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9.36KB ,
资源ID:4545904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5459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的研究现状.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人****来】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的研究现状.docx

1、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的研究现状【关键词】 儿童 抗生素 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主要是指使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而引起的腹泻,同时也包括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导致的腹泻。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甚至滥用,AAD有明显增多,而临床医师又容易忽视该问题。现就近5年有关儿童AAD作一综述。 1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肠道菌群紊乱 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是引起腹泻最主要的病因。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度失调是抗生素抑制或杀灭一部分细菌,而促进了另一部分细菌的生长,这就造成了某

2、些部位的正常菌群在组成上和数量上的异常变化或移位,在诱发原因去掉后可逆转为正常比例;度失调是不可逆的比例失调,在度失调基础上菌群由生理波动转为病理波动;度失调表现为原来的正常菌群大部份被抑制,只有少数机会菌逐渐成为优势状态。肠道菌群紊乱时益生菌数量明显下降,条件致病菌数量异常增多,肠道粘膜屏障损伤1,消化吸收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导致AAD。总之,抗生素使肠道菌群紊乱是AAD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抗生素干扰糖和胆汁酸代谢 抗生素的使用,肠道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使多糖发酵成短链脂肪酸减少,未经发酵的多糖不易被吸收,滞留于肠道而引起渗透性腹泻;抗生素应用后使具有去羟基作用的细菌数量减少,特别是具有7去羟

3、基功能的细菌数量很低时,致使鹅脱氧胆酸的浓度增加,强烈刺激大肠分泌,常继发分泌性腹泻。 抗生素的直接作用 抗生素所致的变态反应、毒性作用可直接引起肠粘膜损害和肠上皮纤毛萎缩,引起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吸收障碍性腹泻;某些抗生素是胃动素受体的激动剂,而胃动素为胃肠肽,可以刺激胃窦和十二指肠收缩,引起肠蠕动改变,导致腹泻、肠痉挛和呕吐2。 婴幼儿胃酸度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分泌型IgA较低,补体水平低,对外界环境变化耐受力差,使用抗生素后容易发生AAD3。低胎龄、低体重、低日龄为导致住院新生儿发生AAD的危险因素4。此外,抗生素的种类、剂量、使用时间以及基础病也是发生A

4、AD的重要影响因素,免疫抑制、肠道损伤性检查、外伤手术、鼻饲等也与AAD的发生有关。 2 AAD的临床表现 AAD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其临床症状可轻可重。轻型患者仅表现解稀便23次/d,持续时间短,没有因腹泻而发生中毒症状,该型属于度轻度肠道菌群失调,易被临床医师忽视。中等型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在度和度以上,临床腹泻次数较多,可以合并肠道机会菌感染,大便可出现红、白细胞,值得注意的是该型易被诊断为感染性腹泻而不断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其结果导致抗生素与腹泻形成恶性循环,病情发展。重型患者指在严重肠道菌群紊乱基础上往往继发有特殊条件致病菌感染,其临床症状重,常腹泻水样便1020次/d,假膜性肠炎大便中

5、可见漂浮的假膜,可伴发热、腹部不适、里急后重。少数极其严重者除有腹泻外还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质血症或败血症等,甚至出现中毒性巨结肠而表现高热、恶心呕吐及肠鸣音减弱,胃肠功能衰竭,此时腹泻可能停止,也可能发生肠穿孔5。 AAD严重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抗生素使用时间越长、联合使用抗生素种类越多,腹泻的发生率越高,高级广谱抗生素种类越多,引起腹泻的危险性越高;医疗操作、检查和各种治疗措施,特别是有肠道损伤性检查、治疗措施越多,引起AAD发生的机会越大;大便常规及普通培养的非特异性可使本病早期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或菌痢,继续使用原先药物或加用针对杆菌的抗生素从而使腹泻加重。是否继发有病原感染和

