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物流公司湖南澧县铁路战略装车点 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湖 南 省 地 质 研 究 所 二○○八年八月 3 中国物流公司湖南澧县铁路战略装车点 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资质等级: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 证书编号: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2005118004)号 报告编写:唐超海 姚鹏 图文制作:贺回民 奚军 审 核:罗伟奇 项目负责:黄正奇 总工程师:何建泽 所 长: 申志军 报告提交单位:湖南省地质研究所 报告提交时间:二○○八年
2、八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评估任务由来 1 二、评估工作的依据 1 三、主要任务与要求 1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2 一、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2 二、以往工作程度 5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6 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7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8 一、气象水文 8 二、地形地貌 9 三、地层岩性 9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0 五、工程地质条件 11 六、水文地质条件 11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2 八、地质环境条件小结 12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2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12
3、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3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3 一、工程建设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3 二、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4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小结 15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15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 15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16 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16 四、地质灾害防治分级及防治措施 17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18 一、结论 18 二、建议 18 附 件 1、照片1-6 2、地质灾害勘查单位资
4、质证书 3、关于申请建立战略装车点的报告 附 图 图号 图 名 比例尺 1 中国物流公司湖南澧县铁路战略装车点建设场地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 1:5000 2 中国物流公司湖南澧县铁路战略装车点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1:5000 3 中国物流公司湖南澧县铁路战略装车点建设场地Ⅰ-Ⅰ′地质剖面图 1:5000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21页 共26页 前 言 一、评估任务由来 澧县有丰富的石膏矿资源,由于澧县车站目前货运设施简陋,运输能力
5、受限制,目前大部分石膏矿只能通过水运、汽车运至岳阳、湘潭等地,再通过火车转运,运输条件制约了石膏矿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澧县丰富的石膏矿资源,中国物流公司拟在湖南澧县金罗镇新建铁路战略装车点,本项目建成后铁路运输效率将大大提高,对促进当地资源开发利用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防止地质灾害,给建设用地审批提供依据,建设方特委托我单位对该项目建设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我单位随即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研究,于2008年8月完成并编写了本评估报告。 二、评估工作的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2003年11月24日)。 2、《国土资源部关
6、于实行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2004年3月25日)。 3、《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2002年1月24日)。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1〉,2004年3月25日),(以下简称“评估技术要求” )。 5、《新建中国物流公司湖南澧县铁路战略装车点可行性研究》 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合同。 三、主要任务与要求 (一) 任务 本项目工程建设评估的目的,是为防治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以及工程建成后遭受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提
7、供科学依据;为项目的用地审批提供依据;为有关部门监督管理及防治灾害提供依据。其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1、阐明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与危害程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 2、对项目用地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以及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 3、依据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区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 (二) 要求 按国土资源部“评估技术要求”开展评估工作和编写评估报告。 第一章 评
