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官僚文化色彩浓厚、思想认识片面、功利意识突出、娱乐化倾向明显。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是:校园文化建设要养成学术自由的风气,要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要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问题;对策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实践中所继承、创造,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成果、精神财富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既具有文化的内在规定性,又具有高校自身的规律性和独特性。“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无形中在思想
2、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对现在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要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的意义;不能仅仅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手段,而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建设。一、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官僚文化色彩浓厚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治,没有政治理论的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无法实现;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过分强调官僚文化,将导致校园文化内容的单调、僵化和结构的畸形,最终阻碍校园文化的发展。中国
3、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人们养成了唯书唯上的行为习惯,习惯于一种格调、一种声音,从而形成了官僚文化。当十几年前,大学以自己有“象牙塔”的清高为荣,并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时,人们赞美高校为“阳光地带”,人们称赞大学领导“不象当官的”;而现在大学的某些领导越来越“象当官的”了,不知这是校园文化的进步还是庸俗化?校园文化本身具有多样性、自主性的特点,但有的高校,不管是什么文化活动,哪怕是一次简单的歌咏比赛或书法比赛,也要请相关的领导来宣布“开幕”或作“重要讲话”,长此以往,学生必然成为唯唯诺诺、唯马首是瞻的人,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二)思想认识片面许多高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上舍得花钱,搞建筑、
4、买设备、修道路、建广场、栽花植树,对这些外在的、收效快的项目,普遍比较重视;但对隐性的、潜在的精神文化建设积极性不高。校园文化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不注意日积月累的养成,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是不可能的。有的高校平时对校园文化建设不闻不问,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挂几条标语、拉几条横幅来应付。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几次活动、几场比赛就能解决问题的。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同起来,以为这只是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事,忽视了全体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
5、,限制了校园文化作用的发挥。(三)功利意识突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和实用化,“象牙塔”式的文化不再是校园文化的主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学生愈来愈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希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收获到看得见、用得上的成果,以利于毕业后派上用场。市场经济对校园文化最大的影响,就是校园文化的精神价值的丧失,大学校园精神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发生变异,短期行为的功利、实用对大学生产生诱惑。计算机考试、四六级英语考试、各种证书辅导班及商业广告贴满了校园的显着位置,带有明显商业宣传性质的学生活动赞助横幅挂满了运动场的周边。这种功利思想,也反映在学生的学习中。有些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取得高分,是为了考研究生,
6、是为了找到好的工作,这导致了他们由于学习压力大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一些基础性课程对学生而言,由于实用价值不大,学生逃课现象较为严重。(四)娱乐化倾向明显大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是繁重的,也是枯燥的,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学生通过唱歌跳舞、体育运动等,能够劳逸结合,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校园文化体现一定的娱乐性是必要的。但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普遍地存在着娱乐性内容过多的现象。大学生追求享受,这与社会大环境有关,也与他们是独生子女有关。玩网络游戏、谈恋爱、逛街、酗酒滋事等现象在大学里时有发生。“课桌文化”、“走廊文化”、“厕所文化”等存在于高校校园之中,反映了有些大学生上课不够专注,
7、精神空虚与寂寞,这是一种情绪渲泄,这种现象具有传染性,很容易影响其他同学。有的学生崇尚“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的生活模式,相信“青春不乐,一生白过;青春不美,老了后悔。”有的学生追求感官享受,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图一时快乐,有些校园文化活动可能在有意无意中纵容了这种情绪。在有的高校中“老乡会”盛行,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一)养成学术自由的风气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功能,大学的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坚定的探索精神,不是对现成事物和社会现象的阿谀奉承,而应该具有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的科学态度。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和正确,学者的活
8、动必须服从真理的标准,而不受任何外界的压力。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内忧外患、贫穷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民,特别是大学里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没有科学头脑,轻信盲从,这样的民族有亡国的危险。”大学要形成浓厚的学术环境,知识分子要具有探求知识真谛的勇气。正如哈佛大学校训所言:“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要做到学术自由,除了制度层面的外界干预以外,高校内部师生员工的信仰是关键,在现实社会条件下,要求学者有独善其身、不慕虚荣的境界,不为名利之争,不受物欲之累,真正使大学摆脱外界的束缚、放弃暂时的利益、成为学者进行科学探索的场所。学术自由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
