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80.50KB ,
资源ID:4485705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4857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人****来】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doc

1、20-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生物学特性(一)种类和病毒分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引起的丙型肝炎曾被称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PT-NANB)。病毒颗粒呈球形,有包膜,直径约5565nm。基因组为单正链线状RNA,长度约为9.5kb。基因组由5端非编码区(5UTR)、编码区和3端非编码区(3UTR)组成。5端非编码区是HCV基因组中最保守的序列,是设计诊断用PCR引用的首选部位。编码区仅含一个长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一个大分子的多聚蛋白前体。该前体蛋白在病毒蛋白酶和宿主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切割产生病毒的结构

2、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病毒的结构蛋白包括核心蛋白C和包膜蛋白E1、E2。非结构蛋白包括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对于3端非编码区的功能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复制有一定关系。根据HCV NS5区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可将HCV分为6个基因型,11个亚型,即1a、1b、1c、2a、2b、2c、3a、3b、4a、5a、6a。其中,欧美流行株多为1a、1b、2a、2b和3a;中东地区以4a为主;亚洲包括我国以1b、2a和2b亚型较为多见。(二)来源1989年,美国学者Choo等应用了分子克隆技术在实验室感染PT-NANB的黑猩猩血浆中首次获得了病毒的cDNA克隆,测定了约70%的H

3、CV基因序列,并利用这些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为抗原,检测到PT-NANB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此后,又获得了来自PT-NANB患者血清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从而确定了PT-NANB的病原体,并将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1991年,国际命名委员会将其归类为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三)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HCV携带者。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有更重要的传染源意义。(四)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为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此外,亦可通过非输血隐性途径的微小创伤、性接触、家庭密切接触及母婴接触进行传播。(五)易感性人群对HCV普遍易感染,同性恋、静脉注射者及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为高危人群。(六)潜伏期急性感

4、染丙型肝炎病毒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 RNA。通常,潜伏期为226周,平均50d;输血感染者的潜伏期较短,约为733d,平均19d。出现临床症状时,仅50%70%患者的抗HCV阳性,3个月后约90%患者的抗HCV阳转。(七)剂量一效应关系目前,尚未见有HCV对人体准确感染剂量的报道。HCV的感染主要与暴露途径和感染方式密切相关。(八)致病性HCV感染引起的临床过程轻重不一,可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HCV感染极易慢性化,40%50%的丙肝患者的可转变成慢性肝炎,部分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肝癌患者血中抗HCV阳性率高。目前认为,HCV的致病机制与病毒的直接致病作用和免疫病理损

5、伤有关。实验证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的含量与血清丙氨酸转移酶的水平呈正相关,提示HCV的复制与肝细胞损伤有关,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可能直接损伤肝细胞。异常的细胞免疫反应是HCV另一重要的致病机制。HCV感染后不能诱导有效的免疫保护反应。实验感染的黑猩猩恢复后,在用同一种病毒株攻击黑猩猩,黑猩猩几乎无力保护。(九)变异性HCV的结构蛋白包括核心蛋白C和胞膜蛋白E1及E2。其中,胞膜蛋白E1和E2是两种高度糖基化的蛋白。编码这两种蛋白的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胞膜蛋白的抗原性发生快速变异。这种变异引起的免疫逃逸作用是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而感染易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也是HCV疫苗研制的一大障碍

6、。(十)环境中的稳定性HCV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对氯仿、甲醛、乙醚、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敏感,加热100 5min、紫外线照射、甲醛(1:6000)、20%次氯酸等均可使之灭活。血液或血制品经60处理30h可使HCV的传染性消失。(十一)药物敏感性对丙型肝炎尚缺乏特效药,已证明IFN-对早期HCV有较高效率。目前,HCV感染的首选治疗方案是IFN-和利巴韦林(RBV)联合治疗。(十二)消毒剂敏感性HCV对氯仿、甲醛、乙醚、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敏感,甲醛(1:6000)、20%次氯酸等也均可使之灭活。(十三)物理灭活HCV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加热100 5min、紫外线照射等均可使之灭活。血液或

