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7.33KB ,
资源ID:4531984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图形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5319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9-655-100;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抑制端粒保护蛋白TPP1表达诱导ATM依赖的DNA损伤反应.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人****来】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抑制端粒保护蛋白TPP1表达诱导ATM依赖的DNA损伤反应.docx

1、抑制端粒保护蛋白TPP1表达诱导ATM依赖的DNA损伤反应 【摘要】 目的:构建端粒保护蛋白TPP1短发夹RNA表达载体,探讨抑制TPP1表达后对端粒DNA损伤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体外构建端粒保护蛋白TPP1 shRN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shTPP101,shTPP102,与表达外源性TPP1的TPP1HA质粒共同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shTPP1抑制外源性TPP1蛋白表达;RTPCR检测shTPP1抑制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内源性TPP1 mRNA的表达. 再用shTPP1分别感染ATM+/+ MEF和ATM-/- MEF细胞后,分别采用细胞生长曲线和Br

2、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荧光/端粒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端粒功能障碍诱导损伤灶的形成. 结果: shTPP101和shTPP102均能明显抑制外源性TPP1蛋白和内源性TPP1mRNA的表达,shTPP101和shTPP102作用于原代培养的MEFs后细胞生长缓慢,BrdU阳性细胞数量分别占%和%,显着低于对照细胞的%(, );而细胞表现为体积变大,形态扁平等类似细胞衰老的形态学改变;IF/PNAFISH法检测结果显示,shTPP1作用于ATM+/+ MEF细胞后导致端粒DNA损伤标志物-磷酸化的H2AX和53BP1损伤灶的形成,定量结果显示约50%的ATM+/+细胞中出现至少

3、5个TIF;而在shTPP1作用后的ATM-/-细胞中,端粒γH2AX 和53BP1形成的TIF数量显着减少,出现5个TIF的细胞数量不足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无显着性差异. 结论:抑制TPP1表达后诱发端粒ATM依赖的DNA损伤反应,进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衰老. 【关键词】 端粒;短发夹RNA;DNA;损伤反应 0引言 端粒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末端,由串联重复的DNA和端粒结合蛋白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同时也是细胞生存期限的关键调控因子[1]. 对肿瘤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肿瘤细胞在分裂增殖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端粒长度,因而通过干涉端粒的结构和功能有可能控制肿瘤发展

4、[2]. 目前发现端粒保护蛋白主要有6个亚单位:TRF1,TRF2,TIN2,Rap1,POT1和TPP1,他们共同组成端粒保护蛋白复合体[3],其中TPP1是形成蛋白复合体的关键因子之一[4-5]. 我们通过采用靶向端粒结合蛋白TPP1小片段干扰RNA技术,构建TPP1短发夹RNA逆转录病毒介导的表达载体,观察抑制TPP1表达后所诱导的端粒DNA损伤反应以及对细胞增殖和衰老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材料构建TPP1的shRNA寡核苷酸和PCR引物由美国Sigma公司合成;RNA提取试剂盒、RTPCR反应试剂盒、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限制性内切酶BglⅡ, EcoRⅠ

5、 HindⅢ;γH2AX 鼠mAb;凝胶成像系统;PCR扩增仪PTC200 Engine Cycler;BX41型显微镜. 方法  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小鼠TPP1的mRNA序列来自GenBank(GI:22823923),参照siRNA靶点设计原则,设计如表1. 合成的正义链和反义链经变性和退火反应后形成双链DNA,用限制性内切酶BglⅡ和HindⅢ将其定向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RetropSuper,经EcoRⅠ和HindⅢ酶切鉴定得到的阳性克隆RetropSupershTPP1,简称shTPP1.表1shTPP101和shTPP102的碱基序列 细胞培养和

6、转染将质粒shTPP101和shTPP102分别转染病毒包装细胞293T,转染操作按lipofectamine Plus说明进行:① 接种1×105个293T细胞于10 cm细胞培养盘中,37℃,50 mL/L CO2培养过夜;② 更换为无血清DMEM,逐滴加入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培养4~6 h后,更换为完全DMEM培养基培养;③ 分别于培养24,48 h后收集293T细胞培养上清感染MEF细胞,72 h后加入2 mg/L嘌呤霉素进行筛选.  Blot检测shTPP1抑制外源性TPP1表达细胞转染72 h后收集293T细胞,超声破碎细胞后,4℃, 10 000 g离心2

7、0 min,收集上清进行蛋白质定量测定. 取50 μg蛋白质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后电转移至PVDF膜,以抗HA抗体检测TPP1HA的表达水平. PCR检测shTPP1抑制MEF内源性TPP1 mRNA的表达收集含有逆转录病毒的293T细胞培养上清,以MOI=500的病毒滴度感染MEF细胞,48 h后重复感染1次,72 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PCR检测shTPP101和shTPP102对MEF细胞内源性TPP1在转录水平表达的干扰作用. TPP1上游引物序列:5′ ATGTCCGATTCAGGGTTGCTGG 3′,下游引物序列:5′ TCATACCTGGG

