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欢迎下载)作者:-日期:-高考移民与现代高考制度精品文档可以编辑!放心下载!高考移民与现代高考制度的博弈课题组 张卫兵 张 铦二七年十月高考移民与现代高考制度的博弈课题组 张卫兵 张铦内容提要:通过对高考移民与现代高考制度博弈的调查,深度分析高考移民的原因,一方面分析高考移民的合理性和非法性,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危害;另一方面分析现代高考制度的优势与缺陷,为建立更为合理公平的高考制度提出政策性建议,为治理高考移民问题提出既治标又治本的策略:增大教育投资,合理调整高校布局;全国统考,统一录取分数线;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落实宪法精神。关键词:高考 移民 高考制
2、度 博弈一、对高考移民的现象进行调查为了寻找高考移民的原因和对策,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走访和资料查阅。高考目前仍是绝大多数学子实现人生抱负的第一步,只有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和专业,他们才能有实现自我理想的良好基础。因此,考生及其家长为了创造一个良好基础,必须考上所谓理想的大学,其中手段之一是到考试相对容易的地区参加高考,这是中国特色的移民方式之一。所谓“高考移民”,是指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相对较高的地区应考。每年在高考时期都有高考移民的问题出现,它困扰着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考移民大
3、多采取严查封堵的政策,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对策,也是有违教育公平的做法。1、高考移民的起始及范围我国的高考移民可以说起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制度不久,由于各地分数线的差异,部分学生及其家长开始为了考试而投亲靠友,把孩子的户口迁移到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不菲”回报。这时,学生输出地的教师还是相当不满意的,自己辛辛苦苦教出来的“人才”成了别人的教育成绩,而输入地的学校和教师则相当欢迎,甚至花钱到好的学校去“买”优秀的学生,因为可以提高自己学校的“升学率”和声誉。这种情况在实行分省命题以后,发展得异常迅速,到二十一世纪就愈演愈烈。如今高考移民已经成为全国性的事情,只要一个地
4、区的高考分数线高于其他地区,就会出现高考移民。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在国家核实的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规模内,可按有关计划编制工作要求编制本校的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专业招生计划(即招生来源计划)”,这样就形成了高考的“高地”和“洼地”。所谓 “高地”就是基础教育相对发达,考生相对较多,而招生计划相对较少的地区,它们是高考移民的主要输出地,如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等;所谓高考“洼地”就是那些基础教育相对不发达,或者是招生人数相对较多的地区。前者如西藏、新疆、青海、宁夏、海南、内蒙古、云南等地,后者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只要有高考“洼地”,处于“高地
5、”的考生及其家长自然就会想方设法进入,于是就产生了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高考移民。2、高考移民的形式和种类通过调查发现,高考移民的形式和种类可谓千奇百怪,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合法的“全国生”:上海市、天津市面向全国招收的全国生,起始于2000年。河南省与上海市签订协议,允许上海市的部分高中招收河南省优秀初中生,2001年河南省又与天津市签订了相仿的招收优秀初中生的协议,后来逐步扩大到山东省,而后是面向全国进行初中优秀毕业生的招生。这种全国生在2005、2006年分别在教育部的政策干预下和全国反对高考移民的呼声中停止。(2)合法的移民:全国各地为了搞活地方经济,采取了一些政策,如海南省的购
6、房带户口、北京的投资带户口,有些家长就是看中了这个优惠政策而为了孩子的高考移民进行投资;还有部分省市区为了吸引人才,采取引进人才带孩子户口的政策,部分家长为了孩子而到高考“洼地”工作,这样也形成了高考移民。(3)非法的高考移民:这些非法高考移民又有两类,一类是家长为了孩子高考而投亲靠友,让孩子的户口转移到高考“洼地”地区;另一类就是非法中介以羸利为目的,在打通各方面关节,包括公安户籍、输入地教育行政部门、输入地学校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高考移民。这一类也是负面影响最大的一类。(4)跨国的高考移民:考生及其家长为了获取更优惠的入学条件,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变成外国国籍,如华侨或外国人,而进行了“曲线