7、血制品经60处理30h后,HCV的传染性消失。(十四)在宿主体外存活一般,病毒离开宿主会在很短时间内死亡。HCV也是如此,一般在10min左右就会死亡。(十五)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国内外研究已证实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是肝癌的重要病因。国外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HCV感染对肝癌的危险比值比(OR)达11.5,而且与HCV的混合感染表现出协同作用。HCV在外环境中较易死亡,但在血液或血制品中易于成活。(十六)预防和治疗方案预防措施我国已规定,必须对献血员进行抗HCV检测,以减少HCV的感染和传播。对血制品亦需进行HCV检测以防污染。治疗措施由于HCV免疫原性不强,且毒株易于变异,因此疫苗的

8、研制较为困难。目前尚无疫苗用于特异性预防。对丙型肝炎尚缺乏特效药,已证明IFN-对早期HCV有较高效率。目前HCV感染的首选治疗方案是IFN-和利巴韦林(RBV)联合治疗。二、实验室相关活动风险评估与控制(一)实验室感染性因子的种类、来源和危害感染性因子的种类本实验室可能的感染因子为HCV本身。感染性因子的来源用于HCV抗体检测的血液样本。样本采集与检测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实验场所。实验室操作中可能产生的含病毒的气溶胶。感染性因子可能造成的危害被污染的实验器材、器皿等对实验室环境造成污染。实验室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人员暴露后感染。实验室含病毒的气溶胶实验室环境造成污染。(二)实验室常规活动过

9、程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实验方法风险点识别 若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外的其他未经确定的实验方法,或在使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前未进行技术确认,操作时可能存在安全风险。风险控制措施 尽量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经过充分验证的实验方法;在使用新的或变更过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确认。样本采集所用器材 一次性采血针、真空采血管、消毒棉签及一次性利器盒。风险点识别采血过程中若被急性或者慢性丙肝患者的血液污染的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HCV的血液污染了的针头刺破皮肤,则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血液标本溅洒可能造成人员或环境污染。风险控制措施 采血前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口罩、帽子、手套;

10、抽血前检查针管的密闭性,用过的针头直接放入利器盒内,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或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采血管用真空抗凝管,采好血后直立于试管架中,防止倒翻;消毒棉签等污染物放入医疗废弃物专用袋中,统一进行消毒处理。样本的包装和运输所用器材 真空采血管、95千帕样品运输罐、B类标本运输箱(UN3373冷藏箱)、运送车辆。风险点识别 若是用不合格包装进行运输、容器密封不严,则将不能安全有效的防止运输过程中包装容器意外破损,从而产生污染扩散的可能。风险控制措施 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的要求,采用三层容器包装。第一层采用真空采血管装样本,应密闭防渗漏;95千帕样品运输罐,可容纳并保护第一层容器,密

11、封不易破碎、耐压力房渗漏且易消毒;第三层采用B类标本运输箱,要容纳并保护、固定第二层容器,且易于消毒。样本应由中心专车运回实验室。样本接收风险点识别 如果在运输途中意外发生样本破裂、血液溢漏,也可能对样本接收人员造成污染。风险控制措 样本直接送至实验室,由专业检验人员接收,接收样本前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帽子、口罩、双层乳胶手套。若有样本管意外破裂,则立即在生物安全柜内将尚存留的样本移出,废弃物放入带盖的防刺破的塑料罐中,被污染的容器用20%次氯酸溶液等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样品检测所用材料 离心机、生物安全柜、移液器、洗机板及酶标仪等设备。风险点识别离心过程中离心管破裂造成离心机污染。实验

