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试验汇报 学院: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和技术 班级:计算机二班 学号: 姓名: 评分: 6月23日 试验一 验证74LS181运算和逻辑功效 一、试验目标: 1、掌握算术逻辑单元(ALU)工作原理; 2、熟悉简单运算器数据传送通路; 3、画出逻辑电路图及布出美观整齐接线图; 4、验证4位运算功效发生器(74LS181)组合功效。 二、试验原理: 1、ALU能进行多个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4位ALU_74LS181能进行16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功效表以下:
2、方法 M=1 逻辑运算 M=0 算术运算 S3 S2 S1 S0 逻辑运算 CN=1(无进位) CN=0(有进位) 0 0 0 0 F=/A F=A F=A加1 0 0 0 1 F=/(A+B) F=A+B F=(A+B)加1 0 0 1 0 F=(/A)B F=A+/B F=(A+/B)加1 0 0 1 1 F=0 F=负1(补码形式) F=0 0 1 0 0 F=/(AB) F=A加A(/B) F=A加A/B加1 0 1 0 1 F=/B F=(A+B)加A/B F=(A+B)加A
3、/B加1 0 1 1 0 F=A⊕B F=A减B减1 F=A减B 0 1 1 1 F=A/B F=A(/B)减1 F=A(/B) 1 0 0 0 F=/A+B F=A加AB F=A加AB加1 1 0 0 1 F=/(A⊕B) F=A加B F=A加A加1 1 0 1 0 F=B F=(A+/B)加AB F=(A+/B)加AB加1 1 0 1 1 F=AB F=AB减1 F=AB 1 1 0 0 F=1 F=A加A F=A加A加1 1 1 0 1 F=A+/B F=(A+B)加A F=(A+B)加A加1
4、 1 1 1 0 F=A+B F=(A+/B)加A F=(A+/B)加A加1 1 1 1 1 F=A F=A减1 F=A (上表中“/”表示求反) 2、具体示例功效解析 (1)A、S、D、F键分别控制U1单元输入,经过选择高低电平,输入四位二进制数,在U1单元显示为一位十六进制数,比如:A为高电平,S为低电平,D为高电平,F为低电平,则U1将显示为5;同理,G、H、J、K键分别控制U2单元输入;(2)Z、X、C、V键分别作为74LS181NS0、S1、S2、S3运算选择控制端开关,实现决定电路实施哪一个运算;(3)CN引脚是最低位进位输入控制引脚,CN=0,表
5、示有进位,CN=1,表示无进位;M引脚为状态控制端,M=1,表示逻辑运算,M=0,表示算术运算;(4)F3、F2、F1、F0均为数据输出引脚,F3为最高位。 图1:4位74LS181电路示意图 3、ALU-74LS181引脚说明:M=1 逻辑运算,M=0 算术运算。 引脚 说明 M 状态控制端 M=1 逻辑运算;M=0 算术运算 S3 S2 S1 S0运算选择控制 S3 S2 S1 S0 决定电路实施哪一个算术 A3 A2 A1 A0 运算数1,引脚3为最高位 B3 B2 B1 B0 运算数2,引脚3为最高位
6、 Cn 最低位进位输入 Cn=0 有进位;Cn=1 无进位 Cn+4 本片产生进位信号 Cn+4=0 有进位;Cn+4=1 无进位 F3 F2 F1 F0 F3 F2 F1 F0 运算结果,F3为最高位 三、试验内容: 图2:4位74LS181电路验证图 如上图所表示,M=0,进行算术运算,CN=1,表示无进位,S3、S2、S1、S0分别为1001,所以对应运算为:F=A加B,由此可见试验结果正确。 图3:4位74LS181电路验证图 如上图所表示,M=1,进行算术运算,S3、S2、S1、S0分别为1110,所以对应运算为:F=A+B,由此易知试验结果正确。
7、 图4:4位74LS181电路验证图 如上图所表示,M=0,进行算术运算,CN=0,表示有进位,S3、S2、S1、S0分别为1001,所以对应运算为:F=A加B加1,由此易知试验结果正确。 综上验证74LS181型4位ALU逻辑算术功效,列出结果以下表: S3 S2 S1 S0 数据1 数据2 算术运算(M=0) 逻辑运算(M=1) Cn=1(无进位) Cn=0(有进位) 0 0 0 0 AH 5H F=A(1010) F=B(1011) F=5(0101) 0 0 0 1 AH 5H F=F(1111) F=0(0000) F=0(0000)
