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14 页1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22012 级新闻学专业级新闻学专业中国现代文学重点内容整理2012 级新闻学专业一班 杨洋 1、文学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大变革活动。1917 年 1 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是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文章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1917 年 2 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以“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以“写实主义”取代“古典主义”,以“社会文学”取代“山林文学”。1920 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
2、采用,成为文学革命成功的标志。2、文学研究会(艺术倾向)1)主张“为人生”的文学,意思是文学要书写现实人生,表现人生,对人生有现实的意义。就是很重视文学的现实功能。反对游戏文学观念,反对消遣的文学态度。2)文研会作家在创作方法上多注重现实主义。这在沈雁冰的文论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中显示出来。3)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东欧、西欧现实主义名著,介绍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易卜生、莫泊桑等人的作品。3、创造社:1921 年 7 月,创造社宣告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发行)、洪水、创造月刊。艺术倾向:1)崇天才,重神会
3、,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强调创作的无目的。通常被歧视为“艺术派”。2)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大都尊崇个性,表现自我,富有强烈的反抗色彩。3)在翻译方面,主要翻译介绍歌德、雪莱、海涅、济慈、惠特曼、泰戈尔、王尔德、波特莱尔等人的作品。大多数为浪漫主义,也有现代主义作家。4、郁达夫:名文,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在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小说于 1921 年结集为沉沦发行,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但其在轰动一时的同时也毁誉参半。褒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
4、自我小说”的兴起;贬者攻击它为“诲淫”,是不道德、不端方的文学。过去、迷羊形成了郁达夫创作路向的转折。郁达夫小说对于青春性苦闷、性心理的描写,从思想意义上说,体现了强烈鲜明的反封建精神和个性解放的要求;从文学创作上说,则开辟了现代小说创作的新的题材领域。郁达夫的小说无论是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对现代小说的创作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点:自我的写真。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一个以“自我”为原形、渗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零余者”的文学形象。小说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宣泄着一己的情怀,推崇个性自由和自我尊严的思想。感伤的抒情。轻视情节的营构,注重情绪的
5、倾诉:借助于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讲究外在景物的恰到好处的衬饰。或自言自语,或宣泄倾诉,或捕捉外界刺激下感觉心理的微妙动荡,或以“情”景化,或以“景”情化,或精细地把捉隐而无形的潜意识、幻觉,都让读者听到了人物的心声,成功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因事件的单纯(甚至杂乱)可能造成的性格的贫瘠与偏枯。人物心灵奥秘的连续自白,以其真率中夹带着感伤的倾向,表达着作者的社会态度和对人生的悲剧感情,呼应着五四这个青春时代的社会心理氛围。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既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的营构,也就必然造就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他的结构不是以情节为中心,而是以情绪为中轴,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
6、撰成篇。流利、清新的文笔。5、新月诗派:1926 年 4 月,闻一多、徐志摩等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了诗刊,围绕该刊聚拢了许多诗人,饶孟侃,杨振声、胡也频、朱湘等,形成了新月诗派,除创作之外,提出了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该刊于 1926 年 6 月停刊,共出 11 期。1931 年诗刊在上海创办了季刊,主要由徐志摩、邵询美主编。这一时期的上海的活动,被称为后期新月诗派。第 2 页 共 14 页2艺术主张:提出诗歌格律化的主张,在艺术上要求诗歌要“和谐”、“均齐”,强调诗人要带着脚镣跳舞,追求诗歌的格律,倾向于古典主义。闻一多提出“三美”就是突出代表。“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新月诗派反对感伤主义
