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1.5分,其27分) 1.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的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来源:学|科|网] 2.在学习“中国早期人类”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下列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
2、.烧烤食物 3.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下图所示属于干栏式房屋的是 A. B. C. D. 4.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5.“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 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3、 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6.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建立的朝代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7.据《通志》载“曹氏,叔振锋,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由此可见导致曹姓形成的制度应该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商代后期出土的,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后母戊鼎 B.妇好
4、墓出土的象牙杯 C.四羊方尊 D.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9.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率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0.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 11.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
5、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都江堰的修建 C.商鞅变法的实施 D.秦朝统一的完成 12.右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13.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下列哪几种人可以获得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
6、有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历史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 ③音乐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数学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用于监督官员的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16.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右侧“疆域四至”示意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7、 17.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陈胜、吴广要求夺权 B.到渔阳戍边途中遇到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期到达 C.人民群众的要求 [来源:Z.xx.k.Com] D.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民无法生活 18.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西周—东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西汉 D.西汉—东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 19.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8、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 如图所示 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请列举一例。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新变化?(3分) (2)材料三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作用是什么?(3分) (3)材料四表示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图示中的地方行政制度
9、是什么?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3分) (4)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2分) 2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七雄,谁都知道以秦为最强。然而当其初年,实以秦为最弱。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
10、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4分) (3)材料三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措施?(2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和作用是什么?(4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5分,共27分) 题号 1 2 3 4[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来源:学科网ZXXK] 15 16 17 18 选项 A D B A D B C A A D B D B B B
11、C D C 二、非选择题:(23分) 19.(1)禅让制。(1分)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1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或家天下代替公天下。(1分) (2)分封制.(1分)巩固统治,扩大统治范围。(2分) (3)秦朝;郡县制;丞相.(3分) (4)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2分) [来源:学+科+网Z+X+X+K] 20.(1)商鞅变法(2分) (2)商鞅,秦孝公(4分) (3)统一度量衡(2分) (4)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分)作用: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