8、 0 0 1 0 AH 5H F=A(1010) F=B(1011) F=5(0101) 0 0 1 1 AH 5H F=F(1111) F=0(0000) F=0(0000) 0 1 0 0 FH 1H F=D(1101) F=E(1110) F=E(1110) 0 1 0 1 FH 1H F=D(1101) F=E(1110) F=E(1110) 0 1 1 0 FH 1H F=D(1101) F=E(1110) F=E(1110) 0 1 1 1 FH 1H F=D(1101) F=E(1110) F=E(1110)
9、 1 0 0 0 FH FH F=E(1110) F=F(1111) F=F(1111) 1 0 0 1 FH FH F=E(1110) F=F(1111) F=F(1111) 1 0 1 0 FH FH F=E(1110) F=F(1111) F=F(1111) 1 0 1 1 FH FH F=E(1110) F=F(1111) F=F(1111) 1 1 0 0 5H 5H F=A(1010) F=B(1011) F=F(1111) 1 1 0 1 5H 5H F=A(1010) F=B(1011) F=F(1111)
10、 1 1 1 0 5H 5H F=4(0100) F=5(0101) F=5(0101) 1 1 1 1 5H 5H F=4(0100) F=5(0101) F=5(0101) 四、总结及心得体会: 经过试验一“验证74LS181运算和逻辑功效”,我熟练地掌握了Multisim 10.0操作使用,能画出逻辑电路图及布出美观整齐接线图,根据试验要求进行多种操作,熟悉了简单运算器数据传送通路,掌握了算术逻辑单元工作原理,使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了解,也激发了我对学习爱好,从中积累了宝贵实践操作经验。 当然在试验中,我也碰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对算术运算下有进位运算一直不
11、能了解它是怎样进行,“为何会自动加1”,而有不会,经过翻阅教材,和同学讨论和上网查阅资料,也只是初步了解了。又如,4位74LS181怎样扩展为8位,甚至是16位,即使努力了,不过终究没有达成预想效果,因为时间有限,我也只能在以后学习实践中去寻求理想答案了。 总而言之,试验一是一个入门级试验,经过它为试验二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从中我收益匪浅。 试验二 运算器 一、试验目标: 1、熟练掌握算术逻辑单元(ALU)应用方法; 2、深入熟悉简单运算器数据传送原理; 3、画出逻辑电路图及布出美观整齐接线图; 4、熟练掌握相
12、关数字元件功效和使用方法; 5、熟练掌握子电路创建及使用。 二、试验原理: 本试验仿真单总线结构运算器,原理图5,对应电路图6。 电路图中,上右下三方8条线模拟8位数据总线;K8产生所需数据;74244层次块作为暂存工作寄存器DR1和DR2;两个74374层次块作为通用寄存器组(鉴于电路排列情况,只画出两个通用寄存器GR1和GR2,假如可能话可设计4个或8个通用寄存器);众多开关作为控制电平或打入脉冲;众多8段代码管显示对应位置数据信息;关键为8位ALU层次块。 通 用寄存器 A B ALU 图5:单总线结构运算器示意图 三、试验内容: 在Multisim画出电路图并
13、仿真,完成以下操作。 1.说明整个电路工作原理。 答: K8产生所需数据,打开74LS244层次块三态门电路,将产生数据输入总线,将数据存入74LS374层次块作为通用寄存器组GR1和GR2;经过其它 74LS244开关,将通用寄存器里数据放到74LS273层次块作为暂存工作寄存器DR1和DR2中;将DR1和DR2中数据经过关键8位ALU层次块运算,将结果又保留到GR1或GR2中。众多开关作为控制电平或打入脉冲;众多8段代码管显示对应位置数据信息; 2.说明74LS244N功效及其在电路中作用,及输入信号G有何作用; 答:74LS244层次块为三态门电路,在电路中将部件和总线连
14、接或断开,起开关作用,当G为低电平时,部件连接,G为高电平时,部件断开。 3.说明74LS273N功效及其在电路中作用,及输入信号CLK有何作用; 答:74LS273作为临时工作寄存器,在电路中临时寄存数据,CLK上跳沿触发工作。 4.说明74LS374N功效及其在电路中作用,及输入信号CLK和OC有何作用; 答:74LS374层次块作为通用寄存器组,在电路中寄存数据,另含有三态门作用。CLK上跳沿触发工作,OC为低电平时,部件连接,OC为高电平时,部件断开。 5.K8产生任意数据存入通用寄存器GR1。 答:a. K8确定任意数(测试时可指定一个2位16进制数);b.
