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通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书69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联通室内覆盖工程施工集中采购招标第五章 技术规范书“本章节所有条款内容均为不可偏离条款” 8月目 录一、设计标准41范围42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总体要求43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指标53.1WCDMA 网技术指标53.2GSM 网技术指标63.3信号源及有源器件功率预留73.4链路平衡83.5天馈系统的驻波比要求83.6网络性能指标83.7底噪抬升指标83.8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外泄漏83.9室外渗透指标94信源设计要求94.1信号源划分94.2信源选取原则94.3各种信源适用场景建议114.4分布式基站设计要求114
2、.5直放站设计要求124.6信源配置原则125分布式天馈系统设计要求125.1系统结构125.2系统分布方式135.3馈线与路由设计要求145.4有源器件设计要求145.5天线口功率设置要求165.6天线布放要求175.7泄漏及切换控制185.8室外分布式天馈系统设计要求196分布式天馈系统改造设计要求196.1改造基本原则196.2无源器件改造206.3馈线与路由改造206.4天线布设改造216.5合路改造217系统兼容性设计要求217.1多制式合路系统设计227.2多制式合路系统干扰238网管设计要求259设备与器件选型原则2510配套设计要求2510.1机房配套2510.2供电系统251
3、1接地与防雷设计要求2612接口设计要求2612.1中继线路2612.2接口要求2613同步要求2714频率分配与编号计划要求2714.1频率分配要求2714.2编号计划2815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文件编制要点28二、施工规范301范围302信号源设备303线缆布放313.1天馈线安装要求313.2其它相关缆线布放要求324有源设备335无源器件346天线347其它附件358室内分布系统标识管理35三、验收规范371适用范围372工程初验372.1测试总体要求372.2信号源设备检查测试372.3室内分布系统检查测试372.4室内覆盖系统检查测试392.5技术文件和备件的移交393试运转验收测试3
4、93.1试运转验收要求393.2试运转观察指标394工程总验收404.1竣工技术文件404.2验收要求和内容414.3验收记录表格41四、质量考核平台451适用范围452平台功能45一、 设计标准 1 范围 设计标准主要规定了联通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指标、分布式天馈系统设计要求、 分布式天馈系统改造设计要求、信源设计要求、系统合路与兼容性设计要求、网管设计要求、 设备与器件选型设计要求、设备与器件安装设计要求、配套设计要求、接地与防雷设计要求、 接口设计要求、同步要求、频率分配与编号计划要求、设计文档编制等内容。2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总体要求(1)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信号源、多频段合路器、
5、信号分布系统三个部分。(2)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应满足服务区的覆盖质量和用户容量的需求,并考虑室内、室外网络的协调发展。应根据用户预测结果对基站进行配置,并随着用户的发展及时增加基站 配置或增加基站小区并调整室分结构,以满足室内的容量需求。(3) 室内分布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对于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和原有室 内分布系统改造,必须满足 GSM 和 WCDMA 业务发展需要;在有 WLAN 需求时,室内分布系统应考虑为末端引入WLAN 系统的引入留有必要的余量。(4) 室内分布系统应实现目标覆盖区域内信号的均匀分布,减少或控制信号的外泄; 避免与室外信号过多的切换,减少对室外基站的影响。(
