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素养评价 十一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25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甲、乙、丙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 (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2.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流冲刷力乙比甲强 B.甲地多为V形河谷 C.丙地为冲积平原 D.乙地为三角洲平原 【解析】1选A,2选B。第1题,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根据位置分析甲处是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
2、乙在河流的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丙在河流的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第2题,从材料可知,上游河流冲刷力强,中下游冲刷力弱;甲地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多为V形河谷;丙地为河口三角洲;乙地为冲积平原。 (2019·德州高一检测)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下图是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河流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C.风沙堆积 D.流水侵蚀 4.下列诗句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三山半落青天
3、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析】3选D,4选C。第3题,河流弯曲是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第4题,白鹭洲属于江心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河流阶地是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如图中河流阶地a、b、c、d均由泥沙构成,是不同时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共同形成的。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形成最晚的一级阶地是 ( ) A.a B.b C.c D.d 6.在图示地貌形成过程中,流水所起的作用是( ) ①风化 ②侵蚀 ③搬运 ④堆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5选A,6选B。第5题,
4、读图可知,四个阶地中,a阶地地势最低,说明其形成最晚。第6题,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河流对沿岸有侵蚀作用;河流携带泥沙,体现搬运作用;河流阶地形成也离不开流水堆积作用。 (2019·北京高一检测)野外考察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法。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经过一片河岸砾石滩(图a),他们测量了这里石头的粒径,多数在2~10cm。图b是同学们查阅到的“河流流速和搬运物质相关性”的资料图。据此完成7、8题。 7.根据资料判断,砾石滩以上的河段流速可能是 ( ) A.50cm/s B.250cm/s C.300cm/s D.400cm/s 8.这种砾石滩通常位于河流的
5、 ( ) A.河源 B.侵蚀岸 C.堆积岸 D.入海口 【解析】7选B,8选C。第7题,据材料,砾石滩石头的粒径多在2~10cm,据图b可知,该粒径石头多为鹅卵石,对应河段流速为200~300 cm/s。第8题,这种砾石滩通常位于河流中游的堆积岸。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 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
6、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 10.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解析】9选A,10选D。第9题,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第10题,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
7、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湄公河上游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并流经老挝、越南等5国。图甲为澜沧江-湄公河三处河段景观图,图乙为河流地貌示意图。 (1)请将图甲中的景观与图乙中位置的序号连线。 a ① b ② c ③ (2)任选图甲中的一幅景观图,对比其他两幅景观图,描述所选景观图中地貌的主要特点,并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a b c 所在位置 地势特点
8、 河床特点 【解析】第(1)题,图甲中a为宽阔河谷,b为三角洲,c为V形谷;图乙中①②③分别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中下游平原、河口处,结合所学即可作答。第(2)题,任选一处,根据地貌景观判断地势、河床特点。 答案:(1)a-②,b-③,c-①。 (2) a b c 所在位置 河流中下游 河流入海口 河流上游山区 地势特点 地势较平坦 地势较平坦 地势起伏大 河床特点 宽而浅 宽而浅 窄而深 “丁”字坝是一段伸入河水(或海水)中的堤坝,与堤岸呈“丁”字形,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图所示①、②、
9、③、④四处最需建“丁”字坝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黄河下游多“丁”字坝,其主要作用是 ( ) A.防洪 B.减淤 C.护堤 D.防凌 【解析】12选A,13选C。第12题,“丁”字坝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适宜建设在河流的侵蚀岸,即凹岸地带,以减轻流水侵蚀。图中所示四地,①是河流凹岸,是侵蚀岸,适宜建“丁”字坝;②是河流凸岸,是沉积岸;③、④处河岸较平直,沉积、侵蚀较轻。第13题,“丁”字坝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减少河水对河岸的侵蚀。黄河下游多“丁”字坝,其主要作用是护堤,降低流速,减轻水流对堤坝的侵蚀。“丁”字坝降低河岸处流速,可能增加河道泥沙的淤积。“
10、丁”字坝没有防洪、防凌作用。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洪积扇是河流侵蚀沟床、沟坡,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而迅速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1)指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原因。 (2)甲地洪积扇与其他洪积扇相比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原因。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4)贺兰山以东的宁夏平原在唐代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当地更
11、有“没有贺兰山,哪有宁夏川”之说。指出贺兰山在宁夏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解析】第(1)题,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的主要特点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取。冲积扇的形态与区域河流分布、地形等有关。第(2)题,甲地洪积扇与其他洪积扇相比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这与河流流速、携带物成分等均有关。第(3)题,根据材料,除了甲地洪积扇外,其他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土层薄,耕地在洪积扇边缘。第(4)题,贺兰山在不同季节作用不同。冬季可以阻挡冷风、沙尘;夏季还可以抬升夏季风,带来降水,堪称该地的“守护神”。 答案:(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河流、沟谷众多,流水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 (2)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 (3)砾石多,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4)阻挡(削弱)冬季风、冷空气;阻挡沙尘侵袭;抬升夏季风,带来降水。 7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