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科学发展观的世界历史意义论文摘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对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幸福作出重大的贡献。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代化;和平与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不仅是振兴中华、指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而且具有重大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本文试从三个不同侧面论述这一问题。一、对发展科
2、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在很多方面对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新发展,这里我们只是从科学社会主义最核心、最本质的方面加以概括。科学社会主义从最广义的意义上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这里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从广义的意义上来说的。它的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追求人的解放,是旨在使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到足以消灭工农、城乡、脑力体力劳动三大差别,足以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从而使世界无产者和全人类都能免除繁重艰险的劳动,摆脱自然和社会任何形式的奴役,达到每个人都能全面自由发展,最终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所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
3、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是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看作是人类必将进入的一个更高级的文明阶段,而这个文明阶段的本质就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曾被一度扭曲过的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纠正。本来,1871年诞生的作为第一个工人阶级国家政权的巴黎公社已经在实践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其一,主要官员由人民普选产生并且随时可以罢免;其二,官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恩格斯曾经指出:这是“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内社会公仆
4、变为社会主人”的“两个可靠的办法”。可是后来前苏联完全背离了巴黎公社的这两大原则,实行各级党政干部等级授职的任命制和高薪特权制。前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表面上有民主选举,如选举苏维埃代表、党代表等,实际上从上到下严密控制选举,当选者大多是上级领导精心挑选的意中人,所以当选人大多衷心感激并且坚决服从党的领导人。各级党政领导人大代表都是从上而下层层任命,所以只是仰承、投靠上级,不对下级和人民负责,并且形成特殊利益集团。实际上从20世纪30年代起,前苏联共产党就自我培植了一个党、政、军高薪特权官僚集团,仅从工资待遇来看,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大约相差十倍,到30年代中期扩大到三十多倍,5
5、0年代中期又增至五十多倍,80年代初期猛增到一百多倍,因此,苏共实际上搞的是“以官为本”。虽然赫鲁晓夫执政时还高喊过“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但这种口头上标榜“以人为本”,实际上实行“以官为本”的过度集权社会主义、官僚特权社会主义,难以进行治本的自我改革,拖延到1991年,终于被广大人民完全识破,并且被广大人民抛弃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中国也在人的问题上犯过严重错误,主要表现为,忽视基本人性、人的需要,只要是与“人”有关的问题而一概视之为资产阶级的东西加以批判,甚至连我们党所一再强调的革命的人道主义都被抛在了一边,结果犯下了使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为敌我矛盾的严重错误。这
6、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针对这种严重违背“以人为本”的错误,邓小平同志20世纪90年代初,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实际上已从价值目标上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上,因而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江泽民同志更是明确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所阐述的科学发展观,更加直接、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的口号,要求我们党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真正地去尊重人、体贴人、爱护人、关心人、帮助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
7、关于未来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的价值追求已经开始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目标和基本原则。这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本质,因而有着重大意义。其次,“以人为本”主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马克思说过:“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在现阶段,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最高宗旨,这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我国当前社会所处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的形态的外化。从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就是从这个阶段上的人出发。生活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又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归宿。这就必须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准则,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以人为本”,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就是为了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方面的需要。第三,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说到底,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人的解放。旧的社会体制束缚人性的发展,压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我们只有选择符合人的本性的社会体制,才能充分发挥人的首创
9、和革命精神。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本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如何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当然还是要靠改革。改革,我们就必须要选择符合人的本性的社会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模式等。这同样是由现阶段的人性所决定的,完全可以由人本主义原理加以说明。第四,我们今天的改革已经处于攻坚阶段。改革的深入发展,必定要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都存在着一个社会承受限度的问题。如果忽视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超越人们的承受能力,它必定是行不通的。当前,如何消除贫富过于悬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
10、何解决贫困群体的生活困难等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影响社会稳定。科学发展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这一新发展,体现了人本关怀和文明进步的新思想和新观点。它表明,人的进步,才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的发展,才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发展。这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将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其他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都有可供借鉴之处。二、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现代化在不同的国家与民族有不同的实现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少数发展中国家走上“新兴工业化”的道路以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摆脱了殖民统治独立后,仍然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进行社会改革的艰巨任务。特别是从20世纪60
11、年代开始,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单纯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了经济增长速度。就第三世界整体说来,也达到了发展机构所设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5的指标。然而仅有经济增长并没有改善第三世界国家千百万人的生活状况,甚至经济增长还带来了种种意想不到的不良结局和灾难性后果。这使人们对发展中国家“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社会发展观开始了怀疑和反思。然而,理论反思和阐述是一回事,在实践中能否很好地实现则又理当别论。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制度,特别在理论指导上缺乏全面性,在实践上又往往是顾此及彼,所以最终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中国,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和以最广大人民的生存与发展为第一目标条件下,在政策与战略策略
