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9 ,大小:421.40KB ,
资源ID:455783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557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清代新疆地区的山川祭祀与国家认同的构建_肖宇.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清代新疆地区的山川祭祀与国家认同的构建_肖宇.pdf

1、第 44 卷第 3 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3 月No 3 Vol 44Journal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Mar 2023清代新疆地区的山川祭祀与国家认同的构建肖宇(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摘要:乾隆朝平准战争期间,清廷通过祭祀新疆山川,表现出了对西域民众“祭鄂博”传统的尊敬,有助于在新疆地区笼络人心,构建国家认同;同时,频繁的山川祭祀帮助清廷在西域构建起了“神山默佑”的话语体系,为其用兵准噶尔的正义性提供了依据,并为此后清廷将新疆重新纳入版图中经营治理的正统性与合法性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新疆统一之后,随着清朝西域治理模式的

2、转变,山川祀典逐渐以制度化的形式在新疆地区确立下来,西域的名山大川亦被重塑为“效灵中土”的中华岳渎形象,最终成为清廷经营和控制西域的象征。关键词:山川祭祀;准噶尔之战;国家认同;大一统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1331(2023)03 0081 09作者简介:肖宇(1996),男,新疆奎屯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清道教与西北区域史研究。礼记 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1 左传 亦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2 对天地神祇和祖宗先贤的祭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统治者而言尤为如此。因祭祀“表达了一种社会秩序”

3、,并且能够“通过特定的仪式不断强化这种秩序”,最终成为“政治合理性的象征”3。在诸多祭祀仪式之中,山川祭祀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古人认为山川具有“兴云致雨”的能力,乃“万民之所瞻仰”“天地以成,国家以宁”4,与一国气运息息相关,故而“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5。作为历代国家礼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山川祭祀始终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途径。清代历经康、雍、乾三朝,不断用兵西北,终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底平定新疆,实现了国家疆域的大一统局面。在这一过程中,清廷通过祭祀新疆山川的方式昭示了用兵准噶尔的正义性,将清军塑造为得新疆神山“默助”的“时雨之师”,为其日后经营治理西域的正统性提供了依

4、据。新疆统一后,西域的名山大川相继被秩入祀典,纳入清朝“大一统”的天下维度和中华岳渎体系之中,遂成为“清廷控制和经营西域的象征”。可以说,平准战争期间与新疆统一后的山川祭祀促进了新疆地方秩序的重构,系国家意志对西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整合过程的一部分,反映出清廷试图在新疆地区构建“大一统”王朝秩序的政治意图。一、清准噶尔战争与新疆的山川祭祀清朝入主中原后吸收了中原地区的传统礼仪和祭祀制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祭祀体系,而山川祭祀便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清代的山川祭祀集中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天人观念与清廷建立“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意图,对“西域”名山大川的祭祀乃是清廷表明其统治正当性、构建政治认同的重要

5、手段。乾隆十九年(1754)清廷用兵准噶尔前,乾隆帝曾下令对行军途中所遇的山川进行祭祀,并以皇帝之名颁布了七道祭文。新疆统一后,清廷为妥善经营西域,将新疆地区的名山大川相继秩入18祀典,春秋致祭。近年来,学界对清代新疆山川祭祀的研究不多,薛晖 清初新疆的官主祭仪与多神崇拜 一文主要对清统一新疆后的官主山川祭仪作了介绍;李大海 清代新疆地区官主山川祭祀研究 一文探讨了新疆统一前后山川祭祀由“临时性祭告”向“制度化岁祭”的发展过程,并提出准噶尔之战期间清廷举行山川祭祀的目的在于“振奋军威”和“祈获上天之佑,以得平定新疆战事之胜”;王平、何源远 清代新疆博克达山官方祭祀与王朝秩序 一文以博克达山祭祀

6、为中心,探讨了博克达山神圣性的来源和具有“混溶”特征的清代官方祭祀体系,并重点分析了山川祭祀仪式背后所体现的政治意义、象征意义与王朝秩序。此外,李进新在 新疆宗教演变史 一书中对新疆的山川祭祀情况有所提及。此前学者主要关注的对象为新疆山川祭祀行为本身及其中的政治内涵,对新疆官主山川祭仪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文化本质缺乏全面的分析,亦未对山川祭祀在清廷构建“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清廷致祭西域山川,并非是对中原传统山川祭祀的简单复刻,而是希望藉此整合新疆地区的国家与文化认同,于边疆构建“大一统”的国家秩序。准噶尔之战历经康、雍、乾三朝,断断续续持续了近七十年之久。康熙二十

