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504.06KB ,
资源ID:4468663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4686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塑料教学反思.pdf)为本站上传会员【人****来】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塑料教学反思.pdf

1、(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常见的材料 塑料 每天早上,学生们用塑料袋装着早点来上学,不一会儿工夫,垃圾桶就被填满了。看着这一情景,我想: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环保教育意义深远,它将关系到我们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学校是学生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我设计了本课塑料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人人行动起来,争当环保小卫士。在这次活动中,我所设计的中班环保活动塑料,活动目标定为:1.通过观看录象和实验知道塑料袋会污染环境,感知其危害;2.通过制作环保袋,发展学生动手能力;3.通过活动懂得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意义,萌发保护环境意识。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我根据我班

2、学生对塑料袋的认知基础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塑料袋产生情感转变。在活动后,我根据活动中情况围绕所提出的问题作以下反思。一、问题引导学生情感转变。在第一环节中,我提出“塑料袋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感情的基础是喜欢的,肯定的。接着我又抛出问题“使用塑料袋是好还是不好?”引发学生讨论,在这里学生对塑料袋使用问题上有了争执,产生了疑点,感情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第二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资料散落的塑料袋、动物吞食塑料袋、农作物枯死;实验演示焚烧塑料袋。让学生直观的、更深层次的了解塑料袋,知道它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带给环境更多的危害。危害动物,危害植物,危害人类。学生的情感再次

3、产生转变,对塑料袋有的是更多的厌恶,自然而然萌发了要保护环境,争当环境小卫士的想法,从而推动了本堂课情感目标的完成。二、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性提供分层次材料。在制作环保袋的过程中,我提供了三个层次的材料。第一层次是提供成品纸袋,需要学生装饰,适合能力弱的学生选择;第二层次是提供半成品,需要学生沾贴,装饰,适合能力一般的学生选择;第三层次只是提供材料,需要学生自己裁剪、粘贴、装饰,适合能力强的学生选择。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制作,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作品展示。本环节是本堂课的难点所在,本难点在我设计的三个层次中迎刃而解,实现了本堂课第二个目

4、标完成。通过这次活动,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所做的尝试也是比较符合我班学生学习水平。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回再次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根据本次活动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篇二:三年级科学下册 塑料 1 教学反思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常见的材料 塑料 每天早上,学生们用塑料袋装着早点来上学,不一会儿工夫,垃圾桶就被填满了。看着这一情景,我想: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环保教育意义深远,它将关系到我们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学校是学生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我设计了本课塑料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人人行动起来,争当环保小卫士。在这次活动中,

5、我所设计的中班环保活动塑料,活动目标定为:1.通过观看录象和实验知道塑料袋会污染环境,感知其危害;2.通过制作环保袋,发展学生动手能力;3.通过活动懂得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意义,萌发保护环境意识。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我根据我班学生对塑料袋的认知基础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塑料袋产生情感转变。在活动后,我根据活动中情况围绕所提出的问题作以下反思。一、问题引导学生情感转变。在第一环节中,我提出“塑料袋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感情的基础是喜欢的,肯定的。接着我又抛出问题“使用塑料袋是好还是不好?”引发学生讨论,在这里学生对塑料袋使用问题上有了争执,产生了疑点,感情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

6、第二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资料散落的塑料袋、动物吞食塑料袋、农作物枯死;实验演示焚烧塑料袋。让学生直观的、更深层次的了解塑料袋,知道它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带给环境更多的危害。危害动物,危害植物,危害人类。学生的情感再次产生转变,对塑料袋有的是更多的厌恶,自然而然萌发了要保护环境,争当环境小卫士的想法,从而推动了本堂课情感目标的完成。二、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性提供分层次材料。在制作环保袋的过程中,我提供了三个层次的材料。第一层次是提供成品纸袋,需要学生装饰,适合能力弱的学生选择;第二层次是提供半成品,需要学生沾贴,装饰,适合能力一般的学生选择;第三层次只是提供材料,需要学生自己裁剪、粘贴、装饰,

7、适合能力强的学生选择。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制作,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作品展示。本环节是本堂课的难点所在,本难点在我设计的三个层次中迎刃而解,实现了本堂课第二个目标完成。通过这次活动,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所做的尝试也是比较符合我班学生学习水平。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回再次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根据本次活动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1 篇三:我的反思 2012 塑 料 一.从生活出发,走进科学 本课设计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究学生身边最常用的材料,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塑料的特征分析透彻,理解深入。“设计新型材料”一环节将学生的创造欲