12、上更容易和实施以人为出发点的思想。“问题在于以往缺少正确的认识及与此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法令。一旦明确了指导思想并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后,很快就会在实践上产生积极效果。”所以,人们发现,科学发展观提出后,中国在注重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是处在当今世界前列甚至在行动上是超前的。首先,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发展的社会公正性,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防止两极分化,使改革成果为全体人民和广大的基层群众所拥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盲目地效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也就是把私有化作为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其理由是:一是搞市场经济必须明确产权,而明确产权必须实
13、行私有化;二是只有私有化才能提高经济效率。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改革,其结果必然造成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在拉美(古巴除外),在东欧中亚地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内部,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且有进一步加剧之势。伴随着西方全球化的进程,一些发展中国家腐败成风,某些权势阶层不择手段,聚敛财富,成为第三世界中暴富起来的新贵。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在注重社会的公正性,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结合,防止社会的两极分化,使改革成果为普通人民和广大的基本群众所享有,在一定意义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这是因为,追求公平或平等是人类最普适的价值,科学发展观所要解决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也正是社会的公平或公正问题。
14、正如拉尔夫米利班德指出的,社会主义的平等观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价值所在:“平等主义不是指完全的平等,那是一种误解,它指的是从根本上减少各个方面的不平等收入、财富和生存机会,而这些方面的不平等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内在本质。”科学发展观为世界人民,尤其是为广大第三世界人民树立了榜样,使他们看到:发展中国家搞现代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加快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可以加快增强综合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快改善人民生活,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和其他种种弊端,从而增强社会主义对他们的吸引力。其次,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超越只注重经济发展模式的道路,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层面的发展,对
15、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作为后发的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一般都是把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指标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要求单纯用人均国民收入作为衡量发展的标准,而往往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发展,因此,这些国家随之提出了基本需要的发展战略,并要求改变单纯用人均国民收入来衡量发展的标准,发展必须在社会建设和政府改革等方面都取得进展。事实上,虽然这些发展中国家意识到了发展的全面性,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或者指导理论不能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全面发展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作为已经有了系统的科学理论并且能够在实践中把这一科学理论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的中国共产党,突出了发展的全面性
16、要求,因而它将为发展中国家规定和指引着发展是一个包括社会各方面因素的系统的、综合的进步过程,而不是个别指数百分比的增长的方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努力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进步,而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就必须要有一个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三,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好地处理人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警示意义。发展中国家搞现代化,往往都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很多发展中国家现在环境急剧恶化。全世界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270万人中的90在第三世界,另外每年还有2500万
17、人因农药中毒,500万人死于污水引起的疾病,相当多城市中的幼儿都患有对大脑有破坏作用的铅浓缩症。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选择一条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更好的处理人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低度消耗资源的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降低资源消耗,杜绝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第四,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发展自主创新性,超越那种单纯的引进式,跟踪式等发展模式,更加自觉的走向独立自主的创新式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往往采取的是单纯的引进
18、式、跟踪式发展模式,一味地模仿、依赖外国特别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结果造成了对西方的盲目依赖,因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上已经有不止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提出,要由片面依赖外国转而注重地区联合和依靠自己人民的力量,人们由此看到的不仅是政策上的某种调整,而且是在历史运动最深层发生决定性作用的人民意志的活跃。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无疑是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要结合本国情况灵活借鉴,走本国特色现代化建设之路的模式。这对于发展中国家不致重蹈西方现代化走过的弯路,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三、对促进
19、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意义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既是中国共产党对内的基本国策,同时也是向世界发出的宣言和承诺。只有把这一思想推及到世界范围,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才能进一步彰显科学发展观的博大的思想基础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特别是作为正在走向世界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现代化发展尤其离不开对国际格局新变化的科学判断和有利条件的充分利用。充分利用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环境,将对外和平发展与对内和谐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和谐为目标,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
20、张,努力同各国一道实践建立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第一,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第二,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
21、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不搞军备竞赛,不搞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三,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系。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第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继续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历史上的大国崛起往往都是伴随着掠夺资源、对外扩张,甚至战争。崛起中的中国将以何种姿态融人世界,事关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同时为外部世界所普遍高度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回答。这处处都体现着促进世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思想。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