7、九年(1690)至三十六年(1697),康熙帝曾三次御驾亲征准噶尔。至雍正时期光显寺一战,清军伏兵击杀准部万余人,致使准噶尔元气大伤,后噶尔丹策零向清廷请和罢兵,于乾隆初年(1736)告成议和之事。自乾隆十年(1745)始,准噶尔内乱不断,各方势力角逐汗位,最终落于贵族达瓦齐之手。然而,达瓦齐“日在醉乡”,致使属下离心,内部纷争不断。乾隆十八年(1753),杜尔伯特部首领车凌等率部众万余人,长途跋涉,归附清朝。乾隆帝以为此乃用兵准噶尔之良机,遂于次年出兵伊犁,揭开了清代平准战争的最终帷幕。乾隆十九年(1754),西征大军进发之前,乾隆帝下令对行军沿途所遇的“西域”名山大川进行祭祀,并以皇帝之名

8、义颁布祭文:大兵进发,凡经过名山,皆应敬谨致祭。明年由西北二路,大兵进发,平定准噶尔地方。问知萨喇勒、玛木特等,北路经过阿尔台山、珠尔库珠山,西路经过博克达山、阿拉克山。着交该衙门撰拟祭文,交两路前队将军等,于大兵经过时,敬谨致祭。6 事实上,早在雍正七年(1729)进军准噶尔部时,雍正帝就曾谕令大军祭祀途中所遇山川。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分别对新疆的博克达山、额林哈毕尔噶山、阿勒坦山、阿拉克山和朱尔库朱山进行了祭祀,共以乾隆皇帝的名义颁布了七道祭文。李大海在 清代新疆地区官主山川祭祀研究 一文中,据七道祭文中的“尚其默相,冀我明威”“默佑肤功,期计日以执俘”“摧枯拉朽,实从此以振威

9、”等语推断,这一时期清廷举行山川祭祀的最终目的在于“振奋军威”和“祈获上天之佑,以得平定新疆战事之胜”7。祈求战事得胜固然是此时清廷祭祀山川的目的之一,但却未必是其全部意图所在。乾隆二十年(1755)至二十二年(1757)间,清廷数次遣官致祭新疆大山,又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祭文,其祭祀次数之频繁与官方的重视程度都非比寻常,此中应当存有更深层的思虑与政治考量。乾隆二十年(1755)上半年,阿睦尔撒纳虽已显露反意,但尚未起兵作乱,清廷此时只需专心对付达瓦齐之属,边疆战事似乎并不十分吃紧。据清实录 记载,这一时期清廷对平准之战多持乐观态度。如乾隆二十年(1755)正月,乾隆在谕旨中所言:“达瓦齐之力已穷

10、,兵到即可成功。”8“达瓦齐已穷蹙,准噶尔业成瓦解之形务期奋勇前进,迅奏肤功。”9 该年二月,乾隆再次强调:“现在准噶尔情形穷蹙已极,成功甚易。”10 三月,准噶尔大台吉噶勒藏多尔济率众来降,乾隆龙颜大悦,认为平定准噶尔已是水到渠成:“噶勒藏多尔济乃准噶尔大台吉,今率所属来降,平定准噶尔大功告成必28这七道祭文分别为 告祭博克达鄂拉文(乾隆二十年)告祭博克达鄂拉文(乾隆二十二年)告祭额林哈毕尔噶鄂拉文(乾隆二十二年)告祭阿勒坦鄂拉文(乾隆二十年)告祭阿拉克鄂拉文(乾隆二十年)告祭阿拉克鄂拉文(乾隆二十二年)告祭朱尔库朱鄂拉文(乾隆二十年)。速。”11 时年四月,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奏称,达瓦

11、齐“日在醉乡,属下离心”,乾隆在对军机大臣的谕旨中言:“大功旦晚可望告成。”12 至时年五月,乾隆据班第等人的军事奏报认为:“现在两路大兵已经会合,肤功指日可成。”13 在该年的乾隆谕旨和军事密报中,诸如此类的记载不少,可见其时清廷对平准之事已颇有把握,而事实也亦是如此。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清军占领伊犁后兵分两路出击,突袭达瓦齐并大败之。次月,达瓦齐被乌什城首领霍吉斯抓获并交予清军。当年六月一日,乾隆“以平定准噶尔,告祭太庙,亲诣行礼”14。此时距清廷用兵不过数月,战事便迅速告捷,可见此前清廷对战争形势的把握确有根据,其胸有成竹的表现并非空穴来风。在乾隆二十年(1755)颁布的告祭博克