7、,反对放纵,主张理性节制。这是针对郭沫若的而言的。在创作上,他们反对不在感情强烈时做诗,努力使诗歌和诗人拉开距离,侧重主观感情的客观化。(客观化,指对自己的情感体验作尽量冷静的、客观的形象描述。)6、郭沫若女神: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的成功在于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造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女神是诗化了的五四精神。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女神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在于,集中而强烈的表现了冲破封建藩篱、扫荡旧世界的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是鲁迅所张扬的“
8、摩罗诗力”的具体体现。奇特雄伟的想象扩大了心事的表现领域,创造了全新的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诗的抒情性与个性化的本质的到了充分重视与加强。创作形式自由多变,大量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女神思想内容思想内容:1)对五四时代精神的抒发与诗人创作个性高度融合。女神中主体部分诗歌都体现了五四革旧布新的的时代精神,格调雄浑豪放,喊出了民主科学的时代强音。女神是诗化了的时代精神。2)女神集中的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思想。凤凰自焚象征着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凤凰更生则象征着新世界的诞生。凤凰涅槃3)女神还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梅花树下的醉歌 天狗,热切的表达了个性解放的激情。4)女
9、神还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匪徒颂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人反抗、叛逆的精神得到充分张扬。5)女神中创造精神和反抗叛逆精神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互补的整体。艺术特点艺术特点:1)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激越的音调,浓烈瑰丽的色彩,构成了女神浓郁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他认为:“诗的主要成分总算是自我表现”。处处可见一个抒情主人公“我”,诗人赋予这个“我”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和美好理想。这个我往往具有大气魄,大力量,具有超拔的意志和创造的激情。2)在艺术形式上,女神实践了郭沫若绝对自主、自由的艺术主张。适合让感情自然流露的需要,而不必去追求诗歌固定的格律和形式。3)大量采用比喻,象
10、征手法,把神和大自然人格化。7、田汉(思想内容):田汉在 20 年代的创作,符合时代要求,表现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揭露反动势力剥夺人的自由与幸福的罪行。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人们面对现实黑暗所产生的苦闷情绪以及对光明的热烈追求。艺术特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熔为一炉,是田汉早期戏剧的艺术特点之一(举例:获虎之夜)。把抒情性与戏剧性结合起来,是田汉早期剧作走向成熟的标志。戏剧性:戏剧结构巧妙、铺设悬念、巧合,以及故事冲突的强烈,都是构成戏剧性的因素。8、周作人:散文创作特点:(一)周的散文历来有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风格。五四前后和 20 年代谈时事的杂文属于浮躁凌厉的一类,讽喻现实,信笔直书,形成了激
11、进的战斗风格。如卧薪尝胆、偶感、死法、门前遇马队等对反动军阀屠杀革命者、学生和群众进行控诉;新中国的女子 吃烈士赞颂反抗者;祖先崇拜 思想革命等揭露封建礼教,呼唤思想革命;周作人杂文曾在现实斗争中发挥了投枪匕首的战斗作用,并写出了自己的个人风格。他的杂文善于正话反说,文辞表面平静,内里情感热烈,在从容不迫的引证和戏谑洒脱的论析中,达到讽喻的目的。而一些被称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则属于平和冲淡的一类。也是最能代表周做人散文个性的一类,也叫小品散文。周作人倡导此类散文并极力实践,在散文理论上推崇明代作家“信腕信口,皆成律度”,“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的小品散文取
12、材广泛,社会批评,文明批评到生活琐事,古今中外无所不谈。第 3 页 共 14 页3(二)从思想性看,小品散文不及他的杂文更具有战斗锋芒,但艺术性却发展的更为圆熟精粹。他常常旁征博引,自然而然的传授出丰富有趣的知识,或抓住生活中一鳞半爪的现象,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旁敲侧击,左右逢源,显示了学者散文的特色。其次,周作人小品文在写法上基本是一种“散谈”式,就像拉家常一样,笔随情迁,舒展自如,但这种看似散漫支离的笔法,却写出了浓郁的生活韵味。第三,他的小品文短小简洁,大都千把字,遣词用字,表情写意体现了一种朴实、古雅、含蓄、凝重的风格。第四,这类散文往往在娓娓叙谈中,将知识、哲理、与趣味融于一
13、体,显出平和冲淡的风格,这不仅是他散文的写作特点,而且也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人生境界。如吃茶 谈酒 乌蓬船 故乡的野菜。9、朱自清: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以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借景抒情的小品。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艺术特征语言好朱自清的散文“文中有画”。贮满了诗意,构成情景交融、文中有画、画里有情的艺术意境,是朱自清散文的特色。朱自清的写景散文,细腻秀丽,善于精雕细刻,准确具体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