9、大的,可以使他们丰富知识,更好地追随真理,而且学术自由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教育,能教育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和善于批判的创新精神。当然,有人担心,推崇学术自由会影响学校的稳定,特别是中国曾经有过“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的传统。因此,领导者多愿意把学习空气搞得沉闷一点,担心一旦学术自由了,会出现“杂音”,影响主旋律的发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学术批判而引发的政治斗争,把知识分子变成政治斗争的工具,教训是惨痛的。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大学的学术自由不是太多了,而是部分人仍心有余悸,学术自由太少了。校园文化建设要高扬学术自由的旗帜,真正把握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精髓。(二)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学校的教学、
10、科研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运用文化的力量推动教学、科研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即使是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也要强调其文化建设,并与教学、科研相协调,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创新活动的氛围。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使培养对象在知识和理性、情感和意志、兴趣和特长、品质和体魄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融知识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师生能了解到最新的学术动态、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信息内容,能开阔视野、启发思想、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颐养身心;还能够培养新思想,培养实践能力,拓宽和深化
11、教学、科研内容。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国情、社情,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锻炼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只有操场、舞厅、网吧的文化是不够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教师、学生的广泛参与,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看成仅仅是学生的事。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必须克服那种把校园文化活动当作业余时间的消遣活动的倾向,要把校园文化进一步引入到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去,把师生员工更多地吸引到校园文化阵地上来。(三)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
12、育力量,其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师生情操,构建师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师生的素质。正如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指出的:“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必须具有一个很高的文化品位。构筑一个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文化生态环境,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浓厚的学术氛围。充满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求善的人文精神。教育人、启迪人、感染人、熏陶人、引导人。充满着对人的终极关怀。充分调动人的主体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滋润着优秀人才的成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者是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这就决定了校园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它必定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文化的特质和精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处理好娱乐性文化与创新性文化的关系,
13、突出创新性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娱乐,而是以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广泛开展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形式上赋有创新色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营养,锻炼创新性思维。即使是一些浅层次的文化娱乐活动,也要寓教于乐,引导大学生从单纯的兴趣满足、感官愉悦中超脱出来,自觉地从娱乐中感受艺术熏陶,启迪理性思维,获得对社会与人生的感悟。有的学生整日沉湎于言情小说、游戏厅、网吧,有的甚至酗酒、赌博,陷入这种单纯的娱乐、甚至有害的文化误区,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要引导大学生多开展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应大力提倡那些高格调、高品位、艺术
14、性强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一种育人渠道,不能表面上轰轰烈烈,内容上却浅俗、空乏,流于平庸。开展文化活动要实,内容层次要高,要富于学术和创新的色彩。(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受益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主体意识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但是又出现了新的主体性迷失的情形,具体表现在正义感、责任感的淡化,荣辱观、是非观的混淆,公德心的缺乏,个人行为失范以及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抬头。我们要培养学生相对客观的而非急功近利的态度,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各种参与社会生活
15、的能力,把学生作为主体性的社会成员来培养,使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拥有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能够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以宽松、和谐、融合、亲切的校园文化形式,更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主动接受,行动上趋于自觉。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校园中的主流文化,它所肯定的事、行为被大多数学生所追求;它所否定的事物、行为为大多数学生所鄙弃。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受到校园文化的濡染。校园中的演讲、征文、辩论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社团是不同的信息、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的场所,不同成员之间的互动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具有很大的作用。活动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迫使学生深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很容易激发他们的灵感,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开拓视野,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活动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成才奠定基础。总之,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紧紧围绕教学和科研这个中心,提高认识,加强引导,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欢乐愉悦、文明健康、奋发进取的良好环境和文化氛围。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