12、达鄂拉文 告祭阿勒坦鄂拉文 告祭阿拉克鄂拉文告祭朱尔库朱鄂拉文 四道祭文中,皆有“达瓦齐又复残虐其属,分崩离析,人不聊生。虽在殊荒,均之赤子。朕何忍不为拯救,坐视阽危。爰整王师,分道并进”之语,显然是颁布于乾隆二十年(1755)上半年的乾隆平准战争初期。既然此时清廷已对胜利颇有把握,又何以大费周章地多次遣官致祭山川、以皇帝之名颁布祭文祈求战胜?清廷在这一时期多次举行山川祭祀,事实上涉及“西域”民众的民间信仰,含有从文化与信仰层面构建国家认同的政治考量。在平准战争期间,乾隆帝十分重视西域的人心得失。一方面施展怀柔政策,笼络准噶尔上层贵族;另一方面又积极招降下层部众,并多次赏给牲畜口粮,以资接济,

13、表示宽仁。自乾隆十九年(1754)清廷用兵西域起,便时有准噶尔部众归附。在这一背景下,清廷致祭西域山川的做法就流露出几分笼络人心的政治意味。新疆多山的地貌特征使得西域生民历来崇祀大山,如“额鲁特、土尔扈特人等,遇大山则祭之”“或插箭一枝于地,或掷财物少许,谓之祭鄂博”15。鄂博者,即山也。清廷于行军途中祭祀山川的行为,可以看作是对西域“祭鄂博”传统的延续,既能表现对西域民众传统习俗与宗教信仰的尊敬,亦可藉此于“新征服”的地区彰显国家意志,构建国家认同。这与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廷荡平天山南北、统一新疆后所施行的“因俗而治”政策实乃一脉相承,系笼络人心、经营西域的重要举措。二、新疆山川祭文所

14、体现的祭祀意图借助乾隆朝平准战争期间于北疆地区颁布的七道山川祭文,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剖析这一时期清廷在山川祭祀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次政治意图,兹抄录祭文于下。乾隆二十年(1755)颁布的告祭博克达鄂拉文 告祭阿勒坦鄂拉文 告祭阿拉克鄂拉文 告祭朱尔库朱鄂拉文 四道祭文的格式相似,作如下:朕恭承鸿业,抚驭寰区。康乂柔怀,中外一视。准噶尔部落,向远王化。篡弑相仍,因而内乱。达瓦齐又复残虐其属,分崩离析,人不聊生。虽在殊荒,均之赤子。朕何忍不为拯救,坐视阽危。爰整王师,分道并进。今西路大军,道出神境。(惟神)尚其默相,翼我明威。期迅奏乎肤功,永敉宁夫远服。虔申昭告,用布馨香。惟神鉴焉。乾隆二十年月日。1

15、6 乾隆二十二年(1757)颁布的告祭博克达鄂拉文 与 告祭阿拉克鄂拉文 两道祭文的格式相似,作如下:朕缵承祖绪,中外一家。抚顺讨逆,式昭柔远之模。布德宣威,丕振诘戎之略。兹以西陲小丑,负恩作叛。煽惑边疆,实自外于生成,断难宽夫剿戮。爰命定边将军喀尔喀札萨克和硕亲王成衮扎布,整师鞠旅,尽扫余氛。大军道出神境,(惟神)尚其明昭翊应,默佑肤功。期计日以执俘,幸彰武绩。38此处 告祭博克达鄂拉文 作“惟神建标西域,耸峙万山。形势削成,光灵燀赫”;告祭阿勒坦鄂拉文 作“惟神起干西北,绵亘东南,实塞外之名区,作内藩之屏障”;告祭阿拉克鄂拉文 作“惟神雄标兑域,秀峙坤维。磅礴钟灵,绵延西干”;告祭朱尔库朱

16、鄂拉文 作“惟神干连北界,势控西陲。雄峙边隅,郁为要隘”。此处 告祭博克达鄂拉文 作“惟神建标西域,耸峙万山。形势削成,光灵燀赫”;告祭阿拉克鄂拉文 作“惟神雄标兑域,秀峙坤维。磅礴钟灵,崔嵬绵亘”。用宁边而敷化,诞扩鸿图。敬荐馨香,惟神鉴格。乾隆二十二年月日。17 乾隆二十二年(1757)颁布的告祭额林哈毕尔鄂拉文 如下:朕寅绍丕基,辑宁函夏。荷百灵之效顺,美报必申。当万里之奏功,明禋咸秩。惟神遐荒迵峙,灵应夙昭。高埒天山,远通月窟。属当逆贼阿睦尔撒纳,负恩狡叛。窜迹侨栖,收拾残黎,诱招诸部,复鸱张而起事,旋蚕食以逞谋。游牧至斯,披猖浸甚。邻近者潜为乌合,逆酋渐欲肆螳当。已而王旅骤加,贼军辄

