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70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月目 录前 言1一、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2(一)发展基础2(二)重大意义4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5(一)指导思想5(二)战略定位6(三)基本原则7(四)发展目标8三、优化海洋经济功能布局9(一)打造一个核心区10(二)加快推进“两带”建设10(三)重点建设十大产业集聚区11(四)科学开发利用十岛14四、发展“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15(一)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15(二)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16(三)强化金融和信息支撑18五、择优发展临港大工业19(一)明确临港
2、工业发展原则19(二)合理发展临港工业重点行业20(三)推进临港工业集约化发展22(四)提高临港工业生态化发展水平23六、建设新兴海洋产业基地24(一)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24(二)培育发展海洋服务业26(三)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27七、完善海洋基础设施网络28(一)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28(二)健全水资源保障网络29(三)健全高效能源保障网30(四)构建智慧海洋信息网30(五)完善海洋防灾减灾网31八、推进海岛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31(一)推进海岛资源科学开发32(二)加强海岛资源的有效保护33九、构建海洋科教文化创新体系34(一)加强涉海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34(二)构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平台
3、35(三)引导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36(四)加强海洋文化建设36十、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36(一)集约节约利用海洋资源37(二)加强海洋污染综合防治37(三)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和修复38(四)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管理38十一、建设象山海洋(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39(一)推进南田(高塘)新区建设39(二)推进石浦对台经贸综合试验区建设40(三)推进海洋文化建设示范区建设42(四)推进现代化滨海休闲城市建设42(五)推进岛屿开发开放43十二、建立海洋经济综合开发长效机制44(一)建立健全海洋开发投入体制44(二)建立健全海洋开发政策扶持机制45(三)建立健全海洋开发开放机制46(四)建立健全用海用地管
4、理体制46十三、强化规划实施保障47(一)完善组织领导47(二)强化综合管理47(三)创新体制机制48(四)完善推进机制49附表51附图56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前 言海洋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国务院 2月底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宁波位于中国长江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T”字形交汇处,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在促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增强服务长三角、长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能力,特制订宁波市海洋
5、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依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宁波海洋功能区划等重要规划编制。规划范围包括宁波整个市域,陆域面积96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重点是沿海县(市)区及其毗邻海域。规划期为 -2020年,重点为“十二五”时期。规划是指导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一)发展基础宁波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工作基础扎实,具备发展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区的现实基础和条件。港口优势得天独厚。宁波港口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占全省的30%以上,其中可用岸线872公
6、里,深水岸线170公里。现有生产性泊位300多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0多座,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港口通航。 完成货物吞吐量4.12亿吨,居大陆第2位、全球第4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00.4万标箱,居大陆第3位、全球第6位。港口岸线资源既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龙头性资源,也是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上浙江”最为独特的优势和载体。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丰富的“岛、涂、渔、景、油”等海洋资源,组合优势明显,适宜较大规模开发。岛屿资源良好,共有500平方米以上海岛516个,约占全省的1/5,岛屿面积524平方公里,岛屿岸线长758公里。滩涂资源充裕,拥有可围滩涂资源
7、约140万亩,占全省滩涂总面积的34%,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大目洋和三门湾北岸等,围垦开发条件良好。渔业资源优良,紧邻中国四大渔场之一的舟山渔场,象山港是具有国家级意义的大渔池。海洋旅游资源优越,滨海地区具有“滩、岩、岛”三大特色,主要集中在象山港内和象山县沿岸。油气储量丰富,春晓油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达700多亿立方公尺,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战略区位十分突出。宁波位于中国长江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T”字形交汇处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海域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紧邻亚太国际主航道要冲,是长三角地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联结纽带。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的顺利推进,使沿海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8、。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的建成和杭甬运河通航设施不断完善,宁波由交通末端发展成为连接上海、江苏和海峡西岸地区的枢纽城市,成为浙江温台和浙西地区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特色优势比较突出。 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806亿元,海洋产业体系比较完备。在临港工业方面,初步形成以石化、钢铁、能源、汽车、造船等行业为支柱,绵延20多公里的沿海临港产业带, 实现总产值7000多亿元,基本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港航物流方面,14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加快建设, 实现交易总额近 亿元。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07亿元,现有各类物流相关企业4000多家。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培育了浙江造船、