14、果。他很注意文字的锤炼加工,注意创辞炼字,把景物写得神采飞扬。文学意象上朱自清擅用女性意象,她们活泼而又可爱;清新、明媚,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朱自清的散文构思精巧,剪裁得当。他能扣住中心内容提炼素材,精密构思,从而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虚实融合、紧凑而尽情地在极有限的篇幅里表现丰富的内容。不足之处:其一“交代太明,转折太露”,“过分落实”,显得“放不开”。其二,好用明喻而趋于浅显外,“像”“如”“仿佛”“宛然”之类的字眼点名“喻体”和“喻义”的关系,显得过于浅白。其三,好用女性意象,即“女性拟人格”笔法。这些浅俗的轻率的女性意象必然出现在笔底,来装饰他的想象世界。10、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小说是起源
15、于 20 年代,活跃于 30 年代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禾金等。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期刊现代,为新感觉派小说提供了重要的发表阵地,新感觉派小说得以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题材上,新感觉派小说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的日常现象和事态人情,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该派作家喜欢感性地描写富于现代都市气息和特征的人物,如舞女、水手、投机商、银行职员、少爷、姨太太等。这些人物生活的场景一般是,影戏院、赛马场、夜总会、舞会、酒馆等畸形的都市环境中。又突出描写了他们病态的行为和畸形的心理,如卖淫、乱伦、暗杀、性放纵心理、疯狂心理、两重分
16、裂人格等。艺术表现上:则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方面都有所创新。A 常善于捕捉新奇的感觉和印象,创造具有主观色彩的外部现实环境。B 另外,通感的运用,“钟的走声是黑色的,”“我听见自己的心的沉重的太息”等。C 其次,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上海狐步舞 街景。D 人物描写上,注重刻画、表现人物的潜意识和变态心理11、茅盾 子夜:发生在 1930 年的上海。它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开始,赵伯韬拉拢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矛盾。赵伯韬依仗
17、外国金融资本作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人怠工罢工等因素,尽管吴荪甫及同伙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这幕悲剧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压迫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第 4 页 共 14 页4思想成就:一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悲剧命运的描写。作品中描写的吴荪甫是上海工业界的巨头,他开办了规模很大的丝厂。作品还写出一些中小工业资本家,但他们的公司、工厂最后都以经济破产结局。破产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买办资本家、国民党政权的压迫。各种压迫使得民族工业举步维艰。再加上军阀大战,农村经济破产,更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慌。吴荪甫等的失败结局,说明了实业救
18、国道路是不行的,表现了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的悲剧命运。二是表现了 30 年代的时代特征。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等的压迫下为求出路,而加剧对工人的剥削和工人起而反抗的时代特征。吴荪甫等使用各种手段压迫工人,使得无法生活,只得被迫罢工。三是对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深刻揭示。小说中矛盾的焦点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运。资本主义列强的在中国大肆倾销剩余产品危及民族工业,而国民党政府也以苛捐杂税来排挤民族工业,买办资本家操纵中国的金融、公债市场破坏民族工业,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在这重重压迫下一步步走向破产结局。人物形象:吴荪甫: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个方
19、面的性格一、果敢、自信。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动摇、悲观。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
20、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赵伯韬:子夜里的赵伯韬是个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他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走狗,并且与反动统治阶级有关系,后台的撑腰,他完全主宰着上海滩的金融市场。他的目的是消灭和吞并中国的民族工业。他是个心狠手辣的大魔王。在赵吴斗法中,他设下了个大陷阱,不遗余力地要把民族工业置于死地。作者还用他荒淫的生活方式来揭示他骄奢的性格特征,他玩弄各种女人,并以此为豪。在他带有兽行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带有流氓习气的洋奴精神。艺术特色:一、宏大严谨的结构。作品以