6、5) 室内分布系统所采用的不同厂家的器件必须能够互联,以利于择优选型及统一维护。(6) 室内分布系统应做到结构简单,工程实施容易,不影响目标建筑物原有的结构和装修。(7) 室内分布系统拓扑结构应易于迭加与组合,方便后续维护调整。(8) 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通信技术政策和通信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以 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9) 所有WCDMA分布系统覆盖区域内均能满足提供HSUPA、HSDPA业务网络能力;(10) 原则上A类楼宇GSM系统需提供EDGE业务能力,WCDMA系统需提供HSPA+业务能力并配置FE传输。(11) 为解决高层导频污染问题,在WCDMA室分系统设计及建设过程
7、中,需具备上下异频的能力;以便优化调整。(12) WCDMA分布系统禁止使用电桥器件。3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指标3.1 WCDMA 网技术指标针对总部对覆盖指标的指导性意见、集团网优测试标准并结合北京市楼宇特点及室外网络热点区域划分,对不同区域内不同楼宇采用不同的覆盖指标对于确定的楼宇类型,分别对应以下技术标准:(1) A类楼宇技术指标1) 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6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电梯按重要区域标准覆盖,重要楼宇房间内全覆盖,卫生间、楼梯可布点加强覆盖。2) 场强 无线覆盖边缘导频(CPICH)功率场强(50%负载下): 地上楼层、电梯、公共卫生间:导频功率
8、80dBm,导频Ec/Io8dB;地下室(带公共活动区的区域)、停车场:导频功率83dBm,导频Ec/Io8dB;地下室(非活动区):导频功率86dBm,导频Ec/Io8dB。不满足上述场强标准的弱覆盖点应在5%以下,且不能在公共区域连续出现。3) 通话效果 对于12.2kbps 的语音业务,BLER0.5%对于64kbps 的CS 数据业务,BLER0.1%对于PS 数据业务,BLER5%覆盖区域内通话应清晰,无断续、回声等现象。4) 移动台发射功率 室内96%区域内语音业务达到移动台发射功率Tx-10dBm。5) 天线端口的最大发射功率 室内天线最大发射总功率15dBm。(2) 其它类型楼
9、宇1) 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5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2) 场强 无线覆盖边缘导频(CPICH)功率场强(50%负载下): 地上楼层、电梯、公共卫生间:导频功率83dBm,导频Ec/Io8dB;地下室(带公共活动区的区域)、停车场:导频功率83dBm,导频Ec/Io8dB;地下室(非活动区):导频功率89dBm,导频Ec/Io8dB。不满足上述场强标准的弱覆盖点应在5%以下,且不能在公共区域连续出现。3) 通话效果 对于12.2kbps 的语音业务,BLER0.5%对于64kbps 的CS 数据业务,BLER0.1%对于PS 数据业务,BLER5%覆盖区域内通话
10、应清晰,无断续、回声等现象。4) 移动台发射功率 室内95%区域内达到移动台发射功率Tx-10dBm;5) 天线端口的最大发射功率室内天线最大发射总功率15dBm。3.2 GSM 网技术指标(1) 移动用户的忙时话务量根据各地情况取定,联通取定为0.02;(2) 无线信道的呼损率取定为 2%;(3) 干扰保护比:同频干扰保护比: C/I12dB(不开跳频) C/I9dB(开跳频) 邻频干扰保护比: 200KHz 邻频干扰保护比:C/I-6dB 400KHz 邻频干扰保护比:C/I-38dB(4) 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与WCDMA技术标准相同;(5) 无线覆盖边缘场强:对于电梯、室内-85dB
11、m;地下停车场等边缘地区覆盖场强要求:-90dBm;不满足上述场强标准的弱覆盖点应在5%以下,且不能在公共区域连续出现。(6) 在基站接收端位置收到的上行噪声电平小于-120dBm;(7) 室内天线的天线口发射功率须小于 15dBm/每载波;(8) 覆盖区与周围各小区之间有良好的无间断切换。3.3 信号源及有源器件功率预留3.3.2 GSM考虑到施主基站小区/信源基站增加载波的需要,当前施主基站扇区/信源基站为一个载波时,所对应的 GSM 宽频直放站或干放的输出总功率应预留 3dB 冗余。3.3.2WCDMA(1) 考虑到WCDMA功率随负荷的变化,WCDMA 直放站/干放的功率应根据施主基站