8、、想象力极大激活,且贴近生活,渗透“s-t-s-e”理念,将科技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二从调查入手,渗透数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科问应该重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本课教师在课前先让学生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在课堂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数据统计起来。三.追求“一英尺深”的挖掘。深教材料中设计让学生猜想“塑料温热”后的现象,由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大家很快猜到塑料会变软,这一环节浅尝而止,没有真正挖掘深度。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将实验引深入塑料杯加温,学生马上看出“塑料”的变化,不但变软、变形,还有异味产生,学生马上活跃起来:“老师,塑料遇热后变形了,还有怪味产生”,“我知道了,塑料燃烧后,还

9、会污染空气呢!”这样的处理,使得教学更深入了,学生理解更透彻了,真正体现了“一英尺的深度”。塑料这一课,讲的是塑料,很贴近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能找到教学资源,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景。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力求创设生活情境、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开放地教学,和老师平等地对话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积累知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场景都可以成为课堂的资源。课前,我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提前一天让他们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哪些塑料制品,并对塑料袋的应用和危害作了调查。这很快就让他们进入这一课的生活化探究活动中,与其说我们应该在一堂课中交给孩子一些知识,达成一些

10、目标,不如说我们应该借助一个课题(或话题)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二:进行角色转变,让课堂贴近生活。科学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课前我就让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了解塑料的知识。课堂上我让学生作为参观者,作为调查员,作为辩论手来探究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参与活动和学习课文中得到了快乐的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前、课(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上、课后,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

11、将课内的活动延伸到课外实际生活中。三: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生活。这里的活动主要是指:小组调查活动,个体体验活动,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等一些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共设计两个活动:;一是展开辩论,辨证看待塑料制品的优缺点,反思人类的不当行为;二是通过调查,感知“白色污染”的危害;五是金点子行动,为减少“白色污染”尽心尽力。可以说这两项活动,每一项都是和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课前学生走向生活了解塑料,课中学生有感而发,认知明理,真正体会到“白色污染”就在我们的身边。并通过探索性的活动,发挥集体智慧,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在轻松愉悦、热烈争论的气氛中,形成正确

12、的认识,进行金点子创意。从而让学生 从生活中认识了塑料,体会到塑料的巨大作用,最后又回到生活中去,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预设近乎完美的,但生成却有些遗憾,原因有两点:一是课堂上的我还不够投入,还没有将课堂当作一种生活;二是每个活动的开展都还不够深入,和孩子们的对话、交流还都浮在上面。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中学会灵活机制,学会取舍,要关注生成,要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使生成更完美。塑料这一课,非常贴近生活,上课前,我先让学生们从家里各自带一些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并对塑料袋的应用和危害作了调查。因此,我从三个活动入手设计教学:一是互相交流,以二人小组互说塑料的用途,看谁说的

13、多;二是展开辩论,以四人小组说说塑料制品的优缺点;三是以组阐述自己调查的信息,并挑选好的进行交流汇报。通过学习,感知“白色污染”的危害;课中学生有感而发,真正体会到“白色污染”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了解了塑料,并体会到塑料的作用及其最大缺点,再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从而使学生树立“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本节课从正反两个方面研究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多数学生效果很好。学生,课程资源之本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的教学和反思 湖州市安吉县实验小学 袁和林 一、教学课例 教材分析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14、 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品德与社会 中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中的一篇。本课是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是中国人”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相关的内容标准是:“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课文由“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白色污染的危害”和“生活中的工业品”三大部分组成。结合单元主题,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与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在今天我们生活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同时也知道现在因为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不当也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白色污染,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塑料产品,寻找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争做环保小卫士。本课时主要学习第一部

15、分“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另在备课时,发现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塑料产量并没有超过钢铁的产量,与教材中介绍的“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塑料产量迅速增加,超过了曾经称霸世界的钢铁产量”有出入。比如:1950 年,塑料产量为 150 万吨,钢铁产量为 18900 万吨;1992 年,塑料产量为 10600万吨,钢铁产量为 71400 万吨;2000 年,塑料产量为 17800 万吨,钢铁产量为 84770 万吨;2003 年塑料产量为 20000 万吨,钢铁产量为 96910 万吨。为此,我曾联系本教材的主编鲁洁教授,她回信说正在安排人员核实这个问题。为了尊重事实,特对“塑料产量”这部分