21、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几条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人物众多。径纬交汇地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二、心理描写采用传统的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对人物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吴老太爷的一切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例如:吴老太爷从不离身的太上感应篇,就是封建余续的象征。(背景广阔、贴近生活、描写细腻)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
22、术典型吴荪甫形象。(见形象分析)2、子夜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对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作全方位描写的文学作品。子夜是现代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它描写了工厂生活和工人运动,描写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奋斗,买办资产阶级的活动,金融、公债市场的风波,都市各阶层人物的面貌。它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3、“社会分析小说”的代表。在文学史上,“社会分析小说”又称为“社会剖析派小说”。主要作家有茅盾,沙汀,艾芜,吴组缃等,多为左翼作家。其特点是,运用阶级观点,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层面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以期其创作能从本质上解释生活的真实并正确预示社会发展的方向。12、老舍与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贯注了老舍对社会、人生、
23、生命的理性甚而是哲学的思考。人的意志总是于所处环境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终至于是悲剧结局,其悲剧表现一方面为人在环境面前的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为人的意志欲望无法实现而产生的自我人格分裂、变异甚而是自绝。祥子的不幸就是老舍第 5 页 共 14 页5悲剧意识的最好诠释。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祥子:A 祥子生存理想的失败。老舍把一个富有理想聪明能干的祥子放在现实环境里,让祥子独自面对残酷的现实。祥子在农村失掉了土地,进城卖苦力,选中了拉车。为了自由与独立,他决定买车。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可事与愿违,祥子虽然精谨上进、认认真真、信心十足地生活,但生活总是不如意。三次买车三次失败,他完全被现实和命运打败了也被自己
24、人性中的那点恶打败了,他不再向善,苟活着现实中充满诱惑、压力、不幸,祥子努力挣扎,但步步退缩,他不断地否定自我,向命运屈服。B 祥子人格理想的失败。祥子是个追求理想和自由独立的高等车夫。人格独立,自尊、自强、自爱,矜持、孤高、诚实、天真,不吸烟、不喝酒、不赌、不嫖,这是从农村出来进到城市里青年祥子的人格形象。祥子有非常强烈的独立自尊意识,祥子在一个无序混乱没有公理的社会里,身处低层社会却极力要做个像样儿的、体面的、干净的、要强的人,可现实让他处处做不得人,人格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会注定他的失败。C 祥子婚姻理想的失败。祥子除了自尊、要强、勤快外还有一个生活信念,就是能娶上个好老婆。小福子是祥子滑向
25、人生低谷的最后一个希望,可她却忍受不了折磨自缢而死,祥子对生活对婚姻对自己对一切失去信心,他不再要强了,他逐渐让自己沉沦及至麻木了做人而专等着吸最后的一口气。D 总析:生命的支柱生存、人格、婚姻逐个坍塌,这使祥子的人生整个陷入灰色的境遇,祥子终因无力回天而自甘沉沦。作家借助这样一个具有传统道德理想形象的毁灭来传达一种对社会、文化、人生、生命的一种哲学思考和阐释:用毁灭来展示现存社会的弊端,来揭示生命的悲剧形态,来引起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更多更深的关注。虎妞:A 身份:虎妞在小说中兼有双重身份:车厂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B 性格:她的性格是在她于刘四和祥子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因此也显
26、得颇为复杂。剥削者的女儿与被剥削者的妻子,这似乎是矛盾的两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他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积怨,直至闹翻。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象和牺牲品。C 婚姻观:在她与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的理想生活的轨道:放弃劳动,做一个靠出租洋车来剥削他人的车厂主。当然,虎妞对于祥子,不能说没有一些感情,也不能说这种感情都是虚伪的。祥子也得到她的关心一种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爱”;而更多的,是她那种畸形
27、的、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纠缠与索取,这是完全从她自身的需要出发,甚至也可以说,就是对祥子心灵和肉体两方面的摧残,她害了祥子。如果说她的初衷还没有这样明确的意识,而越到后来,她却是有意无意地把祥子当做她的猎获物了。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去的阻力与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思想内涵:思想内涵:控拆了不给穷苦人以生路的黑暗社会。小说揭示祥子思想上的局限和性格心理上的弱点。小农意识、眼光狭隘,有个人奋斗的思想。深刻的社会批判与人性洞悉。既有深刻的社会批判与人性洞悉内涵,也有着对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下层