9、新乐船厂等一批高端装备生产企业, 实现产值200多亿元。海洋科教实力较强。拥有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拥有海洋与渔业领域重点实验室9家,海洋科技工作人员达 余人,在航海航运、海洋养殖、海洋生物等领域取得一批关键技术成果。海洋科技教育实力较强,有利于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体制机制比较灵活。宁波是中国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达,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要素配置市场化、资源环境有偿使用等改革,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较高。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领域的改革顺利推进,市场信用建设不断加强,民营企业积极进入海洋开发领域,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要
10、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海洋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海洋资源优势还不匹配,海洋产业规模不够大,发展质量不够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总体比较粗放,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海岛资源开发总体比较滞后;海洋生态环境不容乐观,陆地开发与海洋发展统筹亟待加强。(二)重大意义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对于推进宁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等都具有示范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贯彻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优化沿海区域开发布局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发展海洋经济”。近年来国务
11、院先后作出了天津滨海、上海“两中心”建设、海峡西岸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推进宁波海洋经济发展,北承苏南浙北地区、南联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沿海区域发展布局,也是落实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际行动。二是落实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共同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的客观需要。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宁波地处中国黄金海岸、黄金水道“T”字形经济带核心区,对内是江海联运枢纽,对外是远东国际航线要冲。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共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打造亚太地区重要
12、国际门户,提高中国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水平。三是浙江打造“海上浙江”和“港航强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客观需要。 2月底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有利于浙江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增长极、探索建立适合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四是宁波实施“六个加快”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今后一段时期是宁波实施“六个加快”发展战略、实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有利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加快打造国际强港,集约利用海岛、岸线、海域
13、等海洋资源,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港航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统筹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统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统筹经济建设和改进民生,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完善海洋基础设施体系,着力提升海洋科教研发能力,着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性转变,把宁波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实力较强、辐射服务
14、功能突出、空间资源配置合理、科教文化体系完善、海洋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区。(二)战略定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充分发挥区位、港口和产业基础优势,以港口开发为重点,以海洋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快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着力推进海洋产业高端发展,充分发挥宁波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港航资源和区位优势,依托梅山保税港区和宁波杭州湾新区等功能区,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强化金融和信息系统支撑,加快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和集装箱干线港建设,发展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
15、。中国重要的新型临港产业基地。依托比较扎实的临港产业基础,紧紧瞄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转型升级,择优发展石化、钢铁、能源等临港工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滨海旅游等临港服务业,培育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新型临港产业基地。中国重要的海洋科教研发基地。依托宁波在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方面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航运航海、海洋生物等专业,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经济科教研发基地,为浙江乃至全国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创新意识的现代海洋经济人才。中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以象山港、三门湾等区域为重点,推进海