6、何种病原感染也是决定AAD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 3 AAD的实验室检查 大便常规检查 一般病例无异常发现,较严重的病例可出现白细胞或红细胞,继发霉菌感染时也可直接发现病原。 肠道菌群失调的检查 使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紊乱是发生AAD的基础,因此针对肠道菌群紊乱的检查是诊断AAD的基本检查。这类检查包括:大便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观察法。该法可以估计总细菌数和观察各类细菌组成比例的大致情况,并由此判断肠道菌群紊乱程度。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直接发现肠道细菌量是否改变,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的比例是否失调,球菌和杆菌的比例是否失调,有无真菌。因此涂片检查与培养结果对判断AAD有一定的帮助,可提供临床参考6。肠道各

7、种细菌定量培养法。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和不同方法对肠道细菌进行培养并计数和判断菌群比例,但培养法费时费力且只能培养部分肠道细菌,不可能对肠道各种细菌进行培养计数。近年不断兴起和逐渐开展使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分析肠道菌群为诊断肠道菌群紊乱和AAD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如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温度梯度凝胶电泳、基因芯片等7。 针对继发细菌感染的特定检查 为确定AAD有无机会菌感染,应将患者的粪便作厌氧菌培养以获得机会菌优势生长的证据,尤其对怀疑PMC的病例应至少送2份粪便标本。大便厌氧培养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检出率较低,约为%,靠培养方法来诊断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很困难。确诊CDA

8、D通常需要采用组织培养法检测腹泻患者CD毒素A、B。ELISA 毒素A+B在大便培养结果出来前,具有100%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作为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8。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还可采用实时PCR技术检测CD,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和%,需要时间不超过4 h,符合快速、准确、定量的诊断要求,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检测方法运用于临床9。探针技术在未来可望能提供简单、特异的临床常规检查AAD的技术手段。 其他相关检查 多数AAD结肠镜检查并无特异性,但在PMC患者可见病变遍布全结肠,少数仅累及乙状结肠或直肠,偶有侵犯小肠;肠壁附有25 mm大小的斑块状假膜,有时可融合成更大的黄白色或黄绿色假膜,

9、其间粘膜完整,外观可正常,也可红肿,脆性增加。需特别指出的是在对危重患者进行肠镜检查时,有引起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PMC患者行腹部立位平片时见结肠扩张、结肠壁明显水肿、结肠袋扭转,偶在侧面见到假膜突起。腹部CT可见结肠壁增厚,可达1015 mm,形成特征性的“手风琴征”。 4 AAD的诊断 无腹泻患儿诊断 在使用抗生素后发生腹泻并能排除基础疾病或其它相关原因所致的腹泻,此情况均要考虑AAD诊断;若同时有肠道菌群紊乱证据,则诊断AAD基本成立。 腹泻患儿诊断 抗生素使用后出现严重腹泻,不但有肠道菌群紊乱证据,而且出现大量机会菌变为优势菌或检出特殊病原菌感染证据也是诊断AAD的有力证据。 5

10、 AAD治疗 立即停用抗生素或调整抗生素 大约22%的病例在停用抗生素后3 d内临床症状缓解。 补充益生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AAD主要是由于肠道菌群紊乱所致,因此可采用益生菌制剂来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通过改进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刺激作用来健全保护机制,通过合适的、恰当的免疫反应来维护宿主健康10,临床应用收到良好效果11。常用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酵母菌等的制剂,此外合生元和益生元也有相同或类似作用。 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维护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可输注白蛋白或血浆等。静脉丙种球蛋白可针对CD毒素A和B,可用于严重病例和复发病例12。 保护肠道粘膜 补充锌等微量元素,避免

11、肠道进一步损伤。 针对AAD中特殊细菌感染治疗 以CD感染引起的腹泻的治疗较为困难。对于中度以上及症状持续的患者,予口服甲硝唑或万古霉素,但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有停药后多次复发现象以及本身也可以引起难辨梭菌性肠炎的问题。最近受较多关注的有以下两个新药13:一是硝唑尼特,对难辨梭菌有较强的体外活性且口服给药肠道内浓度高。另一个药物tolevamer,是一个阴离子聚合物,作用机制是结合难辨梭菌毒素A和B。目前正在研究中的治疗CDAD的药物还有雷莫拉宁、OPT80、rafalazil、CD毒素A和B的单克隆抗体等。Sougioulitzis S等14报道用CD毒素A、B制成疫苗治疗复发的CDAD病人。对