15、Q=0(低电平),数据送总线;c. U↑(正跳变)且Y=0.该数存入GR1 6.K8产生任意数据存入通用寄存器GR2。 答:a. K8确定任意数(测试时可指定一个2位16进制数);b. Q=0(低电平),数据送总线;c.P↑且O=0。该数送GR2。 7.完成GR1+ GR2→GR1。 答:a.Q=1(屏蔽掉K8)、I=0、W=0、E↑,GR1→DR1;b.Space=0、R=0、T↑,GR2→DR2;c.加法:S3~S0=1001B(对应BVCX四键)、CIN=1(对应N键)、M=0(对应M键),此时结果在ALU输出端,令Z=0,结果送总线,U↑结果存入GR1. 8.完成
16、GR1- GR2→GR1。 答:前2步同上;S3~S0=0110B(对应XCVB四键)、Cin=1(对应N键)、M=0(对应M键),Z=0,P↑。 9.完成GR1∧GR2→GR1。 答:前2步同上;S3~S0=1011B(对应XCVB四键)M=1(对应M键),Z=0,U↑。 10.完成GR1∨GR2→GR1。 答:前2步同前;S3~S0=1110B(对应XCVB四键)、M=1(对应M键),Z=0,P↑。 11.完成GR1⊕GR2→GR1。 答:a.I=0、W=0、E↑,GR1→DR1;b.S3~S0=0000B(对应XCVB四键)、M=1(对应M键),Z=0,P↑。
17、 12.~GR1→GR2。(“~”表示逻辑非运算) 答:a.I=0、W=0、E↑,GR1→DR1;b.S3~S0=0000B(对应XCVB四键)、M=1(对应M键),Z=0,U↑。 13.~GR2→GR1。 答:a.Space=0、R=0、T↑,GR2→DR2;b.S3~S0=0101B(对应XCVB四键)、M=1(对应M键),Z=0,U↑。 图6:运算器示意图 图7:8位ALU层次块示意图 图8:74LS244层次块示意图 图9:74LS273层次块示意图 图10:74LS374层次块示意图 图11:K8层次块示意图
18、 四、总结及心得体会: 经过试验二,我比较深刻地了解了运算器原理,知道了怎样将数据存入通用寄存器,怎样将通用寄存器中数据经过总线传入暂存寄存器,怎样将其输入运算器进行运算等等。此次试验,最关键一点就是“切记总线上只能有一个输入”,而控制总线输入数量三态门中,K8层次块旁有一个, 8位运算器旁有一个,通用寄存器旁有两个,总计四个。在进行总线操作时,只许可其中一个三态门置于导通状态,这么才能确保总线要求,不然将出现部分问题,比如总线输出不是K8中设置值,这可能是这些数据参与了某种运算后结果,这也是试验成功是否关键。 在试验过程中,刚开始时候,运算器看上去连线均没错,不过数据总线不是显示红色,所以不管怎样全部不能正常显示数据,经过不段尝试,最终发觉只有将数据线设为红色才行,这点让我吃尽了苦头。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十分感谢老师悉心指导,不过还有很多疑问没有处理,在以后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学习中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从而达成熟练应用目标!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