16、内容做适当调整。学情分析 塑料制品在生活中到处可见,学生几乎每天在接触一些塑料制品。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他们对塑料的认识停留在表面的比较多,他们尚不能辩证的看待塑料等一些工业制品,缺乏提一些合理的建议的能力。教师应该正确加以引导,使学生能通过表象看本质。逐步养成一分为二地看待存在的事物、现象的习惯。促使学生的辨证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课时目标 1、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塑料制品,了解塑料的广泛应用。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了解塑料的性能,感知塑料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3、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合作。教学结构 实物激趣,发现塑料生活小组合作,探究塑料

17、性能收集信息,了解发展历史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2、准备小组活动的素材。教学过程 (一)实物激趣,发现塑料生活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依次出示:塑料大象、塑料陀螺、塑料三角尺、塑料 等,并依次排列在讲台上。)。2、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你有什么发现吗?(你知道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小结:对,我们从制作材料上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这些物品都是用塑料制成的。(课件出示:塑料)3、其实我们生活里还有许多东西也是塑料做的,找一找,看看我们随身带着的物品哪些也是塑料制品?4、找一找,看看我们教室里哪些物品也是塑料制品?5、想一想,我们家里哪些物品也是塑料制品?6、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也

18、是用塑料制成的?7、教师出示塑料补充背景图(课件出示:一次性注射器、塑料大棚、塑料下水管、神州六号等)小结:塑料制品不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量运用,在农业、工业、科技国防领域同样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这个问题。(揭示课题,课件出示: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二)小组合作,探究塑料性能 塑料为什么会得到如此广泛的运用呢?我们分组进行研究,找一找原因。五分钟后汇报。(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取活动材料,教师下组指导。)1、第一组:各种颜色的塑料跳绳、麻绳、乒乓球。(塑料色彩多样、有弹性)2、第二组:三个杯子,一个是不锈钢杯,要 24 元,一个是塑料杯,标价是 3.5 元,

19、一个是瓷杯,标价是 22.5 元。塑料杯最便宜,也最轻。(塑料杯便宜,比较轻)3、第三组:塑料插座、电线。(塑料不导电,是绝缘体)4、第四组:两支手电筒,一支的外壳是塑料做的,一支的外壳是铁做的。铁已经生锈了,塑料的这支没有生锈。(塑料不会生锈)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刚才我们研究出塑料色彩多样、重量轻、价格便宜、弹性好、坚固耐用等特点。随着科学的发展,塑料的优点还会更多,同学们课后还可以继续研究。一句话,目前塑料有着其它物品无法替代的优点,我们的生活离不了。(点题)(三)收集信息,了解发展历史 过渡:拥有这么多优点的塑料是怎样发明的呢?我们来看一份小资料。(课件出示“小资料”,学生

20、默读)看了资料,你知道了什么?(按学生回答的顺序,逐块学习塑料诞生、塑料产量、塑料发展)1、塑料诞生 (1)塑料诞生在什么时候?是怎样发明的?(2)真不容易,是几代科学家付出了不懈努力,才发明了塑料。让我们对他们说一句 2、塑料产量 (1)你们知道 20 世纪 50 年代世界塑料、钢铁的产量吗?2003 年呢?有什么办法可以 (2)对照表中的数字和书本中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吗?(塑料产量没有超过钢铁产量。)书上说,“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塑料产量迅速增加,超过了曾经称霸世界的钢铁产量。”确切吗?小结:确切地说,应该是塑料产量增长的速度超过了钢铁产量增长的速度。3、塑料发展 (1)塑料家族

21、又添了哪些新成员?(2)什么是抗菌塑料,什么是纳米塑料,你们知道吗?怎么办?哪位同学愿意试试?(一名熟悉电脑的同学上讲台操作。师旁边指导该生输入抗菌塑料,纳米塑料。)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塑料家族还将不断增加新成员。塑料制品将被更为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4、如果所有的塑料厂家都停止了生产,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塑料的应用、塑料的特性以及塑料的发展,大家都感觉到塑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塑料。可是,英国的传媒却把塑料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你知道为什么吗?课后请同学们去找一找其中的理由。二、教学反思 (一)最重要的资源学生的经验

22、学生的经验是我们教学的起点,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经验的不断拓展和提升。课堂上,我分四步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经验。首先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找一找自己随身带着的塑料制品;其次是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塑料制品;第三步是凭记忆找一找家里的塑料制品;第四步是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所知道的塑料制品。整个活动安排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由看到想,逐步分层推进。(二)最宝贵的资源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获得成功,就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结合起来。要使学生乐有所获,老师便要善于寓

