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米病虫害防治玉米病虫害防治(fngzh)(fngzh)技术技术第一页,共七十二页。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玉米主要病害防治玉米主要病害防治玉米主要虫害玉米主要虫害(chnghi)(chnghi)防防治治苗期地下害虫防治苗期地下害虫防治第二页,共七十二页。玉米玉米(ym(ym)顶腐病顶腐病玉米玉米(ym(ym)大斑病大斑病玉米玉米(ym(ym)小斑病小斑病玉米玉米(ym(ym)茎基腐病茎基腐病玉米玉米(ym(ym)丝黑穗病丝黑穗病玉米玉米(ym(ym)疯顶病疯顶病玉米玉米(ym(ym)苗枯病苗枯病主要主要(zhyo)病害病害第三页,共七十二页。玉米玉米(ym(ym(ym(ym)病害的防治病害的防
2、治主主要要病病害害有有大大小小斑斑病病、丝丝黑黑穗穗病病(乌乌米米)、顶腐病和茎基腐病。、顶腐病和茎基腐病。防防治治玉玉米米病病害害最最基基本本的的途途径径是是选选用用抗抗病病品品种种,经经黑黑龙龙江江省省农农作作物物品品种种审审定定委委员员会会审审定定推推广广的的玉玉米米品品种种对对这这些些病病害害都具有一定的抗性。都具有一定的抗性。药药剂剂拌拌种种(yo(yo j j bn bn zhzhn n)对对防防治治丝丝黑黑穗穗病病有有一一定效果。定效果。合合理理轮轮作作对对防防治治大大斑斑病病和和茎茎基基腐腐病病有有一一定效果。定效果。第四页,共七十二页。(一)玉米(一)玉米(ym)(ym)顶腐
3、病顶腐病 是我省近年来新发生是我省近年来新发生(fshng)(fshng)的一种病害,危害较重,的一种病害,危害较重,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学术学术界有争议,但一至说法认为界有争议,但一至说法认为真菌引起。真菌引起。第五页,共七十二页。玉玉 米米 顶顶 腐腐 病病发生特点发生特点 在玉米在玉米3-43-4叶期发生,发病病株心叶沿着叶脉叶期发生,发病病株心叶沿着叶脉(ymi)(ymi)褪绿成黄绿相间条纹,心叶青枯萎蔫、扭曲,褪绿成黄绿相间条纹,心叶青枯萎蔫、扭曲,靠近土表面茎基部节间短,常有象虫蛀孔道状开靠近土表面茎基部节间短,常有象虫蛀孔道状开裂,维管束变褐,发病严重病株根部
4、出现分蘖,裂,维管束变褐,发病严重病株根部出现分蘖,植株矮化(植株矮化(降雨后突然升温发病重,品种间抗性降雨后突然升温发病重,品种间抗性差异,今年重)差异,今年重)第六页,共七十二页。传传 播播 途途 径径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以土壤、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以土壤、病残体、种子带菌为主,病残体、种子带菌为主,特别是种子带菌可远距特别是种子带菌可远距离传播,始发病区域不离传播,始发病区域不断扩大;且病株产生的断扩大;且病株产生的病源病源(bn(bn yun)yun)菌分生孢子菌分生孢子还可以随风雨传播,进还可以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与玉米其它行再侵染。与玉米其它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的危
5、害损失更重、潜在的危害损失更重、潜在危险性较大。危险性较大。第七页,共七十二页。防 治 方 法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中耕雨后及时中耕(zhnggng)(zhnggng)铲蹚排铲蹚排湿湿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发病初期50%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500倍或倍或70%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600-800倍加上芸苔素内酯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再加倍加上芸苔素内酯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再加叶面肥叶面喷施,可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叶面肥叶面喷施,可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第八页,共七十二页。(二)玉米(二)玉米(
6、ym)(ym)(ym)(ym)大斑病大斑病是我省常发生主要病害。玉米大斑病是我省常发生主要病害。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是玉米的重要叶部病害之一。病等。是玉米的重要叶部病害之一。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病菌借风雨、气流传播,一内越冬,病菌借风雨、气流传播,一年可多次侵染植株,玉米自苗期至后年可多次侵染植株,玉米自苗期至后期期(huq)均可发生。玉米拔节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玉米拔节至抽穗期如果连续阴雨、温度在如果连续阴雨、温度在20
