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3.91KB ,
资源ID:4548174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5481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华传统美德义利观.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人****来】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华传统美德义利观.docx

1、中华传统美德义利观一、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古人说:“义者宜也。”能够说一切公正、合理、善良、美好、应该、适宜行为,都可称为义。孟子认为“义,人之正路也”。义是为人处世之本,是生活标准;不论富贵和贫贱,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违反这个标准,只要按照义要求去做,就能走上正路。可见儒家主张在利益面前不能伸手就取,而要想一想是否合乎正道,这才是义。论语中说,子路问成人。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能够为成人矣。”这就是说,做一个完善人标准是能够做到见利想想是否合乎义,在危难之时勇于献身,久处困顿之中能够坚守节操,不忘记自己追求,也就能够称为完人了。可见在义与利相撞时,传统文化是以见利思义

2、为美德。孔子还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意思是说,金钱和地位,是人人都希望得到,但假如不用正道得到它,那就宁可不要。贫穷和低贱,是人人都厌恶,但假如不用正道摆脱它,那就宁可不摆脱。在义与利面前,孔子明确提出把“义”放在第一位,不合乎正道“利”,摆在面前也不能伸手,“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提倡先“义”后利,见“利”思义。古代思想家并不是不讲利,而是重义轻利。正如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就是说,吃粗粮饮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生活虽苦,只要行正,乐也就在其中了。靠不义得到富贵,

3、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浮云一样,我是不会去追求它。古代思想家所说利,含义较广,不但指收益,还包含权利地位、物质享受等。在利与义面前,荀子认为,“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在这里身劳心安、利少义多之事,方可为之先义后利思想赫然可见。纵观中国历史,受这一传统美德影响,历朝历代都出现了一些杀身成仁英烈、仗义疏财豪杰、大义灭亲义士、助人为乐完人等见利思义者。其言行之壮哉,其人格之伟大,一直被人们视为时代强音、民族精粹、人格标兵、为人根本,教育着人们,影响着世风民俗。二、行己有耻,知耻养廉廉洁,就是不苟得,不妄

4、取,不受无义之财,主要是对掌权者所提出一个道德准则。廉反面是贪,即利用手中权利谋取不义之财,索贿受贿,中饱私囊,而不惜践踏道德和法律。知耻,就是指人们内心善恶、荣辱标准。知耻反面是无耻,无耻则无所不为。太平盛世有廉吏,乱世饥寒也有贪官,可见官吏是贪还是廉与世道怎样关系不大,主要是官吏是否知耻。传统美德认为,知耻才能养廉。李惺在药言中说,“银钱可爱,然尤有可爱者廉耻也,声名也,性命也。贪人即苟全性命而廉耻、声名则断乎不可复保。以廉耻、声名换银钱,得银钱何用,而自有之廉耻、声名一朝而失之,岂不可惜,岂不可痛。”知耻者重名声,重名声者轻金钱,轻金钱者掌权执事才能廉洁奉公。中国古代这么清官不乏其人,深

5、受着民众崇敬和拥戴。左传襄公十五年中记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字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认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各有其宝。”子罕看重名声,以不贪为宝,拒受贿玉,其精神人皆仰之。后汉书杨震传中写道:杨震由荆州刺史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杨震拒收故人遗金,慎独自律,其行为较比子罕境界更高。他们之所以廉洁自好,皆根源于知耻也。古人认为,无耻则贪,贪乃万恶之源

6、。对功利欲望是人人皆有,而无耻者就会利欲熏心,贪得无厌,不择伎俩,无所不为地追逐私利。所以老子中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皆为贪缘故。一程集周易程氏传中说:“利者,众人所同欲也。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则昏弊而忘义理;求之急,则侵夺而致仇怨。”以上阐述说明,经过正道获取利益是无可非议,假如不择伎俩,惟利是图,矛盾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因为不知耻,造成其不能节欲,欲不能节,就会昏弊忘义,走上绝路。我国自古就把廉洁、知耻奉为一个美德,它高于金钱,重于权贵,是为人之本,一向被视为“立人之大节”,“治世之大端。”儒家把“行己有耻”作为为人处世首要目标,认为“人之患莫大于无耻