8、TTAACTCAGACTCTG 3′. 同时扩增GADPH作为内参. GADPH上游引物序列:5′ TCACCACCATGGAGAAGGC 3′, 下游引物序列:5′ GCTAAGCAGTTGGTGGTGCA 3′. PCR反应条件:94℃ 5 min,94℃ 30 s,55℃ 30 s,72℃ 30 s,共25个循环. 细胞生长曲线和BrdU掺入实验MEF细胞经含有shTPP101和shTPP102表达质粒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后,加入2 mg/L嘌呤霉素筛选2 wk获得稳定表达shTPP101或shTPP102的细胞. 然后按5×104/孔接种于细胞培养6孔板中,分别于第0,2,4

9、6,8日作细胞计数,绘制细胞数量-时间的生长曲线. 同时按2×104/孔的细胞接种8孔的chamberslide,培养过夜后加入BrdU,继续培养1 h,固定细胞后以抗BrdU抗体检测掺入BrdU后的细胞及其数量. 免疫荧光/端粒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端粒功能障碍诱导的损伤灶将逆转录病毒介导的shTPP1分别感染ATM+/+MEF和ATM-/-MEF细胞,2 mg/L嘌呤霉素筛选2 wk. 按2×104/孔接种chamberslide培养过夜,按文献[6]行IF/PNAFISH法检测端粒上磷酸化的H2AX和53BP1的TIF形成. 同时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磷酸化的H2

10、AX水平.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中两组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x±s进行t检验. 2结果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shTPP1质粒的鉴定和功能检测按上述描述的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shTPP1质粒. shTPP1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HindⅢ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约为300 bp的片段,而空载体酶的片段为240 bp左右,与预期值一致,即shTPP1的大小为60 bp左右. shTPP1与表达外源性的TPP1HA质粒共同转染293T细胞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hTPP101和shTPP102均能明显抑制外源性TPP1蛋白的表达. RTPCR

11、结果表明shTPP101和shTPP102分别有效地降低了MEF细胞内源性TPP1在转录水平的表达. A: shTPP1经EcoRⅠ和HindⅢ酶切; B: Western Blot检测shTPP1作用后外源性TPP1蛋白的表达水平; C: RTPCR电泳. M: 标准分子质量; V: 空载体; 1: shTPP11; 2: shTPP12; Tubulin: 加样的蛋白量; GAPDH: 内参.   图1shTPP1质粒的构建和鉴定及其功能检测 抑制TPP1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对照组细胞相比,shTPP1作用于原代培养的MEFs后,细胞生长明显减缓. BrdU细胞增

12、殖掺入实验进一步证实,BrdU阳性细胞数量在空载体质粒转染的对照细胞组中占%,在shTPP101或shTPP102作用后的细胞分别仅占% (t=, )和% (t=, ). 增殖受到抑制的细胞在显微镜下表现为体积变大、形态扁平等类似细胞衰老的形态学改变. 抑制TPP1表达对端粒DNA损伤反应的影响shTPP1作用于ATM+/+细胞后,γH2AX明显增高,而在ATM-/-细胞中则未检测到(图3A);在空载体质粒转染的ATM+/+细胞中γH2AX形成TIF的阳性率为5%,在shTPP101或shTPP102作用后的ATM+/+细胞则分别为45% (t=, )和40% (t=, );

13、53BP1在空载质粒转染的ATM+/+对照细胞中形成TIF的阳性率为%,而在shTPP101或shTPP102作用后的ATM+/+细胞中TIF分别为42% (t=, )和35% (t=, );TPP1受到抑制后,ATM+/+细胞中γH2AX形成TIF的信号、53BP1形成TIF的信号与端粒PNAFISH杂交的信号TTAGGGFISH相重合,表明DNA损伤反应发生在染色体的端粒. 定量分析显示,大约50%的ATM+/+细胞中出现至少5个由γH2AX或53BP1形成的TIF;ATM-/-细胞在shTPP1作用后的细胞中形成TIF的数量与空载体转染细胞相比无明显差异,ATM-/-细胞中出

14、现5个TIF的细胞数量不足5%,表明抑制TPP1表达后诱导端粒发生了ATM依赖的的DNA损伤反应. 3讨论 端粒除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外,在调控细胞的增殖能力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 哺乳动物细胞通过端粒上特有的蛋白区分正常染色体末端不被识别为损伤的DNA而诱发ATM或ATR介导的DNA损伤反应[7], 出现DNA损伤蛋白53BP1和γH2AX在端粒的聚积,导致细胞增殖衰竭或凋亡[8]. 端粒功能障碍引起的细胞增殖衰竭和凋亡是机体清除衰老细胞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机体构成的一道重要癌变防御屏障. 大多数肿瘤细胞在分裂增殖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端粒长度,因而在肿瘤细胞中诱导端粒功能障碍有可能成为

