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要性重要性1、人际交往是否和谐影响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况。2、人际交往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和感情变化。3、人际交往影响青少年的精神生活。4、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5、人际交往是青春期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完成自我统一性的重要手段。6、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技能,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保证。青少年时期交往特点青少年时期交往特点1、友谊地位上升,交友由无目的变为有目标。2、交友的条件上,从地域接近、父母熟识等逐步向近似的性格、目标、兴趣、追求等自我实现需要的条件转变。3、团体现象突出。4、师生关系有所削弱。5、易与父母产生隔阂。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
2、青少年时期的人际交往在逐步发展建立的同时,也会出现自闭、自卑、恐惧交往等心理障碍。初二时学生异性交往心理发生显著变化 初中:女高于男 高中:男高于女青少年同辈交往独特性:偶像崇拜与反权威,渴望自我表现与害怕自我表现类型类型自我中心型自我中心型 隔代教养、单亲家庭(母子)、母亲性格缺陷(自恋型人格)隔代教养、单亲家庭(母子)、母亲性格缺陷(自恋型人格)自我封闭型自我封闭型 自身性格原因(内向)、独立意识过强、过于看中性格、否自身性格原因(内向)、独立意识过强、过于看中性格、否定友谊定友谊亦步亦趋型亦步亦趋型 随大流随大流社会功利型社会功利型 不吃亏不吃亏青少年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青少年人际交往中
3、存在的问题1、自我中心倾向2、消极闭塞倾向3、虚拟冷漠倾向4、功利化倾向问题原因分析问题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因素 支配型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溺爱型撒娇、任性、自我中心 放任型不懂得怎么交往 粗暴型孤立、缺乏自信心2、学校因素、学校因素 老师和同学交往是广泛社会交往的基础 青少年的道德行为及世界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育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危机,这深深影响着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社会的功利性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网络依赖对青少年影响4、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好奇模仿心理:刚步入青春期,往往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 模仿吸烟、谈恋爱性心理: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第二性征发育以及性意识
4、的逐渐觉醒 恐惧、嫉妒、自卑等各种负面情绪引起交往障碍认知方面把交往等同于友谊,对他人要求绝对化 “交友须胜己,似我不如无”的错误认识 “一条好汉众人帮,多个朋友多条道”的交友观 爱贪小便宜、哥们义气不良个性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 过分依赖他人 嫉妒 冲动缺乏交往技能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为(1)攻击型 表现为攻击性强、敌意的,经常打人骂人,行为古怪,或以武力相威胁,狂妄自大,自命不凡,喜怒无常,粗暴。(2)差生型 表现为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作弊行为多,学习成绩差,不努力学习,不求上进(3)吵闹型 课堂不守纪律,活动游戏不守规则,事事胡闹,或缺乏必要的交往规则(4)孤僻型 退缩的,安静的,孤
5、独的,易于拒绝的,对人淡漠,不合群心理归因分析心理归因分析1、交往技艺因素 性别问题 小学二年级 相互忽视 仪表问题 丑陋、不修边幅、不讲卫生、没有风度 语意问题 态度问题 双方态度不端正,存在偏见 交往空间的狭小2、交往行为因素 认知失调 自我中心(以己度人)、刻板印象、先入为主、晕轮效应等认知偏见和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信念,既不能准确地理解同学,又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情绪失调 对立情绪 行为失当 3 3、个性心理因素、个性心理因素 气质类型 胆汁质冲动,富有攻击性。抑郁质、粘液质退缩安静,喜欢独来独往。胆汁质、多血质的易于接近,交往选择上多而杂,但稳定性差。抑郁质、粘液质的虽难以接近,但稳定
