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双测过关(十一)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两宋时期,中国硕大的沙漏倒转了,给产出稻米的地区带来了长久的好处,而对出产小米和小麦的地区不利。这里的“沙漏倒转”指的是()A北方长期战乱频发B北方环境日益恶化C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D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解析:选D“沙漏倒转”,有利于产出稻米的地区,对出产小米和小麦的地区不利,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发,确立了南方经济在中国总体经济中的地位,全国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2如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A农产品商品化
2、的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解体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D经济重心南移解析:选C材料强调耕织户的分工更细化,不是强调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故排除A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材料中耕织户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说明当时手工业出现专业化的倾向,故选C项;D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3北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设置“榷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榷场”指()A贸易场所 B军事要塞C竞技场 D牧场解析:选A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北宋与辽、西夏的交界处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故答案为A项。4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
3、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A长安城的落日 B宋代东京的辉煌C汴河两岸 D坊墙倒塌以后解析:选D北宋时期的城市与唐朝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答案为D项;长安城的落日无法准确表述出宋代与唐朝相比在商业上发生的变化,排除A项;宋代东京的辉煌汴河两岸无法体现宋代的商业活动较唐代有所发展的情况,排除B、C两项。5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灵活多样C官府积极鼓励商业发展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大城市设有
4、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宅舍等现象”可知反映了宋代城市商业功能增强,故D项正确;唐朝开始出现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故A项错误;B项表述从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表述错误。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特征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宋代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宋初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结果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许多人失去了土地,故选B项。宋
5、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商业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严重,与坊市制度崩溃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北宋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使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因此政府管理失控不符合宋代史实,故排除D项。7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江南地区的开发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危害解析:选C海外贸易给南宋政府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南宋政府重视主管海外贸易的提举官的选任问题,反映了南宋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8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
6、通过海运运抵京师。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B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C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域扩大D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解析:选D题干反映的是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稻米,无法体现出元朝时期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故A项错误;在明清时期,跨地区的长途贩运比较发达,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水稻种植区域的扩大,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在元世祖时,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以稻米为主,而这些稻米主要来自于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初年,中原地区经过长时间的战乱,经济发展较慢,粮食主要依靠南方的供给,说明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14分)9阅
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各级城市普遍突破原有的限制,从封闭走向开放。随着以商业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意识觉醒,促成了市民阶层的全面兴起。原本粗糙自然的民间文化突破下层社会的活动空间,跻身于主流文化行列。宋代的城市变革,实质乃是摆脱政治中心的附属地位,实现由统治据点向文明实体的飞跃。摘编自宋代兴起的城市文明材料二在宋代两浙地区,随着商品流通的空前活跃,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市场活动之中。在两浙地区,到北宋中期,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地的意义已基本确立。南宋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所在县城。摘编自陈国灿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1)有学者认为宋代的城
8、市改革实现了向文明实体的飞跃。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7分)(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两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宋朝各级城市普遍突破原有的限制,从封闭走向开放”可知城市中普遍突破坊和市的界限;由材料“促成了市民阶层的全面兴起”可知市民阶层兴起;由材料“原本粗糙自然的民间文化突破下层社会的活动空间,跻身于主流文化行列”可知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可知农村草市更加普及;由材料“南宋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所在县城”可知市镇出现并进一步发展壮大。第二小问
9、,由材料“商品流通的空前活跃”可知农村商品经济活跃;由材料“两浙地区”可知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答案:(1)城市中普遍突破坊和市的界限;市民阶层兴起;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2)新现象:农村草市更加普及;市镇的出现和发展。原因:农村商品经济活跃;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B级选考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宋代曾明确规定:“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这反映了宋代()A已有明显产权意识B开始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制C土地买卖相当频繁D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宋代
10、对产权转让加强了监管,这也反映了宋代有较强的产权意识,故答案为A项;材料只能说明宋代对产权登记要求严格,但并不能说明是宋朝开始的,B项排除;材料中只说了对“典卖倚当庄宅田土”,并非专指土地买卖,更看不出是否频繁,C项排除;材料只是说了买卖转让的手续,但并未涉及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项排除。2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交子务,正式开始发行官方交子,规定交子三年一届,到期以旧换新。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代()A金属货币停止使用 B交子最初由官府发行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 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解析:选D由材料“北宋设立交子务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可知交子被
11、官方所承认,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3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汉平帝元始二年75.5%22.9%1.6%唐玄宗天宝年间61.4%35.8%2.8%北宋神宗元丰元年34.8%58.4%6.8%A.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B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C海上对外贸易超过陆上对外贸易D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解析:选D依据表格可知,西汉到北宋黄河流域人口比例逐渐减小,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口比例逐渐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汉唐宋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进而可知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故D项正确;西汉到北宋
12、时期政治中心仍然在北方,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这一时期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唐宋时期的分裂动荡,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4吐蕃和南诏对唐朝蜀中地区的进攻,屡屡以掠夺工技之人为目标;蒙古军西征过程对工匠技艺之人则留存、带回蒙古本部草原。元至元十六年三月,“囊加带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这种现象说明()A民族间的战争以争夺工匠为目标B工艺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C少数民族对中原先进文明的仿效D蒙元时期中国火炮技术开始出现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少数民族对工匠技艺之人的掠夺,这体现了工艺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A项错
13、在“以争夺工匠为目标”;材料强调的是工艺技术的作用,故C项排除;五代和宋朝时就出现了火炮技术,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4分)5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反映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据春秋左传所载,春秋时筑城原因不外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的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逐渐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摘编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材料二北宋首都开封的商业街区分布和长
14、安、洛阳明显不同,不再限定在“坊市”之内,而是分布在全城“每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城区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如州桥夜市。城市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开封城饭馆、酒楼非常多,全城有大酒楼72处,更多的是招待客商(住宿)的邸店(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兴起的原因,并说明古代城市在功能上有何变化。(7分)(2)材料二描述了北宋城市发展的哪些现象?(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大小诸侯的国都是政治中心”“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可以得出主要因为政治、军事的需要而兴建。第二小问,“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
15、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可以得出城市的经济功能显著增强。第(2)问,材料“不再限定在坊市之内”说明商业活动不受地域限制;材料“城区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说明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材料“每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说明商品交易量很大;材料“城市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说明许多娱乐场所出现,有大量服务性行业;材料“全城有大酒楼72处,更多的是招待客商(住宿)的邸店”说明出现大量流动人口。答案:(1)原因:主要因为政治、军事的需要而兴建。变化:城市的经济功能显著增强。(2)现象:商业活动不受地域限制;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商品交易量很大;许多娱乐场所出现,有大量服务性行业;出现大量流动人口。- 6 -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