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7.45KB ,
资源ID:447079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470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漫谈礼仪与民俗.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漫谈礼仪与民俗.docx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1页 共11页本课的教学目的 增强学生对现代礼仪和中外民俗的认识,理解礼仪与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理解礼仪、民俗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掌握社会交往中的各种礼仪规范及民俗习惯,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好基础。 礼仪是一定社会关系中,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律己敬人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处世准则和道德标准。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礼仪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礼仪实质上是由一系列具

2、体表现礼貌的礼节所构成,是一个施礼者与受礼者相互表示礼貌的情感互动的系统的完整的过程。 礼仪是表现尊重、恭敬他人的表现形式和行为技巧。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礼仪是有形的,它存在于

3、社会的一切交往活动中,其基本形式受物质水平、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民族习俗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夏朝的礼仪,主要是氏族内部的关于喜庆、婚丧、祭祀、哀悼、尊老、助残、爱幼等的仪式和礼让。商代兴起以后对夏朝的礼仪进行修改、补充,使其更加完善。周朝继承了夏商的礼仪,并把本氏族的的传统、仪式、习俗、制度融入其中,进行增减补遗,形成了完善严密的礼仪规矩即周礼。 中国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论著:周礼(从政治角度描述一个完整的国家典章)仪礼(从行为规范角度描述古代社会生活礼俗)礼记(对仪礼中所记载的古代礼仪条文进行理论说明),标志着周礼已达到了系统完备的阶段。 夏商周时期,提出了许多礼仪的概念,确定了崇古重礼和尊老

4、爱幼的文化传统。如: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九仪”:受职、受服、受位、受器、赐则、赐官、赐管、作牧、作伯。 吉礼居五礼之首,它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其主要内容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祭天神,即祀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等;第二是祭地祗,即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等;第三是祭人鬼,主要为祭先王、先祖。 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嘉礼是处理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三、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差异 (一)在表达

5、方式方面的差异 中国礼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种类繁多,渗透个人生活的每个细节,不仅注重礼貌,而且讲究礼节;强调以上为礼,提倡中庸之道,表现既热情亲切,又谦逊含蓄。欧美礼仪:不仅文明礼貌,而且思想开放,强调实用,提倡平等,情感外露,表达率直坦诚,漠视家庭血缘关系,没有中国人那样强烈的家庭本位,而强调个人本位。 (二)在礼品馈赠方面的差异 中国人:讲究礼数,重视礼尚往来,往往把送礼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送礼名目繁多。买价格高的。不重视包装。欧美人:反对繁文缛节和过分客套造作,一般不轻易送礼,送礼也很简单。重文化格调和艺术品位,重视包装。 (三)在礼仪活动方面的差异 中国人:讲人情,重人脉,注

6、重人伦亲情和家族血缘,讲究敬老爱幼,尊重老者优先,事事讲究论资排辈,“官本位”意识较强。 欧美人:崇尚个性自由,注重功利,提倡女士优先,讲究绅士风度。 二、男士仪容的基本要求 (一)面部:清洁,胡须、头发常清理,不让脸上过于油腻,不女性化。 (二)体味:没有异味,包括汗味、烟味、酒味、脚臭味、口臭、头发异味,过浓的香水味。 (三)发型:不脂粉气,不女性化,与身份年龄、身份、场合、性别、服饰相协调。符合美观大方、整洁实用的原则。 (四)神态:乐观爽朗,有精神。 三、女士仪容的基本要求(一)面部:容光焕发、自然美丽、肤色健康、皮肤滋润、细腻有弹性。(二)化妆:眉毛自然真实大方,嘴唇红润有光泽,淡雅

7、、均匀、有光泽,不宜浓妆。(三)手部:不宜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或只涂无色指甲油,(四)头发:适合自己,庄重、简约、典雅、大方美观、得体。(五)神态:端庄大方,面带微笑表情 面部表情是眼睛、眉毛、嘴巴、鼻子、面部肌肉以及它们的综合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和感情信息。 一般情况下,表情应自然,目光要温和,不要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睛,而应该经常做到和颜悦色,面带微笑。男士要真诚,让人觉得可信;女士要和蔼,让人感到亲切。一般来说,大家都不喜欢一张冷冰冰的脸,而友好、谦虚的表情,永远富有吸引力,给人亲切之感。手势即强调成型后的静态美,又强调摆动中的动态美。其运动规律为:先扬后抑,欲左先右,欲上先下。同