16、洋经济的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和严格保护,加强重点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实施海洋污染海陆联动防治,探索跨区域海洋环境联合治理,为探索中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积累宝贵经验。(三)基本原则坚持联动发展。坚持以海带陆、以陆促海,统筹陆海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保护,把海洋的资源优势、后发优势与陆域的综合优势、先发优势结合起来,以陆域经济支撑海洋经济发展,以海洋经济拓展提升陆域经济。坚持转型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间相互融合,形成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集群发展。优化海
17、洋经济空间布局,构筑健全的投融资、科教创新、对外开放等海洋开发平台。整合沿海城市、重要海岛等载体,建设一批沿海产业集聚区,形成功能清晰、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海洋产业带。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妥善处理好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使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发展。立足于亚太国际门户城市重要节点区的有利位置,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内引外联和外向发展,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海洋经济发展,着力建设内外对接的开放型海洋经济体系。(四)发展目标总体目标
18、是,力争到 ,基本建设成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区,海洋经济实力较强、辐射服务功能突出、空间资源配置合理、科教文化体系完善、海洋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对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发挥先行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海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到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占全省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35%左右。海洋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辐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三位一体”的港航服务体系比较完善,成为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到 分别达到5.5
19、亿吨和 万标箱,成为全球大宗商品枢纽港和集装箱运输远洋干线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影响扩大,实现市场交易额4000亿元以上。金融服务功能显著提升,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40000亿元。海洋经济转型走在前列。海洋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结构和增长动力结构优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临港工业“集群化、循环化、高端化”发展,建成世界先进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海洋服务业占海洋经济的比重明显提升,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0%以上。海岛综合开发成效明显。在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的基础上,海岛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形成定位清晰、导向明确、功能协同的海岛开发新格局。象山海洋(海岛)
20、综合开发试验区顺利推进。海岛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形成海陆联动、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城乡给水和能源供应设施网、海洋环保设施网等。海洋科教文化比较发达。“科技兴海”战略顺利实施,涉海院校和学科建设加快,海洋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一批国家级海洋科研基地,基本建成海洋经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城市。到 ,海洋研发投入占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比重在2.5%以上,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达70%。海洋生态建设全国领先。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象山港区域保护等取得实质性进展,陆源污染和涉海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沿海地区和主要大岛基本建成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滩涂资源得到科学保护和开发,重点海域主要
21、污染物排海量比 削减15%以上,基本建设成为中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到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4500亿元,海洋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科技贡献率达80%左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0%左右。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市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对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三、优化海洋经济功能布局坚持海陆联动、协调发展,遵循海洋经济自然属性和发展规律,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优化形成重要海域基本功能区,着力构建“一核两带十区十岛”空间功能布局框架。(一)打造一个核心区以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区及其依托的海域和城市为
22、核心区,具体包括穿山半岛、梅山保税港区以及中心城区。围绕增强龙头带动、辐射服务和产业引领功能,优化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加快打造国际强港,重点发展“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加强金融和信息系统支撑,择优发展临港大工业,力争发展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二)加快推进“两带”建设即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其近岸海域为主的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以象山港、大目洋和三门湾及其附近区域为主的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是宁波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要统筹规划建设沿海中心城市、卫星城市、中心镇和基础设施网