12、扇区/ 信源基站的功率变化范围预留必要的功率冗余;例如,当系统处于空载状态下时,施主基站 扇区/信源基站的公共开销信道(导频、同步和寻呼等)功率约为总功率的 20%时,则 WCDMA 直放站/干放需要为满功率工作预留 7dB 的功率负荷变化余量。(2) 在多载波区域内,WCDMA 直放站、干放需要分别额外考虑 10log(N)dB 的功率预留 (其中 N 为后期扩容后达到的载波个数)。3.4 链路平衡在设置直放站和干放的增益时,需尽量调整上下行增益以维持上下行链路平衡。特别注 意:如使用上下行分路双纤传输的光纤直放站时,需考虑上下行光纤路由衰耗的不同,经过 光测量仪器测量其差异,对应在上下行增
13、益设置中加以考虑。原则上要求上下行链路损耗相差不大于3dB,最大不超过5dB。3.5 天馈系统的驻波比要求分布式天馈线系统驻波比1.5。3.6 网络性能指标对于室内覆盖区域,网络的关键性能指标(KPI)要求不低于整网KPI 指标要求。3.7 底噪抬升指标原则上有源设备、RRU 共小区等引起的静态底噪抬升应小于3dB。为此,需减少多个有源设备的串联或级联,禁止干放之间串联使用,并经过直放站、干 扰的上行增益调整控制干扰,根据 RRU 设备的上行干扰引入情况核算级联或共小区的最大 RRU 个数。3G分布系统正常工作后,基站(50%负载下)上行噪声RTWP值低于-100dbm。3.8 室内分布系统的
14、室外泄漏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外泄漏需要结合室外网络环境确定,对于需要借助室内分布系统解决 室外盲区覆盖的郊区孤立场所能够不需要特别控制室外泄漏,而对于站点密集、无线环境复 杂的大多数场景,必须严格控制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外泄漏。对于需要严格控制室外泄漏的场景,要求:在建筑物室外 10 米处,室内分布系统泄漏到室外的 WCDMA 导频信号 RSCP 低于-90dBm,或者小于室外主导频 RSCP 10dB 以上;室内分布系统泄漏到室外的 GSM 信号强度低于-90dBm,或者小于室外主服务小区信号强度10dB 以上。3.9 室外渗透指标对于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场所,应尽可能经过室外网络的优化调整,降低室外
15、网络在室 分场所内的渗透信号强度。原则上要求在需要室内分布系统覆盖的区域内,WCDMA 室外信 号导频 RSCP 应低于-90dBm,或者小于室内主导频 RSCP 10dB 以上;GSM 信号强度低于 -90dBm,或者小于室内主服务小区信号强度 10dB 以上。否则需要经过室外网络优化或加 强室内分布系统信号强度的方式进行调整改进。4 信源设计要求4.1 信号源划分无线室内覆盖系统信号源引入方式主要分为两类:基站和直放站。其中:(1) 基站引入方式含:微蜂窝基站引入、宏蜂窝基站耦合信号、射频拉远(RRU)、还有直接采用宏蜂窝基站引入方式。(2) 直放站引入方式含:射频直放站、光纤直放站。4.
16、2 信源选取原则(1) 考虑网络容量、对基站底噪的影响以及维护监控,对于较为重要的室内分布系统宜优先选用基站作为信号源;(2) 对于光纤资源不能按时到位的重要站点,能够采用微波临时代通或临时采用射频直放站作为信号源(待光纤资源到位后可再更换为基站);(3) 原则上不选用直放站作为信源,对确有需求的站点,在有网优部门允许情况下可使用。对于低话务需求、规模不大、重要性低,且无线环境较为封闭的场景(如封闭的地下等),在干扰可控的前提下,可选用直放站作为信号源。(4) 选用射频直放站时,必须增大收发天线的水平及垂直距离、增加施主天线的方向 性,保证施主天线与重发天线的隔离度要求,以避免造成射频直放站自
17、激给周边网络带来恶 化影响;必须保证其施主端能够接收到质量较高且稳定的施主信号:1) 施主端收到的施主信号强度应满足直放站正常工作的要求:施主扇区的接收电平应不低于-65dBm;2) 施主端收到的施主信号应足够纯净:WCDMA 施主扇区主导频 Ec/Io 应不低于-7dB,且其它导频的 Ec/Io 较主导频的 Ec/Io 低 7dB 以上;GSM 施主扇区的C/I 应不低于 9dB,要求施主天线处测试到的 GSM 最强扇区信号场强与次强扇区信号场强相差至少10dB。3) 施主天线安装位置不宜高于 25 米;4) 施主天线方向性要好,施主天线宜选择较窄的主瓣宽度,避免其它基站的信号被直放站接收、
