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时代的学生信息素养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姓名:刘雅君单位:景德镇市第一小学内容提要: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教学,它既是应用科学的基础,又兼有了科学与技术的双重身份,它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生创造性思维,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关键词:信息素养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正文:步入21世纪的今天,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已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
2、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但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对的。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做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教学,它既是应用科学的基础,又兼有了科学与技术的双重身份,它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生创造性思维呢?下文想结
3、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一、培养学生认识、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赞可夫这句话说明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妥善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引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如教学“千克、克的认识”后,我准备了1大袋棉花(一千克)、大半瓶雪碧(一千克)、一袋果冻(一千克)、一袋糖(一千克)等,请学生上来掂一掂,选择一袋认为是一千克的拿到小组里称一称,验
4、证一下。让学生面对这么多信息,引起他们对千克、克的思考。又如:教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类用数学时,我从自己的年龄着手。我问学生:“你们想知道老师今年几岁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想”,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我女儿今年6岁,这下,同学们可议论开了。有的说:“知道了你女儿的年龄,还是不知道老师的年龄呀。”有的说:“我猜出来了”。在学生的猜想和议论中,我给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老师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这样久而久之的训练,学生就能关注起周围的事物、外界的信息,并对信息加以描述、思考,体会到数学与信息的联系及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
5、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做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二、提高学生理解、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当信息涌入我们面前时,我们就应及时做出思考,做出相应的判断,如何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时,应多让学生接触各种信息,如互相矛盾的信息,相互一致的信息,系统性的信息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理解、应用能力。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引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做出转换、假设、化归
6、、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如对于下面的应用题:王师傅做一批零件,8天做了这批零件的2/5,这样,剩下的工作还要几天可以完成?学生一般都能根据题意做出(1-2/5)(2/58)的习惯解答。此时,教师可作如下诱导:教师诱导性提问学生求异性解答完成这批零件需要多少天82/5-8或82/5(1-2/5)已做零件数是剩下零件数2/5(1-2/5)的几分之几?剩下零件数是已做零件数(1-2/5)2/5的几倍?能从题中数量间找出相等方程解法(略)关系吗?从题中几种量中能判断出比例解法(略)比例关系吗?通过这些引导,能使学生自觉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逐步形成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往返调节
7、的变通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益的。三、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信息就是资源,不掌握最新信息,就等于落后于时代。信息是桥梁。面对众多的信息,应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对经过分析和评价的信息进行综合,并用口头或文字的形式对综合的信息进行表现。如教学“小数认识”时,我让学生课前去搜集有关商品的标价,去咨询妈妈每天上市场购物情况,去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等,在众多的信息面前,学生找到了共同点小数,则后面的教学就顺理成章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有些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尽管小学生的独创从总体上看是处于低层次
8、的,教师都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如解答“某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60件,7天完成任务,实际只用6天就全部完成了。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玩具?”一题时,照常规解法,先求出总任务有多少件,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然后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列式为60X76-60=10(件)。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只须606就行了”。他的理由是:“这一天的任务要在6天内完成所以要多做10件。”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路是跳跃的,省略了许多分析的步骤。他是这样想的:7天任务6天
9、完成,时间提前了1天,自然这一天的任务(60件)也必须分配在6天内完成,所以,同样得606=10,就是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的件数了。毫无疑问,这种独创性应该给予鼓励。独创往往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性又丰富了发散思维,促使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散。四、提高学生创造、开发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信息时代,静态的知识不具有情报信息价值,只有对知识的创造、开发,并进行动态处理,才能使其产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能量。认识和挖掘出知识的现实价值,并利用好它,这才是信息素养的最好体现。平时教学时,应多让学生有意识地去选择、辨析、改变信息
10、,创造、开发新的信息。如信息的多选条件、多选问题,辨析题中字眼的增添变化、不同前提下同一结果、同一前提下的不同结果,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验证,有机处理,这样学生在多样信息环境不断提高创造、开发信息的能力,学会学习。1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如,有一批零件,由甲单独做需要12小时,乙单独做需要10小时,丙单独做需要15小时。如果三个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解答后,要求学生再提出几个问题并解答,可能提出如下一些问题:甲单独做,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乙呢?丙呢?甲、乙合做多少小时可以
11、做完?乙、丙合做呢?甲单独先做了3小时,剩下的由乙、丙做,还要几小时做完?甲、乙先合做2小时,再由丙单独做8小时,能不能做完?甲、乙、丙合做4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通过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和解法,还可预防思维定势,同时也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2一图多问。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事物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细地观察,认识事物,理解知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教学“6的认识”时,教师在讲述老师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的图意时,启发学生观察图画,要求学生能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图上有几个老师,几个学生,一共有几人?图上有几个男人,几个女人,一共有几人?图上有几个扫地的,几个擦窗和擦椅子的,有几个擦黑板的,一共有几人?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学生不仅能较系统地感知6的组成知识,而且能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当代社会,信息是最主要12下一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