17、骇。四山草木,尽助声威。诸岭风云,俱增叱咤。奔鹿遂不遑择荫,穷鱼乃自绝游魂。虽追蹑逋逃,又阅时而竣事。而摧枯拉朽,实从此以振威。信乎奉天讨以出师,明神咸佑。兹者蒇武功而底绩,秩祀宜申。用昭右序之文,遣祠官而致享。永作西陲之镇,巩边圉以敉宁。乾隆二十二年月日。18 综观此七道祭文,我们可以发现,其在内容与逻辑上皆存有相通之处。首先,祭文通过“恭承鸿业”“缵承祖绪”“寅绍丕基”等语申明乾隆皇帝继承国祚的正统性,以便下文以“中外一视”“中外一家”之语点出清朝“华夷一家”的“大一统”天下观和乾隆“天下共主”的身份。清朝作为“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据“中国”以拥天下,统治者摒弃了以往朝代“内诸夏而外夷狄

18、”的“华夷有辨”的旧民族观念,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念发展为“中外一家”“华夷一视”的全新“大一统”天下观:于是有“守在四夷,羁縻不绝,地不可耕,民不可臣”之言兴矣。然此以论汉、唐、宋、明之中夏,而非谓我皇清之中夏也。皇清荷天之宠,兴东海,抚华区。19 这种全新的“大一统”观念发端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传承于顺治朝,初成于康熙朝,至雍正一朝始完成了对这一政治理念的理论论证。20 乾隆时期,这种“大一统”国家观念发展至巅峰,并于平准平回战争中付诸实践。新疆地区的山川祭祀亦是这种“大一统”观念下的产物。山川祭祀集中体现着清代“大一统”的政治意图,作为彰显国家权力神圣来源的媒介而存在,此时的七道山川

19、祭文中无不透露出这一点。也正是在这种“大一统”理念的指引下,清廷欲将“西域”重新纳入版图之中。为此,乾隆皇帝在准噶尔战争期间曾多次强调其作为“天下共主”的身份,以为日后经营“西域”的正统性与合法性铺垫基础:朕为天下共主,念噶尔丹策零之旧,不忍坐视汝众坐于涂炭。21 朕为统一天下之主,怀保群生,无分内外。22 准噶尔夷部,数年以来,篡夺频仍朕为天下共主,既不忍拒而不纳,将为之经理游牧。23 随后,山川祭文又以“残虐其属”“人不聊生”“抚顺讨逆”等语强调平准战争的正义性。祭文中多次强调战争的爆发缘于准噶尔部的不义之举,乾隆作为“天下共主”不忍西域“人不聊生”之惨状,故而发兵征讨,实乃救民于水火的义

20、举。清军则被塑造为顺承天意、百姓箪食壶浆相迎的“时雨之师”,自有新疆山神地灵“默佑相助”。清统治者在这七道山川祭文中早已预设下了“大一统”的天下观念,在清廷眼中,“西域”并非夷狄之地,而是国家西陲所在。将之纳入版图中经营治理是奉天而行,使“故土新归”、传播声乐礼教及“代天宣化”的“王道”之举,这亦是文中以“尚其默相”“默佑肤功”“明神咸佑”等语祈求神山庇佑的重要前提。此外,战争取胜的事实又能成为神明“默助”清廷的佐证。如此,清廷大费周章进行的山川祭祀便可成为彰显国家权力神圣来源的媒介,西域神山的“默佑相助”能为平准战争的正义性及此后清廷经营治理新疆提供道统上的依据。这亦是乾隆帝反复强调战争得胜

21、非“人力所与”,而在于“上苍福佑”“列祖鸿庥”与新疆神山“默佑肤功”的原因之一。在新疆地区的山川祭祀和祭文的背后,我们所能窥见的是清朝在新“大一统”观念下治理“西域”的决心。准噶尔之战并非战事告捷便可万事大吉,更重要的任务在于清廷平准之后如何经营48治理“西域”故土。乾隆帝此时临朝已二十余载,自然深谙其中道理,知晓利害轻重。早在乾隆二十年(1755)正月,清廷业已开始讨论平准后的善后事宜,24 乾隆对平定准噶尔后如何治理西域早有构想,并言“经理游牧,即因其地处之,为长久计”,使“两朝未竟之绪”能够“一劳永逸”才是其用兵之本意所在25。通过这一时期新疆山川祭文中“尚其默相”“默佑肤功”之语的“默

