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十九)科学立法(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1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 部、地方性法规8600 多部,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表明()A我国公民享有立法权,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依法治国取得了重大成就 C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已得到全面贯彻实施 D有法可依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可以看出我国对法律的不断完善,使法律不断健全,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国方略取得重大成就,B正确;“享有立法权”的是全国人大,排除A;C说法绝对化;有法可依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之一,不是根本目
2、的,D错误。2社会主义法治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强调的是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上述材料说明了社会主义法同一切剥削阶级法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法治体现了()A工人阶级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工农联盟是政权基础 D公民是国家的主人C立法要体现国家性质,国家性质不同,法律的性质不同,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统治阶级的公平、正义,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C符合题意;A与题干无因果关系;B否认了法的阶级性;经济以外的社会因素对法的产生与发展也有一定
3、的影响,D错误。3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体代表经过认真审议和讨论,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看,这体现了()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A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法律,是一个立法过程,因此体现的是科学立法,A正确;其B、C、D都是依法治国的要求,不符合题意。42019年5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关于科学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科学立法要求构建科学的立法体制立法有赖于科学的立法程序实现过程科学让人民享有立法权参与立法工作立法尊重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就能科学A BC DA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人民可以参
4、与立法,但没有立法权,尊重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就能科学的说法错误,错误;科学立法要求构建科学的立法体制,科学的立法程序实现过程科学,正确。5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中央纪委机关会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成了国家监察立法的工作专班,共同研究起草监察法草案,并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最终形成的监察法草案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这表明()全国人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行使决定权社会公众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立法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立法与改革相衔接,以法治方式开展反腐败工作A BC DD本题考查依法执政、全国人大的职权。最终形成的监察法草案由十
5、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这表明全国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而不是决定权,排除;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体现的是社会公众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立法,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符合题意。6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纂民法典的两年多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民法总则草案三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全国人大代表行使了决定权和表决权全国人大有决定国家和社会重大事项的权力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A
6、BC DC错误,题目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不符合题意;题目中,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纂民法典的两年多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民法总则草案三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这表明了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正确。7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开门立法”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亮点。如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原则上都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健全公众意见反馈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等。这些做法()有利于公民有序参与立法过程,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有利于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
7、立法质量是行使监督权促进政府改进工作、对人民负责的体现是保障公民行使立法权,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A BC DA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与立法过程,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改进工作、对人民负责的内容,排除;错误,我国公民没有立法权。8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实施13周年。物权法草案在充分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基层群众、专家学者、中央有关部门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从一审到八审,物权法是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物权法的制定全过程表明我国立法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的过程反映了立法工作走群众路线,
8、对人民负责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全民直接立法的过程体现了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维护立法的严肃性、准确性A BC DA材料主要讲了物权法的形成、讨论、通过等阶段,这一系列过程,体现了不同的政治常识知识。物权法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是一个民主立法的过程,符合题意;物权法的制定过程,走的是一条群众路线,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符合题意;物权法的制定过程,又是一个依法治国的过程,符合题意;中“全民直接立法”错误,我国的立法机关只能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9科学立法,关乎民生。时至今日,我国出台的现行有效法律已有24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其中“立法为民”是立法工作的鲜明特点、永
9、恒主题。旅游法实施整整一年,游客用“恼人的购物少了”直观评价这部法律的实施效果。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将“保障公众健康”写入总则第一条,食品安全法修正案草案用最严格的法律责任保卫广大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无论是新制定的法律,还是修改后的法律,都明显更贴近生活、更符合客观实际需要。“全面倾听民意,充分吸纳民智,力促民主立法,确保立出的法管用好用”的做法有什么重要意义?(18分)解析本题是意义类试题,可以结合设问中的关键词“倾听民意”“吸纳民智”“民主立法”等,从弘扬法治精神、体现人民意志、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等方面指出这样做的重要性。答案有利于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10、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利于体现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这一本质要求,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能力提升练10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人权法治化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介绍说,我国推进民主立法,完善立法论证、听证、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度,使每一项立法反映人民意志。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保障进一步夯实了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有利于激发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热情和信心拓展和创新了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A BC DA我国推进民主立法,完善立法论证、听证、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等制
11、度,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保障,正确;我国推进民主立法,完善立法论证、听证、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度,使每一项立法反映人民意志,这有利于激发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热情和信心,正确;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并没有体现国家拓展和创新了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排除。11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这说明()科学立法需要完善科学的立法体制机制立法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就会科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2、科学立法的目标是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法律体系ABC DB科学立法需要根据宪法制定,属于立法体制机制,正确;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根据宪法制定,说明完善法律体系,正确;错误,不符合题意。12我国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中增加了如下规定: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上述是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规定()健全了社会主义法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了政府责任,对政府工作提出新挑战 体现了强制性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要求公民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
13、务的关系A BC DB本题考查的是刑法修正案的意义。刑法修正案(九)中增加相关法律条文,这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符合题意;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的自由,若触犯法律,就要追究相关责任,这启示公民要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符合题意;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13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聚焦工作重点,切实提高立法工作质量,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立法高质量发展保障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于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建立科学
14、的立法体制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公民行使立法权以立法高质量作为立法的目标A BC DA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建立科学的立法体制机制,符合题意; 错误。148月30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人工智能对法治社会有何影响?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捷和效率的同时,也给法治社会提出了许多挑战。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认为,自动驾驶汽车、人脸识别技术、深度伪造技术、算法歧视、公共部门的AI服务与决策等方面都蕴藏着较大风险。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汉华表示,“人工智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各种挑战,需要良法善治保驾护航。”(1)面对人工智能对法治社会的影响,应怎样发扬民主实现科学立法?(2)人工智能涉及多个行为主体,应如何规范其行为?解析第(1)问要求分析民主立法的过程和要求,需要从沟通、协商等角度入手。第(2)问考查规范不同行为主体的要求和措施,应从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等角度进行说明。答案(1)涉及人工智能的立法必须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2)要合理设定各方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 6 -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