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检测(六)(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共60分)据中新网2016年1月11日消息:据民政部统计,2015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8620.3万人次受灾,819人死亡,148人失踪。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据此回答第1题。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B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C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是频发性D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解析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可知,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不会发生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的,人类不可能完全阻止其发生;自然灾
2、害是异常事件,不具有频发性特点;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D项正确。答案D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宏伟工程,但防洪是其首要目标。据此回答23题。2将防洪定为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主要是因为()长江流域地处湿润地带,降水丰富,大雨成灾,小雨也成灾长江流域沿岸人口、城市密度大,常受洪水侵袭,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江流域能源供应尚处于紧迫状态长江流域荆江河段的泄洪能力弱,采取其他防洪措施效果不明显,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A B C D解析将防洪定为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说明此地洪涝灾害危害严重。荆江河段河道弯曲,不利于行洪
3、,修建三峡后,会降低荆江段的洪水水位,利于防洪,正确;长江流域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受洪涝影响损失大,正确。答案D3下列做法不利于避免或减轻长江洪水造成的损失的是()A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B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C荆江河段裁弯取直D加固堤坝解析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不利于减轻洪涝。答案B读下图(稻田景观),回答45题。4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A泥石流 B风暴潮C干旱 D盐渍化解析图中稻田土地发生龟裂,是由干旱缺水导致的。答案C5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B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解析干旱使河流、水
4、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答案B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安全。根据下面材料完成67题。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灾害种类粮食损失(亿千克)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人民币)干旱200250150200洪涝100150200风暴潮2.555060冰雹与低温15252030森林火灾50100崩塌、滑坡、泥石流2.552030风沙和沙漠化2.5520306.根据上述材料,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C生物灾害 D海洋灾害解析据上述材料,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气象灾害(干旱和洪涝)。答案A7下列关于风暴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5、A当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时,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风暴潮威胁最严重的时候B风暴潮与厄尔尼诺现象关系密切C风暴潮是台风危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D风暴潮的强弱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无任何关系解析风暴潮是台风危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当亚欧大陆受低压控制时,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风暴潮威胁最严重的时候;风暴潮与气旋关系密切;风暴潮的强弱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密切关系。答案C广西梧州市是一座山城,多为丘陵地形,每年有百十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读下图,回答89题。8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的含义是()A滑坡、
6、降水量、崩塌 B崩塌、滑坡、降水量C降水量、滑坡、崩塌 D降水量、崩塌、滑坡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西地区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甚至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降水充沛,由图中曲线及降雨量坐标数值可知a曲线应为降雨量。由材料可知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而梧州市多为丘陵地形,海拔较低且地形坡度不会很大,可知滑坡的频次应高于崩塌,则b、c曲线分别应为滑坡和崩塌。答案C9关于该市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图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均衡性B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C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D海拔高处滑坡多
7、,海拔低处崩塌多解析由图可知,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时间上(季节性)和空间上(不同海拔不同坡度多发的地质灾害种类不一样)都呈现不均衡性;由图可知,地质灾害集中于降雨量大的季节,可推知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但并非所有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由材料可知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答案B图a为我国某小学附近等高线图(单位:米),图b为AB线的剖面图。读图完成1011题。10最近该地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土层进行定位,其目的是为了监测()A滑坡 B泥石流C洪涝 D台风解析本题考查
8、自然灾害。根据图示可知,该地的岩层倾斜方向、土层倾斜方向与坡面朝向一致,容易发生滑坡。因此最近该地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土层进行定位,其目的是为了监测滑坡,A正确。答案A11该地为了稳固土层而采取的措施中,效果最不明显的是()A排水 B建抗滑墙C植树种草 D清除土方减载解析本题考查防治自然灾害的措施。排水可以减轻土层重量,预防下滑;建抗滑墙,利于阻止土层下滑;根据图示可知,土层滑动面是基岩表面,植树种草只能增加土层重量,没有稳固土层的作用,效果最不明显;清除土方减载,减轻重量,减少坡体下滑,故选C。答案C不同的地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形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下图为我国某小流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
9、据此完成1213题。12该流域7月份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是()A岩溶型坍塌 B春汛型洪涝C夏雨型滑坡 D融水型泥石流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该流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岩溶型坍塌主要发生于石灰岩分布地区,A错误;我国较易发生春汛的地区是东北地区,且7月份正值我国夏季,与春汛无关,B错误;黄土高原地表土质疏松,坡度较大,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因此该流域7月份可能会发生夏雨型滑坡,C正确;融水型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原地区,D错误。答案C13该流域ab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居民建房 B矿山开采C修筑公路 D陡坡垦殖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形成原
10、因。读图可知,该流域ab河段靠近村落,居民为增加粮食产量,开垦陡坡来扩大耕地面积,因此陡坡垦殖是ab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故选D。答案D下图为我国甲、乙、丙三地区地表某种地质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1415题。14图示地质灾害类型可能是()A地震 B火山 C滑坡 D地面塌陷解析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甲地区为云贵高原,乙地区为四川盆地,丙地区为黄土高原;从地质灾害的分布来看,三地相同且分布广的地质灾害是滑坡。答案C15图中乙地区该种地质灾害呈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分布 B河流分布 C地下水分布 D植被分布解析乙地区为我国的四川盆地,地形四周高、中心低,盆地内部地形平坦,为成
11、都平原,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题,共40分)16读中国暴雨日数和暴雨洪水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1)我国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分布在_和_地区。(2)除暴雨形成的洪水外,洪水的形成还与_状况有关,如流域_特征、江河的_变化大小、_分布等因素有关。(3)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排水速度有关。什么情况下河流的汇水速度快,什么情况下河流的排水速度快?(4)人类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或者加剧了洪灾的发生。流域内植被破坏为什么会诱发甚至加剧洪水?除植被破坏诱发或加剧洪水外,还有哪些人为原因也会诱发和加剧洪水?(5)防洪减灾的措施主要分为哪两类?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
12、成因,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答案(1)东部南方(2)地面地貌洪枯流量植被(3)地面坡度较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则流域汇水速度越快。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快。(4)人类对流域内植被破坏,不仅导致流域汇水速度的加快,而且还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河道的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从而诱发甚至加剧洪水。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占据河道的建筑物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分洪区的占用不仅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而且还无形中使洪水成灾的可能性或灾害损失增大。(5)防洪减灾的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类。17我国是一个多山的
13、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泥石流分布图。材料二下表示意我国泥石流成因的地域差异。区域成因类型特点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冰川泥石流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川滇山地降雨泥石流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黄土高原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频率、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华北和东北山地暴雨引发的泥石流频率低,但规模大且来势凶猛(1)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2)图中乙地区泥石流较甲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诱发泥石流的主要人类活动有哪些?解析第(1)问,读表可知,黄土高原泥石流属于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其原因可结合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表特点、气候、植被分析。第(2)问,乙地区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地表径流少,缺少泥石流的触发机制。第(3)问,人类破坏植被,会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流速加大,是泥石流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另外工程建设也会增加泥石流的发生频率。答案(1)千沟万壑的地表;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广布,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2)乙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甲地区地处西南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3)破坏地表植被;大规模的工程活动。9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