12、操作过程中血液样本溅洒,从而造成人员或台面、地面等环境污染。洗板、读板时液体溅出从而污染设备表面或工作台面。风险控制措施 所有检测操作均在BSL-2实验室中进行,检测人员在实验前按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加样移液操作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动作轻缓;判读结果时酶标板轻拿轻放,避免液体溅出;待实验完毕,先消毒手部,再脱去手套并立即洗手;若有意外情况发生,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离心过程中离心管破裂 应马上关闭电源,让离心机停止工作,静止30min。然后缓慢打开离心机盖,将离心机平稳地拿到生物安全柜中。如果发生泄漏,则将配制好的1%的次氯酸钠消毒液灌入离心杯腔体中消毒30min,然后弃去消毒液

13、和离心管碎片,将离心杯清洗后擦干。样本溅洒污染设备表面 可用24%次氯酸溶液或75%酒精擦拭消毒。台面、地面及人员暴露于污染物的处理措施同“采样部分”。在任何可能导致潜在的传染性物质溅出的操作过程中,应保护好面部、眼睛和嘴;发生液体溅出、溢出等事故,明显暴露于传染源时,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及时处理并对事故的发生与处理作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医学评估、观察、治疗,保留书面记录。阳性样本保存所用器材 生物安全柜、移液器、带螺旋盖的塑料管一个密封的塑料冻存盒。风险点识别 HCV阳性标本若保存不当,则易造成人员和环境污染。风险控制措施 按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样本的保留在生物安全柜内

14、,进行动作要轻缓;所有样本的血清或血浆都保留在带螺旋盖的塑料管内,在装入可密封的塑料冻存盒中,置于-20以下冰箱内保存,严格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风险点识别 工作完毕后若不及时对工作台面、生物安全柜等进行消毒,则有可能会会造成实验室环境污染或人员感染。风险控制措施 工作完毕后,及时对检测所涉及的工作台面积地面用100倍稀释的施康清洗消毒液檫拭。用消毒液擦拭后要干燥20min以上;生物安全柜用7075%酒精擦拭消毒。待实验和消毒完毕,先脱去手套,再脱去防护服,并正确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废弃物处置所用器材 医疗废弃物专用袋、硬质耐高压且防渗漏的垃圾桶、高压灭菌器。风险点识别 剩余的阳

15、性标本很大的污染源,若采血过的针头处理不当,则存在人员被刺伤,甚至感染HCV的存在风险。风险控制措施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感染性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剩余样本、酶标反应板、移液头等所有实验过程涉及的用品,需置于装有医疗废弃物专用袋的硬质耐高温且防渗漏的垃圾桶中,经121高压灭菌1520min后才可运出实验室;针头、破碎玻璃等损伤性废弃物必须放入利器盒,利器盒严禁再次打开。装满针头等利器的一次性利器盒严禁再次打开,须密封好后,同上述垃圾一起处理。所有处理完毕的废弃物集中存放,由有资质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单位上门收集、集中处理。同时,做好交易记录,所有相关记录定期整理归档。(三)实验室常规活动中其他风

16、险评估与预防控制措施电力风险点识别 若实验室没有布置双路供电,或电力供电不稳定,存在实验活动突然中断、实验设备停止工作等所带来的相关安全风险。预防控制措施 实验室尽量要布置双路供电,没有布置双路供电的应配置备用电源,以确保高压灭菌器、生物安全柜等重要设备的安全运行。电气操作风险点识别 实验室活动涉及的电气操作,包括实验室工作区内电气设备的启动、关闭、安装和维修;设备层内UPS、空调机组等电气设备的启动、关闭和维修等。这些电气操作的过程可能产生触电、电击、电气故障等风险。预防控制措施电气设备的设计及制造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的要求。实验室工作区内若有380V电源插座,则需明确标识,并由有资质的人进行

17、专业操作。新的、改装过的或修理过的电气设备在未经专业人员(如有资质的电工)完成电气安全测试和设备符合要求安全使用要求之前,不允许使用。电气设备使用人员接受正确操作的培训,操作方式不降低电气安全性。电气设备使用人员要定期检测设备可能引起电气故障的破损。只有专业人员才可从事电气设备和电路工作。禁止未经授权的工作。采取措施对设备去污染,以降低维护人员感染的风险。实验室给排水设施设备风险点识别 实验室含有给排水的设施设备,包括位于工作区和洗消区的高压灭菌器和洗涤池。当管道意外破裂、排水管道阻塞时,感染性材料可能溢出,有污染实验人员和环境污染的风险。预防控制措施 实验室所产生的所有染菌物及器具,必须先经