7、-25易发病易发病第九页,共七十二页。主主 要要 症症 状状(1 1)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部位出现水渍状)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部位出现水渍状(室内)或灰绿色小斑点(田间)。(室内)或灰绿色小斑点(田间)。(2 2)后沿叶脉方向迅速向两端扩大)后沿叶脉方向迅速向两端扩大(kud)(kud)形成黄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3 3)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4 4)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叶片变黄枯死,)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表面有灰黑色霉层潮湿时病斑表面有灰黑色霉层第十页,共七十二页。症状症状(zhngzhung)(
8、zhngzhung)大斑病为害叶片、叶鞘大斑病为害叶片、叶鞘和苞叶和苞叶。病斑。病斑叶脉叶脉向两向两端扩展端扩展(kuzhn),形成,形成暗褐色大斑暗褐色大斑(拔节、抽穗(拔节、抽穗)德美亚一号田间大斑病发生德美亚一号田间大斑病发生(fshng)(fshng)情况情况第十一页,共七十二页。大斑病大斑病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感病程度差异较大,感病程度差异较大,感病品种较易发病,感病品种较易发病,德美亚一号不抗病、德美亚一号不抗病、克单克单14强于德美亚强于德美亚一号,垦单一号,垦单16较抗较抗病玉米,玉米孕穗、病玉米,玉米孕穗、抽穗期间氮肥不足、抽穗期间氮肥不足、低洼连坐地块、密低洼连
9、坐地块、密度度(md)大易发病大易发病第十二页,共七十二页。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 适期早播;适期早播;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以降低田间合理密植,以降低田间(tin jin)(tin jin)湿度;湿度;实行轮作和实行轮作和清除、深埋病残体;清除、深埋病残体;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50%50%多菌灵多菌灵500500倍液倍液,50%,50%甲基硫菌灵甲基硫菌灵600600倍液倍液,75%,75%百菌清百菌清800800倍液隔倍液隔10d10d防一次,连续防治防一次,连续防治2 2次次3 3次。目前防治的次。目前防治的新药有新药有50%50%扑海因
10、,扑海因,10%10%世高,世高,70%70%代森锰锌,代森锰锌,70%70%可杀得等。可杀得等。拔节至抽穗期发病防治比较困难,农场预防为主,飞机拔节至抽穗期发病防治比较困难,农场预防为主,飞机航化航化防防 治治 方方 法法第十三页,共七十二页。(三)玉米(三)玉米(ym)(ym)小斑病小斑病比大斑病发生稍晚,抽穗、灌浆比大斑病发生稍晚,抽穗、灌浆期发病,高温多雨发病严重。发期发病,高温多雨发病严重。发病初期病初期(chq)摘除玉米植株下部老摘除玉米植株下部老叶、病叶。增施磷钾肥,药剂防叶、病叶。增施磷钾肥,药剂防治同大斑病同治同大斑病同小斑病:为害叶片多在叶脉小斑病:为害叶片多在叶脉间产生椭
11、圆形或近长方形斑,间产生椭圆形或近长方形斑,黄褐色,边缘黄褐色,边缘(binyun)有紫有紫色或红色晕纹圈色或红色晕纹圈(抽穗、灌浆抽穗、灌浆)第十四页,共七十二页。(四)玉米(四)玉米(ym)(ym)茎基腐病茎基腐病第十五页,共七十二页。玉米玉米(ym)(ym)茎基腐病茎基腐病 我省近几年发生严重,该病由多种病我省近几年发生严重,该病由多种病菌单独或复合浸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菌单独或复合浸染造成根系和茎基部腐烂,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部腐烂,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f(f bng)bng),乳熟末期至蜡熟期显病高峰。,乳熟末期至蜡熟期显病高峰。该病又称青枯病,属于土传病害,该病又称青枯病,属于土传病害,
12、病原菌在种子、土壤、有机粪肥中病原菌在种子、土壤、有机粪肥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的病残体上越冬。症状:(症状:(1 1)从根部伤口侵入,一般由下)从根部伤口侵入,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迅速扩展萎蔫。(部叶片,向上迅速扩展萎蔫。(2 2)叶)叶片灰绿色,水烫状,呈青枯状,叶片片灰绿色,水烫状,呈青枯状,叶片逐渐变黄而死。(逐渐变黄而死。(3 3)病株)病株茎基部变软,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遇风易倒折。(4 4)从始)从始见病至全株显症一般见病至全株显症一般7 7天,短的天,短的1 13 3天,长的可持续天,长的可持续1515天天第十六页,共七十二页。防防 治治 方方 法法(1
13、1)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 (2 2)农业防治)农业防治 适当晚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适当晚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 氮、磷、钾合理使用,尤其是氯化钾能减轻该病的氮、磷、钾合理使用,尤其是氯化钾能减轻该病的发生,发生,10kg/10kg/亩;亩;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排除田间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轮作换茬。积水、轮作换茬。(3 3)种子处理)种子处理(chl)(chl),播种前,播种前25%25%粉锈宁拌种,或用粉锈宁拌种,或用种子重量种子重量4%4%的的5%5%根保种衣剂拌种。根保种衣剂拌种。25%25%咪鲜胺乳咪鲜胺乳油与油与50%50%多菌灵按多菌灵按1:11:1混合后,用种子重