18、放大,影响其它基站的正常工作;施主天线前后比应在25dB 以上;5) 尽量使用功率不超过 5W 的射频直放站,避免使用 10W 以上的射频直放站(建设条件不允许除外);6) 射频直放站(/单套室内分布系统中的各干放)对施主基站(/信源基站)引入的噪声系数抬升应控制在 3dB 以内;城区及其它高话务区应避免在单个施主扇区下的引入多个大功率直放站,避免在分布系统中有干放时采用直放站信源;其它区域能够使用,但必须将施主扇区的总噪声系数控制在 3dB 以内;7) 选用射频直放站和干放时需要考虑上下行功率平衡,整个系统上下行增益差一般不应超过 5dB(有特殊需求除外)。(5) 对于设有室外宏蜂窝基站的建
19、筑,当基站设备配置有余量时,宜耦合部分基站信 号作为本建筑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耦合基站信号时应采用插损小的器件,尽量减小耦合 信号对宏蜂窝基站的影响。4.3 各种信源适用场景建议(1) 对于业务需求特别大的场所如机场、火车/汽车站、大型商场、大型写字楼、体育场馆、会议会展中心、联通自有场所等,宜采用宏蜂窝基站或BBU+RRU作信号源;(2) 对于星级宾馆、普通写字楼、企事业政府机关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大型娱乐场所、地铁、地下商场、小型娱乐休闲场所等,宜采用微蜂窝基站或BBU+RRU方式作信号源;(3) 对于覆盖面积及业务需求较小、有明显主控小区的场所如隧道、电梯、停车场等,可考虑采用
20、光纤直放站作信源;(4) 射频直放站原则上不采用,仅用于光缆引入特别困难的拟覆盖楼宇。(5) 对于新建的2G系统,建议以1800信号源为主进行信源选择。(6) WCDMA改造工程,原则上利用原有2G机房作为WCDMA系统的机房。4.4 分布式基站设计要求RRU级联及并联的多小区合并可能会带来信噪比的恶化和底噪的抬升,导致覆盖收缩和容量减少,在总底噪抬升不超过3dB的前提下,应根据RRU设备的上行干扰引入情况,核算级联或共小区的最大RRU个数。在设计分布式基站时应根据厂家设备能力考虑3G基站设备的“多RRU独立解调、合并”功能。在对容量不大的区域的多个RRU合并同一逻辑小区,以减少楼宇内逻辑小区
21、的数量。在设计多个RRU合并同一逻辑小区时应考虑日后该区域容量需求增加后,对已经合并的逻辑小区进行拆分,以提高无线容量。RRU的容量依存于BBU,应根据传输条件和容量需求,合理设置 BBU;对于不同时段的业务量能够互补的场所,宜共享BBU池资源以提高设备利用率。BBU与RRU之间的连接,应根据传输距离和安装条件,选择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进行连接。4.5 直放站设计要求光纤直放站的施主链路稳定性优于射频直放站。根据光纤资源条件,尽可能选用光纤直 放站;在无线传播环境较复杂的场景中,应避免采用射频直放站。采用射频直放站时,应注意选取质量和稳定性满足要求且符合网络频率规划的施主扇区信号。直放站所选择的
22、施主小区应具有一定的容量冗余。施主天线及施主天线引入机房的馈线应做避雷和接地。直放站应采取自激保护机制和进行有效的监控,避免自激和故障给周边网络带来恶化影响。为保持直放站线性放大器的良好性能,直放站增益不宜过大,输出功率不宜过高。4.6 信源配置原则1、需综合考虑楼宇人流量、楼宇功能、楼宇重要性等因素,确定信源具体配置,信源配置应能满足至少1年的话务增长需求。2、对GSM系统,需确定信源数量、每个信源配置的载频数量;对于WCDMA系统,需确定BBU数量、每个BBU下挂RRU数量、每个信源配置的载波数量、每个BBU配置的上行和下行CE数量。3、需说明每个GSM信源和WCDMA RRU覆盖的具体楼
23、层和区域。4、对于重点区域、重点分类的A类楼宇,WCDMA信源配置不少于双载波,且原则配置高配CE包。5 分布式天馈系统设计要求5.1 系统结构室内分布式天馈线系统由有源放大设备 (干线放大器、光端机等)、缆线(同轴电缆、光缆、泄漏电缆)、功分器、耦合器、室内天线等设备组成。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按照采用的设备主要分为两种:有源方式、无源方式;按照采用线 缆材料主要分为四种方式:泄漏电缆分布方式、同轴电缆分布方式;光纤分布的方式;光电 混合分布方式。5.2 系统分布方式5.2.1、泄漏电缆分布方式泄漏电缆传输损耗大、距离短,且泄漏电缆本身线径较大,施工困难,一般见于对地铁、 隧道、电梯等特定环境的