12、于念珠菌感染给予制霉菌素、氟康唑等治疗。 6 AAD的预防 严格掌握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杜绝滥用抗生素是预防AAD的关键。 选用对肠道菌群影响较小的药物 使用抗生素宜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尽量选用窄谱或AAD发生率低的抗生素。 使用微生态制剂预防AAD Szajewska H等15研究显示使用益生剂使发生ADD的风险从%降低到%,使用益生剂后平均每7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儿童中只有不到一个儿童发生ADD。Johnston BC等16大量文献回顾分析也有相同结论。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乳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屎肠球菌、布拉酵母菌等被研究证实能预防ADD,尤其近来受到重视17,18。有研究认为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

13、时的安全、有效预防ADD的药物19。至于多大剂量的益生菌制剂才能起到预防ADD的作用,目前尚没有确切定论。Johnston BC等20认为每日提供50亿集落生成单位是临界值。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益生菌制剂缺乏预防作用2123。 尽可能避免使用对肠道有损伤的检查和治疗 根据患儿病情尽可能少用对肠道有损伤的检查和治疗也有预防AAD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Vaishnavi C, Kaur S, Singh K.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A &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J. Indian J Med Res, 2005, 12

14、2(1): 5256. 2 周雪艳.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机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4, 16(6): 376377.3 梅忠卓. 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6, 15(5): 272273.4 梁建梅, 李志毅. 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20): 16961697.5 Brook I. 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in children 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5, 20(2): 182186.6 熊章华, 孙 敬, 陈 会, 等. 2

15、90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检测结果的分析J. 江西医学检验, 2007, 25(3): 227228.7 苏 勇, 朱伟云.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胃肠道微生态中应用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06, (4): 7377.8 Altindis M, Usluer S, Ciftci H,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ce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patients by culture and toxin detection methods J. Mikrobiyol

16、 Bul, 2007, 41(1): 2937.9 Peterson LR, Manson RU, Paule SM, et al. Detection of toxigenic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 stool samples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C.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 J. Clin Infect Dis, 2007, 45(9): 11521160.10 Saavedra JM. Use of probiotics in p

17、ediatrics: rationale,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practical aspects J. Nutr Clin Pract, 2007, 22(3): 351365.11 梁秀安. 微生态制剂预防儿科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5, 17(5): 385387.12 Grover S, Hamilton MJ, CarrLocke DL. Refractory 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 J. Med Gen Med, 2007, 9(2): 46.13 Ba

18、rtlett JG. New drugs for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J. Clin Infect Dis, 2006, 43(4): 428431.14 Sougioultzis S, Kyne L, Drudy D, et al. 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oid vaccine in recurrent C.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 J. Gastroenterology, 2005, 128(3): 764770.15 Szajewska H, Ruszczynski M, Radzi

19、kowski A. Probiotics in the prevention of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in childre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J Pediatr, 2006, 149(3): 367372.16 Johnston BC, Supina AL, Ospina M, et al. Probiotics for the prevention of pediatric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J. Cochrane Data

20、base Syst Rev, 2007, (2): CD004827.17 Kotowska M, Albrecht P, Szajewska H.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in the prevention of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 in childre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5, 21(5): 583590.18 Czerucka D, Piche T, Rampal P. Review

21、 article: yeast as probioticsSaccharomyces boulardii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7, 26(6): 767778.19 Duman DG, Bor S, Ozutemiz O,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in prevention of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 due to Helicobacterpylori eradication J.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

22、ol, 2005, 17(12): 13571361.20 Johnston BC, Supina AL, Vohra S. Probiotics for pediatric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J. CMAJ, 2006, 175(4): 377383.21 Katz JA. Probiotics for the prevention of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nd Clostridium diffic

23、ile diarrhea J. J Clin Gastroenterol, 2006, 40(3): 249255.22 Morais MB, Jacob CM. The role of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pediatric practice J. J Pediatr (Rio J), 2006, 82(5 Suppl): S189197.23 Stein GY, Nanim R, Karniel E, et al. Probiotics as prophylactic agents against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J. Harefuah, 2007, 146(7): 520522, 575.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