14、量混合后,用种子重量0.2%0.2%药药剂拌种。利用增产菌按种子种量的剂拌种。利用增产菌按种子种量的0.2%0.2%拌种。拌种。第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玉米玉米(ym(ym)穗腐病穗腐病 又称赤霉病、果穗干腐病,在全国各玉米主产区均有发生,其病原早在上个世纪又称赤霉病、果穗干腐病,在全国各玉米主产区均有发生,其病原早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已搞清年代已搞清,对其危害损失、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对其危害损失、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sh),以后随着中单,以后随着中单2号抗病号抗病品种的大面积推广,该病得到控制,但近年品种的大面积推广,该病得到控制,但近年“青秆成熟青秆成熟”的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穗腐病的
15、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穗腐病发生有加重趋势,给制种企业种植业及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发生有加重趋势,给制种企业种植业及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危害性危害性受病籽粒黑褐色或红褐色,百粒重降低受病籽粒黑褐色或红褐色,百粒重降低1/2以上,品质变坏。人畜食用后会引起中毒以上,品质变坏。人畜食用后会引起中毒反应,种子中带有病粒,播种量增加反应,种子中带有病粒,播种量增加1倍倍。今年特殊年份容易发病今年特殊年份容易发病第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症症 状状玉米穗腐病在田间自幼苗玉米穗腐病在田间自幼苗(yumio)(yumio)至成熟期都可至成熟期都可 发生,最典型的症状为种子霉烂、弱苗、茎腐发生,最典型的症状为种子霉烂
16、、弱苗、茎腐 穗腐,穗腐,其中以穗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其中以穗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种子霉烂与弱苗:病菌污染粘附在种子表种子霉烂与弱苗:病菌污染粘附在种子表 面,经播种后,受害重者不能发芽而霉烂,造成缺苗断垄;轻者出苗后生长细弱缓慢,形成弱苗。面,经播种后,受害重者不能发芽而霉烂,造成缺苗断垄;轻者出苗后生长细弱缓慢,形成弱苗。穗腐:大田再侵染发病初期果穗花丝黑褐色,水浸状,穗轴顶端及籽粒变成黄褐色,粉红色或黑褐穗腐:大田再侵染发病初期果穗花丝黑褐色,水浸状,穗轴顶端及籽粒变成黄褐色,粉红色或黑褐色,并扩展到果穗的色,并扩展到果穗的1/3-1/21/3-1/2处,当多雨或湿度大时可扩展到全部
17、果穗。患病的籽粒表面生有灰白色或处,当多雨或湿度大时可扩展到全部果穗。患病的籽粒表面生有灰白色或淡红色霉层,白絮状或绒状,果穗松软,穗轴黑褐色,髓部浅黄色或粉红色,折断露出维管束组织。淡红色霉层,白絮状或绒状,果穗松软,穗轴黑褐色,髓部浅黄色或粉红色,折断露出维管束组织。第十九页,共七十二页。病源菌从玉米苗期至种子贮藏期均可侵入与为害,而霉烂损失在果穗病源菌从玉米苗期至种子贮藏期均可侵入与为害,而霉烂损失在果穗收获风干过程中。病源菌在种子、玉米根茬、茎秆、穗轴等植物病残体上收获风干过程中。病源菌在种子、玉米根茬、茎秆、穗轴等植物病残体上腐生越冬,翌年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子囊孢子成熟飞散,落在玉
18、米花丝腐生越冬,翌年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子囊孢子成熟飞散,落在玉米花丝(hu s)(hu s)上兼性寄生,然后经花丝上兼性寄生,然后经花丝(hu s)(hu s)侵入穗轴及籽粒引起穗腐。穗腐的发侵入穗轴及籽粒引起穗腐。穗腐的发病程度受品种、气候、玉米螟为害、农艺活动、果穗(原粮、种子)贮藏病程度受品种、气候、玉米螟为害、农艺活动、果穗(原粮、种子)贮藏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第二十页,共七十二页。发病发病(f bng)(f bng)条件条件 9-109-10月份降雨量及阴雨天数是发病的关键:月份降雨量及阴雨天数是发病的关键:玉米收获期及收获后由于秋玉米收获期及收获后由于秋雨连绵
19、雨连绵(linmin)(linmin),造成农户对果穗不能及时收获和剥皮晾晒,给病菌的,造成农户对果穗不能及时收获和剥皮晾晒,给病菌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湿度条件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湿度条件 温度条件适合病菌的生长发育温度条件适合病菌的生长发育9/9/下下-11/-11/上是玉米成熟到果穗晾晒期,该段时间平均气温上是玉米成熟到果穗晾晒期,该段时间平均气温12.6-6.512.6-6.5,能够满足病菌生,能够满足病菌生长发育。如果果穗堆积在一起,呼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更有利于病菌再侵染,扩大病长发育。如果果穗堆积在一起,呼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更有利于病菌再侵染,扩大病害程度。害程度。玉米螟为害严重的