18、高压灭菌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洗涤,产生的污水集中排入中心污水池进行消毒处理,严禁直接排放。至少每月监测粪大肠菌群,定期检查实验室给排水管道各接口的密封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实验室设施设备管道风险点识别 设施设备 实验室设施设备管道穿越维护结构的部位可能存在密封不严的问题,当感染性材料溢出时,有污染环境的风险。预防控制措施 所有管道穿越维护结构的部位应严格密封,定期进行检查,避免感染性材料外溢从而污染环境。主要检测仪器设备离心机风险识别点 在分离血清的过程中,若没有做好平衡,则可能会发生离心管破裂、离心盖脱落、离心转子和离心腔被污染。预防控制措施 离心时配备耐离心压力的且带螺旋管盖的离心管,离

19、心前做好平衡,选择正确的离心速度和离心力;规范正确操作,定期维护,确保离心机性能正常;每次使用后做好清洁消毒和使用记录,定期进行功能检查。酶标仪和洗板机风险点识别 在使用酶标仪和洗机板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阳性对照或在测样品污染设备表面个工作台面的风险。预防控制措施 酶标仪每年强检一次,中途再做一次期间核查;洗机板每年进行一次功能检查;在洗板、读板时,要做到动作轻缓,小心操作;倘若有液体溅出,要马上进行消毒处理。生物安全设施设备生物安全柜风险点识别 若不按照安全柜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维护与检测,则其防护屏障效果会明显降低,甚至消失,失去安全防护效果;若长时间使用或未及时更换HEPA过滤膜,则会使其

20、功能丧失,造成工作窗口气流速度降低或流向紊乱;使用后若不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对清洁、维护人员将会产生污染。预防控制措施 正确选配生物安全柜,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操作、维护培训,日常操作和维护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或使用说明进行;每年请有资质的服务机构对生物安全柜进行风速、气流、尘埃粒子、紫外线强度等关键要素的检验,确保其性能正常。一旦造成污染,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高压灭菌器风险点识别 若不按照高压灭菌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维护,其效果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效,失去污染与无害化的作用;若长时间使用又不定期做检测灭菌效果,则对其灭菌效果无从考证,可能产生功能缺损,存在灭菌不彻底从而引起污染的隐患;在长期关停

21、期间,若内部水分不及时排干,则将会使内部器件老化从而失去正常功能。预防控制措施 采用下排式高压灭菌,防止气溶胶污染;规范操作,定期维护,确保高压灭菌器性能正常;定期检定、核查,做好使用记录,持证上岗;进行日常灭菌效果监测,以保证灭菌质量。个人防护用品风险点识别 个人防护品若穿戴不规范、大小不合适或使用过期的防护用品等,则将会导致防护效果降低,甚至失效。预防控制措施 进行HCV血清学相关操作时要按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进行个人防护,必须选择大小合适、有效的防护用品,穿戴时相互检查确认,避免使用有破损、缺陷和过期的防护用品。应急救治设施和用品风险点识别 实验室若没有配备洗眼器、应急药箱等必要的应急设

22、施和物品,或配备的急救用品种类不全、不适合或过期,则导致急用时无法发挥作用。预防控制措施 在实验室内正确配备洗眼器,确保功能正常。配备的75 %乙醇、碘附或其他消毒剂、创可贴等急救物品与实验活动相适应,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维护、清理和更新。消毒灭菌剂风险点识别 消毒产品无生产许可证、过期、配制方法或浓度不正确、种类选择不合理,都将会导致消毒效果降低、生物灭活能力降低、对物品腐蚀性增加、对皮肤造成刺激等问题。预防控制措施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选择合理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消毒方法、消毒时间、消毒浓度(剂量)进行消毒,避免使用过期产品;消毒过程中消毒人员应做好必要