28、劳动人民群体中精神麻木现象的批判,对个人向群体靠拢过程中逐步堕落现象的揭示,使得老舍在认同群体团结力量的同时,对群众的庸俗、混沌有着充分的警觉。艺术特色:艺术特色:线型小说结构。以祥子来北京为起点,以他三次买车为主线,写出了祥子有充满理想到理想破没的过程。浓郁的北京地方文化气息。他还善于有选择地使用北京土语,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老舍小说的风格老舍小说的风格以长于描写北京市民生活,并具有浓厚的京味而在文坛独树一帜。北京市民题材是老舍艺术视野的主要部分。更重要的是,老舍写市民生活的意义,不仅仅是展现了旧北京市民的生活图景,而是通过市民形象的描绘,第 6 页 共 14 页6解刨了国民性中的弱点。揭示
29、了市民人格中那种折中、敷衍、妥协、懦弱、奴性,和不愿改革等国民性特征。构成老舍艺术个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幽默,他 把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品格来追求。老舍的幽默即不是辛辣,也不无聊,往往让人啼笑皆非,是微笑中藏着苦涩的感觉,是能唤起人们同情的幽默。老舍的语言带有哝哝的京味儿。13、巴金创作情况创作情况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憩园,寒夜,散文集随想录。巴金 1927 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 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 新生 砂丁 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1931 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他于 1938 年和 1
30、940 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爱情三部曲。1940 年至 1945 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 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人为著名。早期:这一阶段的创作,不仅保持着初期的热情和战斗锋芒,在题材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上,又都有明显的开拓。他继续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颂扬知识青年对现实的反抗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他的眼光,逐渐伸向下层社会,广泛描写工人、农民的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更把笔指向封建势力,深入揭露和鞭挞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罪恶。同时,还以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不断抨击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中
31、期:四十年代以后,随着生活视野的开阔和思想的发展,巴金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日益深化,他的创作面貌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巴金的作品与过去相比,既保持着原有的基本精神和风格特色,又有了新的探索和新的表现。这主要反映在英雄主义色彩逐渐黯淡,反抗的激情和对未来社会的向往逐渐收敛,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愈益发扬,对旧社会、旧制度的揭露愈益深沉含蓄。深沉而压抑的控诉,取代了反抗斗争的呐喊,对于生活现象本身饱含情愫的客观描述,取代了作家主观激情的直接倾泻。所有这些,不仅使巴金四十年代作品更富于现实主义特色。后期:“做一个写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作家”。不论是现实的感兴,还是往事的追思,既把笔触伸向社会和历史的深处,
32、又坦率地挖掘自己的灵魂。巴金把心交给读者,毫无掩饰他讲出自己心里的真话。随想录显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真实自然的人格光辉,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尊敬。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家情节内容: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
33、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典型人物:觉新: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然后回房蒙头大哭一场,与瑞珏完了婚。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与表妹梅的
34、相恋就是他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心灵,但封建旧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痛苦之中。他恨旧东西,自己也是旧礼教的牺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于他受封建传统观念毒害较深,丧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义”支配下,处处妥协,不自觉地扮演着旧东西的维护者的角色。总之,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第 7 页 共 14 页7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