24、覆盖。业主不允许布天线的地方,也能够采用漏缆覆盖;对于室外 基站信号强度过高、室外泄漏抑制要求严格的场景,例如高层室内的窗边等区域,也适合采 用泄漏电缆实现覆盖。5.2.2、同轴电缆分布方式同轴电缆分布方式包括纯无源系统和采用有源中继放大两种情况。纯无源方式即将信号源输出能量经功分、耦合等无源器件合理分配后,利用射频电缆传输至天线,将能量均匀分布至各区域。有源中继放大方式是由于信号源输出能量不能满足楼宇覆盖需求的情况,需要增加放大器对主干信号进行放大,并经过天馈分布系统覆盖所需区域。5.2.3、光纤分布方式光分布方式的传输损耗小、不受电磁干扰、布线方便而且组网灵活,与同轴线缆相比, 更适合于远
25、距离的信号传输。5.2.4、光电混和分布方式光电混合分布方式多适用于大型建筑,应用在主干缆走线很长,布放难度较大的场景。5.2.5、分布方式选用原则分布方式的选择应综合上述分析,综合考虑覆盖区域面积、理论覆盖效果、设备成本、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应遵循:效果成本施工维护的思路,并满足多制式系统兼容的要求,在最优的组合方案下,系统性价比最高。5.3 馈线与路由设计要求确定分布系统结构和分布方式(泄漏电缆分布系统、光分布系统、电分布系统、光电混 合系统等)。合理使用各类设备、器件,合理设置天线发射功率,提高系统性价比,并使系统满足网络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要求。5.4 有源器件设计要求有源器件的引入会得基
26、站接收底噪明显提高,接收机灵敏度下降,从而引起上行覆盖半径减小,改变了上下行链路的平衡关系,极易影响数据业务性能。考虑到数据业务是WCDMA优势业务,北京WCDMA用户对数据业务需求也非常强烈,且有源器件存在维护困难、告警实时性差、出现故障不易发现和排除的特点,因此对于有源器件使用原则如下(注:以下提到的设备功率均为设备标称功率):5.4.1、3G有源器件使用原则1、A类楼宇不允许使用干放和模拟型光近端、光远端设备。对于数字型光近端、光远端等有源设备,原则上不建议使用,特殊情况需使用时,需得到网优中心同意,且单RRU下所带有源设备总功率不超过20W;2、其它楼宇,不建议使用干放和模拟型光近端、
27、光远端设备,必须使用的,须详细说明原因且单RRU下所带有源设备总功率不超过10W。对于数字型光近端、光远端设备,原则上不建议使用,特殊情况需使用时,单RRU下所带有源设备总功率不超过20W;非A类住宅楼可使用有源设备,对于干放和模拟型光近端、光远端设备,单RRU下所带有源设备总功率不超过15W;对于数字型光近端、光远端设备,单RRU下所带有源设备总功率不超过40W;3、严禁干放串联使用,对于市区及其它高话务区域,应尽量避免直放站再接干放的方式。4、干放输出功率应满足其覆盖区分布系统功率需求,3G 系统以导频信道功率做为功率规划计算基础;根据载频配置情况和 WCDMA 功率负荷情况,应合理考虑干
28、放的功率预留。5、干放增益应考虑对信号源的上行噪声抬升及用户上行噪声平衡取定,必要时可考虑提高干放输入功率以便干放增益设置灵活。6、干放增益需可调,步长不大于 1dB;干放上下行增益差异原则上不超过 3dB,最大不超过5dB。7、干放设计时需要给出基站和放大器的底噪抬升计算,原则上对信源基站的底噪抬升应不 超过 3dB。对于重要楼宇或重要覆盖区域,可采用RRU作为信源替代部分干放带天线点输出功率。5.4.2、2G有源器件使用原则对于A类楼宇和非住宅楼的其它楼宇可按以下标准设计 干放:1 每载频带不超过30W的干放设备;2 为确保单小区配置较高情况下底噪的正常,建议单小区干放总功率不超过90W;
29、3 为确保A类楼宇的底噪正常,建议适当减少干放的使用。模拟光设备:1 每载频带不超过40W的光远端设备;2 为确保单小区配置较高情况下底噪的正常,建议单小区光远端总功率不超过120W;3 为确保A类楼宇的底噪正常,建议适当减少模拟光设备的使用。数字光设备:1 每载频带不超过40W的光远端设备;2 为确保单小区配置较高情况下底噪的正常,建议单小区光远端总功率不超过160W;3 为确保A类楼宇的底噪正常,建议适当减少数字光设备的使用。对于非A类楼宇的住宅楼可按以下标准设计干放:1 每载频带不超过30W的干放设备;2 为确保单小区配置较高情况下底噪的正常,建议单小区干放总功率不超过110W;模拟光设
30、备:1 每载频带不超过40W的光远端设备;2 为确保单小区配置较高情况下底噪的正常,建议单小区光远端总功率不超过140W;数字光设备:1 每载频带不超过40W的光远端设备;2 为确保单小区配置较高情况下底噪的正常,建议单小区光远端总功率不超过160W;5.5 天线口功率设置要求天线口功率要满足环保要求,不超过15dBm/载波,并结合覆盖区域的特点选择多天 线小功率(适合楼宇内部隔断较多的区域)或者少天线大功率(适合空旷区域,如地下停车 场、会议厅等)的方案进行天线功率设计。室外分布式天馈系统天线口功率不受该要求限制,可根据覆盖要求灵活设置。5.6 天线布放要求针对不同环境不同楼层进行天线端口功