8、估工作概述 一、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一) 工程概况 该装车点以运输石膏矿为主,近期(2012年)运量230×104t,远期(2022年)运量400×104t,开行石膏矿专列3对。该装车点正线长1.111 km,设2股装车线,有效长为850 m,并预留延长至1050 m条件,采用“两台夹两线”布置型式,股道外侧设堆货场及环形通路等设施。项目征用土地总面积24.28公顷,工程总投资约5568.88万元。主要工程内容如下。 线路:本项目由澧县车站南牵出线出岔,连接线正线长度1.111Km,全线仅一个曲线,半径采用300m,连接线与装车线纵坡为平坡。设计装车线高程为+78.2m。 站场:
9、本装车点主要为运输石膏矿,品种单一,运量较大,近期列车对数为3对,远期4对以上。因此装车区设二股装车线,线间距采用6.5m。为实现战略装车点整车到发的技术要求,装车线有效长与车站到发线相匹配,采用850m,并预留延长至1050m的技术条件。装车线外侧布置堆货场。模为790m×50m,堆场总面积为78800m2,采用混凝土硬化地面。堆场外侧设环场通道,与场外道路连接,道路宽度为7m,双向车道。 生活办公及生活房屋设置:建设场地北部设计有新建货运集中办公楼(建筑面积300m2)、宿舍楼(建筑面积480m2)、食堂及浴室(建筑面积100m2),建筑物层数1—4层。工程平面布置情况,见插图1和附图2
10、 战略装车点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表 表1 序号 章 工程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附注 一 1.征用土地 亩 364.2 2.拆迁房屋 m2 2254 二 路 基 路基土石方 土(施工方) m3 311302 石(施工方) m3 140885 改良土 m3 14284 路基加固 与防护 路基附属土石方 m3 2759 C20片石混凝土挡土墙 m3 455 浆砌片石护坡 m3 6105
11、 抛填片石 m3 900 路基排水 浆砌片石水沟 m3 1572 三 轨道 1.新铺站线 km 2.385 2.新铺单开道岔 组 2 3.铺料粒道床 m3 5114 四 生产及办公房屋 m2 1310 五 站场设备 水泥混凝土路面 m2 16100 堆货场混凝土硬化地面 m2 78800 货坪及站台铺面 m2 8066 (二) 征地地点范围 1、工程位置 中国物流公司湖南澧县战略装车点建
12、设场地位于澧县金罗镇镜内,东距金罗镇直距不足1 km,南东距澧县县城直距约35 km,有乡村道路与S302连接,见工程区位置图(插图2)。 2、征地范围 据建设方提供征地范围拐点座标及征地红线图,征地范围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1°36′02″-111°36′17″,北纬29°48′15″-29°48′57″之间。其征地范围由17个拐点圈定,征地面积242800m2(364.20亩)。征地范围边界拐点座标见表2。 建设用地范围拐点坐标离 表2 序号 Y X 序号 Y X 1 37558256.00 3299926.92 10 37558110.44
13、3299040.50 2 37558359.50 3299764.00 11 37558163.25 3299094.25 3 37558433.19 3299543.25 12 37558218.13 3299118.25 4 37558441.38 3299324.75 13 37558277.56 3299677.50 5 37558396.50 3299102.25 14 37558176.81 3299780.75 6 37558279.38 3298633.25 15 37558163.
14、31 3299807.50 7 37558143.94 3298688.75 16 37558160.94 3299839.25 8 37558082.31 3298785.25 17 37558186.94 3299892.25 9 37558072.06 3298895.50 插图2 工程区位置图 二、以往工作程度 区内以往地质工作主要有: 1、湖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965年编制了《1/20万石门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2、中国人民解放军00939部队1978年编制了《1/20万石门幅区域水文
15、普查报告》; 3、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2年1月组织编制了《湖南省澧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从该报告可知建设场地评估区处于划分的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区内地质灾害不发育。 4、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2008年8月编制了《新建中国物流公司湖南澧县战略装车点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调查报告》,从报告可知建设场地未压覆矿产资源,也无矿权设置。 这些成果资料为本项评估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区域地质基础资料,评估工作中做到尽可能收集和利用。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本项目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严格按照“部评估技术要求”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内容进行。在充分收集利用以往地质成果资
16、料的基础上,于2008年5月14日-15日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调查组对评估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特征、形成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野外调查。然后对拟建项目场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本特征及拟建项目工程特性进行分析,划分评估级别并确定评估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料综合整理分析,对评估区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现状评估;对建设场地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分区评估;对场地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估;并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措施和建议。于2008年8月完成并提交了本评估报告。本次评估完成