35、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艺术成
36、就和特色艺术成就和特色:首先,在人物塑造上,作品非常善于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展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突出人物性格。如作品写鸣凤投湖时的心理,就非常细腻,是全书极感人的篇章。觉新是一位有着“两重人格的人”,作品多处细致地剖析他的内心。其次,作品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这部小说全书描写的人物多达 70 人左右;作品所写的事件也相当多,如闹学潮、梅与觉新的感情悲剧、鸣凤之死、觉民逃婚、瑞珏惨死等诸多事件。尽管作品表现的人多、事件多,但由于采用了单纯明快地讲故事的结构方式,以事件为线索,以场面串连故事,便巧妙地把高家内外的各种人物、各种矛盾纠葛,同祖孙两代矛盾冲突这条主线交织成一体,环绕作
37、品的主题思想,有条不紊地分别展开,使作品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始终保持着庞大而紧凑、严密而不游离于主要情节的结构特点。再次,作品在语言上也独具魅力。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14、京派小说:“京派”指 30 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京派”作者追求艺术的健康与纯正,多在乡村与都市的对照中构建自己的审美天地,具有乡野的平和质朴之美。京派小说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凌淑华、萧乾等,其中以沈从文的成就为最大。15、
38、沈从文 边城:(一)创作风格: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的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作品中湘西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对照的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的对比,沈从文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本于自然,归于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
39、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恰恰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而显现的。(二)沈从文的文学观坚持文学的独立自由,重视文学的自身独立和作家的独立人格、思想,对各种追求文学功利目的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排斥,幻想在社会风云激荡的时局中维系文学的纯正性和审美本质。反对文学政治化与商业化。反对把文学当作政治斗争的工具,即文学的政治化。在新中国成立前,始终坚持不参加任何政治党派,他既不赞同国民党所提倡的“民族主义文艺”,也对左翼
40、文学把“群众”“革命”挂在口边的做法不认同。他要求作家应当具有自己的个性与创作思想,他呼唤文学的“自由发展”。沈从文对文学的商业化同样持强烈的批评态度。文学作品一旦成为商品,作者当然不免从生意经上着眼,趣味日益低下。但他谈论这一问题时并不绝对,如他在新的文学运动与新的文学观一文中说:“作品变成商品,也未尝无好处。”从改造社会和国民性的意义上理解并确立了文学的价值与作用。沈从文继承了五四文学的启蒙主义传统,他对文学社会职能的思考更多的是从“人性”角度介入的。改造人性,重塑民族品德,是文学改造社会的基础。这接续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路,不同的是鲁迅多侧面地揭示了国民性的种种病症,意在用犀利的笔触第
41、8 页 共 14 页8刺痛中国人早已麻木的神经,将病苦揭示出来,达到启蒙和改造国民性的目的。而沈从文则强调通过人性美的展现和讴歌,向国民灌输高尚圣洁的人情美与人性爱,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重建。(三)边城赏析1、情节内容:边城是沈从文美丽而带点伤感的恋乡梦,是沈从文理想的世界,诗意的世界。边城进述的是一个哀婉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
42、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2、内涵读解:诗意地栖居。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就连吊脚楼妓女的性情也浸染
43、着边民的淳厚,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这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山水美: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风情美:沈从文在边城描绘了一幅理想世界中的美丽湘西地域风俗画。它美轮美奂,蕴涵了湘西边地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际关系、人情人性等等,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楚文化。人性美:在边城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淳朴、勤俭、友善、和平的景象。崇尚自然的道家文化心态。“天人合一”。顺乎自然,万物平等。人生在天地间,其行为的最高法则也应是效法自然的法则。如作品中天宝、爷爷不强为的人生态度。再如边城中描写了一个无差别的自然社会:无论是有势力的顺顺家族,还是无权无势的翠翠