6、性强,选择上少而精。不良性格 能力不强孤独孤独孤独是一种封闭自我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主要表现为不愿同人交往,不参加集体活动或游戏,对人冷漠,远离人群等行为特征。但实际上,在较为相同的外部特征中,其内在涵义确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将孤独分为正常儿童的孤独行为、孤独感和属于心理疾病的儿童孤独症等不同类型。一、孤独的表现1、孤独行为 独来独往、寡言少语、不参与集体活动、敏感多疑 适应环境能力差,悲观失望、被集体孤立成为“问题儿童”2、孤独感 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的主观心理感受。不同于孤独行为,孤独行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一项调查显示,18以下78%青少年期 55以上37%孤
7、独感的产生可能有的情况,孤芳自赏,自命清高 不谙人事,拙与交际 有某种特殊的行为习惯3、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发生在儿童早期、严重的发育障碍,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并可能造成患儿的终身残疾。94%发生于3岁以前,其余的3-5岁 男多于女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儿童孤独症的表现(1)人际交往障碍 不依恋父母、不惧怕陌生人,很少社会性微笑、无眼神交流(2)语言障碍 很少说话,无意义模仿,无手势语言、缺乏想象(3)不寻常的行为模式 机械动作、自毁性动作、强迫动作(4)认知障碍 80%智力低下 (5)感觉障碍和情绪问题 感觉迟钝或过敏 二、孤独产生的原因1、正常儿童孤独的原因 封闭式教育 性格因素 自我意识
8、因素 2、儿童孤独症的原因 生理因素 家庭因素 冰箱式的父母,多半是智力高、带有强迫性格及缺乏感情的人。气质上的差异。三、孤独的矫治1、正常儿童孤独的矫治 从小培养儿童的交往意识 要引导孩子热爱集体 克服不良的性格特点 要有积极的自我意识 要有改变孤独状态的强烈愿望,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感到孤独时加强体育锻炼。孤独症的治疗 TEACCH综合教育方法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训练内容包含儿童模仿、粗细运动、知觉能力、认知、手眼协调、语言理解和表达、生活自理、社交以及情绪情感等各个方面强调训练场地或家庭家具的特别布置、玩具及其有关物品的特别摆放;注重训练程序的安排和视觉提示;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语言、
9、身体姿势、提示、标签、图表、文字等各种方法增进儿童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运用行为强化原理和其他行为矫正技术帮助儿童克服异常行为,增加良好行为。ABA应用行为分析疗法 3岁左右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任务分解技术:训练者发出指令、儿童的反应、对儿童反应的应答、停顿RDI和地板时光心理理论缺陷主要指孤独症儿童缺乏对他人心理的推测能力提高患儿对他人心理理解能力RDI内容包括各种互动游戏,例如目光对视、表情辨别、捉迷藏、“两人三腿”、抛接球等,训练中要求训练师或父母表情丰富夸张但不失真实,语调抑扬顿挫。在地板时光训练中,教师或家长是根据患儿的活动和兴趣决定训练的内
10、容感觉统合训练运用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设施对儿童进行训练,有报道和观察称对于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增加语言等有一定疗效包括听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捏脊治疗、挤压疗法、拥抱治疗、触摸治疗。感觉统合训练治疗的疗效在国外存在争议,未被主流医学所认可。2、儿童孤独症的矫治 丰富孩子的生活 环境疗法 行为疗法 强化及模仿 自理能力训练 交往训练 语言训练 社交退缩社交退缩是指儿童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沉默寡言,宁愿一个人玩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同伴的游戏中去,不愿进入陌生的环境,出现害怕、孤独、胆怯等行为特点。多见于5-7岁儿童平时表现正常,只是一处于社交情境中或集体生活中,就会出现异常反应,回避社交。产生原因1、气质性因素 腼腆、内向、拘谨2、环境因素 闭塞环境、父母离异或去世3、挫折经历 4、家教不当 独生子女,过分溺爱 社交退缩的矫正1、注意教育和改善环境2、游戏法3、模仿法 图片、录像模仿学习 现场模仿学习 实际参与社交活动社交恐惧又称“社交焦虑”,是指有人的场合,特别是有生人的场合或公共场合,会感到心里紧张,有异常的恐怖体验,并伴有异常的行为表现,如心慌、不安、手足失措、出汗、语无伦次,而且常常因人际交往中自身的不自然,让对方感到难堪,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部分人甚至不得不休学。停职。绝大部分发于青少年期,且初期诱因多于性有关。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