23、的个人防护,防止发生意外。根据HCV对不同的消毒剂的敏感性,本实验室选用施康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碘附、75%酒精、漂白粉等作为常用的消毒剂。管理体系的风险风险点识别 管理体系(包括应急预案)、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都是确保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如果组织结构不健全、设置不合理、体系文件与实际工作不匹配,以及部门职责不清或衔接不当等,则都可能带来安全风险。预防控制措施 定期开展对管理体系的评审,发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以确保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四)工作人员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控制措施风险点识别人员数量 人员过少会因缺少相互提示或因工作量增大而导致操作过程中工作失误增加,风

24、险增加。人员结构及资质 新进职员若没有高资历人员带教操作,则不能很好地处理意外事件,风险会增加。实验人员不熟悉实验检测方法及操作规范,在进行实验前未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和安全。职业操守 若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参与该项工作,则产生生物危害而危及人员安全、环境安全与社会安定的可能性较大。健康管理 健康状况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素质与免疫状态。当身体出现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手部皮肤有开放性损伤或其他不适合工作的情况时,职业暴露风险会增加。生物安全培训及应急事件处理能力 工作人员上岗前没有接受严格的生物安全,以及相关生物安全设备操作的技术培训,易造成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上岗后没有接受实验室突

25、发事件处理的培训,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早期处理和控制生物安全事件。预防控制措施人员数量 尽量有2名工作人员同时进行采样、检测或有质量监督员对关键步骤进行监督。人员结构及资质 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年龄和资历结构应配备合理,新进人员应有高资历人员带教或监督操作。检测技术人员需经过上岗培训和在岗上持续培训。要求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熟练地操作,并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职业操守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工作责任心。健康管理 建立健康申报制度,遇有手部皮肤有开放性伤口及其他不适合工作的情况时,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暂停工作;对于裸露皮肤的微小伤口、擦伤、皲裂等应用防水材料严密覆盖。生物

26、安全培训及应急事件处理能力 检验人员必须接受上岗前培训和复训,每年参加本中心组织的生物安全知识或生物安全操作技术培训、考核。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实验室意外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和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中规定的要求进行应急事件的处置,强化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能力,规范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现场急救处理办法。(五)实验室非常规活动中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控制措施实验室主要的非常规活动检验外专业人员对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检测验证(如主要设施设备的检测验证)和更换(如高效过滤器的更换)。实验室后勤保障人员对实验室及公共环境的保洁、实验器材洗刷消毒。外部人员来实验室参观及上级部门对实验室的

27、检查。任何其他人员需要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以外的行为(如发生火灾、水灾时消防人员、急救人员的进入。)风险点识别进入实验室可能会引起实验室感染,特别是不慎打翻、打破血管或损坏仪器部件情况下。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某些人员需要进入实验室参观,存在影响实验室正常运行的风险。预防控制措施实行人员准入、登记制度。外部人员来进行参观或检查前,应对实验室做彻底消毒;任何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时应有实验人员陪同。进入人员绝对不能私自动用实验室内有标志的危险品(除非经过授权),绝不能将未经消毒处理的物品拿出实验室区。在实验室进行设施、设备维护维修过程中,若发生意外事件,应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进行风险评估,

28、并采取应对措施。对实验室的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工作时动作轻柔,避免产生气溶胶。检测维修后、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洗手。(六)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与预防控制措施风险点识别 若阳性标本未明确标识并未实施双人双锁管理,实验活动结束后不及时消毒操作场所,其他工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误用标本、实验材料和设施设备等,导致人员感染和实验室环境污染等。预防控制措施实行严格的人员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所以获得批准进了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实验材料和设施设备。发生事故时必须及时报告并作必要的处理和记录。实验所用材料和试剂等必须有明确的标识。阳性标本严格实施双人双锁管理。(七)相关实验室以发生的事故