20、地块发病重玉米螟为害严重的地块发病重在调查中发现,凡被玉米螟为害的果穗或茎在调查中发现,凡被玉米螟为害的果穗或茎秆,穗腐与茎腐同时发生,经济损失重。这是因为玉米螟钻蛀所排粪便秆,穗腐与茎腐同时发生,经济损失重。这是因为玉米螟钻蛀所排粪便污染了茎秆与穗轴,给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场所。污染了茎秆与穗轴,给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场所。发病程度与种植方式和播期有关发病程度与种植方式和播期有关根据调查,地膜覆盖和适期早播,能提早玉米的成熟期,使易感病品种的根据调查,地膜覆盖和适期早播,能提早玉米的成熟期,使易感病品种的穗轴和籽粒含水量较低发病低。穗轴和籽粒含水量较低发病低。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二页。防防 治
21、治 措措 施施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严重地区,应选种抗性强、果穗苞叶不开裂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严重地区,应选种抗性强、果穗苞叶不开裂的品种。实行的品种。实行(shxng)(shxng)轮作,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合轮作,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地膜覆盖,适期早播,站秆扒皮促早熟。注意防虫、减少伤口。折断病理施肥,地膜覆盖,适期早播,站秆扒皮促早熟。注意防虫、减少伤口。折断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病再新扩展。充分成熟后及时采收,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病再新扩展。充分成熟后及时采收,充分晾晒后入仓充分晾晒后入仓贮存贮存,必须对玉米
22、秸秆、穗轴、根茬及时处理,减轻病虫初侵染源。必须对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及时处理,减轻病虫初侵染源。化学防治。化学防治。种子包衣或拌种。可用种子包衣或拌种。可用20%20%福福 克种衣剂包衣,每克种衣剂包衣,每100100千克种千克种子用药子用药440440800800克,或用克,或用30%30%多多 克克 福种衣剂包衣,每福种衣剂包衣,每100100千克种子用药千克种子用药200200300300克。克。防治穗虫。在籽粒建成初期,及时防治害虫(主要是玉米螟、黏防治穗虫。在籽粒建成初期,及时防治害虫(主要是玉米螟、黏虫、象甲虫、金龟子、蝽类)对穗部的危害。虫、象甲虫、金龟子、蝽类)对穗部的危害。
23、大喇叭口期,用大喇叭口期,用20%20%井冈霉素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或可湿性粉剂或40%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 200 200克制成药土点心,可防治病菌侵克制成药土点心,可防治病菌侵染叶鞘和茎秆。吐丝期,用染叶鞘和茎秆。吐丝期,用65%65%的可湿性代森锰锌的可湿性代森锰锌400400500500倍液喷果穗,以预倍液喷果穗,以预防病菌侵入果穗防病菌侵入果穗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二页。(五)丝黑穗病(五)丝黑穗病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二页。玉米玉米(ym)(ym)丝黑穗丝黑穗病病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病菌可在秸杆、粪肥或粘附于种子病菌可在秸杆、
24、粪肥或粘附于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存活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存活2 2年年-3-3年,该病是苗期的系统性侵年,该病是苗期的系统性侵染病害染病害(bnghi)(bnghi),一年侵染一次。,一年侵染一次。1.1.田间诊断田间诊断 (1 1)雌穗发病,穗)雌穗发病,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果穗外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果穗外部较好,内部一团黑粉(厚垣孢子部较好,内部一团黑粉(厚垣孢子)和散乱的丝状物(维管束残余物)和散乱的丝状物(维管束残余物)()(2 2)雄穗发病,花序被破坏变)雄穗发病,花序被破坏变黑,花器变形,雄花变成黑粉黑,花器变形,雄花变成黑粉(3 3)病株矮化。)病株矮化。丝
25、黑穗病只危害雄穗和果穗,丝黑穗病只危害雄穗和果穗,与黑粉病不同,丝黑穗危害比与黑粉病不同,丝黑穗危害比黑粉病大黑粉病大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二页。丝黑穗病苗期症状:植株矮化、节间缩短丝黑穗病苗期症状:植株矮化、节间缩短(sudun)(sudun)、茎基部膨大、下粗上细,茎基部膨大、下粗上细,6-76-7叶症状明显叶症状明显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二页。防防 治治 方方 法法1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 2 2、农业防治、农业防治 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进行高进行高温堆肥,杜绝生肥下地;温堆肥,杜绝生肥下地;三年以上轮作,及时清三年以上轮作,及时清除病瘤和病残体;除病瘤和病残体;调