31、率设计,其中低层指F1F3层,中层指F4F10层,高层指F11层及以上。l 对于一般的室内场所,采用全向吸顶天线;l 对于场馆和较为空旷的区域,采用定向板状天线;l 对于特殊应用场合的天线(如高增益天线),根据所需要的覆盖效果进行定制;l 对于室外分布系统,天线多采用美化天线,如物业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l 可视环境(楼宇内部):如商场、超市、停车场、机场等,天线选型主要使用全向吸顶天线,覆盖半径取810米,由于此类区域一般位于低层,在WCDMA系统天线口PCPICH信道输入功率时设置为-24dBm,GSM/DCS系统天线口输入功率为610dBm;l 狭长区域(如车道等)或吊
32、顶过高区域(高度在5米以上)可使用定向板状或定向吸顶天线,覆盖距离取1015米,WCDMA系统天线口PCPICH信道输入功率为04dBm,GSM/DSC系统天线口输入功率为610dBm;l 可视环境(楼宇边缘):如窗口附近、楼宇入口等,为避免对室外构成强干扰,天线选型主要使用定向吸顶天线,覆盖半径取48米,WCDMA系统天线口PCPICH信道输入功率高层为-13dBm、中层为-22dBm、低层为-50dBm,GSM/DCS系统天线口输入功率为68dBm;l 多隔断环境:如宾馆、居民楼、娱乐场所等,天线选型主要使用全向吸顶天线,注意考虑不同隔断的衰耗情况,覆盖半径取410米,WCDMA系统天线口
33、PCPICH信道输入功率高层为25dBm、中层为03dBm、低层为-30dBm;GSM/DCS系统天线口输入功率为812dBm;l 电梯井道内:每个独立电梯井道均需布防天线。天线选型主要使用定向板状天线或对数周期天线,覆盖距离取10米左右,即每3-4层安装一副定向板状或对数周期天线,WCDMA系统天线口PCPICH信道输入功率为-14dBm,GSM/DCS系统天线口输入功率为712dBm;对于电梯屏蔽较大的情况,可考虑缩短定向天线点间距增强覆盖。也可考虑使用泄露电缆进行覆盖。l 电梯间:在等候电梯的电梯间内每层需至少布放一个天线点。l 依据可视环境(楼宇内部)布点原则,超过36平方米的会议室、
34、餐厅、多功能厅及50平方米的办公室等人流集中或重要的房间需布放天线,并优先建议采取美化型隐蔽天线布点方式在上述区域内布点。l 对于有明确信号需求的房间、步行梯,但由于物业、建筑结构等原因无法在其内部进行天线布设的,可考虑在房间门口、步行梯口布设定向板状或定向吸顶天线;l 对于A级覆盖目标,原则上安全梯(步梯)门口安装一副定向天线,卫生间内建议各安装一副全向天线,若不具备施工条件,则在卫生间门口安装一副定向天线;l 对于重要客户居所等非常重要的住宅楼公共区域要求全覆盖;l 每两幅天线间距(不可视的天线点按馈线的长度计算)不超过15米,对于室内环境复杂,如拐角多,隔墙厚,需适当降低天线点覆盖半径,
35、增大天线点布放密度。5.7 泄漏及切换控制(1) 泄漏控制原则:为实现室内信号的泄露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外墙材质和建设场景合理设计室内分布系 统:室外墙(砖混和承重墙)能够不考虑泄露;大楼的进出口、玻璃幕墙、窗户、非金属轻 质隔墙要考虑泄露,一般应选用方向性好的定向板状天线进行。(2) 切换区设置原则对于大楼的进出口、电梯运行通道、地下停车场进出口、高层室内外需考虑切换影响; 1) 大楼进出口:切换区域设置在楼宇进出口大厅内 3-5 米范围;2) 电梯切换区:切换区设置在电梯厅及附近区域;3) 地下停车场进出口:进出口的切换区域尽量长,拐弯处可增加天线或采取其它相应措施。5.8 室外分布式天馈系
36、统设计要求对于一些特殊的场景,如高档住宅小区等,很难经过室外宏站建设解决其内部覆盖、容量问题的区域,可借鉴室内分布系统的思想,经过灵活多样的分布式天馈系统解决其网络问 题。从广义上讲,这类室外分布式天馈系统也可看做室内分布系统的延伸扩展。由于小区的信号传播损耗主要由楼宇阻挡和墙壁阻挡引起,因此,能够经过将天线布设 到室内、楼宇外墙或靠近用户的楼间空地、路灯杆上,利用小功率的天线完成整个区域的室内外覆盖。室外分布式天馈系统的信源设计、干放设计要求与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要求相同。室外分布式天馈系统的天线功率设计和天线类型选择应根据覆盖区域的具体要求和覆盖场景环境要求合理确定。室外分布式天馈系统的泄漏控