29、分析和从中得到的启示我国有众多HCV感染者。因此,我国医务工作者有较高的HCV职业暴露危险性。据逄增昌等的报道,医务人员HCV感染率为1.16%,卢国强等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医务人员感染率为1.4%。另有一项研究显示,与其他利器相比较,HCV更容易通过细孔针头传播,黏膜暴露于血液则极少传播HCV。实验室人员在进行采样、检测及废弃物处理等工作过程中,务必严格实验室相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规范采样、检测操作,降低和规避职业暴露风险。三、实验室理化因素风险评估及安全防护措施(一)紫外线风险点识别 生物安全柜及实验室均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物体表面消毒。紫外线波长为250280nm,主要影响眼睛和皮肤,可引起急

30、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慢性白内障等眼部疾病,还可诱发皮肤癌。紫外线灯开启时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可受到伤害。安全防护措施 在实验室工作应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人体,特别是眼部。生物安全柜表面贴有紫外线危害的标识。在进行紫外线消毒时,实验人员尽量远离消毒区域,基本可规避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二)辐射风险点识别 实验室筹建选址时未对周围辐射源进行排查,使用含辐射的仪器时未严格管理,存在辐射源或辐射事故间接导致病原微生物屏障系统破坏的隐患。预防控制措施 实验室在筹建选址时对周边建筑群可能存在的辐射源进行严格排查。(三)施康清洗消毒剂风险点识别 施康清洗消毒剂属于含氯消毒剂,有效氯的含量为4.55%5.55

31、%,次氯酸钠主要杀菌因子。含氯的消毒液会残留在空气中不挥发,长期使用会使人感到头疼、恶心。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还容易引发过敏、哮喘等疾病。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对人的呼吸道黏膜和皮肤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使人流泪、咳嗽,并刺激皮肤和黏膜,严重可发生氯气中毒。急性中毒的出现躁动、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因窒息而死。安全防护措施 按照使用说明,根据消毒对象不同配制不同的浓度,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高浓度的消毒液,稀释和使用时戴好手套,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基本可规避消毒液对人体的危害。(四)其他风险点识别 实验室内的照明和声音(生物安全柜等)有可能因强光和噪声对人员造成损害。安全防护措施 对实验室的照明和

32、声音等参数进行检测,确保合格,避免强光和噪声对人员的损害。(四)实验室火灾风险评估与预防控制措施风险点识别超负荷用电,电线过长。电器和电源老化、电器保养不良,如电缆的绝缘层破旧或损坏。用火不当引发火灾。仪器设备在不使用时未关闭电源。使用的仪器设备不是专为实验室环境设计。易燃、易爆品处理、保存不当。不相容化学品没有正确隔离。在易燃物品和蒸汽附近有能产生火花的设备。通风系统不当或不充分。预防控制措施定期检查电器插座、电线绝缘层是否完好,保证用电负荷,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行有效区域隔离。实验室配备灭火器。放置在易取的地点,摆放部位张贴灭火器标识。该灭火器用于扑灭可控制的火灾,帮助人员撤离火场;对灭

33、火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使用。实验室需装设应急灯,所有出口都有黑暗中可见的“紧急出口”标识;当出现紧急状况时,实验室所有出口的锁必须处于开启状态,出口设计因保证不经过高危险区域就能逃脱,所有出口都能通向一个开放空间。走廊、流通区域不能放置障碍物,确保人员流动和灭火设备移动不受影响。在实验室工作区显著位置张贴火警电话标识。实验室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包括消防器材的使用、火灾发生时应急行动等。五、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安全防护措施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的实验室紧急状况主要包括水灾和地震等。(一)水灾风险点识别 水灾可能导致实验室维护结构和设施损坏,实验室内感染性材料随水外溢。安全防护措施