23、络,加快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科学开发深水岸线资源。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要在科学布局、合理开发、注重环保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提升生态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在推进“两带”发展过程中,根据各海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需要,科学确定各海域的基本功能。专栏1 宁波重要海域基本功能1、杭州湾近岸海域。指从甬江口镇海港区以西至宁波市杭州湾海域西界,海域面积约900平方公里,是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大平台和宁波都市北部核心区域。要协调好围填海与河口海域防洪管理的关系,建立统一的海域管理体制,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临港工业、滨海旅游、湿
24、地保护等基本功能。2、镇海北仑近岸海域。指从甬江口镇海港区至北仑穿山北海域,海域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宁波发展临港大工业、港口服务业的主阵地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核心区。重点强化岸线资源的统筹规划,推进临港产业和港口物流合理布局,形成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滨海旅游等基本功能。3、象山港海域。北仑穿山南至象山钱仓以北近岸海域,海域面积920平方公里,承担宁波重要的景观保持、气候调节、水土保持功能,是宁波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坚持以“开发、保护、整治”为主线,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海域污染治理,合理布局涉海产业,重点发展休闲旅游、海洋产业、现代物流业,适度推进清洁工业,建设成为中国著名的生态型经济
25、港湾。4、大目洋海域。从象山钱仓以南至石浦港北界,海域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是宁波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和海洋旅游等的重要平台,是中国重要的海洋文化试验区。要合理高效利用岸线资源,适当控制临港工业布局,形成滨海旅游、生态保护等基本功能。5、宁波三门湾海域。石浦港南界至台州三门海域分界处,海域面积近500平方公里,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大平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功能区。要充分发挥三门湾区域的滩涂资源优势、港口资源组合优势,以港口开发为先导,以临港型产业、现代物流、生态农业为重点,建设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带的战略大平台。(三)重点建设十大产业集聚区即在推进现有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基础上,以培育
26、经济增长点和竞争制高点为目标,重点建设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余姚滨海产业集聚区、慈东产业集聚区、宁波石化产业集聚区、北仑临港产业集聚区、象山港海洋产业集聚区、大目湾海洋产业集聚区、环石浦港产业集聚区和宁海三门湾产业集聚区。整合区域空间、发挥特色优势、集聚要素资源,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产业集聚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保障合理建设用地用海需求,努力发展成为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平台和城市新区培育的主要载体。专栏2 十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导向1、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慈溪市境内,规划控制区235平方公里,“十二五”开发建设区28.8平方公里。发挥
27、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总部经济,加快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以及高效生态产业,建成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区和沿海地区现代服务业重点示范区,成为具有现代都市气息与浓郁田园风光的国际化新城区。2、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包括宁波象山港区域北部以及北仑梅山、春晓和白峰的郭巨、上阳片区,面积220平方公里,“十二五”规划建设面积28.19平方公里。以国家保税港区为核心,以自由贸易港区为方向,着力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三位一体”的港航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设以港口为依
28、托,以国际贸易为龙头,以现代物流为支撑,以航运、金融、商务服务为配套,海洋新兴产业与现代生态都市高度融合发展的国际港城。3、余姚滨海产业集聚区。地处余姚市北部,濒邻杭州湾,规划总用地面积67.3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及设备产业、现代机械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模具加工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等六大产业,努力将滨海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举,集生产、研发、贸易为一体的配套齐全、生态环保、循环节能的智慧创新型产业集聚区。4、慈东产业集聚区。位于慈溪东部龙山镇的沿海围垦之地,东临杭州湾,北至淞浦河,南抵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42.2平方
29、公里。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为建设导向,以产业集群培育为目标,努力建成以装备制造、电子电气、新能源、新材料、金属制品、家电等为主体,大规模、高层次、集约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成为慈溪工业经济提升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5、宁波石化产业集聚区。包括镇海、北仑、大榭三大片,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是宁波发展临港石化产业的核心功能区。要以石化工业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依托镇海炼化等特大型项目,深入实施石化产业链规划,形成比较完善的石化产业链,最终形成1亿吨炼油能力和350万吨乙烯能力、增加值过千亿元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6、北仑临港产业集聚区。包括北仑穿山北滨海区域,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是
30、宁波临港工业的核心功能区。按照国家战略布局和长三角区域规划的要求,坚持“集群化、循环化、高端化”方向,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环境影响小、产出效益高的钢铁、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7、象山港海洋产业集聚区。包括鄞州、奉化、宁海、象山等沿象山港区域。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原则,充分发挥“海、湾、岛、滩”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服务业等,推进海洋休闲旅游功能区、物流园区和船舶制造等建设,适度推进清洁工业发展,努力打造国内著名的生态经济型港湾。8、大目湾产业集聚区。依托滨海区位和生态优势,进一步优化总体规划,高起点谋划功能
31、定位和发展方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与象山中心城区道路连接纽带,形成相向发展态势。推动一批重大功能性与战略性项目落户。促进大目湾新城和松兰山景区联片开发,实现功能互补,打造休闲象山的核心代表区和滨海新城的支撑点。9、环石浦港海洋产业集聚区。主要指象山石浦镇及周边区域,陆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要以石浦卫星城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港城联动发展。提升国家中心渔港辐射带动作用,创立国家级文明渔港;推进水产品加工和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临港工业发展水平;加快景区建设和海岛开发,构建独具魅力的滨海休闲基地。10、宁海三门湾产业集聚区。主要指宁海宁东新城和下洋涂围垦区域,陆域面积约80平方公里。充分