37、制应根据周边环境设计,对于覆盖区域周边有快速移动用户的敏感区域(如交通干线),应严格控制泄漏;室外分布系统应保证与周边基站间能够正常切换。6 分布式天馈系统改造设计要求6.1 改造基本原则现有 2G 室内分布系统能够经过改造,与 3G 室内分布系统共用,主要遵循以下准则:(1) 站点改造考虑新建和改造两种方案,进行两种方案的方案比较。结合给定的设计目标,对每个室内分别系统进行设计和核算,确保原有网络在改造后仍能达到覆盖要求。如果改造难度大,且与新建成本相当时,优先采用新建方案;建好后,能够将 2G 信源改到新系统。个别 2G 覆盖思路与 3G 覆盖思路相差较大,而 3G 又需新建时,能够不改动
38、 2G 系统。(2) 改造时把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器件与馈线进行更换,如果覆盖不能满足,能够考虑适当选取有源设备,进行功率补偿。(3) 在保证 WCDMA 室内覆盖效果的前提下,减少网络改造量,减少投资成本。6.2 无源器件改造对于现有系统中仅能支持 800960MHz 工作频段的无源器件(功分器、耦合器、天线), 无法满足 WCDMA 的工作要求,在进行原有 GSM 系统的改造时需要对天馈线系统中的无源器件进行更换。考虑到 WCDMA 系统的合路要求,更换后的无源器件应满足工作频率范围为8002500MHz。对于现有系统工作频率范围为 800 MHz 的无源器件(功分器、耦合器、天线), 根据其
39、在 WCDMA 工作频段下的性能测试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更换。在进行无源器件更换时需注意其它技术参数(如天线的增益,功分器耦合器的插损等),尽量与更换前保持一致。6.3 馈线与路由改造原有GSM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8D/10D馈线及1/2超柔馈线均需更换为1/2馈线;不使用8D/10D馈线和1/2超柔馈线;原有GSM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主干馈线中长度超过3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原则上新建工程超过50米的馈线使用7/8馈线;主干馈线超过30米的使用7/8馈线,对主干馈线小于30米但有需要的建议也采用7/8馈线;原则上原有GSM系统改造工程电
40、梯井道内原有馈线需更换为泄露电缆,器件采用随路随分形式设计;原则上新建WCDMA分布系统工程电梯井道内馈线采用泄露电缆,器件采用随路随分形式设计;原有GSM系统改造工程馈线损耗:1/2馈线取7.5dB;7/8馈线取4.5dB。对于WCDMA系统中RRU需带干放的工程,尽量共用原有GSM主干路由,但需根据WCDMA分布系统工程馈线损耗核算RRU到每台预留WCDMA干放的入口功率及WCDMA与GSM信号合路情况来确定,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则需新增加一条WCDMA系统主干线;新建WCDMA分布系统工程馈线损耗:1/2馈线取11dB;7/8馈线取7.5dB。对于新建WCDMA分布系统工程,主干线的设计原
41、则需根据WCDMA分布系统工程馈线损耗核算RRU到每台预留WCDMA干放的入口功率要求进行设计。6.4 天线布设改造八木天线由于增益高、方向性好、价格适中被广泛用于室内分布系统中对电梯的覆盖,特别是 GSM900 系统(平均每副天线可覆盖 7 层,有很高的性价比)使用最多。但受自身结构特点的限制,八木天线不能在 8902500MHz 的宽频段内工作(衰减量太大,失去高增益的优势),因此进行 WCDMA 改造项目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双网信号正常覆盖。可采用在电梯井道内安装不同频段的八木天线方式改造。也可将原八木天线替换为宽频段的定向壁挂天线或对数周期天线(一般是双频段的:800960MHz 与
42、 17002500MHz),并加大天线密度,保证边缘区域足够的电平值。也可使用泄漏电缆覆盖电梯,或仅布电梯厅天线来覆盖。如原电梯覆盖系统采用窄带吸顶天线进行电梯厅覆盖,则需更换成宽频吸顶天线即可。6.5 合路改造对于现有系统不能满足合路后的干扰隔离、功率等要求的,需对系统的合路方式进行改 造,对于合路器提供的隔离度不能满足系统共存要求的,应采用多系统合路方式优选末端或 者支路合路的方式。7 系统兼容性设计要求系统兼容性主要考虑 GSM、WCDMA 和 WiFi 三种制式的合路对于隔离度、功率分配的要求。如果需要和电信、移动共建共享,则还需额外考虑和 EV-DO、TD 系统合路的兼容性问题。7.
