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素养评价 三 地球的圈层结构 (25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地震发生后,某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3题。 1.若某次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千米,则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内核 B.地幔 C.外核 D.岩石圈 2.下列有关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丙为莫霍面 B.先到达地面的是甲波 C.丁为古登堡面 D.先到达地面的是乙波 3.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
2、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解析】1选D,2选B,3选A。第1题,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33千米,大洋部分较薄,此次震源在地表以下10千米,所以此次震源位于岩石圈。第2题,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就是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介质,图中甲波为纵波,乙波为横波。第3题,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 地球是一
3、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六个圈层。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6题。 4.与地幔相邻的地球圈层是 ( ) A.地壳、地核 B.大气圈、水圈 C.生物圈、水圈 D.地壳、大气圈 5.关于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 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B.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6.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能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 ( ) A.太阳辐射 B.海陆变迁 C.热力环流 D.水循环 【解析】4选A,5选C,6选D。第4题,地
4、幔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地壳、地核相邻。第5题,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是大气圈,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岩石圈由厚度不均的岩石组成。第6题,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能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水循环。 (2019·芜湖高一检测)目前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5 000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7、8题。 7.此科研井的最深处在什么层 (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8.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5、 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 D.地球圈层间存在相互联系 【解析】7选A,8选D。第7题,地壳的厚度平均是17千米,“松科1井”深度只有5 000米,所以其还在地壳。第8题,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圈层间是相互联系的。 读黄果树瀑布景观示意图,完成9、10题。 9.该景观所显示的地球圈层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该景观图中最具生机活力的地理事物是 (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解析】9选D,10选C。第9
6、题,图中主体是瀑布,属于水圈;树属于生物圈;瀑布下方的岩石属于岩石圈;周围空气属于大气圈。第10题,树木花草属于生物圈,是最具生机活力的地理事物。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2019·长沙高一检测)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指出图中A、B各代表的地震波:A__________, B__________ 。 (2)说出E和F的主要不同点。 (3)描述在2 900千米处,A波和B波发生的变化。 A波_______________,B波_______________。 从而发现了D_____ (界面)为不连续面。 (4)
7、C面以上为_____ ,C面和D面之间为_____ ,D面以下为_____ 。 【解析】第(1)题,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故A为横波,B为纵波。第(2)题,图中E是外核,为液态;F是内核,为固态。第(3)题,图中显示在2 900千米处,A波突然消失,B波速度突然下降,说明该界面上下介质不同,即为古登堡面。第(4)题,C面为莫霍面,其以上为地壳; D面为古登堡面,其以下为地核。C面和D面之间为地幔。 答案:(1)横波 纵波 (2)E为液态,F为固态。 (3)突然消失(或不能通过) 速度突然下降 古登堡面 (4)地壳 地幔 地核 12.下图为四个圈层构成示意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10分) (1)判断甲、乙、丙、丁圈层的名称。 (2)与泥石流形成相关的圈层是_____ 和_____ (填写序号)。 (3)甲圈层的特点是__________ 。 (4)各圈层相互作用主要通过圈层间的_____ 来实现。由其他三个圈层相互作用而形成,反过来又对其他三个圈层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的是_____ 圈。 【解析】第(1)题,大气圈位于最上部,岩石圈位于最下部,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下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故可判断名称。第(2)题,泥石流是地表物质在水体作用下发生流动,因此主要在岩石圈和水圈之间发生。第(3)题,结合生物圈的特征即可分析。第(4)题,圈层之间
9、主要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来实现,生物圈是其他三个圈层相互作用而形成,反过来又对其他三个圈层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答案:(1)甲:生物圈;乙:大气圈;丙:水圈;丁:岩石圈。 (2)丙 丁 (3)是地球特有的圈层,是非常活跃的圈层 (4)物质和能量交换 生物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13、14题。 1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 ) 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14.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 【解析】13选A,14选A。第13题,从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