7、,人而无耻,果何认为人哉?”是非荣辱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标准,指导着人们为人处世,而且人们在行事中都恪守这个标准。知耻者表现为见利思义、重视名声、考究洁身自好,处事则会克己奉公。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耻能够养廉。所以说知耻养廉不失为一家观点。三、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义和治紧密相连,国家兴衰治乱与是否行义亲密相关。墨子.天志上说“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法家也认为义是基本治国之道。管子.牧民中说:“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义乃四维之一,假如义得不到发扬,国家也会灭亡。荀子.

8、大略中说:”义与利者,人之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古代思想家认为,治世出现与君王能否重义紧密相关。因为好义与利欲,是人都兼有两种欲望,假如君王好义,就会教化和用政策约束他臣民,使他们利欲之心不要胜过好义之心,这么便会出现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繁荣景象。汉时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朝康乾盛世等治世出现,都与当代君王好义有一定关系。反之则反。为人君者要行义,为臣子者也要行义,一切掌权执事者都要行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历史经验。行义者得道,就

9、会取得人们拥戴,人和政通,事业有成;不义者必失道,失道就会失民心,众叛亲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事无成,直至走向灭亡,“多行不义必自毙”,说就是这个道理。四、清廉自守,以民为本古代思想家把清廉自守视为对官员基本要求,为官为民是官员本分。传统道德要求为官者秉公执法、正直无私,不因财贿而出卖良心和标准。所以,古人极为重视廉洁之德,把它看作是人之宝,政之本,大力提倡,并把清廉自守作为用人首要条件。魏象枢在寒松堂集中说:“用人首在知人,惩贪必先奖廉。谨按周官六计弊吏:曰廉善,曰廉能,曰廉敬,曰廉正,曰廉法,曰廉辨,咸冠以廉也。京察大计,册开四注:曰守,曰才,曰年,曰政,以守为先也。人生纲领有四:曰忠

10、,曰孝,曰廉,曰节。是廉吏与忠臣、孝子、节烈并重也。”其意是:用人首先要了解人,惩治贪污腐败必须先奖励廉洁。严格按照周礼.天官六种方法来考查官吏:清廉而政绩优异,清廉能干,清廉而忠于职守,清廉公正,清廉遵法,清廉而明辨是非,都必须冠以清廉。国家从四个方面考查官吏:操守、才能、年纪、政绩,其中操守为首位,认为清廉官员和忠臣、孝子、节烈是同等主要。由此看来,在古代对为官者要求把清廉放在首位,在做到清廉前提下,再看政绩、能力和执政表现等方面,认为清廉是人生纲领四项之一。历史上人民群众对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者,深表爱戴,对他们清廉拒贿、见利思义感人事迹以各种形式加以颂扬,代代流传,教育着人们,感动着人们

11、。古代思想家主张廉洁,也讲正当利益。认为金钱,人之所欲也,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中说:“盖不廉则无所不取,无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看来,只有不廉者巧取豪夺,才是人们所痛斥。古代思想家除提出在用人上以廉洁为首以外,还提出在执政上以人为本。尚书.五子之歌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认为只有民众才是国家根本,老百姓生活安定国家才能巩固、安宁。荀子.王制中说:“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

12、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由此看来,以民为本是为人君者之大节。古代思想家即使还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但已意识到人民群众在政权巩固、社会安定中具备不可无视作用,知道“弱而不可欺者,民也”。他们从维护封建政权出发,提出清廉自守、以民为本思想,即使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但从推进历史发展角度看,也有一定主动作用。总之,传统美德中义利观,提出了做人标准,治国准则,歌颂了清正廉洁,抨击了见利忘义。用什么样义利观主导社会文化,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大问题。传统美德义利观至今对我们仍有多方面有益启示,我们应该按照江泽民同志“古为今用”指示,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主动结果,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蓬勃发展。中华传统美德义利观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