26、整播期和提高播种质量。调整播期和提高播种质量。适当推迟播期,播前选种、晒种提高种子发芽势。适当推迟播期,播前选种、晒种提高种子发芽势。精细整地,适当浅播,足墒下种。这些措施均可精细整地,适当浅播,足墒下种。这些措施均可促进快出苗、出壮苗,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机会,促进快出苗、出壮苗,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机会,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3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种子包衣:种子包衣:用用15腈菌唑腈菌唑EC种衣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防效优于三唑酮,拌种,防效优于三唑酮,具有缓释性和较长的持久性。也可用具有缓释性和较长的持久性。也可用12.5的烯唑醇的烯唑醇可湿性粉
27、剂或可湿性粉剂或2戊唑醇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戊唑醇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生产中应注意含烯唑醇类种衣剂低温拌种,生产中应注意含烯唑醇类种衣剂低温(dwn)药药害问题。害问题。(克百威、福美双、多菌灵无效)克百威、福美双、多菌灵无效)2007年黑年黑龙江省双城、阿城、宾县、肇东、肇源等市县调查,发病率为龙江省双城、阿城、宾县、肇东、肇源等市县调查,发病率为15%20%,严重地块,严重地块达到达到60%以上以上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二页。(六)疯顶病(六)疯顶病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疯顶病疯顶病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玉米疯顶病病状及危害玉米疯顶病病状及危害 玉米疯顶病又名玉米指疫霉病。玉米疯顶
28、病又名玉米指疫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玉米病害,是一种毁灭性玉米病害,是中国进境植物检疫对象。病株从是中国进境植物检疫对象。病株从6 68 8叶开始显症,抽雄后症状明显,主要症状如下:叶开始显症,抽雄后症状明显,主要症状如下:(1 1)病苗高)病苗高20203030厘米时,可形成分蘖,有时厘米时,可形成分蘖,有时1 1株有株有6 61010个分蘖,但叶片变窄,个分蘖,但叶片变窄,质地坚韧,叶色较浅,心叶黄化,上部叶片扭曲、皱缩或卷成筒状,心叶不能展开,叶鞘质地坚韧,叶色较浅,心叶黄化,上部叶片扭曲、皱缩或卷成筒状,心叶不能展开,叶鞘表面呈疣状,重者枯死,造成田间缺苗断垄。表面呈疣状,重者枯死,造成
29、田间缺苗断垄。(2 2)雄穗叶化,全部雄穗异常)雄穗叶化,全部雄穗异常(ychng)(ychng)增生,正常的花序全部或部分成为变态增生,正常的花序全部或部分成为变态的小叶,小叶簇生,变态叶状花序扭曲皱缩成一团,或小穗呈疯顶状,似的小叶,小叶簇生,变态叶状花序扭曲皱缩成一团,或小穗呈疯顶状,似“刺猬刺猬”,不能,不能产生正常雄花。产生正常雄花。(3 3)雌穗受侵染后,表面看果穗较正常,但果穗粗长,苞叶皱缩增厚,多数病)雌穗受侵染后,表面看果穗较正常,但果穗粗长,苞叶皱缩增厚,多数病株节问缩短、矮化,果穗畸形,无花丝。重者果穗内部全为苞叶,穗成多节茎状,整个果株节问缩短、矮化,果穗畸形,无花丝。
30、重者果穗内部全为苞叶,穗成多节茎状,整个果穗呈竹笋状,不结实,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穗呈竹笋状,不结实,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4 4)上部叶和心叶紧卷,严重扭曲成不规则团状或牛尾巴状,植株不抽雄。)上部叶和心叶紧卷,严重扭曲成不规则团状或牛尾巴状,植株不抽雄。(5 5)植株轻度或严重矮化,上部叶片簇生,叶鞘呈柄状,叶片变窄,有的病株)植株轻度或严重矮化,上部叶片簇生,叶鞘呈柄状,叶片变窄,有的病株疯长,头重脚轻,易折断。疯长,头重脚轻,易折断。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二页。玉米疯顶病发病规律玉米疯顶病发病规律 该病属土传、种传系统侵染性病害,一些病株同时伴有玉米瘤该病属土传、种传系统侵染性病害
31、,一些病株同时伴有玉米瘤黑粉病发生。病菌在苗期侵染植株,并随植株生长点的生长而黑粉病发生。病菌在苗期侵染植株,并随植株生长点的生长而到达果穗与雄穗,玉米播后到苗期是主要感病期。受疯顶病侵到达果穗与雄穗,玉米播后到苗期是主要感病期。受疯顶病侵染的玉米一般染的玉米一般(ybn)(ybn)不能结实。病菌在淹水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的不能结实。病菌在淹水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的孢子侵入寄主,多雨年份及低洼积水田块较易发病,低温也利孢子侵入寄主,多雨年份及低洼积水田块较易发病,低温也利于病害发生。于病害发生。玉米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株间湿度高玉米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株间湿度高发病重:重茬连作,造
