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河流沉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解析:1.A 2.D 第1题,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第2题,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分布广泛。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
2、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排列。据此完成3~4题。 3.形成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4.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 解析:3.B 4.C 第3题,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此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故选B。第4题,据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风口为西北方向,因此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故选C。
3、 读图,回答下题。 5.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B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沙丘等。 6.河西走廊地区发现一种形如“蜂巢”的特殊花岗岩地貌。形成该“蜂巢”景观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沉积 B.风力堆积 C.风力侵蚀 D.重力侵蚀 解析:选C 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地表物质疏松,所以风力的侵蚀作用强,使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雅丹地貌泛指在干燥地区形成的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土墩和凹地。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第一个以“雅丹”命名的国家地
4、质公园,其地貌岩体主要是泥岩和砂岩。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质公园的岩体属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8.雅丹地貌属于典型的( ) A.流水堆积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C.风力侵蚀地貌 D.冰川侵蚀地貌 解析:7.A 8.C 泥岩和砂岩属于沉积岩,由雅丹地貌泛指在干燥地区形成的土墩和凹地可知,该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读下图,回答9~10题。 9.正确表示移动沙丘的图是( ) A.a B.b C.c D.d 10.若想植树造林固定移动沙丘,造林地带应在( ) ①沙丘陡坡一侧 ②沙丘缓坡一侧 ③沙丘移动的前方
5、 ④沙丘移动的后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9.A 10.A 第9题,移动沙丘的图示特点是迎风坡的坡度缓,背风坡的坡度陡,故可排除C、D项。B项为植被固定后的静止沙丘。答案选A。第10题,若想植树造林固定移动沙丘,造林地带一般应在沙丘陡坡一侧(背风坡),沙丘移动的前方。答案选A。 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形成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位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几座“天生桥”。几座“桥”均是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读图回答11~12题。 11.四座“天生桥”中,④所在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12.陕西洛川黄土桥形成的
6、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海浪作用 解析:11.C 12.A 第11题,黄土桥为流水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广布的地区;海蚀桥为海蚀地貌,由海水侵蚀形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喀斯特溶蚀桥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如我国云贵一带;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区。故四座“天生桥”中,④所在地区是西北地区,所以C正确。第12题,黄土桥位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当今世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黄土桥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 13.读下面地貌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地貌是________地貌,它是由_
7、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2)B图为________地貌,该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________高原,该地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图是风蚀蘑菇,它是由于大风携带沙粒长期磨蚀,或上下岩层软硬程度不同,受外力作用所致,风蚀蘑菇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沙漠地区。B图是黄土高原上的沟谷地貌,流水冲刷而成,其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黄土质地疏松,易被冲刷;夏季多降暴雨,冲刷力强;由于人类的不合
8、理活动,植被破坏严重,减弱了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1)风蚀蘑菇 风力侵蚀 干旱沙漠地区 (2)沟谷 黄土 黄土质地疏松而且夏季多降暴雨;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植被破坏严重 级—选考应试能力标准练 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受风力作用状况的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蚀记为负(-),风积记为正(+)。读图,回答1~3题。 1.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图中6~8月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 A.沙丘顶不受风蚀和风积的影响 B.东坡是迎风坡 C
9、.6月21~26日风向发生了变化 D.西坡是迎风坡 2.风力最大的日期是( ) A.6月11日 B.7月14日 C.7月29日 D.8月25日 3.该地沙丘( ) A.6~8月一直向东移动 B.6月向东移动 C.7月向东移动 D.8月向东移动 解析:1.C 2.A 3.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丘顶既受到了风蚀作用,也受到了风积作用;东坡和西坡受到风积和风蚀作用,因此东、西坡有时是迎风坡,有时是背风坡;6月21~26日东坡从风积变为风蚀,西坡由风蚀变为风积,由此可判断风向发生了变化,选C项。第2题,6月11日东坡风积最严重,说明此时风力强劲,带来的沙土最多,选A项
10、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6月份沙丘东坡以风积为主,而西坡以风蚀为主,则沙丘向东移动,而7、8月东坡以风蚀为主,西坡以风积为主,则沙丘向西移动,故选B项。 4.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据此,你认为他绘制的应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
11、着高达40 ℃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4)在E图中画出当地盛行风向。 解析:五幅景观图依次是风蚀蘑菇(风蚀地貌)、海蚀柱等(海水侵蚀地貌)、刃脊等(冰川侵蚀地貌)、三角洲(流水堆积地貌)、沙丘(风积地貌)。第(1)题,“海南的三亚”是关键信息,这里靠海,海水侵蚀地貌最常见。第(2)题,“最高海拔”是关键信息,从五幅图中判断应为C,冰川侵蚀地貌最常见。第(3)题,“暑假”和“冒着高达40 ℃的高温”是关键信息,说明这里是炎热的内陆沙漠地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最常见。第(4)题,坡度较缓的一侧是盛行风的来向。 答案:(1)B (2)C 冰川侵蚀作用 (3)A和E。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4)风向箭头为从右向左。 - 6 -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