15、新的治疗策略. A: Western Blot检测ATM+/+和ATM-/-细胞中的γH2AX; B: IF/PNAFISH显示ATM+/+和ATM-/-细胞端粒中γH2AX形成的TIF; C: IF/PNAFISH显示ATM+/+和ATM-/-细胞端粒中53BP1形成的TIF; D: 定量分析γH2AX和53BP1在ATM+/+和ATM-/-细胞端粒中TIF的形成. V: 空载体; 1: shTPP11; 2: shTPP1. 图3抑制TPP1表达诱发细胞端粒ATM依赖的DNA损伤反应 端粒保护蛋白在调控端粒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 最近OConnor

16、等[9]发现,TPP1表达的缺失可以导致端粒保护蛋白复合体的形成障碍,Chen等[10]则发现TPP1具有调控胞核输出通路信号作用,直接调节其他端粒保护蛋白亚单位在核内水平. 鉴于TPP1在端粒保护蛋白复合体中的重要功能,我们设想是否可以通过抑制TPP1表达而诱导端粒功能障碍、抑制细胞增殖,为此我们构建了针对TPP1的siRNA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端粒DNA损伤反应的影响. MEF细胞经shTPP1作用后,内源性TPP1 mRNA表达受到完全抑制,伴随细胞生长明显迟缓,BrdU摄入细胞的阳性率较空载质粒转染的细胞减少3倍左右;同时shTPP1作用后细胞出现体积变大,形态扁平等细胞衰老的形

17、态学表现. 结果说明经shTPP1抑制内源性TPP1表达后可以抑制细胞增殖,导致细胞衰老. 真核细胞的端粒DNA隐藏于保护蛋白复合体之中,从而避免被细胞自身的DNA损伤检控机制识别为DNA双链断裂而诱导DNA损伤反应. 抑制TPP1表达导致细胞衰老是否可以归因于DNA损伤反应而引起的端粒功能障碍呢?为此我们对端粒DNA损伤反应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经shTPP1作用抑制TPP1表达后,DNA损伤蛋白H2AX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TIFs发生率在shTPP1作用后的ATM+/+细胞中达到40%~45%,明显高于转染空载质粒的ATM+/+对照细胞的%~%;而且γH2AX和53BP1形成的T

18、IF信号与端粒PNAFISH杂交信号相重合,表明DNA损伤反应发生在染色体的端粒. 在TPP1缺失的ATM+/+细胞中大约50%的细胞中出现至少5个TIF,但ATM敲除细胞在TPP1表达抑制后,γH2AX并无显着改变,也极少见到γH2AX或53BP1在端粒上形成TIF,表明抑制TPP1表达诱导的端粒DNA发生损伤反应依赖于ATM. 【参考文献】 [1] Ramiro E. Verdun, Jan Karlseder. Replic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elomeres[J]. Nature, 2007,21,447(7147):924-931. [

19、2] Yibin D, Sandy C. Role of telomeres and telomerase in genomic instability, senescence and cancer[J]. Lab Invest, 2007, 87:1071-1076. [3] de Lange T. Shelterin: The protein complex that shapes and safeguards human telomeres[J]. Genes Dev, 2005,19(18):2100-2110. [4] Cristofari G, Sikora K, Lingne

20、r J. Telomerase unplugged[J]. ACS Chem Biol, 2007, 2(3):155-158. [5] Liu D, Safari A, OConnor MS, et al. PTOP interacts with POT1 and regulates its localization to telomeres[J]. Nat Cell Biol, 2004,6(7):673-680. [6] Takai H, Smogorzewska A, de Lange T. DNA damage foci at dysfunctional telomeres[J

21、]. Curr Biol, 2003,13(17):1549-1556. [7] dAdda di Fagagna F, Teo SH, Jackson SP. Functional links between telomeres and proteins of the DNAdamage response[J].Genes Dev, 2004,18(15):1781-1799. [8] dAdda di Fagagna F, Reaper PM, ClayFarrace L, et DNA damage checkpoint response in telomereinitia

22、ted senescence[J]. Nature, 2003,13;426(696 3):194-198. [9] OConnor MS, Safari A, Xin H, et al. A critical role for TPP1 and TIN2 interaction in highorder telomeric complex assembly[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6,103(32):11874-11879. [10]Chen LY, Liu D, Songyang maintenance through spatial control of telomeric proteins[J]. Mol Cell Biol, 2007, 27(16):5898-5909.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