32、发挥土地、港口资源等组合优势,以宁东新城开发建设为基础,积极谋划田湾岛港区、下洋涂区域、胡陈港旅游度假区等开发建设,争取设立省级开发园区和国家海关特殊监管区,重点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滨海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宁海现代化综合性滨海新区的崛起奠定基础。(四)科学开发利用十岛根据各海岛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禀赋,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海岛及周边资源,重点开发梅山岛、大榭岛、南田岛、高塘岛、花岙岛、檀头山岛、对面山岛、东门岛、悬山岛、田湾山岛等重要海岛,着力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综合利用岛、港口物流岛、临港工业岛、海洋旅游岛、清洁能源岛等,努力成为中国海洋开发开放的先导地区。专栏3 重要海岛分类
33、开发利用导向综合利用岛:陆域面积较大、城镇依托较好、主导功能较为综合的海岛,包括象山的南田和高塘等岛屿,发展成为城镇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区域。 港口物流岛:具有优越地理区位条件、深水岸线和合适的陆域空间,以港口物流功能为主导的海岛,主要包括梅山岛,发展成为国际物流和对外贸易示范区。 临港工业岛:具有较好建港条件和较大腹地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适宜发展临港大工业的海岛,主要包括大榭、打鼓峙岛、中界山岛等岛屿。 海洋旅游岛:具有优美自然风光、生态环境等旅游资源的海岛,包括象山港内的强蛟群岛、奉化的阳光海湾群岛、象山的花岙岛、檀头山岛、三门湾满山岛、鄞州的盘池山岛等岛屿。 现代渔业岛:具有良好的
34、海域生态环境,渔业资源丰富,以现代渔业为主体功能的岛屿,包括象山对面山岛、东门岛、铜钱礁等岛屿。 海洋生态岛:具有较高海洋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价值的海岛,主要包括渔山列岛、韭山列岛、以及象山港湾底部的部分岛屿。四、发展“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着力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大宗商品区域性配置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枢纽港,积极培育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按照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要求,发挥海铁联运优势,以液体化工、铁矿石、煤炭、塑料、
35、钢材、木材、粮油、镍金属、船舶等为重点,积极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力争形成若干个在长三角、全国甚至全球有影响力的交易平台,到 实现市场交易额4000亿元以上。在大榭、北仑、镇海、余姚等地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大宗散货储运基地和交割仓,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储运能力。培育引进一批中转、运输、配送等物流企业,形成集储存、交易、运输为一体的交易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大宗商品的区域性配置中心。建设战略物资储运基地。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长三角、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需要,以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战略物资为重点,在大榭、镇海等地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战略物资储运基地,完善配套设施,提高中转储运能力。结合东海油气资源开发,根据浙江
36、省统筹规划需要,在北仑、大榭等地规划建设后方服务基地,开展转储运、加工等服务,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等战略安全。专栏4 十二五时期规划建设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序号名 称建 设 内 容1宁波液体化工产品交易市场引进国际液化品贸易中转企业落户市场,促成产业集聚,力争建成国际液化品进出口中转贸易基地。2宁波煤炭交易市场引进企业以煤炭销售企业为主,做大煤炭现货交易,探索中远期现货交易;吸引山煤集团、神华集团等大型、特大型的煤炭经营企业落户镇海,建成浙江省煤炭中转贸易基地。3宁波钢材交易市场以镇海和宁波华东物资城为依托,推进黑色金属期货交割库建设和钢材公共仓储建设,优化钢材港口物流服务、剪切加工服务等功能,推
37、动钢材仓单抵押质押融资、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建成浙江钢材贸易基地。4中国镍金属交易中心进一步完善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完善仓储、运输、银行、信息管理等配套服务。5宁波长三角固体石化产品交易中心在全国重点城市兴建一系列专业的石化产品供应链运营中心,依托现有的市场资源和客户资源及分销网络,建成全国性的物流网络骨干体系。6宁波船舶及船用产品交易市场利用船舶交易市场的运营,培育组建专业的船舶投资公司,吸引各地船东来宁波落户;利用多种融资渠道,提供船舶金融服务。7宁波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主要职能,以建设临港服务业中心和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为目标,力争建设成为国际液化品进出口中
38、转贸易基地。8宁波铁矿石交易中心 - 底,交易市场正式注册成立,并着手进行各项认证工作和仓储物流系统的支持体系的规划和建立; - 底,年交易规模达到3000万吨,年交易额超过500亿元。9余姚中国塑料城整合注入优质国有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中国塑料城股份有限公司,争取尽快上市。配套建设中国塑料城改性塑料产业园,总投资估算10.8亿元,建成投产后,年处理加工塑料能力100万吨。(二)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优化港口集疏运基础设施。坚持“集散并重”原则,把集装箱运输作为港口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梅山、大榭、穿山三个港区专业码头建设,续建梅山港区3#5#集装箱码头、大榭港区小田湾油品码头等,新建
39、镇海港区1920液体化工码头等,力争新增5000万吨的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和600万标箱的集装箱码头吞吐能力。规划开发象山港、三门湾等岸线,适时启动田湾山港区的开发建设。疏浚石浦港下湾门航道,拓展港口锚地。推进集装箱陆域堆场建设。研究六横岛梅山岛联动开发合作模式。研究推进甬沪宁原油管道运输走廊复线建设,加紧研究长江沿线管道运输走廊建设。在宁波口岸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综合性集装箱查验场站,提高查验通关效率。积极推进多式联运。以新一轮大规模铁路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建设。加快宁波铁路集装箱场站和支线建设,努力形成30万标箱/年的作业能力。开展海铁联运综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建立宁波
40、海铁联运信息平台。加快培育海铁联运市场,开通到长沙、合肥、重庆、成都等城市的集装箱班列。培育和壮大一批货运代理和船运代理企业。加快杭甬运河及港区建设,强化与杭甬运河、京杭运河以及内地重要城市、内陆港的沟通联运,最大限度地发挥宁波港效应。推动港口联盟建设。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互利共赢、促进融合”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宁波舟山港联合发展机制,强化港口岸线开发、管理运营、资本技术等合作。按照“市场主导、风险分担、互利共赢”的原则,以资产运营为纽带,建立与嘉兴、温州、台州等港口的合作关系,形成功能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浙江港口联盟。深入开展APEC港口合作,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港口在全球航
