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证调查一 为了贯彻重视课外阅读的理念,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教版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给予支撑和引导。 重视课本选材,明确阅读要求 人教版教材非常重视课本选材,力求通过精当的选文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同时尽量提供更多的可能,建立课内指导与课外自读的联系,加大课外阅读的量和课外阅读指导,并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运用到语文实践活动当中。 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主体部分主要包括两大板块: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不必说阅读主体,就是综合性学习,也包括了大量的阅读内容。 综合性学习一般以阅读为开端,以口语交际为交流的过程,以完成书面表达为最终目标。这里的阅读不是像
2、阅读单元那样给出文章,由教师讲或学生自己读,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设定的话题,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由选择,课外自主阅读,整理并提炼出所需要的内容或主题。比如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其中有两个学习专题,各有阅读的要求。 月球奥秘知多少 月球的奥秘非常多班上同学可按兴趣分小组,分别探究其中一两个方面。然后开一个专题汇报会,各组推选代表将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作汇报。 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搜集以上各种资料,班上开一个交流会。 要完成这样两个小专题,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搜集、选择、阅读、提炼,无论如何是达不到学习目标的。 引导整本书阅读 自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3、教材起,人教版教材开始尝试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七至九年级在每册安排23部作品,高中每册介绍2部,以强调和彰显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形成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名着的选择,主要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既注重经典性,又照顾到课内外的衔接互补。经典名着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长期积淀下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经过时间的淘洗,具有永恒的思想魅力和艺术魅力。在青少年阶段多读一些这样的书,可以打下一点儿“精神的底子”,使人终生受益。同时,由于是教材推荐阅读,还特别注意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与互补。比如七年级上册,课内学了冰心
4、的荷叶母亲,名着导读就推荐了她的繁星和春水;课内第六单元以寓言教学为主,名着导读就设计了伊索寓言的阅读。由此引导学生由课内而课外、由单篇至整本书,学会进行整本书的课外自主阅读。 总体上看,人教版名着导读的安排,初中以文学名着的阅读为主,同时还有名人传记、科普作品等,高中考虑到学生心理、智力、能力等方面的逐渐成熟和发展,增加了文化论着的阅读。具体安排见下页表格。 强化课外阅读观念 除了教材中阅读内容的多样化,更多的课外阅读是希望通过自读课本完成的。与人教版教材配套的读本,分别包括以下品种。 初中:我在北极光下欣赏生命在山的那边暗淡蓝点求知如采金春天的雷。 高中,与必修5个模块配套的是:你的微笑一
5、朵午荷生命进行曲人生的智慧珍贵的尘土。选修15个模块也分别编有相应的课外读本。 学习语文,首先是学习教科书。但教科书的课文一般要求精读或略读,教学时数又有限,数量不能多,与实际需要的阅读量相比,是远远不够的。补充课外读本,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把在精读课文时获得的种种知识和能力,举一反三,用到课外阅读当中。课内是主体,课外自读是补充,但这个补充很重要,不但可以巩固和扩大课内所得,而且可以充分锻炼自学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无论初中或高中,课外读本的编排结构尽量与教材相对应,按照教材的单元顺序增补同作家、同主题或同体裁的文章,力求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课堂所学进行自主阅读,获得自读能力,同时也可进一
6、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尽可能地选择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增强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比如初中第一册有写家庭生活的,有写学校生活的,有歌咏自然景物的,有童话,有寓言等,都是与教科书照应的内容,同时还选有很多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同教科书一样,课外读本的选文力求文质兼美,适合学生阅读。不同的是:以时文为主,以便学生更好地联系当前生活学习语文;以文学作品为主,便于学生接受文学精品,积淀文学素养。 编写与教材配套的课外读本,是从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开始的。它一出现,便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有的学生家长甚至从头至尾认真阅读。究其原因,一是它丰富多彩的内容,二是它各种不
7、同的样式,三是它与经典接轨、与现实生活贴近。很多教师或家长反映,学生常常更喜欢自读课本,甚至超过教材本身,有不少学生新书刚发下来就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很快就将自读课本读完了。应该说,课外自读有着比课内阅读更为广阔的世界,更为多样的类型,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开拓全新的生活领域,领略精妙的艺术世界,充实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带给他们以人生的愉悦。 二 到底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有研究者将阅读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消遣型阅读,一种是获得型阅读。 消遣型阅读如同很多休闲方式一样,是人们为调节高度紧张的身心、消除工作疲劳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只不过阅读是一种精神活动。 获得型阅读又有不同:一种是与
8、消遣型阅读截然对立的,一种则是消遣型阅读的延伸。前者的目的性很强,强调通过阅读获得某方面的信息、材料或知识等,服务于某个活动、某项研究或者用来启迪心智,积淀素养;后者则是在消遣性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文本的感染,原本持有的消遣性目的逐步转变,期待着获得更高的精神享受和审美感受,主要表现在文学性较强的作品的阅读过程中。 很显然,课外阅读更多地指向获得型阅读,而非消遣型阅读。那么怎样才能有所得?以下几种策略可供参考。 与课堂教学配合。无论是课外自读课本、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还是学生自主搜集的资料,都可以尽量和课内教学互相配合,借以扩大知识领域,增加对某项内容的认识,培养阅读习惯和兴趣等。 由课内迁移到
9、课外。将课堂阅读中所获得的阅读理解、阅读感受,所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应用于课外阅读,体会阅读材料在思想、情感、结构、表达等多方面的特色。 与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有意识地利用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或同一种类型的作品,与课堂教学形成对比。比如对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反映出的共同风格或不同风格,同一类型的作品不同的写作角度、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积累有用的素材。阅读就是为了获取有益的营养,积淀成自身的语文素养,因此,阅读积累历来受到语文教学的极大重视。比如,文中有意义的观点、美好的情感、审美的体验、精彩的字词句段等,都可以成为积累的素材。此外,还可以随手做一些圈点批画,或记下
10、点滴的阅读感受,写一点儿读书笔记等。 有意识地运用。学生在写作中,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材料匮乏,甚至专门去背记一些写作素材。其实,他们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学习了很多,却往往不能与写作建立起联系,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为了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后有所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些设计和引导。 适当安排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拟订阅读计划,指点阅读方法,请他人介绍阅读体会和阅读经验等,以帮助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效率地进行阅读。 有意识地布置阅读内容。可以与课堂阅读教学、综合性学习配合,指定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提出阅读要求;也可以与写作配合,阅读相关文章或搜集有关材料,寻找有用的素
11、材。这类阅读往往有较强的目的性。 进行定期和非定期检查。可以采用各种交流形式进行检查,如读书笔记、摘抄、讨论等;也可以让学生互查,选出样本,供大家学习、交流。 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可以设立读书俱乐部,开展主题读书月,举行读书知识竞赛等,在此基础上,举办读书报告会,展览读书成果等。力图通过各种读书活动及成果展示,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成就感,促进他们由“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变。 当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教材编者也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来达成课外阅读的目标。然而,从整体上说,我们全民阅读的现实困境仍不容小觑,学生的课外阅读亟待加强。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任重而道远!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