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疗效观察【摘要】 中枢性高热因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解热药难以对其产生影响,而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利用传导及蒸发的散热原理,对高热患者给予局部及全身物理降温,是处理中枢性高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关键词】 中枢性高热 物理降温 疗效 中枢性高热是由下丘脑、脑干及上颈髓病变或损害,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导致的发热,体温骤升至40以上,持续数小时、数日。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高压,加重脑细胞损害,使机体代谢增加,加速器官衰竭,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不但能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而且对防止或减轻多器官功能损害
2、极为重要。我科对30例确诊为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其体温均在3942C,采取物理降温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1岁82岁,平均年龄63岁。脑血管意外21例,重型颅脑损伤7例,脑肿瘤1例,病毒性脑炎1例。其中,经局部冷疗法后,有6例患者体温降至C以下;加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后体温降至C以下者有20例;顽固性高热4例,经静脉低温输液后,体温均降至C以下。 2 物理降温措施局部冷疗法头置冰帽为患者戴上冰帽,患者后颈部、双耳外面和接触冰块的部位垫以海绵垫,以防止冻伤。因为,中枢性高热体温分布不均匀,躯体及头部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所以头置冰帽,可直接降
3、低脑局部温度,从而减少脑细胞耗氧量,起到脑保护作用。头置冰帽期间,要注意观察头部皮肤变化,每10 min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尤其注意患者耳廓部位有无发紫、麻木及冻伤发生,注意心率变化,有无心房纤颤、心室纤颤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大血管处置冰袋将空可乐瓶盛满凉水,放在冷冻室内冰冻,当患者出现中枢性高热时,可把已结冰的可乐瓶装在布袋内,然后放在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腘窝等血管丰富处,每次放置时间不超过30 min,以免局部冻伤或产生继发效应。使用冰袋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全身冷疗法温水擦浴取3234C温水,暴露擦拭部位,以浸湿的纱布垫包裹手掌,自颈部外侧沿上肢外侧擦至手背,自腋窝
4、沿上肢内侧擦至手心,自颈下肩部擦拭全背部至臀部,然后穿好上衣,脱去裤子,自髋部沿下肢外侧擦至足背,自腹股沟沿下肢内侧擦至内踝,最后从臀下沟沿下肢后侧擦至足跟,边擦边按摩。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处稍用力擦拭,并延长擦拭时间,以促进散热。禁忌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心部位,因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比较敏感,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擦拭过程中注意为患者保暖, h后测体温。温热乙醇擦浴取25%30%乙醇4143,操作步骤同温水擦浴。乙醇是一种挥发性液体,热乙醇挥发更快,擦浴时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的热,并刺激皮肤血管扩张,因此,机体散热增加,降温效果更强。乙醇温度高于
5、皮肤23C,有利于血管扩张,血流增快,皮肤表面温度增高,汗腺分泌增加,毛孔增大,带走大量热量。静脉降温法对个别顽固性高热,可给于静脉输注低温液体,有效率100%。可将%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置入冰箱降温至010时取出,用保温套包裹。50岁以上及小儿患者输入510 500 ml液体40滴/min,其余年龄输04 1 000 ml液体60滴/min,输注时需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心电监护,测体温1次/10 min,若收缩压低于100 mmHg(1 mmHg= kPa)或者体温降至以下时,应停止冰水输液。3 讨论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当该部位受损,可导致中枢性高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解热药难以对其产生影响,故中枢性高热时用抗生素及解热剂一般无效。正常情况下,体温处于相对恒定状态,体温不因外界气候改变而有差异有显着性,而中枢性高热患者因体温调节机能障碍,对外界刺激不能随时调节,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1。因此,利用传导及蒸发的散热原理,对高热患者给于局部及全身冷疗法,不但能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减轻对原发病的损害,而且可降低脑细胞和全身的基础代谢率,从而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细胞损害,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保护血脑屏障,防止或减轻了机体由颅脑损伤引起的多器官功能损害。 【参考文献】 1常玉霞,李淑彬. 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体会J.长冶医学院院报,200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