   [3]《明史》卷106《功臣世表二》载:“遂安伯陈志,永乐元年五月丁亥封,禄、袭同前。八年五月卒。”卷146《陈志传》载:“陈志,巴人。洪武中,为燕山中护卫指挥佥事。从起兵,累迁都指挥同知,封遂安伯。志素以恭谨受知,戮力戎行,始终不懈。永乐八年五月卒。”未记任蓟州总兵官事。此据光绪《畿辅通志》卷29《职官五》镇守总兵官表永乐朝栏载:“陈志

17、遂安伯。俱同上。”俱同上,即都指挥同知,二年镇守山海关。   [4]明万历《卢龙塞略》卷3《沿革谱》载:“永乐二年以陈敬为都督镇守边关。”未有任总兵的明确记载,此据《三屯营帅府题名碑》。   [5]明弘治《永平府志》卷5《宦迹》载:“陈景先,任永平卫指挥使。后升都督总兵,镇守蓟州迤东地方。”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陈景先,永乐二十一年以都督佥事镇守三屯,宣德庚戌卒于镇,凡在镇八年。”   [6]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王,在京人,宣德十年以都督佥事总兵。正统甲子召还,十有一年,先后与景先皆以才勇久任成功。”   [7]明万历《卢龙塞略》卷8《洪宣正

18、景经略》载:正统九年“以应城伯孙杰镇守三屯。”   [8]明弘治《永平府志》卷5《宦迹》载:“宗胜,升都督总兵镇守地方。”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宗胜,在京人,正统初为中路参将。十四年,升都督佥事总兵。”   [9]明万历《永平府志》卷7《人物志》载:“胡镛,初为永平卫指挥佥事,正统末巡抚邹公保升参将,后升都督佥事,镇守蓟州迤东地方。”   [10]《迁安县志》载:“天顺五年春三月,右参军马荣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下同。   [11]明万历《卢龙塞略》卷9《天成弘正经略》载:天顺“四年,以修武伯沈煜出镇三屯。”   [12]《迁

19、安县志》载:“成化二年八月,东宁伯焦寿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另,明万历《卢龙塞略》卷9《天成弘正经略》载:成化“二年,命东宁伯焦寿出镇三屯。”   [13]《迁安县志》载:“成化八年正月,右都督冯宗总兵镇守永平、山海关。”   [14]《迁安县志》载:“成化十三年七月,总兵刘清镇守永平、山海关。”   [15]有《总兵官都督李公边政记碑》,现存于迁西县三屯营镇府旧址碑亭内。   [16]明万历《卢龙塞略》卷9《天成弘正经略》中有刘福、蒋骥、陈三人的记载。弘治“五年,命宁晋伯刘福出镇三屯。”弘治“九年,命定西侯蒋骥出镇三屯。”正德“八年,命遂安伯陈出镇三屯。”   [17]明万历

20、《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阮兴,弘治十三年以都督佥事总兵,在镇四年。”   [18]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温和,河间卫指挥,以都督佥事正德二年总兵。”《迁安县志》载:“正德元年冬十二月,都指挥佥事温和统兵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   [19]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马永,字天锡,迁安人也。世金吾左卫指挥使。正德十三年升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治三屯营。”   [20]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0《嘉靖经略》载:嘉靖“五年,召马永还京,以张代之。”   [21]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萧升,嘉靖甲午镇守蓟州,卒赐祭葬。”  

21、 [22]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刘渊,嘉靖己亥改镇蓟州,有名。调提督西官厅听征总兵官,赠刚及父镇官。”   [23]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祝雄,嘉靖壬寅,改镇蓟州代渊。”   [24]《明史》卷204《丁汝夔传》载:“顺天巡抚王汝孝驻蓟州,误听谍者谓寇向西北。汝夔信之,请令鸾还大同勿东,诏俟后报。及兴州报至,命鸾壁居庸,汝孝守蓟州。未几,寇循潮河川南下至古北口,薄关城。总兵官罗希韩、卢钺不能却,汝孝师大溃。”   [25]《迁安县志》载:“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命总兵李凤鸣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   [26]清《光绪顺天府志·官师志九·前代武职表

22、八》记载:“蓟州总兵,仇鸾奏革之,荐京营副将成勋代凤鸣。”   [27]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0《嘉靖经略》载:嘉靖“三十三年,实蓟镇夙弊,上下相安恬不为怪,诚如总兵官周益昌所论。”其他总兵如欧阳安、李广、张承勋、孙膑、胡镇、王孟夏也都有评价。   [28]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1《隆万经略》载:“隆庆壬申之辰,蓟镇总兵李世忠营于李家庄。”   [29]李广、孙膑、郭琥、戚继光、杨四畏、董一元、张邦奇、王保、尤继先在《迁安县志》有记录:“嘉靖三十八年,提督京师巡捕署都督佥事李广为总兵,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嘉靖四十年秋九月,神机营副将署都督佥事孙膑为总兵,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