34、安全手册中制定实验室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并对所有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实验室一旦发生水灾报警时,应立刻停止工作。首先考虑实验室内感染性物质和人员的转移。实验室负责人、中心主任根据条件及时采取对策,第一时间联系相关消防人员。消防人员应有防护措施,并在受过训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陪同下,进入实验室完成感染性物质和人员的安全转移工作。(二)地震风险点识别 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导致实验室维护结构和设施损坏,存在人员受伤和实验室感染性材料外溢的风险。风险控制措施 实验室应采取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保证灾害发生后能够安全撤离实验室,减少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发生地震后,首先设立距实验室维护结构20m范围内的封

35、锁区。其次,对封锁区进行消毒,然后由专业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对实验室内部环境边消毒边清理。如果保藏样品的容器没有被破坏,可把它安全转移到其他安全的实验室存放。如果保藏样品的容器已被破坏和发生外溢,应立即用可靠方法进行彻底消毒灭菌。六、生物安全及其它紧急事件(事故)处理预案(一)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事故)处理措施当生物安全柜出现持续正压时,应立即停止操作,通知运行保障人员采取措施恢复负压。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和保持负压,应停止实验。发生此类事故或发生意外停电,造成具有传染性物质暴露潜在危险的事故和污染时,工作人员除了采取紧急措施外,还应立即报告实验室安全负责人,组织对实验室进行终末消毒。离心过

36、程中离心管破裂时,应马上关闭电源,让离心机停止工作,并静止30min。然后缓慢打开离心机盖,将离心杯平稳地拿到生物安全柜中。如果发生泄漏,用1%的次氯酸钠消毒液灌入离心背腔体中消毒的30min,然后弃去消毒液和离心管碎片,将离心杯清洗后擦干。发生污染物破溅或溢出时,立即用清洁布或吸水纸覆盖污染处,并倒上1025倍稀释的施康消毒液,作用至少30min,方可清理全部污染物,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所有这些操作过程中都应戴手套。如果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扩散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待其查清情况,确定消毒方案,并组织对实验室进行终末消毒。若发生针头刺伤或血液样本溅洒从而污染人

37、员、器具或环境等,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消毒处理措施。被采血针头刺伤 应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并用75%酒精或碘附等有效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皮肤污染 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污染部位,并用75%酒精或碘附等有效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黏膜污染 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污染部位。物品污染 那煮沸的物品煮沸20min后清洗;对不能煮沸的衣服可用1%漂白粉或0.5%过氧乙酸浸泡2h后再用清水洗涤。地面、墙面等环境污染 可用3%漂白粉或2%过氧乙酸喷雾或擦洗2次。(二)其他紧急事件(事故)处理措施在制定的应急预案中应包括消防人员和其他紧急救助人员。应事先告知他们哪些房间有

38、潜在的感染性物质,让他们熟悉实验室的布局和设备。在实验室发生不可控制的火灾、水灾、爆炸或其他危险情况时,为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要进行紧急撤离。所有实验室人员须了解紧急撤离的行动计划、撤离路线和集合地点。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紧急撤离演习,包括急救设备使用和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三)生物安全及其他紧急事件(事故)报告和记录发生生物安全紧急事件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必须立即向主管领导和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对于意外和事故必须进行登记,详细记录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处理方法及过程,包括专家赴现场指导和处理的情况。七、生物安全和生活安全保障风险管理(一)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依据风险评估所依据的数据及拟采取的风险控制

39、措施、安全操作规程等均应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机构或行业权威机构发布的指南、标准等为依据。(二) 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见表7-2)表7-2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序号潜在危险因素危害程度发生概率固有风险措施合理性残留风险风险可控程度1样本运输过程中容器意外侧翻、导致样本泄露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2样本接收、开启及加样等常规实验活动中产生气溶胶中度较大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3离心过程中样本管破裂产生大量气溶胶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4检测未经过灭活的样本对仪器与环境造成污染中度较大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5样本、实验材料及设施设备等被误用中

