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摘 要:根据湖南的区域经济特点和区域制造业的优势,通过大型制造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前向后向或横向联系,形成一种具有互补共生机制的区域集群化模式,使湖南由“制造大省”变为“制造强省”由于湖南制造业具有初级生产要素的优势,因此,湖南的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目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这些行业对能源矿产消耗极大,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由初级生产要素的简单利用转向对高级生产要素开发关键词:湖南;制造业;集群化;产业结构Abstract: It has been advanced tha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Hunan pro
2、vince should develop a congregated model according to its actuality and existented problem in this province; and based on that, it has been analysed to conditions of developing the model and approach of breeding and evoluting.Key word: Hun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ngregated model; industry struc
3、ture1 引言一个区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处于核心地位的制造业的发展湖南近几年的工业增长主要得益于对制造业的重点投入,通过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和产出增长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表1)1从表1数据可知,2004年,湖南省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 566个,计划总投资亿元,而新开工项目重点分布在制造业但是,对湖南制造业结构而言,仍有许多不足之处:(1)制造业优势集中于传统的资源型产业或原材料产业,基础制造业的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作为有色金属之乡,湖南制造业的原料与加工产值之比仅为1(2)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所占比重仍明显偏低例如,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03年的工业产出比重仅为%,
4、而在全国,这一行业比重为%(3)从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布来看,湖南的十大制造行业中,只有烟草加工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的区位商比较高,其余行业的区位商大多在1左右徘徊,区域专业化优势不明显(表2)上述分析表明,湖南制造业不足实际上表现在整体实力的不足,即使单个点上出现优势,也很难拉动全省的工业增长,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为区域优势并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企业的规模效率创新上,更应该表现为区域内由政府引导的整体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上,其中,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的作用更加明显对于每个特定区域的制造业来说,由于其产业关联程度较高(如生产程序的衔接物料供求关系的密切),对企业的进入规模也有限制,且一些
5、技术研发亦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R&D协同因此,这就决定了制造业在区域集群化发展方面具有内在要求和潜在发展优势湖南是一个制造业大省,根据湖南的区域经济特点和区域制造业的优势,可以通过大型制造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前向后向或横向联系,形成一种具有互补共生机制的区域集群化模式,打造湖南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使湖南由“制造大省”变为“制造强省”2 湖南制造业发展模式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企业为了垄断市场避免竞争,达到自我强化的目的,一般会选择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跨区域的兼并联合,形成企业彼此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产业链,从而实现链内企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即通过“纵向一体化”形成垄断结构
6、优势二是通过区域内的产业聚集,即在某个特定行业中,将地理上邻近产品上有关联的多个企业或法人机构彼此联结,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通优势互补市场共有的“产业聚集体”,从而利用区域产业的总体优势,使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产生节约成本的效果对湖南制造业而言,究竟选择哪种途径或模式更为合适呢? 1 湖南制造业“纵向一体化”分析首先,“纵向一体化”通常会以牺牲企业生产经营灵活性为代价,导致效率损失特别是“福特制”的“纵向一体化”对资本密集的要求极为苛刻,基本上每一个生产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湖南在制造业上的投资本来就很有限,新上的规模制造业已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对投资的利用必然精打细算其次,湖南制造业
7、虽然在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石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领域大中型企业占据了很大比重,但基本情况是整体科技实力不足,产品开发能力较弱;尤其是新产品转化为利润的能力欠缺(如专用设备制造业中,新产品利润与收入之比仅为%)即使是大型企业也尚未完全形成生产结构和管理结构方面的竞争优势,且加工能力弱,产业链短第三,湖南制造企业的总体赢利水平较低2005年,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为元,产值利税率仅为,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大型企业虽然比中小企业要好些,但其自身尚在不断调整适应中,对中小企业的纵向带动作用较差由此可见,湖南制造业目前并不具备实现“纵向一体化”优势即使个别企业,如三一重工湘钢等形成内部规模经