22、”字可间接表明此时清廷的心态:若在战争中有神异之事发生,自属上天垂佑,新疆山川效灵助顺;而反之则亦可言乃神灵暗中“默助”清军,以坐实乾隆“奉天而行”之名。尽管此时清廷遣官致祭的大山皆地处西域,但只要准噶尔战事告捷,这些“作镇西陲”的神山就能被刻画为“效灵中土”的“卫士”形象,清廷可将之全部纳入“大一统”天下维度中,使之从仪式层面和象征层面“适均列岳之班”,成为清廷经营治理新疆的象征。乾隆努力将清军塑造为“王道之师”和“时雨之师”的形象,并一再申明准噶尔之战“迅奏乎肤功”并非倚仗人力,实仰赖上苍与神灵庇佑,以此为清朝将西域纳入版图、经营治理提供道统依据。如 高宗纯皇帝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山碑文 载

23、:“哈密瀚海向无雨,今春乃大雨,咸以为时雨之师。”26 岁祭额林哈毕尔噶鄂拉文 载:“凡肤功之迅奏,实灵效之克彰。”27 告祭格登鄂拉文载:“荡穴焚巢,荷神人之协应。”28 岁祭木素尔鄂拉文 载:“逾二万里而献捷,不四五年而成功。曩者六师奏凯,式彰默佑之庥。”29 告祭博克达鄂拉文 载:“缵两朝而蒇事,未五载而告功。仰赖洪庥,实资默赞。”30 岁祭察罕赛喇木淖尔文 载:“朕抚绥遐徼,耆定丰功。实有神之默相。”31 岁祭察罕乌苏文 载:“神效灵以徯应,天助顺而成功。”32 无论如何,只要准噶尔战事大捷,清廷在此期间举行的山川祭祀就能成为其奉承天命,“师直理正”而“经营西域”的有力佐证。“建标西域

24、”的神山庇佑中原清军取得战事胜利,朝野内外与西域的舆论向背自不待言。乾隆朝平准战争期间,清廷通过祭祀新疆山川,表现出了对西域民众“祭鄂博”传统的尊敬,有助于在新疆地区笼络人心,构建国家认同;同时,频繁的山川祭祀帮助清廷在西域构建起了“神山默佑”的话语体系,为其用兵准噶尔的正义性提供了依据,并为此后清廷将新疆重新纳入版图中经营治理的正统性与合法性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三、春秋岁祭:清代北疆地区山川祀典的确立乾隆二十二年(1757)九月,阿睦尔撒纳身死异域。两年后,清廷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荡平天山南北,终将新疆地区正式纳入版图之中经营治理,清代的“大一统”民族国家格局至此成型。平准战争初期,清廷认识到新

25、疆地缘辽阔,与中原腹地相距甚远,自内地输送物资粮草、驻军换防的成本过高,糜耗甚巨。而新疆一地的税赋收入又较少,入不敷出,长期耗中事边,势难持久。故而在用兵准部之初,乾隆帝期冀能够速战速决,待功成之后即撤出大军,采取“分封四部”“众建分其势”的策略治理西域。然而,准噶尔部屡屡“降而复叛”,连已受分封的大小和卓亦不例外,致使乾隆怀柔威远、“以准治准”的计划破产,清廷最终忍无可忍,乾隆帝于盛怒之下再度举兵西域。此后,清廷决计于新疆驻军屯戍,“酌议官制”,先后任甘肃总督和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试图以中央政府的直接统一管理来代替从前怀柔威远的分封政策。乾隆二十四年(1759)后,新疆地区山川祭祀形式的变

26、迁与祀典制度的确立,亦反映出这一时期清廷治理西域政策的变化过程。祀典,系国家精神的仪式化表达,历朝历代皆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有清一代,以祭祀神灵为中心的国家祭礼体系构建出了“专制王权之大一统的世界表象”,同时又以“笼罩一切的魔力呈现着帝王权威的合法性与神圣性。”33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廷荡平天山南北,统一新疆,遂开始着手重建新疆的地方秩序,于新疆各地改革官制,驻兵屯垦,并建置神祠,肇兴祀典,使中央政府的权力能够直辖西域,在西北边疆建构起“大一统”的帝国秩序。在这一过程中,西域的名山大川58被相继秩入国家祀典,祭祀形式亦由准噶尔之战期间的“遣官告祭”变为固定的“春秋岁祭”。34 杨庆