32、成病菌积累发病重;发病与品种也有发病重:重茬连作,造成病菌积累发病重;发病与品种也有一定关系,通常马齿种比硬粒种抗病。一定关系,通常马齿种比硬粒种抗病。第三十页,共七十二页。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深翻土壤,促进病残体腐烂。加强种子检疫,避免从病区调种,杜绝病原传入。常年发病地块选种抗病品种,并与非禾本科作物如棉花或豆类轮作。搞好玉米健康栽培,平整土地,整治排灌系统(xtng),提高田间排水能力,防止苗期田间积水。播前选用杀菌剂进行拌种,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4%杀毒矾(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4%拌种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发病初期用53金雷多米尔锰锌水分散粒剂4006
33、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防治(fngzh)措施措施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二页。(七)苗枯病(七)苗枯病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二页。苗苗 枯枯 病病 症症 状状玉米苗枯病一般在苗期发生,先在种子玉米苗枯病一般在苗期发生,先在种子根和根尖处产生褐变,后扩展到整个根和根尖处产生褐变,后扩展到整个根系,根毛减少,无次生根或少有次根系,根毛减少,无次生根或少有次生根,并向上引起茎基部水浸状腐烂。生根,并向上引起茎基部水浸状腐烂。叶鞘变褐色并呈撕裂状,叶片变黄,叶鞘变褐色并呈撕裂状,叶片变黄,叶缘呈枯焦状,心叶卷曲易折叶缘呈枯焦状,心叶卷曲易折,随后自随后自下而上叶片逐渐干枯,无次生根的则下而上叶片逐渐干枯,无次生
34、根的则死苗,有少量次生根的形成死苗,有少量次生根的形成(xngchng)(xngchng)弱弱苗。危害轻的幼苗地上部无明显症状,苗。危害轻的幼苗地上部无明显症状,多在叶尖处发黄,并逐渐向叶片中部多在叶尖处发黄,并逐渐向叶片中部发展,严重的心叶逐渐青枯萎焉发展,严重的心叶逐渐青枯萎焉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二页。苗枯病发生苗枯病发生(fshng)(fshng)原因原因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玉米苗枯病一般发生在玉米苗枯病一般发生在播后至播后至7 7月上旬。在长期干旱的情况下,月上旬。在长期干旱的情况下,玉米播后至发根期间,突遇中到大雨玉米播后至发根期间,突遇中到大雨而使土壤板结,造成土温低、湿度大而使土
35、壤板结,造成土温低、湿度大的环境,易感染此病。地势低洼、土的环境,易感染此病。地势低洼、土壤贫瘠、黏土地、盐碱地且施用玉米壤贫瘠、黏土地、盐碱地且施用玉米除草剂的地块发病除草剂的地块发病(f bng)(f bng)重,另外种重,另外种子质量不高、播种过深也易发病子质量不高、播种过深也易发病(f(f bng)bng)。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二页。苗枯病防治方法苗枯病防治方法(fngf)(fngf)(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2)合理施肥、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肥,加强苗期田间管理,促苗早发和生长健壮增施磷肥,加强苗期田间管理,促苗早发和生长健壮,提
36、高抵抗能提高抵抗能力;力;发病田最好不要再用玉米除草剂。发病田最好不要再用玉米除草剂。雨后及时划锄,打破雨后及时划锄,打破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气性,促进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气性,促进(cjn)根系生长发育,提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败叶,减少越冬病原菌高抗病能力;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败叶,减少越冬病原菌。(3)种子处理。采用种衣剂包衣或用三唑类杀菌剂等拌种、种子处理。采用种衣剂包衣或用三唑类杀菌剂等拌种、浸种。如用浸种。如用25粉锈宁(三唑酮)拌种粉锈宁(三唑酮)拌种(拌种量为拌种量为0.30.4)和用和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克加水克加水100毫升,
37、拌种毫升,拌种5千克千克。(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6 6月下旬至月下旬至7 7月上旬,用甲基托布津月上旬,用甲基托布津800800倍倍液液(甲基硫菌灵)或百菌清或百菌清10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倍液喷雾防治1212次。次。重点喷重点喷施玉米苗基部或根部。施玉米苗基部或根部。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二页。二、玉米主要二、玉米主要(zh(zhyo)yo)虫害虫害玉米螟、玉米蚜、黏虫玉米螟、玉米蚜、黏虫、斑须蝽、斑须蝽、玉米蓟马玉米蓟马(j m)、玉米红蜘蛛、玉米红蜘蛛、地老虎、蛴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螬、金针虫、蝼蛄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二页。(一)玉米螟(一)玉米螟 各虫态:成虫各虫态:成虫卵卵幼