8、时注意与眼神、步伐和其他礼节相配合。手势的运用要使人看清看懂。并且柔和而不生硬。 为客人指方向或招呼他人时要用全手掌,不可用单手指; 一般掌心朝上或侧前方,手臂前伸,五指并拢,腕关节伸直,肘部弯曲,眼神与手的方向一致或目视客人; 为客人服务时双手递送食物,并且不可碰碗、杯、碟的边沿。 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擤鼻涕、掏耳屎、剔牙齿、咳嗽、打喷嚏、打哈欠、打嗝、伸懒腰。时应捂住口鼻,勉强一旁,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 不要出洗手间时边走边扣纽扣、拉拉链、擦手甩手等动作。要整理整齐。 不可当众吃零食、嚼口香糖。不可盯视他人或对他人品头论足。不可高声谈笑,大呼小叫。不要随地吐痰,乱丢烟蒂,对着别人喷烟或吐烟

9、圈。不可双腿叉开前伸、半躺着在椅子上。不可交叉双臂抱在胸前或双手抱在脑后。 (1)合身合体 上衣最短可齐腰,最长可齐臀。下裙最长可达小腿中部。 (2)穿着到位 正式场合上衣领子要完全翻好,衣袋盖子要盖住衣袋,衣扣要扣好,上衣要穿好并系好纽扣,不能披在身上或搭在身上。公开场合不可随意脱下上衣或解开上衣衣扣。 (3)举止文雅 女士穿着西服套裙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举止仪态,站要亭亭玉立,坐要优雅端庄,行要轻盈碎步。 国际上对不同手指戴戒指含义通行的解释是: 1.食指表示未婚 2.中指已经在恋爱中 3.无名指已经订婚或结婚 4.尾指独身 至于右手,有一个手指戴戒指是有意义的,就是无名指。据说戴在这里,

10、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第六章 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礼仪v 一、藏族简介v 藏族,有人口600万人。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 v 二、宗教信仰 v 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公元13至16世纪中叶,佛教日益盛行,佛事活动频繁,佛教寺庙遍及西藏各地。著名的寺庙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除了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

11、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问世。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最传统文化的一支,与、藏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 v 三、婚丧习俗 v 一夫一妻制。婚前男女社交比较自由,婚后由男子配合继承财产,女子即便招婿也要从属于男方。v 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即享受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藏族通行天葬(即鸟葬),天葬寄托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v 四、民族礼仪 v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

12、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v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口时,必须一饮而尽。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行路遇到寺院,

13、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v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v 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v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

14、。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v 五、民族节日v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与的春节大致相同。藏历年是根据藏历推算出来的。藏历元月一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持续十五天。因为全民信仰佛教,节日活动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是一个娱神和娱人、庆祝和祈祷兼具的民族节日。藏历是中国藏族人民的传统历法,基本上与夏历相同。它以月球圆缺一个周期为一个月,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平年12个月,全年354日;闰年13个月(平均每两年半到三年加一闰月),全年384日,用以调整月份和季节关系。v 萨噶达瓦节 四月十五日是藏族的萨噶

15、达瓦节。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v 雪顿节 雪顿节是藏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时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 vv 一、民族简介v 维吾尔族,总人口达987万人(2009年),其中的维吾尔族共计941.3796万人(2006年),约占新疆总人口的46%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

16、物。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中国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即葡萄沟就在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东南184公里的吐鲁番盆地。 二、宗教信仰v 维吾尔族古代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祆教和佛教。当前,维吾尔族多数信仰,多属于。v 三、民族礼仪v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v 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

17、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v 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v 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v 在屋内炕上坐下时,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v 接受或奉送礼物、茶饭碗时要用双手。v 维吾尔人至今把咸盐视为圣物,加以尊敬,求其保佑。这不仅是因为它在生活中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维吾尔人深信盐具有一种超自然的、与人们的命运处处相关的神力。v 维吾尔人生活中许多习俗禁忌都与此信仰有关,如让新结婚的新郎和新娘各吃一块在盐水里蘸过的馕以表示同

18、甘共苦、永结良缘,人们发誓言时常说“以盐为证”等。v 忌女性在男性面前换衣、梳头、化妆。v 忌讳将穿在下身的衣服放在头部或高处,如忌讳将袜子、鞋子放在靠近头部的地方。v 由于男尊女卑思想观念的影响,洗衣服时忌讳把男人的衣服和女人的衣服混起来洗,或把男人的衣服放在女人衣服之后洗。v 陌生人不能随便进入产妇的房问,一般要在产后满12天之后再去探望产妇。v 起居禁忌如不是迫不得已,住宅大门忌朝西开,睡觉时忌头东脚西,因为西方为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之所在。v 做礼拜的房子特别是西墙上不能挂人头像。v 忌讳黄昏敞开房门;v 忌讳挡门而立、坐在门槛上。v 太阳落山的时刻忌讳扫地,认为会失财。v 民间还非常重视

19、起居用品,一般忌跨枕头,忌压坐枕头。v 四、民族节庆v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等。v 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v 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v “古尔邦节”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伊斯兰教历每年十二月上旬,穆斯林去麦加朝觐。朝觐的最后一天十二月十日,开始举行庆祝活动。v 这天十点左右,穆斯林沐浴净身后,头戴白帽,来到清真寺,举行节日会礼,其规模与开斋