27、堃(C K Yang)指出:“春秋两季官方的献祭具有双重意义”,它不仅与生命轮回的重要观念及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更为重要的是,固定的官方祭祀时间,能够使宗教传统在帝国的延续中发挥一体化和普及化的作用。35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廷“定西域祀典”。其中,博克达山系天山东段的最高峰,素来为关外之民所重,尊之为“灵山”与“圣山”,地位尊崇无比,犹“东岳”之于西域,故首先被载入清朝国家祀典:博克达山在乌鲁木齐之东,为西陲重镇。前年将军兆惠于察罕郭勒曾经致祭,嗣后未见举行,请颁祭文香帛,令驻扎大臣,每年春季于乌鲁木齐之巴尔哈达致祭等语。所奏甚是,著照所请行。36 在博克达山入祀的同时,清朝亦为其颁布

28、了相应的祭文。在博克达山祭文之中,清廷称其“作镇西陲,效灵中土”,助乾隆帝“敉宁六合”,使“日月照临之地尽入版图,乾坤覆载之区悉归亭育”37,最终得以成为“适均列岳之班”的中华岳渎神灵。博克达山入祀及其祭文所展现的内容,可反映出此时清廷已放弃“以准治准”的怀柔羁縻政策,开始着手将西域之地纳入国家版图与“大一统”帝国秩序之中。该份祭文颁布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前后,次年,经参赞大臣阿桂奏请,伊犁地区的格登山、额林哈毕尔噶山和伊犁河被一同秩入祀典38。二十六年,清廷又“定博罗图山祀典”39。乾隆二十七年(1762)十月,清廷正式设置伊犁将军,用以节制天山南北两路,并令明瑞“往膺其任”“总管事务

29、”40。伊犁将军的设置,不仅是清廷“平定天山南北的收官之举”,同时也标志着“八旗全国驻防体制的最终奠定”41。至此,清朝的西域治理模式变为由中央权力直接管辖,“以军统政”的军府制度初具雏形,而伊犁将军的设立亦加速了新疆山川进入国家祀典的历史进程。乾隆二十八年(1763),除已入祀的博克达山和格登山外,清廷决定将余下所有“伊犁等处应祭山河”一同载入祀典,“每年均着一体祭祀”42。于是,该年“阿布喇勒山、塔勒奇山、洪郭尔鄂博、阿勒坦额默勒山、察罕赛哩木诺尔、崆吉斯河、哈什河、察罕乌苏、阿里玛图河、策集河、萨玛勒河、奎屯河”等山川皆被载入祀典。三年后,清廷又相继定塔尔巴哈台山、巴尔鲁克山、额彬格逊诺

30、尔、裕勒雅尔河、阿拉克图古勒诺尔、额敏河祀典,“均岁以春秋致祭”43。如此,自乾隆二十四年(1759)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的八年间,新疆天山南北共有二十六处山川被陆续载入祀典,多于春秋二季以时致祭。有清一代,新疆地区的入祀山川皆由各地最高驻防官员充任主祭官,足见清廷对西域山川祭祀的重视程度。如伊犁地区的十六处山川祀典皆由伊犁将军主持,迪化的山川由乌鲁木齐都统率众官员致祭,喀喇沙尔和阿克苏地区的山川祀典亦分别由当地办事大臣主持。至清末新疆建省之初,新疆因历经同治之乱,百废待兴,绝大多数祀典无法正常进行,时任新疆巡抚的刘锦棠曾特意奏请朝廷,恢复新疆地区的山川祭祀。44 乾隆朝以降,新疆山川祀

31、典与中原祭祀地祇坛和名山大川的仪制并无太大差别,其重视程度甚至更胜于内地。藉由山川祭祀等祀典的举行,西域边陲之地再度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百礼略如内地”,实现了文化氛围上的“故土新归”。在准噶尔之战时期,清廷通过祭祀西域山川,延续了西域民众“祭鄂博”的传统习俗,在一定程度上笼络了西域民心,促进了国家认同的构建,并利用“神山默佑”的神话叙事为此后经营新疆的正统性与合法性提供了依据。而在新疆统一之后,随着清朝西域治理模式的转变,山川祀典逐渐以制度化的形式在新疆地区确立下来,西域的名山大川亦被重塑为“效灵中土”的中华岳渎形象,最终成为清廷经营和控制西域的象征。同时,乾隆朝统一新疆后,天山南北

32、千里空虚,民生凋敝。清廷为推动新疆地方社会的恢复68据李大海考证,该祭文颁布时间应为乾隆二十四年,西域图志与 新疆图志 误为乾隆二十五年。详见李大海:清代新疆地区官主山川祭祀研究 ,西域研究 2007 年第 1 期,第 9091 页。重建,并保障驻边清军的粮草供给,将大量内地军民迁入天山南北,屯垦实边,新疆移民社会亦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型。在这一时期,作为“国家精神仪式化表达”的山川祀典,可以看作是清廷为在“故土新归”的新疆地区彰显国家意志、构建文化认同所付出的努力。这也能够从一方面揭示出,为何清廷要在统一新疆后的山川祀典与祭文中,竭力发挥其在帝国延续中的“一体化”作用,将西域的名山大川塑造为“