40、度较小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6阳性样本被恶意使用高度较小可能高度合理低风险可控7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8检验人员及工勤人员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到血液样本或被锐器刺伤等造成职业暴露高度可能高度合理低风险可控9检验人员个人防护不当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10非检验人员、进修实习等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的不当操作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撒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可控11水、电、火灾或自然灾害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中度较小可能中度合理低风险不可控(三)风险评估人员由中心主任组织检验科、质量管理科及其他科室熟悉HBV检验相关风险的专业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并形成风险评估

41、报告。形成的风险评估报告经中心生物安全委员会审核,请省市熟悉相关病原微生物特征、实验设施设备、操作规程及个体防护设备的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和讨论,不断完善修订完善。(四)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应是实验室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和制订安全操作规程的依据。在记录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风险评估报告应注明评估时间、编审人员和所依据的法规、标准、研究报告、权威资料及数据等。(五)需重新进行风险评估的情况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改造前(或新建造前)和正式启用前。当收集到的资料表明HCV的致病性或传染方式发生变化时,应对其背景资料及时变更,并对其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进行重新评估。开展新的实验活动(增加新的项

42、目),应对项目的实验活动进行再评估。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活动中,发现有原评估报告中未涉及的隐患存在,或者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存在生物安全问题,则应进行再评估。在实验活动中发现阳性标本泄露或人员感染等意外事件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再评估。当评估过的实验活动(包括相关的设施、设备、人员、活动范围、管理等)发生改变或者操作超出常规量,以及从事某些特殊活动时,应该重新进行风险评估。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发生变化时需要风险再评估。(六)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适用性等的综合评估中心已对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的内容已逐项制订了可行的、适用的防控措

43、施。评估报告不仅适用于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常规运行期间,而且适用于实验室设施设备进行清洁、维护及关停期间。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活动中未涉及化学、物理、辐射等相关检测和研究内容,因此,不存在相应的风险。实验室所在的地理位置海拔较高,建筑材料可抗六级地震,能够抵抗水灾、地震等灾害。八、评估结论(一)危害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传染防治法规定,病毒性肝炎属乙类传染病;原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规定,HCV危害程度为第三类、危险度等级为级。(二)实验活动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原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丙肝动物感染实验在ABSL-2实验室进行,病毒培养、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操作

44、在BSL-2实验室进行,灭活材料的操作、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在BSL-1实验室进行。本实验室主要进行HCV抗原抗体的血清学检测,从事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操作、实验活动均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采取了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配备的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的设备符合管理和检测的要求,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操作。本实验室HCV检测所依据的方法为WS213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该方法在项目开展时经过技术确认,实验方法风险很小。(三)人员健康及素质实验人员及相关辅助人员在上岗前经过充分的生物安全、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合格后证上岗。新上岗人员和进修人员经过培训,并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从事检测

45、工作。(四)防治原则目前,针对丙型肝炎尚无疫苗用于特异性预防,亦缺乏特效药。IFN-对早期HCV感染有较高效率。目前,HCV感染的首选治疗方案是IFN-和利巴韦林(RBV)联合治疗。HCV主要经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亦可通过非输血途径的隐性微小创伤传播,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个人的防护,规范操作,避免直接接触血液;安全规范处置锐利器具;对所涉及的器械实施严格的消毒;安全处置废弃物;严格洗手和对手进行消毒,这也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五)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相关管理体系文件如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XJK/JS41)、HEV-50高压灭菌器操作规程(XJK/JS36)、0412-1(8

46、0-2)型离心机操作规程(XJK/JS10)、ELX50型洗板机操作规程(XJK/JS71)、微生物实验器具消毒灭菌和废弃物的管理(XJK/JY07)、样品管理程序(XJK/CX32)等经过技术委员会的评审是有效和安全的。实验室对制订的实验室意外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和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经过培训和反复演练,能确保一旦发生意外感染事件时能有效应对,把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限度。综上所述,本实验室在人员素质,设施设备、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管理体系、废弃物处置等方面能满足开展HBV抗原抗体血清学检测相关实验活动的安全管理要求。实验过程中的风险是可控的,实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是有保障的。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