20、节一样非常隆重,阿訇或教长先讲“瓦尔兹”,然后举行会礼,最后穆斯林互相祝节日。v 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伊斯兰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节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v 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节祝贺。v 节日期间杀羊或骆驼,到清真寺去作聚礼,唱歌跳舞,并举行赛马、刁羊和摔跤等活动。 v 除开斋节、古尔邦节以外,我国穆斯林为了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日和逝世日,每年教历三月十二日举行“圣纪节”。节日期间,诵读古兰经,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和事迹等。 vv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

21、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散布于、和等地。(2万7千人)和(24万人)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人的分支。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有自己的文字。属, v 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v 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崇拜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v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对各种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流行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等。v 在明、清两朝的支持和提倡下,藏传佛教在蒙古地

22、区兴盛起来。但萨满教在东部地区以祭祀、占卜、治病活动形式不同程度地幸存了下来。v 部分信仰喇嘛教v 祭“腾格里”,蒙古语音译,意为“天”。蒙古族萨满教观念之一。指上层世界,即天上;又指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先主”;还包含“命运”的意思。祭“腾格里”是蒙古族重要祭典之一。祭天分以传统奶制品上供的“白祭”和以宰羊血祭的“红祭”两种祭法。近代东部盟旗的民间祭天活动,多在七月初七或初八进行。 v 祭火,蒙古族的牧民、猎民十分崇拜火,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笃信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教,认为火是天地分开时产生的,于是对“渥德噶赖汗额赫”更加崇敬。祭火分年祭、月祭。年祭在阴历腊月二十三举行,在长者的主持

23、下将黄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感谢火神爷的庇佑,祈祷来年人畜两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举行。此外还有很多有关火的禁忌反映蒙古人对火的崇敬,如不能向火中泼水,不能用刀、棍在火中乱捣,不能向火中吐痰等。 v 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在每年水草丰美时节举行。敖包是石堆意思。即在地面开阔、风景优美的山地高处,用石头堆一座圆形实心塔,顶端立系有经文布条或牲畜毛角的长杆。届时,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祷告词,男女老少膜拜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祭祀仪式结束后,常举行赛马、射箭、摔交等竞技活动。敖包祭是蒙古人为纪念发祥地额尔古纳山林地带而形成,表示对

24、自己祖地的眷恋和对祖先的无限崇敬。这一信奉萨满教时最重要的祭扫仪式,现已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节日活动。 v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

25、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v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v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

26、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客来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v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日。慕是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们要焚

27、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 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 、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 v 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春节和敖包节,除此还有点灯节(祖鲁节)、麦尔节等。蒙古族把送冬迎春的第一天,即春节称:“查干萨日”。蒙古族过春节有自己独特的庆贺方式。v 蒙古族过春节分“送旧”和“迎新”。送旧是腊月二十三清洁卫生打扫家,到傍晚要“祭火 。v 腊月二十三以后,就准备过春节。有关衣食住各方面的事,如炸油果子,油食花样繁多,尤其

28、供佛之品要讲美观。其次是包饺子。年三十是最热闹的一天,全家换新装,上午要上供祭佛,在佛柜供台上摆上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型,上边插上特制的金银花。还用十二个小铜盅倒满白水,一天换一次水,然后点上长明灯。同时,开始写对联(与汉族同,只是写蒙文)。v 农历五月十三日是敖包节,这是蒙古民族最普遍的一种祭祀活动。敖包是草原上常见的供人祭祀的山堆,顶上要插柳枝为丛,立竿为柱。“垒石成山”、“视之为神”,它是山神、地神及游牧民族保护神的化身,是萨满教原始崇拜的典型。祭敖包这天,人们欢天喜地云集在敖包前进行祭祀,先由喇嘛焚香诵经,人们则献了供品后,自左向右围着敖包掌心向上,边走边叩首需绕三圈,祈神降福。祭

29、完敖包后,还要进行赛马、摔跤、射箭和歌舞等娱乐活动。因此祭敖包不仅是一次宗教活动,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借此施展才艺、技能、进行情感交流的一次机会。 v 一、回族简介v 回族约有13人口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以及、也有不少聚居区。 回族是民族的简称。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吸收了、等生活习俗。v 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v 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 2 月1 0 日为古尔邦节。每年的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 另外,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 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

30、前至落日后的时间里,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1 0 月1 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去墓地“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先。 v 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v 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走进农村回族清洁整齐的屋内,往往可看见门后房梁上吊着一个水罐,下