7、”移民。这主要是由非法中介利用境内外的势力来操作的。3、国家政策对高考移民的堵截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多次发布政策和文件,要求考生必须在本人户口所在地报考,坚决反对“高考移民”,一旦发现,将予以严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了执行教育部的政策规定和照顾本地的考生利益,都采取了严密的堵截措施。每到高考报名时,各地都严阵以待。下面是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封堵高考移民的措施:海南:考生本人及法定监护人有本省户籍,考生本人高中阶段后两个学年在海南就读;考生本人小学或初中在海南毕业且毕业时户籍在本省;考生有本省户籍且法定监护人属驻琼部队现役军人或者省人事部门引进的优秀人才,才能报考普通高校,不符合以上条件但
8、户口在海南的考生,只能报考本科第三批和专科(高职)学校。从2006年开始,海南又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严堵高考移民。具体为严格审查考生报名资格、分工审查报名材料、报名资格实行公示制、严格按报考范围投档、报名时间提前2个月、作假考生将被取消报名或加分资格。另外对涉及高考移民的违法违规案件,除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也要追究单位主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陕西:常住户口未满3年不得在陕西参加高考。贵州:外省考生资格审查由各招生监察办负责,并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的管理办法。内蒙古:2007年规定:父母户口不在自治区,截至4月1日前,本人户口迁入自治区未满一年及本人户口迁入自治区已满一年,但在自治区实际居
9、住和接受高中教育(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未满一年的学生,确定为“高考移民者”不得报考。2007年,自治区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会同公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查处“高考移民”459人。青海:对符合高考户口政策规定的省外高中借读生实行注册登记制度。2005年,取消了173名空挂学籍、“转户搭桥”和冒名顶替的高考移民的报名资格。新疆:给全区在校高中生“编号”,规定各中学一律不准接纳非本校学籍的考生报名。应届考生本人及父母必须有新疆的常住户口,且户口迁入新疆的时间不少于两年;高中阶段在新疆就读三年并有学籍档案和会考成绩的方可报考。广西:考生本人及父母在该区有常住户口,且本人高中阶段在
10、该区就读的考生才能报考。宁夏:本人户口在该区落户且高中阶段在该区就读,但其父母户口不在该区的,只能报考区属院校;投靠亲友落户该区或户口空挂的不得报考。4、高考移民的博弈进行高考移民的考生及其家长为了能考入一个理想的高校,采取了各种方式进行博弈。方式之一,学生考前到输入地参加考试。调查发现,每年春节过后,都会有一些内地学生千里跋涉入藏。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承受着被清查的风险和相当大的身理、心理压力,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度过高中阶段的最后几个月。他们的目的是以西藏学生的身份,在此参加一场可能决定一生命运的考试高考。有数据显示:林芝地区2004年报名的考生为1401人(含借考生350人),其中从区外临时
11、转入林芝的796人(不含长期进藏干部子女),占汉族考生的87.8%。 和林芝一样,西藏自治区这几年的考生人数增长也比较快。2002年,西藏全区参加高考的人数是6510人,2003年是9500人, 2004年是12157人,2005年是14000人、2006年是13678人、2007年是15263人。在每年增加的报名考生中,有多少临时迁入的考生,目前还不得而知。林芝一中旁边,有很多红色屋顶的临时建筑,非常简陋,只有薄薄的一层墙板。房主告诉笔者,里面住的主要是打工者和外地学生,一共有90多间,一间每月房租185元。据调查,来西藏参加高考的外地考生,大多来自内地县城中学,许多家在农村,他们为了取得入
12、藏高考的“资格”,要大概花费2.53万元的费用。考生中,山东籍和湖南籍的最多,其中,不乏来自菏泽这样的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无法拿出巨资在北京那样的“高考洼地”,安全舒服地移民高考,只能冒险而廉价地到西藏孤注一掷。西藏因此被称做“平民洼地”。 方式之二,通过购房来办理合法的户口转移。2005年4月份,天津市蓝印户口办公室张贴出一份“通知”,其大意为:经上级批准,对申办蓝印户口条件作如下调整,自2007年4月1日起,购房申办蓝印户口条件为购买价值100万元商品房办理1户;投资200万元申办1人,解决范围为投资企业法定代表人、投资者本人及配偶和未婚子女,且需有本人名下住房。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说,购房
13、者需要满足4月1日前签订购房合同、购买一手住房、一次性交清全部房款的发票、契税完税证明以及在2007年拿到房产证明等几个条件,才能申办蓝印户口。家长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 他们奔走于天津市信访办和天津市蓝印户口办公室之间,聘请了北京的律师,同心协力,希望挽救局面。“事实上,从得知这个信息到现在,我们已经多次来过这里,没有任何进展。”一个买房者说,“花这么大精力和财力来天津买房子,目的就是为了办蓝印户口,为了孩子高考时能够考一所更好的大学。”来自山西大同的赵先生说,按照这样的规定,他是不可能拿到蓝印户口了,而他刚刚在北辰区买房投入的40多万元也没有意义了。来自唐山的杨女士说:“去年,由于很多家长买
