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兴趣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合肥十九中 曾几何时,徜徉在文学殿堂中的我一度窃喜,所有学科中语文学科应真正是让学生感觉自己、感觉生命、感觉人的灵动心性的学科,是表达个体情意智慧的学科。学生怎能不爱它!可几年的躬耕教学,却让我时时感到一种危机,语文正渐渐被学生疏远、冷落,被理所当然地打入“冷宫”。学生“厌”学现象,在当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国的问题,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扼杀了学生的灵气?泯灭了他们的兴趣?冷却了他们对语文的热情?除去一些外在的社会因素外,反思自己,我们的教者本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和养成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确是我们语文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学生就会从被动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的效率自然会提高。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以为让学生自己与“语文”对话。把“语文”直接交给学生,让他们短兵相接。让学生了解语文,懂语文是最好的方法。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一种方法,使用一种手段,制造一个机会,一个情境,一些悬念,激起学生内敛于心的求知的渴望,让学生自己主动去与文本接触,去交流,去相爱。针对这些,我校在语文课堂上进行
3、了三阶段双点式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以及课堂上教师的点拨-点评,确保精讲,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让兴趣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使我们的课堂更添活力。现以我所教授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为例,与诸君遨游语文课堂,共赏兴趣之花。预习环节:(在第一课时的预习课上,完成本环节的教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叶圣陶先生曾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所以提前写好预习笔记能提高学习效率,启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如在教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预习课上,我让学生自由读了两遍课文,然后在全班分成六个
4、小组,分别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并根据内容给各组命名,有“字词疏通组”,“今昔对比组”,“原因探秘组”,“赏析品味组”,“资料搜集组”和“环保卫士组”。我设计了这六个小组的活动,并让小组长们根据本小组学生的特点来自己选择本小组的学习任务,挑战不同的难关,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预习课上气氛很热烈,各小组分到任务后都积极地准备起来。我通过对各组的巡视,对各小组在预习上出现的疑难给予适当的点拨。展示反馈环节:(第二课时的展示课上,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课堂教学的成效依靠师生共同努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该只是教师单方面滔滔不绝,讲解灌输,那样只会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教
5、师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只是通过方法的点拨和内容的点评去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为实现“学生与语文的接触”提供帮助,指导。我们的展示环节,就真正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宣讲者和文本的表演者。通过本环节的设置,本人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谈如何让学生的兴趣之花绽放在展示的课堂上。1、以富有感染力的导语,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我通常会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用故事引入、设计悬念、问题质疑、音乐、影视辅助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6、趣。比如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先通过语言描述美丽的罗布泊,让学生想象那令人向往的地方,接着我课件展示如今一片荒漠的罗布泊,两种强烈的反差,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嘘”的一声,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有了这样一种好奇心,我自信学生肯定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2、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兴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嘴,让学生能谈;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的东西。给他们自由,让他们成为主人。在展示课上,让学生自信走上讲台,以教者的身份去完成他们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如在第一小组“字词疏通组
7、”展示后,虽内容较简单,但我仍通过点评肯定学生的展示准备充分、认真。这样能让全班学生都有一种信心,相信本组的展示是重要的。接着“今昔对比组”进行展示,他们的展示较全面,书本上能直接找到需要的内容,学生完成较轻松。两组学生展示后,课堂上呈现的是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功能,激发兴趣。课件展示图画,给学生更直观地感觉罗布泊今昔的巨大反差,引出了下一组“原因探秘组”的活动。“原因探秘组”找到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改道”与“四盲”,但对深层原因的探究不够准确、具体,此时我立刻对学生予以点拨,引出对本文主旨的探讨、明确。并让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那位同学朗读很有激情(我
8、知道这是深入理解本文主旨后的情感),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借此机会,让学生点评读得好在哪里,学生的点评较到位,这样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有了这种情感再让“赏析品味组”同学展示本文精彩语句,在写法上对全体学生进行点拨,这比单纯地讲写法学生感兴趣地多,而且学生也更易于接受。4、体验成功,激发兴趣。每个人都有渴望成功的心态。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令教师满意,都要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如在对本课的题目进行质疑时,引导学生从“泊”字入手,让学生提出各种疑问,通过点评,肯定了学生的疑问是有价值的。并鼓励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就完成了本课重点内容的
9、学习。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中,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产生想学、愿学、会学的兴趣。最后两组是联系实际,拓展延伸的活动,“资料收集组”的同学课下搜集了不少身边破坏环境的例子,一个个案例的叙说,让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此刻,我的学生与作者吴刚已真正地达到了一种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鸣,一切尽在不言中,我的教学重点完成了。最后,“环保卫士组”的同学出场了,他们通过短剧、顺口溜、倡议书的形式来为环保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无论是短剧的表演还是书信的朗读,活动的同学完成很认真,听的同学也被深深地感染,在那一刻,我知道所有人心中想到的都是“环境保护”,我也趁此机会对本文进行小结,抒发我心中真正的感慨,让学生达到一种心
10、灵的震撼。最后师生共同沉浸在成功的满足中结束了本课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学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而语文课要让学生接受、喜欢,就必须让全体学生人人有与它亲密接触的机会,亲自品尝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获取成功的满足中,产生快乐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这样以后就会更愿意学习语文。以上是我通过预习-展示反馈的活动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去感受语文、拥抱语文。让语文回归生活,把学生引向生活,让学生触摸鲜活的、亲切可感的生活化语文,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语文的生命脉动、享受语文的智慧、吮吸语文的营养。而语文课堂则是学生吮吸语文营养的土壤,在这片土壤中我相信我的学生定能用他们的兴趣之花去孕育语文知识的硕果! 6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