8、济,成为一个增长点,也很可能因为产业关联性差,在促进区域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方面起不到由点及面的带动作用 2 湖南制造业集群化分析根据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观点,区域性集群结构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能更好地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共享,更好地形成对中间产品供应商的吸引,更好地促进区域内知识的凝结和技术的外溢,从而形成资本聚集与财富累积的强化机制实际上这种竞争优势还可以使本来处于劣势的产业在专业化的分工体系中,在交易成本尚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前提下,既扩大经营规模,将企业边界扩大到网络化的企业组织,又不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而这正是企业内部“纵向一体化”所不能及的按照这一观点来考虑,若要使湖南制造业形
9、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区域竞争力,除了要依靠拥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外,还要借助包括相关的中小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在内的多种力量这样既可以考虑从单个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上寻求突破,也可以从产业联系区域经济环境的角度寻求行业联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产业集群优势,通过合理的多种经济要素聚集,形成区域性的集群结构在制造业集群化模式的选择上,笔者认为,湖南宜采取多样化形式具体做法是:第一,对产业配套要求严格生产系统复杂核心企业作用明显的制造企业,如装备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工产品制造业等领域,宜选择“轮轴式”区域集群模式因为这些企业多是湖南省大中型制造企业,且年产值占全省制造业总产值的80%
10、以上,当然要发挥它们的核心作用;第二,对那些规模较小产品具有很强替代性和互补性的制造行业,如食品加工业服装制造家具制造家用电器制造等,可朝着竞合互动的“意大利”式区域集群模式发展,通过水平分工形成特色优势;第三,对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产业集群对信息共享政府公共服务要求较高,且对资金和技术要求密集因此,宜采用“卫星平台式”区域产业集群方式总之,湖南制造业点多面广,呈现多样化趋势,并不仅仅局限在一种或几种方式3 湖南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的条件1 市场与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学基本原理表明,当特定产业区间或地区市场的规模可观时,地方的市场需求便有助于建立竞争优势因此,湖南制造业集群化发
11、展首要考虑的就是当地的需求,包括制造集群内部的互相供求和集群对外部市场的供给前者表现为产品价值链的上下游关系,后者则体现为集群在地方的根植性以湖南的工程机械行业为例,首先,涉及到的就是生产过程中对钢铁产品配件的需求以及对信息技术劳动力市场服务的要求;其次,还要在市场销售中满足本地的多样化需求,如在开发工程机械运输机械的同时,必须同时重视电机设备轻工专用机械的推广和应用从外围的需求来看,北部以武汉为核心的重工业经济圈中的一些产业,比如汽车工业的配套能力仍有欠缺,恰与长株潭经济圈在机械加工制造上的优势形成互补关系向南,随着湖南逐渐融入到“泛珠三角洲”体系,湖南制造有与粤港澳对接和合作的条件目前,“
12、珠三角”地区面临市场空间的突破,而湖南经济发展则需要引入大量外源性资金以及输出工业品,两地具有合作的现实基础西部的“大西南经济联合体”虽然与湖南同为资源性内陆省份,但双方的资源形成鲜明互补如西部省区拥有丰富的油气钾盐和矿产资源,而湖南在这方面虽相对贫乏,却拥有一批基础较好的石油加工及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双方具有较大的合作空间更为重要地是,在“中部崛起”的机遇面前,湖南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努力把湖南省建成长江三角洲制造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支柱产业配套基地扩散产业的协作基地 2 区域内与区域间的竞争条件分析从理论上说,在竞争的压力下特别是当竞争对手面对相同的生产要素和市场条件时,竞争者将被迫寻求其他竞
13、争方式10如果企业集群具有良好的竞争环境,就会使企业的注意力从削价竞争转移到对R&D的投资于是,区域内部的企业竞争就会成为巩固地方产业升级的支撑力量对湖南制造业而言,无论是区域内还是区际间的制造业,其发展都呈现出趋同趋势首先,省内城市之间工业结构趋同湖南省14个地州市之间的相似系数平均为,其中,郴州市与怀化市的结构相似系数甚至达到了11其次,周围省份,特别是广东湖北两省的制造业给湖南制造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第三,中部地区制造业典型特征是“结构趋同性”严重因为中部省份大都以能源原材料的初级加工工业为主,且彼此之间缺乏产业上的相互支持例如,湖南的汽车电子化工机械冶金与安徽江西四川都有很高的相似度
14、这种“结构趋同”现象无疑会导致资源的重置,导致区域内及区域间的激烈竞争然而,结构趋同并不可怕,可怕地是在市场运行中,缺乏有效的淘汰机制和保障机制关键是要使企业脱离低档次的恶性竞争,而转向产品的差异化层面,而这正是聚集制造要达到的效果4 湖南制造业集群化培育与演变1 湖南制造业集群化培育一定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培育需要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关联产业域内外竞争条件等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培育环境生产要素包括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前者是指自然资源半熟练或不熟练的劳动力以及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存在或仅需要较少投入就可获得的生产要素后者是指通过对初级生产要素的投资或创新发展而获得的诸如基础设施人