14、了造假的蓝印户口,导致天津武清和大港区的外地考生被遣返,很多家长从中吸取了教训,更愿意通过买房办理蓝印户口。没想到的是,买房子同样出现了变故,“个人根本不可能左右何时能够拿到房产证,但我买房投资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并且是4月1日以前的啊。”方式之三,通过中介办理移民手续。如2005年云南景洪市法院审理了轰动一时的景洪高考移民案。康忠光,原籍江西永新,在“高考移民案”的侦查过程中,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反贪局查明:在2003年至2004年间,康忠光非法组织江西省永新县100多名考生到西双版纳参加高考。为了使这些移民考生获取学籍,康忠光先后3次向西双版纳的民办中学青龙学校校长孙青龙行贿合计14.9万
15、元人民币,终于将100多名江西永新县的移民考生学籍落入了青龙学校。在现实生活中,考生及其家长仍在通过各种方式,在与国家的高考政策进行着博弈,我们不可能发现所有的高考移民,正是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二、对高考移民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高考移民”?经济学上有个洼地效应的概念,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环境质量更高,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不同地域之间录取分数线的差异如此巨大,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一些考生和家长想方设法地往“高考洼地”移民。只要是人都有弱点,如果制度的设计上能够让人有空子可钻,哪个人不想钻?更何况是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我国高考制度设计上的“一考定终
16、身”决定了: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是高考改变命运。一分之差就可能在高考的独木桥上被淘汰出局,高考“惟分数论”的残酷现实逼得家长和考生不得不铤而走险,冒险把赌注押在移民上。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种原因:1、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地区分布是极为不均衡的。虽然其有这样或那样的历史或现实的原因,但我们不能无视这些不均衡,也不能无视不均衡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教育资源不仅仅包括教学设施,还包括教育者和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包括基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中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育资源的“高地”应该是北京、上海和天津,也包括各地省会的大城市等,而教育资源的“洼地”则是以西部为主
17、的欠发达地区。在北京、上海和天津的情况是“僧多米更多”,很多高中生从一开始入学没有必要很努力学习,就能等到三年后的高校录取通知书。而一般的教育资源高地是“僧多米少”,就是学生多而可供高等教育资源少,如河南、河北至今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学生若是考上重点高校要多付出更多倍的辛苦努力。在教育资源的“洼地”其“米少僧更少”,如西藏的林芝一中,每年的升学率是98%以上,学生入高中之后也不需要太多的努力,2003年一个英语只考了40多分的学生就能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地”的考生自然会想到去吃别人“米”。举个有点极端的例子:湖北某省重点中学有张三和李四两个学生,张三在
18、班上的成绩一直是第一名,李四则是倒数第一。高考结束后,张三和李四同时考上了清华大学。原因很简单,张三在本地参加高考,而李四在西部某省参加高考。再比如,一个考生在“高考高地”考600多分,上个象样的本科都难,可是如果在某些“高考洼地”,考了200多分都有可能上本科。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文科重点录取分数线,北京528分、青海495分、山东593分,河南589分,各省分数线相差近100分!前些年不是出现青岛考生状告教育部的事件吗?2、制度的缺陷导致了高考移民的出现我国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为了保护高考“洼地”的公民利益,国家在编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时,对欠发达地区给予了政策照顾,进而