31、面有通下水道的浅坑,这里是人们经常沐浴大净的地方。平时洗脸、洗手,则用汤瓶,而不用脸盆。 v 禁止喝酒和抽烟(特别是草烟),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行为方面,禁止赌博、斗殴、奸淫盗窃、损人利已,遭受侵犯可反攻。v 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v 回族人把盖碗茶作为待客的佳品,每逢古尔邦节、开斋节或举行婚礼等喜庆活动,家里来了客人时,热情的主人都会给您递上一盅盖碗茶,端上馓子、干果等,让您下茶。敬茶时还有许多礼节,即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打开,放入茶料,冲水加盖,双手捧送。这样做表示这盅茶是专门为客人泡的,以示尊敬。 v 回族青年婚前要由男方下聘订亲,并

32、择婚礼日期。订新叫吃粮茶,结婚要请阿訇赞圣证婚,“赞圣”就是赞美安拉促成了这一对青年的美满婚姻,并由阿訇向新郎、新娘讲授伊斯兰教常识,要求男女双方遵守“依玛尼”(信德),背诵清真言。v 花儿”是西北民歌的一种,据说由元曲演变而来。其旋律高亢豪放、悠扬婉转,富于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广泛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的各民族群众中。回族群众也十分喜欢唱“花儿”。花儿会是“花儿”歌手们竞赛与交流的聚会,更是喜爱“花儿”的各民族群众的狂欢节。 v 由于回族歌曲常用凤凰、蝴蝶、牡丹、鸽子等雍容华贵的形象和羊羔、青草、甘泉等与本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起兴,所以舞时手臂动作多变的特点恰似蝴蝶飞舞、风凰展

33、翅,动作秀而不拘,美而不俗;腿部柔韧地屈伸,似放牧人赶着关群在云中走,动作起伏稳重,柔中有韧、潇洒自如、头部碎摇和敏捷地摆动、眼神配合巧妙,这些都抒发了宴席中的喜庆欢快之情。 v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东,贵州三省。壮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树、高山、土地。祖先崇拜占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着“天地亲师”的神位。有的还信奉佛教。 v 如果有客人来访,他们都会热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让座递烟,双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声讲话,进出要从客人身后绕行。和客人共餐,要两腿落地,和肩同宽,不能跷二郎腿。v 壮歌久负盛名,定期举办对歌赛歌的“歌圩”盛会;壮

34、族刺绣、竹芒编以及“干栏”建筑艺术等名扬远近。 v 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v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v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

35、敬给老人。 v 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v 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v 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v 满族人大部分聚居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v 满族信仰萨满教。祭天,祭神,祭祖先时,以猪和猪头为祭品。宰杀前要往猪耳朵内注酒,如猪的耳朵抖动,则认为神以接受,就可以宰杀了,俗称“领牲”。 v 满族非常重礼节。平时见面都要行

36、请安礼;如果遇到长辈,要请安后才能说话,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礼节是抱见礼,也就是抱腰接面礼。一般亲友相见,不分男女都行这个礼,表示亲昵。v 家里一般都有“万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面都是土炕),西炕最尊贵,用来供奉祖宗,不能随意去坐。v 挂旗也是满族盛行的一种风俗。旗也叫门笺、窗笺。春节时每家都要在门楣上、窗户上贴上挂旗,有的还贴上对联,增加节日气氛。 v 过节的时候吃“艾吉格悖”(饺子),农历除夕时,要吃手扒肉等。他们还保留了饽饽、汤子、萨其玛等有民族特殊风味的食品。v 满族接待客人,不避内眷,家庭女性成员都可参加对客人的敬酒等活动。给客人上菜必须成双成对,客人一旦接受妇女的敬酒,就必须喝干

37、,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v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v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v 做客的时候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肝、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v 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

38、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v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多聚居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他们在服饰妆扮、生活起居、文体活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v 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假日和喜庆日,朝鲜族群众就会载歌载舞,欢腾雀跃。不论男女老少,不仅都能唱会跳,而且还都十分酷爱传统体育活动。 v 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上处处受到尊敬,儿孙晚辈都以照顾体贴祖辈为荣。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

39、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v 常用一种叫“麻格里”的家酿米酒来招待客人。 v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 v 彝族的禁忌: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不然会使家境贫困;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

40、给死人敬食的方式。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否则会影响生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 v 傣族的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v 佤族的禁忌: 不能骑马进寨,须在寨门口下马;忌别人摸头和耳朵;忌送人

41、辣椒和鸡蛋;忌任意进入木鼓房;忌讳送给少女装饰品;忌讳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进入。女性不准随便乱抓男性的头发,男性不能触女性的脚;忌讳别人摸自己的头和耳朵。 v 哈萨克族的禁忌: 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喝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v 瑶家的禁忌: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

42、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瑶族祭神,忌用狗、蛇、猫、蛙肉。 v 羌族的禁忌: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v 布依族的禁忌: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 v 高山族的禁忌: 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第 11 页 共 11 页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