15、力资本科学技术等要素对湖南制造业而言,具有初级生产要素的优势表现为:全省42种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保有储量位居国内前五,其中锑钨铋的储量名列世界首位;同时,湖南也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省,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优势,而欠缺的是高技术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即使湖南的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目前在全国占有优势,但由于这些行业对能源矿产消耗极大,如果不及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由初级生产要素的简单利用转向对高级生产要素开发,那么,其前景岌岌可危尤其是在全球信息化趋势日渐明显绿色制造业逐渐成为主流的大背景下,这种需求就更加迫切了湖南制造业集群化从何着手呢?比较合宜的发展战略是积极培植适合本省特
16、色的“装备制造集群”,如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一方面,装备制造业是高就业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可以缓解湖南近些年工业能源消费大量增加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装备制造业虽然具有资本和技术密集的性质,但作为组装式工业,它兼具劳动力密集的性质,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装备制造业的纵向连接效应使其可以“前向”承接湖南的资源优势,使湖南的制造业由资源依赖型向加工型转变,同时,又可通过“后向”连接效应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2 湖南制造业集群化演变从集群演进的动态性看,制造业区域集群的发展既要考虑静态时的产业
17、关联和对地方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又要顾及到集群自身的成长潜力从这一角度出发,湖南要逐步摆脱单一的资源依赖型模式和产业的单向链接,逐步形成横向与纵向密切结合,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相连,产品加工型网络开发型和生态制造型相互共生的产业集群具体说来,在制造业发展广度上,湖南可以发展产品互补性强或对产品形成具有服务加工性质的行业;在发展深度上,湖南应重点考虑装备制造业中的一些特色产业,经过装备制造和制造服务的阶段,最终形成由初级产品加工深加工制造厂供应商废弃物再利用等具有良性循环功能的生态型企业群落这既是制造业集群的演化途径,又是湖南走新型化节约型制造的必由之路由于制造业的门类很多,行业类型不同,对地域的
18、依赖程度和角度也自然不同因此,制造业聚集规模以及聚集类型演化上也会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对湖南省制造业而言,除了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业之外,优势产业多为资源依赖型的偏重型产业,且处在产业链条上游的企业居多,柔性程度差但其中仍有部分行业由于对技术产业分工有很强依赖,不乏区域集中的潜力例如,从19982002年,造纸及纸制品业烟草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14个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已经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对于这些已经呈现集群潜力的行业,就要重点扶持,使其成为具备累积强化能力的集群5 结论从总体上构建湖南制造业的区域优势,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培育产业集群的形成:(1)使科研机构高校企业
19、市场需求等相互衔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加快生产要素的优化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和技术工人,使现代制造业所需的各类人才能满足产业集群的要求(2)在相关与支援性产业中,大力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关联性强有聚集潜力的行业;对电子通信设备高分子制造等高技术行业要以弥补本地劣势解决瓶颈约束为出发点,不可盲目求高求新求规模(3)对于企业集群来讲,当地的需求自然关键,但更多时候域外的相关需求更具有针对性,特别是对于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而言,企业的外向发展就更为关键,因此,必须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要在发展域内企业相互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制造集群与周边地区的合作(4)在区域内
20、及区际竞争方面,回避竞争“条块分割”并不可取,因为可怕的并不是竞争,而是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政府应该致力于消除企业竞争的障碍发展集群内及集群间的竞合关系,这才是提升结构竞争力的动力所在:1 湖南统计信息网(http:/):2005决策咨询报告,做大做强湖南制造业的对策研究.湖南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总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王健康,张筱峰,胡跃红,乔立娟.湖南产业发展动态分析与结构调整策略J.经济地理,2005(3).何天祥,朱翔,邹雪纯.湖南产业结构效益研究J.经济地理,2005(3).景芝英,徐雪梅.试论聚集经济的本质J.财经问题研究,1998(11).湖南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张杰,刘东.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基于组织分工架构的一个初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5).10 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高登第,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337.11 罗文.湖南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06(3).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