19、出现了不同的高招录取分数线。虽然现在有部分省市区为了掩盖其招生中的不平等,而采取了所谓的单独命题、新课改等方式,仍改变不了教育资源不均衡下的制度缺陷。特别是面向全国招生的各高校在向各地投放招生计划时,主要是照顾属地的思想,进一步加重了“僧、米”比例的地区差异,如2004年部分高校在校生的生源属地比例是北京大学17%、清华大学1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3%、北京理工大学17%、复旦大学44%、上海交大47%、武汉大学50%、南开大学55%、浙江大学61%。3、高考移民的微观机制上述的两点都是宏观上的原因,而微观上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目前高考移民已经得到输出地的默许;二是高考移民得到输入地学校的
20、欢迎。高考移民往往能考出更高的分数,考上更好的学校,提高了输入学校的升学率和“声誉”;三是高考移民中介能获得经济利益,每个非法的高考移民过程中都存在着长长的利益链;四是高考移民为了能考上理想的高校和专业,在权衡利弊得失后,认为有较高的经济和精神回报,也愿意为移民而付出相应的经济与精神代价。其中最后一点是其原动力,其他的都是继发动力,相互作用才能形成高考移民运作链。4、各地政策的不协调虽然教育部与各省市区的高考主管部门也都做出了这样或那样的措施或对策,但总观起来却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协调。如2005年海南省“理科状元”李洋梦断清华,社会广泛关注。假如他未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未获得44万元港币状元奖,
21、而选择复读,若不把户口迁离海南,哪怕他明年再夺“理科状元”,清华梦也不改一帘幽梦。因为,2006年的海南“暂行规定”,对“高考移民”筑高了门槛:必须高中三年都在该省就读,或在该省有常住户籍3年以上,方可报考任何批次高校。这等于说,2005年“差一个月”受阻的李洋,2006年若在海南报考,将同样受阻于“差一个月”。要害在于,如果李洋把户口迁离海南,就能摆脱掉麻烦吗?不能。麻烦将如影相随,无论迁往哪里哪怕迁回家乡湖北,他都是迁入地的“高考移民”,迁与不迁都绝不可能成为正常考生。三、高考移民的是与非高考移民是好与不好?众说不一,但大多数人都是站在各自利益的基础上说话。笔者认为,“高考移民”有其一定的
22、合理性,其理由如下:1、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当然一律平等;这项权利的平等,在据宪法制定的教育法中,有“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明确表述;这种机会平等,在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的高等教育法中,未见、也不该见例外。政府的法规也应该尊重考生自己的选择。学生有权利在全国范围内自由选择考试地点的。只有这样才是公平的,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1997年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第13条称:“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以一切适当方式,对一切人平等开放”。如果说“高考移民”违背
23、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那么不同省份的分数线差异是不是也违背了更高层面的公平竞争原则?教育部关于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071号)明确规定:“申请报考高等学校的所有考生,须在其户口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指定的地点报名”。高考移民只是学生“自我救济”,通过迁移户口、改变户籍来争取自己本来就应有的权利。2、高考移民可以起到“沙丁鱼效应”。引进高考移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输入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只有认真学习知识才能在高考的战场上取胜。3、高考移民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人口的流动都要求教育招生,特别是高校招生要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不能继续实施计划经
24、济时代的按地区分配指标的老办法来适应新形势了。对高考移民进行封堵只是代表了为保护地方的既得利益而进行的地方保护主义。高考录取政策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其实际作用其实很有限。这个政策虽然能保证这些地区高考录取时的人数比例,却无法限制考生们大学毕业之后的就业流向,越是优秀的毕业生越容易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寄希望于通过高考分数线的调节来改善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和经济面貌并不现实。4、根据价格理论,买方愿意付较低的代价买到同样的东西,付同等的代价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一个地方考生的分数(代价)在当地换到的是一个普通大学的本科,而同样的考分(代价)在另外一个地方换到的则是一个重点大学的本科;同样的,一个地