44、家,基本都是平等的,没有太大差别。忧郁的生命意识。作品对人生的局限性缺憾的描写使其笼罩上淡淡的忧伤,这忧伤在翠翠单纯的眸子里,也在不可知的结局里。楚文化习俗的民俗学符号。3、艺术特色小说运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一半是“梦”,一半是理想的“现实”,并非对当时的二三十年代的湘西现实社会的写真。人物与故事是对当时社会真实的超脱与超越。作者在“边城”世界里有意识地消解了种种对立因素(两种婚俗观念的对立除外),既无阶级的对立,又无经济利益的冲突,更无人际关系的矛盾,有的是慈爱孝顺,达到了一个非对立因素的自然和谐、反璞归真的理想境界。抒情才是小说的“本事”与目的。作者叙事的笔端,倾泻着、流动着作者对“
45、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使故事本身成为对“爱”的剪不断、理还乱的追觅与幻想。人物描写方面,以关于动作、对话的白描与韵味发掘翠翠内心丰富的“潜台词”。情节结构方面,以经纬交织、明暗结合的手法,衍生多变的波澜,切合、烘托内在的情绪节奏。在乡土风俗描写方面,将人物的活动置于一幅幅风俗、风情画面上,形成了诗情画意的意境,如,作者特意在故事中间穿插了对歌、提亲、陪嫁、丧葬、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构成一道鲜亮的风景线,使边城具有独异的乡土文学色彩。16、曹禺与 雷雨雷雨人物形象分析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现在一般认为,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
46、想影响的年轻人,他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但他性格中确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剧作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第 9 页 共 14 页9蘩漪: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蘩漪有着明显的封建性。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而在她的思想深处,有许多沉重的无法消除的封建思想意识,如她很看重“名分”,即使是与周萍相爱也有一种
47、想摆脱摆不脱的“犯罪感”,对周冲与四凤的相爱,也觉得门不当户不对,自己已经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但仍然用封建婚姻的标准去要求下一代。这恰恰反应了繁漪真实的封建贵族意识、等级观念、门第思想和家长意识。因此,一种看法认为,在蘩漪身上,作家并没有像五四时期的许多作品一样,要体现“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她与周萍的相爱,并不是为了反封建,也不是为了追求个性解放,除了满足自己的情欲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对自己丈夫不尊重自己的一种报复。人总是越缺乏什么,越是希望得到什么。雷雨的多义性主题社会层面分析:批判了封建式的资产阶级旧家庭的黑暗与丑恶,周朴园在作品中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使这一主题得以体现。作品从这个形象身
48、上引出了两条线索,一是通过他与鲁大海的矛盾,表现他与工人阶级的对立;二是通过他与繁漪的矛盾,表现他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女性的专制。揭露了旧中国黑暗的现实,批判了统治阶级对于无产阶级和普通女性的压迫和剥削。间接揭示了无产阶级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宗教审美层面的分析:作家始终关注于人的前途与命运,寄希望于正义与光明战胜邪恶与黑暗、善行得到肯定、恶行受到惩罚时,这种情感往往既是艺术,又是宗教的。雷雨是曹禺基督教色彩最浓厚的作品,作家几乎己经站在了受洗的边缘。序幕和尾声中重复出现巴赫的B 小调弥撒曲,极力渲染庄严、神秘的气氛;剧的结尾,人物几乎全部毁灭,周公馆变成教堂,周朴园阪依基督,这种宗教归
49、宿,无法不令人对它进行宗教意义上的思考。人类终极意义的哲理层面分析:人类自身的原始欲望、原始本能作为心理动力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剧作家在剧中所关注的不是物质对人的制约,而是人精神上的痛苦。“蛮性”力量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它依附在人身上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人们根本无法离开它也不会抛弃它。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蛮性”力量罢了。所以,对每一个个体和整个宇宙世界而言这永远是一个矛盾或者是“两难”的结构,这也就是雷雨以及整个人类的命运。雷雨的艺术魅力雷雨在艺术上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特点,明显地受到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易卜生“社会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和创作方法的影响
50、,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话剧这种外来的形式中国化,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用“三一律”结构形式写成的多幕剧。“三一律”要求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要求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雷雨灵活运用了古希腊悲剧中“发现”与“突转”的结构技巧。雷雨还成功地运用了“悬念”“巧合”技巧。雷雨运用潜台词的方式。“潜台词”即隐藏在台词中的言外之意。常用双关、暗示、隐喻等手法,创造出语义双关、意在言外的效果。题材上对西方乱伦题材的借鉴。17、艾青: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中国现代诗人。笔随情牵,情到笔至。艾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