38、虫幼虫蛹蛹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玉玉 米米 螟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hichng),玉米螟可危害,玉米螟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北能,降低籽粒产量。北方春玉米区因玉米螟为方春玉米区因玉米螟为害,一般年份减产害,一般年份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减产左右,大发生年减产20%30%。严重发生时可。严重发生时可达达30%50%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二页。发发 生生 规规 律律玉米螟以老熟幼虫玉米螟以老熟幼虫(yuchng)(yuchng)在在玉米秸秆或根茬中越冬,玉米秸秆或根茬中越冬,第二年第二年6 6月上旬开
39、始化蛹,月上旬开始化蛹,6 6月下旬月下旬-7-7月中旬蛹羽化为月中旬蛹羽化为成虫,成虫,成虫将卵产在植株成虫将卵产在植株中上部叶片背面的叶脉附中上部叶片背面的叶脉附近,幼虫孵化后向新叶内近,幼虫孵化后向新叶内集中危害,幼虫稍大后,集中危害,幼虫稍大后,取食幼穗。取食幼穗。成虫每次产卵成虫每次产卵20-60粒多选择玉米叶片北粒多选择玉米叶片北面的主叶脉的两侧产卵。面的主叶脉的两侧产卵。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二页。危危 害害 症症 状状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群聚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群聚取食心叶叶肉,留下白色薄膜状表皮,呈花叶状;取食心叶叶肉,留下白色薄膜状表皮,呈花
40、叶状;2、3龄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潜藏为害,心叶展开龄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潜藏为害,心叶展开后,出现整齐的排孔;此后,陆续蛀入茎秆继续后,出现整齐的排孔;此后,陆续蛀入茎秆继续为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粪渣;雄穗被蛀,常易为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粪渣;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折断,影响(yngxing)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初孵幼虫可吐丝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初孵幼虫可吐丝下
41、垂,随风漂移扩散到邻近植株上。下垂,随风漂移扩散到邻近植株上。第四十页,共七十二页。如果玉米如果玉米(ym)螟幼虫从雄穗柱入,可以引螟幼虫从雄穗柱入,可以引起雄穗枯萎或折断,影响玉米起雄穗枯萎或折断,影响玉米(ym)授粉授粉危危 害害 症症 状状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二页。症症 状状从雌穗以下柱入从雌穗以下柱入引起引起(ynq)玉米折玉米折倒倒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二页。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处理秸秆及玉处理秸秆及玉米米(ym(ym)根茬以消灭越冬幼根茬以消灭越冬幼虫,用玉米虫,用玉米(ym(ym)秸秆做烧秸秆做烧柴的应在柴的应在6 6月末之前烧掉,月末之前烧掉,如不能烧掉要用药剂封如不能烧掉要用药剂封
42、垛,减少田间危害。垛,减少田间危害。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或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或性诱剂诱杀。性诱剂诱杀。防防 治治 方方 法法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二页。地块选择:地块选择:在各村屯秸秆集中堆放,并且附近有大片玉米地的地在各村屯秸秆集中堆放,并且附近有大片玉米地的地头或秸秆堆放区,同时必须拿净田间根茬,在田间设灯每头或秸秆堆放区,同时必须拿净田间根茬,在田间设灯每30亩一盏灯亩一盏灯即可。即可。在通常情况下,两灯之间安装距离为在通常情况下,两灯之间安装距离为200-240米,当作物较高(如米,当作物较高(如林地、果树)或地势变化较大时,两灯之间的安装距离适当缩短,以达到林地、果树)或地势变化较大时
43、,两灯之间的安装距离适当缩短,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加水:加水:此灯用水对害虫进行捕杀,因此使用此灯用水对害虫进行捕杀,因此使用(shyng)时需要将水桶加时需要将水桶加入洗衣粉,洗衣粉加入量为正常洗衣服加入量的入洗衣粉,洗衣粉加入量为正常洗衣服加入量的50%至洗衣相同之间至洗衣相同之间 开灯时间:在成虫羽化盛期诱杀。开灯时间:在成虫羽化盛期诱杀。由于该灯为自动控制,如果人工由于该灯为自动控制,如果人工控制控制 每天开灯时间为晚每天开灯时间为晚9时至第二天凌晨。时至第二天凌晨。投射投射(tush)式杀虫灯防治玉米螟式杀虫灯防治玉米螟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二页。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一注意