23、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堂课中,通过让学生“找塑料玩塑料研塑料”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并通过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性和求知欲,并在此基础上引出英国的传媒将塑料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这一话题,为课后学生的再探索、再实践、再学习奠定基础,也为下堂课“白色污染”做好了铺垫。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以“兴趣”贯穿。(三)最独特的资源学生的差异 学生在生活经验、兴趣、智能倾向上各有差异,教学时,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的形式,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各种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得到广泛的交流,甚至是激烈的碰撞,并得到及时地反馈。让

24、差异得到共享,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和提高,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本课教学时,教师就有意识地安排了小组合作探究塑料的性能这一活动环节。在汇报活动成果时,第二组(三个杯子)的同学说塑料“不冰手”,出乎我的意料。原来在活动时,有位同学在玩杯子时无意间发觉钢杯“冰手”,塑料杯“不冰手”这一现象。他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同组同学,大家都进行了尝试,证实了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我及时捕捉了这一资源,马上设问“真的吗?其他同学有这样的发现吗?我们一起试一试。”在我的有意安排下,差异资源得到了共享。“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一特性成了这堂课预设之外的收获。篇四:质量教学反思

25、质 量教 学 反 思 湖南省汨罗市高家坊中学 袁可军 质量历来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方面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质量的测量是一项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为深入探究密度的概念以及开展密度知识交流会的活动作了重要的铺垫,所以教材安排在第一节学习,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质量这节课的学习目的是: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本节课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用天平测量质量。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些实验需要用到的教具:学生用的有:托盘天平、橡皮泥、天平使

26、用说明书(每 6 人一组)、教师用的托盘天平和砝码,铁锤,钉子,铅笔,大玻璃杯,小玻璃杯,塑料桶,塑料杯,小玻璃杯(里面有冰)。以前,我经常用 2 个课时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第 1 课时学习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和托盘天平的结构;师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师示范操作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 2 课时学生分组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 1 课时显得师讲得多,学生处于被动地学。讲台上 放着一台托盘天平,师边操作边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可见度小且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率低。现在我改变了教学设计,一课时完成质量的教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变:一、教法:为突出重点,我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

27、拓展学生思 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 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 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用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突破本节难点;用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所学内容。二、学法: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和讨论 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

28、过程。三、教学程序:首先我利用媒体演示法播放图片,接着出示问题,这样设计目的有 2 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点出下面要观察的主题。然后出示锤子和铅笔,让学生观察,区分物体和物质这两个概念。接着我出示铁钉 和铁锤,两个大、小烧杯,塑料桶和塑料杯,提出问题(停顿 3 秒),并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这样设计目的有 2 个:是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观察,运用比较法使学生逐步建立质量的概念,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注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观察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接着让学生对已经有所了解的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归纳,并

29、分为两类:一类是国际单位,一类是生活中常用单位,并说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目的是让学生贴近生活寻找物理的“原形”,拉近生活与物理的距离,为后面将物理回归生活打好基础。接着针对前面的学习我设计了一些练习,目的有 2 个:是利用反馈练习法反馈学生掌握程度是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中估计物体质量问题的意识。接着引导性提出这个问题,这样设问目的有 2 个: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热情,自然过渡,引出天平。接着让学生有步骤的自主学习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第一步生自学教材,目的是渗透自主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读懂仪器的说明

30、书。第二步学生活动,这样以生生互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加深学生对天平结构的认识 第三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第四步先强调下列注意事项,以便养成学生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有保护实验仪器的意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再用课件演示天平的使用过程,这样能形象直观,让学生印象深刻。第五步目的又 2 个: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测出橡皮泥的质量为下一步探究作好铺垫。整个自学过程中体现先学后做,以做、导,学、做、导协调发展,互动出彩的教学理念。接着师生一起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我将教材处

31、理了 一下,先让学生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并用它测橡皮泥的质量,然后再过渡到“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学习。让学生将同块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后称量它的质量,学生会通过实验得出它的质量不随形状的改变而改变;然后再开始上新课时便将准备好的冰用天平测出其质量,在学习这里时再观察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状态而改变。设计这两个探究实验,其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练习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的技能;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体验,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而改变。探究实验 1 中的橡皮泥还可以用面团或泥团替代。探究实验 2,除了用冰做实验外,还可以用雪、冰箱里的霜或硫代硫酸钠做实验。课本上 112 页“实验探究”中的第三点是科学家的发现,是让学生知道质量是不随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从“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入手,为了增强感性认识,教我给学生展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图片。最后我设计了分层练习,分层次的练习,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训练了思维,增强了学好物理的愿望和信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