33、效灵中土”的中华岳渎,其中亦含有于新疆地区构建政治与文化认同,确立“大一统”边疆秩序的考量。四、“效灵中土”:中华岳渎体系的建构有清一代,统治者摒弃了以往朝代“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华夷之辨”的旧民族观念和羁縻统治、“以夷制夷”的少数民族治理政策,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念发展为“中外一家”“华夷一视”的全新“大一统”天下观。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廷统一新疆后,清朝西域治理的重心开始向改革官制,重建地方社会秩序转变。相应地,这一时期新疆地区的山川祭祀形式与内涵亦有所改变,充分反映出清代的“大一统”国家观念以及国家力量对新疆地区国家认同的整合过程。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的山川祭文中,已不再

34、出现从前清廷对西域神山“默佑相助”“迅奏乎肤功”的祈求,取而代之的是对新疆山川“效灵中土”之功绩的赞颂。清廷于祭文中借“保障金方”“安敦兑域”“绥我边黍”“康我边陲”之语,反复强调西域山川拱卫新疆、屏藩塞外的历史功绩,试图以此彰显清朝治理新疆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于边疆地区强化国家认同。如 岁祭塔尔巴噶台鄂拉文 载:惟神衍脉天山,效灵中土。夙称边塞之屏藩,耸重峦而特出;永作鸿图之拱卫,环叠嶂以相维。瑞霭祥氛,答四时之灵贶。升香荐币,昭万载之怀柔。46 在该份祭文中,清廷首先借“衍脉天山,效灵中土”八字点明了塔尔巴噶台山虽地处西域,但却系中华岳渎神祇的身份定位。随后,又赞颂其“夙称边塞之屏藩”“永作

35、鸿图之拱卫”的历史功绩,将其塑造为清朝边疆的守护神。接着,“昭万载之怀柔”一语并非指清廷于西域的怀柔政策,而是意在强调乾隆皇帝以“天下共主”的身份“怀柔百神”,使天下神祇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暗示了清朝“经理游牧”的正统性与合法性所在,亦反映出此时清廷欲将新疆纳入“大一统”帝国秩序之中的鸿图壮志。在这一时期,类似的山川祭文还有很多,如岁祭塔勒奇鄂拉文 载:惟神保障金方,安敦兑域。南屏拱抱,沿山之鄂博星罗。北渚回环,傍水之谟多锦簇。朕远服咸宾,西戎即叙。壶浆载道,受蕃长之来降。旗鼓分驰,擒叛臣之往窜。诹辛甲以荐馨,保鸿图之常固。47 岁祭烘郭尔鄂博文 载:“益恢一统之模,爰秩百神之祀。长作维屏之固

36、。怀柔式应,配岳镇以尊崇。绥我边黍。”48 岁祭巴尔鲁克鄂拉文 载:“惟神列方兑位,合镇坤维。奠新疆之永固,保障斯存。护边塞以垂庥,馨香特荐。”49 岁祭格登鄂拉文 载:“惟神位正金方,势崇西极助王旅以宣威翼天庥而效顺。”50 通过构建类似的西域山川“效灵中土”的叙事,新疆地区的大山被重新刻画为清朝边疆的拱卫者形象,同时被纳入至“位列岳镇之班”的中华岳渎体系之中。至于西域的川渎湖泊,清廷亦于祭文中赞颂其“咸资布润”“溉兹禾黍”的牧养生民之功,使之“比于渎尊”。如 岁祭额彬格逊淖尔文 载:“惟神德滋边土,润被遐陬。灌平原而布惠,早看沃泽兴屯。”51 岁祭察罕赛喇木淖尔文 载:“洎屯田雁塞之年,流

37、润以滋土脉。兴云有渰,万顷溥灌溉之功。”52 岁祭察罕乌苏文载:“洎都护之屯田,溥滋美利。土膏滋液,应坎德以济生民。”53 告祭伊犁郭勒文 载:“瑞升云物,78自今加泽编氓。功溉土田,以岁长歆国祀。浩浩昆墟之北,比于渎尊。”54 至此,西域的山川皆被清廷通过山川祭祀与“统合君神对话”的祭文重新刻画为“效灵中土”的形象,同时以“列岳镇之班”“比于渎尊”等语将之纳入至清朝的“大一统”国家秩序与中华岳渎体系中,反映出清王朝试图从文化和信仰层面重塑民众观念及构建国家认同的努力,并藉此表达出一种“将征服之地纳入中原地区数千年来业已建立的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政治意义”55。此后,这些被赋予了人文属性的“山”“