43、1 多制式合路系统设计7.1.1、多制式合路系统多制式合路室内覆盖系统(简称多制式合路系统)是将多个系统无线信号进行合路,共用一套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多制式合路系统主要是共用无源天馈部分,信号源及有源设备各系统独立使用。7.1.2、合路系统分类(1) 建立一套分布系统经过规划各系统使用频段,避免系统间同频及邻频干扰。将所有系统的上下行信号进行合路并在一套系统中进行传送。(2) 上下行信号分开,建立两套分布系统经过规划各系统使用频段,以避免系统间同频及邻频干扰。将各制式系统的上、下行信号分为两套分布系统建设,两个分布系统间最小隔离度为天线间的空间隔离损耗分布系统的路径损耗(基站
44、输出端口功率与天线输入功率的差),有效减少甚至避免系统间产生的杂散和阻塞干扰问题。对于时分双工系统选择一套进行合路。7.1.3、合路系统方案选择(1) 建立一套分布系统适用于覆盖区域较小的场所,分布系统最好为无源系统,以减少噪声增加对各接收机灵敏度的影响。(2) 上下行信号分开,建立两套分布系统适合于覆盖区域大,但不能建设多套分布系统的场所。分布系统中较多有源设备的使用,易引起基站接收机噪声的增加,需根据有源设备使用的数量计算噪声增加量,并经过增加合路器的隔离度指标来满足系统要求。合路器各端口间隔离度指标要求相对较低。7.2 多制式合路系统干扰7.2.1、干扰来源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的干扰来源,
45、主要有来自外部的干扰和系统内部干扰。外部干扰主要经过分布系统的室内天线接收进入系统,这类干扰能够利用建筑物对室外 信号的隔离、空间信号隔离,以及系统本身的路径损耗多种方式降低干扰,较易实现。内部干扰源来自系统中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多频段多制式无线信号在系统中传输会产生相互间的干扰。7.2.2、干扰隔离分析方法 在进行无线室内覆盖多系统合路设计时,应对合路的所有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的上述干扰值进行分析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各系统间合路所需的隔离度,即合路器的端口隔离度要求。(1) 确定待分析无线系统的频谱分配。(2) 根据各个无线系统的频谱关系确定两个系统间的干扰类型:上行链路之间的干扰、 下行链
46、路间的干扰还是上下行链路间的干扰。(3) 使用最小耦合损耗(MCL)计算法分析各无线系统间干扰,确定极限情况下的隔离 度指标。(4) 在实际网络测试中,将现场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系统间干扰分析结论和解决方案。 根据不同的干扰类型,需要对以下的干扰分别进行分析:(1) 杂散干扰分析方法 杂散干扰是指干扰设备发射的带外噪声落入被干扰接收机的接收频带内,形成对有用信 号的同道干扰。如果两个基站之间没有足够的隔离或干扰基站的发送滤波器没有提供足够的 带外衰减,则落入被干扰基站接收带宽内的寄生辐射很强,导致接收机噪声门限的增加,接 收机灵敏度降低,造成性能损失。这类干扰一般只能从干扰源这一侧进行消除。(2) 阻塞干扰分析方法 阻塞干扰是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