41、运体系的物流效率和资源配置能力。(三)强化金融和信息支撑加快发展航运服务业。扶持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海洋培训等航运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服务功能,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的航运服务集聚区。依托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宁波航运金融集聚区。积极争取全国船舶检测中心落户宁波,扩大船舶检验检测与鉴证业务规模。努力争取中资外籍船舶特案减免税政策,研究制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税费改革制度。加大与上海航运交易所合作力度,探索开发“中远期大宗交易运价指数”。大力推进检验检测和法律、中介、咨询等专业服务发展,积极开展专业化、个性化中介服务。加快发展航运和物流金融服务。围绕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42、,大力发展航运、物流金融服务,积极发展船舶融资、航运租赁、金融仓储、航运结算、航运保险等金融服务。以梅山保税港区为依托,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获得与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同等的金融政策待遇,先行先试航运、物流金融政策和业务创新,探索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扩大投融资业务和渠道,探索设立海洋经济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港口航运事业。加快完善航运物流信息系统。以建设智慧港口、智慧物流为依托,提升宁波电子口岸、物流市场信息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航运物流信息系统。以创新海关和国检管理体制机制为先导,全面推进电子口岸(EDI)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宁波-舟山港口岸物流管理与国内国际口岸物流无缝衔接。探索宁波物流
43、市场信息平台系统开发,完善信息发布、交易匹配、合同签订、整体物流等解决方案。推进航运物流企业信息示范工程建设,提升航运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专栏5 宁波“三大中心”规划建设的总体情况序号名 称地点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1国际航运服务中 心东临昌乐路,西靠江澄路,南靠惊驾路,北临规划路,规划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提升、航运要素集聚为核心,全力建设成国际一流水准的大通关与综合政务窗口服务平台,一流的电子口岸与物流市场信息平台,一流的航运及服务企业集聚的窗口平台,成为辐射长三角地区的综合性国际航运服务中心。2国际贸易展览中 心北起通途路,南至民安路,西临甬新河,东界河清路,总面积约
44、1.1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达250万平方米。建设成为区域性、行业性国际贸易和会展企业总部的集聚区,进出口产品与装备的展览贸易区,进出口电子商务平台的先行区,国外先进技术与装备引进的服务区,进出口贸易口岸优质服务的示范区。3国际金融服务中 心位于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北靠国际贸易展览中心,西接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南临东部新城门户区,规划地上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亿元。根据国家长三角率先发展战略的战略要求,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核心,强化银行、保险、证券、会计、咨询等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和办事处的引进与培育,提升产业金融中心和金融创新中心功能,力争成为上海国
45、际金融中心主要组成部分。五、择优发展临港大工业宁波具有发展临港工业的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要按照国家的战略定位和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要求,把择优发展临港工业作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一)明确临港工业发展原则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宁波具有深水良港优势,濒临亚太国际主航道要冲,是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节点和枢纽,物流成本低、市场腹地广。要充分发挥宁波的深水良港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大吞大吐的石化、钢铁、造船等临港先进制造业。体现国家战略要求。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46、等的战略要求,择优发展有利于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区域影响大、关联效应广的临港制造业。符合绿色环保标准。妥善处理好临港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要求,实行更为严格的节能与环境准入标准,合理选择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临港先进制造行业,使临港工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二)合理发展临港工业重点行业石化产业。深入实施浙江石化产业链规划,坚持“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专业化”发展方向,推进镇海炼化炼油乙烯扩建、台塑石化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延伸石化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链,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附加值高、产业关联
47、度强、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石化产品。炼油能力规划目标7000万吨/年,到 达到40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规划目标是300万吨/年,力争到 基本建成具有全球战略影响、石化产业增加值过千亿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钢铁产业。在现有宁波钢铁400万吨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推进200万吨钢铁项目和1500万吨钢铁项目规划建设。以宝新不锈钢、华光不锈钢为重点,推进集聚集约发展,延伸不锈钢产业链。积极推进钢铁的规模化生产和各种优质钢、特种钢的生产,丰富钢铁产品品类,提高钢铁产品附加值率。力争到 ,钢铁生产能力达600万吨/年,不锈钢生产能力达250万吨/年,努力建设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新兴的钢铁生产基地。汽车产业。把握中国乘用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有利机遇,发展符合国家环保节能要求的经济型轿车。积极发展汽车零配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吉利汽车,积极引进央企、外资整车生产项目,形成北仑、杭州湾新区轿车生产基地,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配套功能,积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