38、水”脱胎于昔日西域生民眼中的自然神祇,变为了代替清廷于新疆地区拱卫鸿图、助宣元化、咸资布润、牧养生民的守护神,并最终成为清廷控制和经营西域的象征。同时,西域山川亦可象征“西域”本身。清廷将新疆的名山大川纳入中华岳渎体系之中春秋致祭,亦是在边疆地区宣示国家权力、彰显国家意志的行为。“山川河渎祠祀制度的儒学化与传统礼学元素的注入,使旧的山水祭祀文明中的多元文化和传统再次被整合,最终形成了较为严肃规整的儒家祭祀仪规。”56 在这样的历史脉络下,对“五岳四渎”的祭祀行为逐渐成为象征国家统一的文化符号,同时也昭示出皇权的神圣来源和“大一统”国家的政治威仪。清朝将西域山川列入中华岳渎体系之中祭祀的做法,正

39、是在中国传统儒家祭祀体系下对“大一统”民族国家形成的宣告,象征着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直接掌控,表现出新疆作为清代“大一统”国家秩序下不可分割领土的政治意义,实为在文化信仰层面对新疆地方社会秩序的重新建构。乾隆年间新疆统一前后,西域山川祭祀制度及祭文内涵的变迁,反映出清廷西域治理政策的改变,以及将新疆地区纳入“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格局中经营治理,重建地方社会秩序的尝试。在乾隆朝平准战争期间,清廷祭祀西域山川的行为延续了西域民众“祭鄂博”的传统习俗,含有笼络民心、构建国家认同政治意图。而“神山默佑”的叙事构建亦将清军塑造为“师直而理正”的王道时雨之师,为平准战争的正义性以及此后清廷“经理游牧”,统一

40、新疆的正统性与合法性提供了道统依据。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底定新疆后,随着清廷的西域治理模式由“以准治准”“分而治之”的怀柔政策向中央政府直接统一管理的转变,新疆地区的山川祀典与祭文内涵亦发生了改变。通过岁祭山川的祀典制度与统合君神对话的山川祭文,西域之地的名山大川被重新塑造为“效灵中土”的边疆守护神,进而被纳入清朝“大一统”的天下维度与“位列岳镇之班”和“比于渎尊”的中华岳渎体系之中,从文化与信仰层面重塑了民众观念,强化了国家认同。最终,新疆地区的山峦河流被赋予了全新的人文内涵,成为清廷此后经营和控制西域的象征符号。参考文献:1十三经注疏(整理本)礼记正义M 龚抗云,整理 北京:北京

41、大学出版社,1999:1345 2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95:861 3刘泽华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 4张勃 明代国家山川祭祀的礼仪形态和多重意义J 中原文化研究,2017(2):115 5徐元浩 国语集解M 北京:中华书局,2002:26 27 6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6:806 7李大海 清代新疆地区官主山川祭祀研究J 西域研究,2007(1):90 8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6:813 9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42、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6:816 10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6:822 11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6:842 12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6:854 13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6:859 14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6:87288 15姚晓菲 明清笔记中的西域资料汇编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16:180

43、16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20437 17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20437 18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24 19戴良佐 西域碑铭录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330 20李治亭 清帝“大一统”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 21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6:876 22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

44、版社,2016:950 23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6:959 24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6:808 25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6:959 26戴良佐 西域碑铭录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331 27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25 28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46 29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

45、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28 30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22 31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92 32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508 33李宪堂 大一统专制权力之象征体系的完成:从秦皇到汉武J 文史哲,2010(6):31 34李学勤 礼记正义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75 35杨庆堃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M 范丽珠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116 36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

46、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6:1475 37王希隆 新疆文献四种辑注考述M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91 38王希隆 新疆文献四种辑注考述M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76 39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6:1475 40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6:1707 41华立 新疆军府制下的理民体制与满汉员的任用J 清史研究,2010(4):31 42王希隆 新疆文献四种辑注考述M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77 43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实录 新疆资料辑录M 乌鲁木齐:新疆大

47、学出版社,2016:1475 44刘锦棠,李续宾 刘锦棠奏稿李续宾奏疏M 杨云辉,校点 长沙:岳麓书社,2013:420 421 46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38 47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41 48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42 49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43 50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46 51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89 52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92 53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508 54西域图志校注M 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507 55徐法言 金川战役与大、小金川地区官主山川祭祀的兴起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61 56肖红兵,李小白 皇权威仪与神政合流:古代济渎祠祀制度变迁考论J 东岳丛论,2019(7):50 责任编辑李世荣98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