25、方的重点大学的本科需要非常高的考分(代价)才能换到,而在另一个地方只需要非常低的考分(代价)才能换到,在这样的情形下,该考生在交易成本较低(取得另一个地方户籍的成本、被发现和惩处的风险)的情况下,没有“道理”不选择“高考移民”。“高考移民”无非是享受到当地人的市民权利带来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利益。一个地方的户籍本质上是一种市民权利,是一种基于身份的权利,因为附着了许多其他的权利和利益,那不管法律允许不允许,在事实上都会有权利的交易。外地考生正是通过“购买”这一权利,取得了附着于其上的本地人才能享受的招生指标权利。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国家为了照顾高考“洼地”而采取的地方倾斜性政策,是符合国家全局
26、发展需要的,如果允许考生自由移动,就会使政策失去原本意义。另外,考生在一个地方受教育,就应与在同样教育水平下的学生进行竞争,到教育薄弱地区去参加高考竞争,对当地学生不公平,严重侵害了当地考生的合法权益;地方的教育花当地财政的钱,自然要为本地人服务,招外地学生对当地人不公平;此外,高考移民滋生了教育腐败。四、改革现代高考制度的政策性建议我国目前对高考移民主要是查堵。有专家指出,高考移民客观上造成一定压力,促使在分配教育资源时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对“高考移民”的“堵”只是增加了“移民”的成本和风险,“只堵不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高考移民的本质是政府管制(招生指标)和户籍制度双重约束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27、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取决于政府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制度改善和制度创新。每年的人大和政协会都有关于改革高考制度的提案,说明大家希望能让参政议政的代表和委员借此机会传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和立场看法。课题组通过调查认为,解决高考移民必须采取既治标又治本的措施,可分为三步六措施。现列举如下:第一步:增加招生量和分配指标依据1、增大教育投资,合理调整高校的布局。高校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是导致招生计划分配不合理、进而产生高考移民的重要原因。在高校教育资源贫乏的河南、山东、湖南、江西、河北等省增加高校,特别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量和招生人数。同时也把西部的部分高校做大做强。2、根据各地区的人口总量、考生基数来投放第二
28、年的招生计划。这样就不会存在“僧多米少”没有学上或“僧少米多”招生指标出现过多的情况,就能大量地防止高考移民,再加上各地防堵政策的综合作用,就可以从表上治理高考移民的出现。因为移民的学生和家长会认为移民参加高考的代价过高而放弃移民的愿望。2006中国政法大学做了有益的尝试,可惜孤掌难鸣。如果所有面向全国招生的高校都是如此就会别有一番天地了。第二步:全国统考,统一录取分数线3、实行全国统考统招。全国应该统一分数线,减少政策性教育准入限制,以公平合理的标准来对待所有考生。这样还会导致部分教育资源的“洼地”的中学生到教育资源的“高地”里来,形成反向的中学学习移民,这也需要国家对教育资源的“洼地”地区
29、加大投资,优化其教育资源配置。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高考移民。现在已经有技术条件来进行全国统考了,全国中学生的信息进行统一的采集,全国联网,高考阅卷可全国统一在网络上进行,标准自然也不是问题了。当然全国统一考试需要在教育资源基本优化配置之后才能实施。4、扩大学校自主招生数量。我国目前各高校提前自主招生的工作已经试行多年了,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今后应借鉴香港、澳门的大学在大陆招生的模式进行更自由的自主招生,只限定全校的招生数量,而不限定在各个省份的具体招生计划。第三步: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落实宪法精神5、统一协调国家各方面政策。把考生享受招生指标权从现在附着于户籍的状态下剥离,把教育政策与国家的
30、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包括人事政策、户籍政策、经济政策统一起来,不能出现政策的“打架”现象。6、实施各高校全国范围的完全自主招生。学习国外经验,特别是美国的高招经验,高校入学主要依据中学成绩,高校为选择适合自己教育的学生进行独特的专业加试,学校错开单独招生考试的时间,学生可以在一学年度报考国内多所学校,学生的入学时间可分为春秋两季等。总之,课题组认为,对于高考移民进行查堵是有违教育公平的事情,放任高考移民的行为也是有违教育公平的事情,且仅仅的查堵也只能治标而不治本。另外高考制度必须与国家的改革政策相一致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所以,只有消除高考移民产生的“土壤”,通过制度改良来实现考生最大程度的公正。注: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了众多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料,在此对作者一并感谢! WORD10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