23、隆庆元年冬十月,前代理都督佥事郭琥被起用为总兵官,镇守永平、山海关。”“隆庆三年正月,戚继光任总兵,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万历十一年二月,镇守居庸、昌平等地的总兵官右都督杨四畏改为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万历十五年八月,镇守宣府总兵官董一元改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郭琥,永昌人,自遵化右营游击转太平参将、古北副总兵,故关西骁将。乃自延绥总兵召镇蓟,虏乃不敢犯。”   [30]《明史》卷212《戚继光传》载:隆庆“初,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部议独用继光,乃召为神机营副将……二年五月,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

24、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宜召还总兵郭琥,专任继光。乃命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而浙兵止弗调。”   [31]《明史》卷239《张臣传》载:“居庸、昌平总兵右都督杨四畏为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总兵官。朵颜长昂屡扰边,蓟镇总兵官杨四畏不能御,乃调四畏保定,而徙臣代之。”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1《隆万经略》载:万历“十年,总理戚继光调任广东去,杨四畏代。”但据《明史》记载,戚继光调任的时间应为万历十一年。《明史》卷239有传。另在实地考察中,在迁西县大岭寨发现《万历十五年天津春防碑》,记录了张臣时为蓟镇总兵。   [32]《明史》卷239《董一元传》载:“万历十一年以

25、都督佥事为昌平总兵官,寻徙宣府。十五年徙蓟州。”   [33]现存于迁西县擦崖子村的《万历十八年修擦崖子正门碑》,记录了张邦奇时为蓟镇总兵。   [34]《明史》卷239有传。另据《迁安县志》载:“万历二十年八月,调山西总兵王保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原镇守蓟州、永平的总兵官张邦奇被调任为左军督府佥事。”   [35]《明史》卷239有传。另据《迁安县志》载:“万历二十四年冬十月,尤继先镇守蓟州、永平,兼备倭总兵。”现存于迁西县栗书树湾子乡太阳峪村的万历二十九年《重修潘家口关王庙记碑》,记录了尤继先时为蓟镇总兵。   [36]《迁安县志》载:“万历三十八年三月,征西将军宁夏总兵官萧如薰

26、改守蓟州。”清《光绪顺天府志·官师志九·前代武职表八》载:“万历年镇蓟州。”   [37]《明史》卷239有传。另据清《光绪顺天府志·官师志九·前代武职表八》载:“昆山人,三十四年,镇蓟州。”现存于迁安县徐流口边墙上的《万历三十五年修建边墙碑》,记录了杜松时为蓟镇总兵。   [38]在清光绪《永平府志》中未见此人为总兵,但据《迁安县志》载:“万历三十六年七月,山西总兵官都督佥事马栋调任蓟州、永平、山海关总兵兼备倭总兵官。”   [39]王国栋、张国柱在清光绪《永平府志》、《迁安县志》、《明史》上均没有记载,但现存于迁西县文物管理所的《万历三十七年修筑擦崖子关住堡碑》记录了王国栋时为蓟镇总

27、兵,张国柱为副总兵。现存于遵化洪山口村的《万历四十四年天津春防碑》记录了张国柱时为蓟镇总兵。   [40]在清光绪《永平府志》中没有张承荫、李怀信为总兵的记载,但据《迁安县志》载:“万历四十四年,总兵官张承荫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万历四十七年,甘肃总兵官李怀信调任蓟州、永平、山海关。”   [41]《明史》卷271《孙祖寿传》载:“天启二年,历官署都督佥事,为蓟镇总兵官。”   [42]《明史》卷270《马世龙传》载:“天启二年擢永平副总兵。署兵部孙承宗奇其才,荐授署都督佥事,充三屯营总兵官。承宗出镇,荐为山海总兵。”   [43]现存于遵化市文物管理所的《天启四年修洪山口二等住

28、堡碑》记录了王威时为蓟镇总兵。   [44]《明史》卷271《赵率教传》载:“崇祯元年八月,移镇永平,兼辖蓟镇八路。”   [45]现存于迁西龙井关村的《崇祯三年重修龙井关真武庙记碑》,记录了杨肇基时为镇守蓟州、永平等处地方总兵官。   [46][47]清光绪《永平府志》中没有吴国俊、陈国威为总兵官的记载,但《明史》卷252《杨嗣昌传》载:“总兵则蓟镇吴国俊、陈国威……凡三十六人,同日弃市。”清《光绪顺天府志·官师志九·前代武职表八》载:“二人崇祯年蓟镇总兵。”   [48]清光绪《永平府志》卷6《历代职官表三》。   [49]《明史》卷90《兵志二》。   [50]明·陆楫:《蒹葭堂杂着摘抄》,载《中华野史》明朝卷2。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