44、:一注意:灯上安装有两个雨控电极及光敏探头,应定期用细布擦拭,灯上安装有两个雨控电极及光敏探头,应定期用细布擦拭,特别是在雨后应及时擦拭,以保证控制效果特别是在雨后应及时擦拭,以保证控制效果(xiogu(xiogu)。二注意:二注意:诱虫灯管属于玻璃易碎品,在安装、运输、使用、诱虫灯管属于玻璃易碎品,在安装、运输、使用、维修等一切过程中,都应小心,避免磕碰。维修等一切过程中,都应小心,避免磕碰。三注意三注意:诱虫灯管是一种专用的特殊灯管,不可做家庭照明灯使:诱虫灯管是一种专用的特殊灯管,不可做家庭照明灯使用。也不能用家庭一般照明灯管代替诱虫专用灯管,那样诱虫效用。也不能用家庭一般照明灯管代替诱
45、虫专用灯管,那样诱虫效果不好果不好 四注意:四注意:本灯使用蓄电池为电源,为保证蓄电池寿命和诱虫效果,本灯使用蓄电池为电源,为保证蓄电池寿命和诱虫效果,在使用期间,应每天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在收储前对电池进行一次在使用期间,应每天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在收储前对电池进行一次饱和充电,以后应每饱和充电,以后应每2-32-3个月进行一次补充充电个月进行一次补充充电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二页。利用玉米螟的趋光性,使用利用玉米螟的趋光性,使用(shyng)(shyng)黑光灯诱杀成虫,根据黑光灯诱杀成虫,根据玉米螟的趋光性,每玉米螟的趋光性,每4040亩地用一只黑光灯诱杀成虫,较亩地用一只黑光灯诱杀成虫,较为显
46、著为显著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二页。释放赤眼蜂,在玉米螟产卵释放赤眼蜂,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盛末期始期至盛末期(mq)(mq),释放赤,释放赤眼蜂眼蜂2-32-3次,每亩次,每亩2-32-3点每点每亩释放亩释放1.51.5万头万头。(7 7月月7 7日、日、1212日)日)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20时,后推时,后推1010天为第一次释放赤眼蜂时期。天为第一次释放赤眼蜂时期。间隔间隔5 5 天放一次,共释放三次。天放一次,共释放三次。生物防治生物防治(shngwfngzh)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二页。释放方法:释放方法:要求要求(yoqi)在上午放蜂,在放蜂点在上午放蜂,在放蜂点
47、选一棵玉米植株中部叶片将选一棵玉米植株中部叶片将叶片中间撕开一半向下卷成叶片中间撕开一半向下卷成筒状,然后用针线(缝)在筒状,然后用针线(缝)在圆筒内既可。圆筒内既可。数量:数量:每亩共释放每亩共释放1.5万头,第一次释放万头,第一次释放0.5万头,第二次释放万头,第二次释放0.5万头。第三次万头。第三次0.5万头。万头。每亩设置每亩设置2个释放点。按每垄宽个释放点。按每垄宽67厘米计算,厘米计算,从上风口开始,从放蜂田的边垅开始数第从上风口开始,从放蜂田的边垅开始数第9条垅为第一个放蜂垅,顺第一放蜂垅向里走条垅为第一个放蜂垅,顺第一放蜂垅向里走14米米为第一个释放点,再沿垅向前走为第一个释放
48、点,再沿垅向前走28米为第二米为第二个释放点再走个释放点再走28米为第二放蜂点,以此类米为第二放蜂点,以此类推到地头。再由第一个释放垅向下间隔推到地头。再由第一个释放垅向下间隔18条垅为第二个放蜂垅以此类推,放蜂点条垅为第二个放蜂垅以此类推,放蜂点同上。同上。v 蜂卡要保证蜂卡要保证(bozhng)质量质量放蜂要适时放蜂要适时(shsh)挂卡要认真挂卡要认真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二页。赤眼蜂防治赤眼蜂防治(fngzh)(fngzh)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二页。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为保证防治效果,地块必须连片,必须严格执行田间放蜂技为保证防治效果,地块必须连片,必须严格执行田间放蜂技术操作规程术操作规程。
49、农户领到蜂卡后要在当日的上午放出农户领到蜂卡后要在当日的上午放出(fn ch)(fn ch),不可久储。万,不可久储。万一遇大雨不能放蜂,可暂时储存,选择阴凉通风的仓库,把蜂一遇大雨不能放蜂,可暂时储存,选择阴凉通风的仓库,把蜂卡分散放置。有条件的可把蜂卡放在冰箱的保鲜层储存,温度卡分散放置。有条件的可把蜂卡放在冰箱的保鲜层储存,温度调至调至4-54-5摄氏度。摄氏度。挂卡时,叶片不可卷得过紧,以免影响出蜂。更不可随意夹在叶腋上,挂卡时,叶片不可卷得过紧,以免影响出蜂。更不可随意夹在叶腋上,以免蜂卡失效。以免蜂卡失效。蜂卡挂到田间后蜂卡挂到田间后,大约经天陆续出蜂,在出过蜂的卵壳上大约经天陆续
50、出蜂,在出过蜂的卵壳上可见圆形的羽化孔。可见圆形的羽化孔。第五十页,共七十二页。这发黑的玉米螟卵块这发黑的玉米螟卵块(lunkui)就是被赤眼蜂寄生就是被赤眼蜂寄生的,经过一段时间,从玉米螟的,经过一段时间,从玉米螟卵块卵块(lunkui)中爬出的不再中爬出的不再是玉米螟的幼虫,而是小小的是玉米螟的幼虫,而是小小的赤眼蜂。赤眼蜂。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二页。药剂药剂(yoj)(yoj)防治防治(1 1)玉米穗期药剂保护:)玉米穗期药剂保护:1 1)药液灌注雄穗:)药液灌注雄穗:50%50%敌敌敌畏乳油或敌畏乳油或90%90%敌百虫晶体或敌百虫晶体或50%50%辛硫磷乳油辛硫磷乳油800100080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