17、的工作量见表3 完成主要工作量统计表 表3 项 目 单位 完成工作量 主要工作内容 资料收集 份 4 以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及气象水文资料 调查面积 km2 0.65 全面调查评估区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情况 调查路线 km 4 沿途调查地层岩性、地貌、地质灾害 河流、溪流 处 2 调查流量、水位、河岸稳定性 民井 处 1 井深、水面标高,揭露的地层岩性等 地质点 个 10 地层界线、地层岩性调查 工程地质点 个 6 岩土体性质 地形地貌点 个 3 地形
18、地势、风化层情况 拍摄照片 张 12 采用3张 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一)、评估区范围的确定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工程建设规模,分析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以及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情况,确定评估区范围。 本项目为铁路站点工程,为重要建设项目,占地面积较大,征地面积242800m2(364.20亩),建筑物层数1—4层,高度小于15m;评估区地形地貌类型简单,地形相对高差52.5m,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中等,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评估区未发生过各类地质灾害。因此评估范围以拟建工程区征地范围为基础,东面以+88.5m、+71.8m、+82.2m丘顶连线为界,南面以
19、周家冲溪南岸为界,西面以+79.0m、+106.5m丘顶连线为界,北面以+91.6m丘顶为界。评估范围在平面上呈不规则的椭圆形,面积约0.65km2(见附图1)。 (二)、评估级别的确定 按照“部评估技术要求”的规定,建设项目评估级别按照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进行划分确定。 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评估区地质灾害不发育,未发生过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面岩溶塌陷与采空区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与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评估区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区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对地质环境影响小。对照“部
20、评估技术要求”中表5—2的分类标准,确定本项目工程建设场地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 2、项目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本项目为铁路站点建设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征地面积242800m2(364.20亩),属重要建设项目。 根据“部评估技术要求”表5—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划分条件,确定本项目评估级别为一级。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评估区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湿多雨、夏秋多旱、冬季寒冷。据澧县气象局1957—2000年气象资料:本区年平均气温:17.0℃;冬夏温差较大,历史最高气温:40.5℃(1972年);历史最低气温-13℃(1959);多年平
21、均降雨量:1273.7mm;年最大降雨量:1963.0mm(1980年);最小降雨量881.4mm(1978);降雨量多集中在5—8月。 评估区地表水系较发育,受区域涔水水系控制。评估区东边约一公里有涔水支流土桥河自北向南流过,河流宽度30—50m,深度3—5m,据访问流量一般800—1000m3/h;评估区西南有周家冲溪自西北向南东流入土桥河,溪流宽度10—15m,深度1.5—3m,据访问流量一般200—300m3/h,评估区南部周家冲溪附近2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约56.5m;评估区分布有大小水塘10多个,最大者面积约10000m2,水深2—3m。 二、地形地貌 评估区地形总趋势北高南低
22、最高点位于评估北部丘顶标高+106.5m,最低点位于评估区南部溪边标高+54.0m,相对高差52.5m,地形坡度5—15°。 评估区地貌类型主要为冲湖积岗地,由中更新统冲湖物积组成,上部为蠕虫状含砂粘土,下部为砂砾石。地形凹凸不平,垄岗近南北向,沟谷切深5—20m。 三、地层岩性 根据本次实地调查,结合区域资料,评估区出露的地层仅有第四系(Q)。 1、第四系全新统(Qh):上部为灰褐色、黄褐色砂质粘土,厚度1—5m,下部为灰褐色砂砾、卵石层,厚0.5—3m。为河流冲积物,分布于土桥河两岸漫滩及一、二级阶地和周家冲溪两岸。 2、中更新统(QP2):上部为棕红色蠕虫状含砂粘土,厚20—
23、25m;下部为棕黄色粘土质砂砾石层3—5m。为冲湖积物。 由于评估区无资料钻孔资料,下伏地层无法确定。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一)地质构造特征 评估区在区域上位于新华夏构造第二沉降带南部,湘西北东西向褶皱构造与东部沉降带的结合部。评估区内基本为第四系掩盖。由地于评估区无钻孔资料其下伏地层无法确定。评估区内未见断裂及褶皱构造(见插图4)。 (二)区域地壳稳定性 据区域地质资料,评估区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缓慢抬升运动,涔水支流土桥河一、二级、三级阶地均为地壳抬升的证据。总体上新构造运动微弱,至更新世、全新世后,地壳运动趋于稳定。 区内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据历史记载澧县
24、境内共发生过18次地震,震级最大的一次为1978年王家厂镇发生的3.8级地震。 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评估区内地震烈度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五、工程地质条件 (一)、土体 双层结构土体 上部为棕红色蠕虫状含砂粘土、下部为棕黄色粘土质砂砾石层,为冲湖积相沉积物。上部粘土层厚度一般20~25m,稍湿,可塑—硬塑,压缩系数0.15~0.30MPa-1,属中等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kPa;下部砂砾石层,厚度3—5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0~300 kPa。分布于图幅的中西部广大地区,评估
25、区上覆地层均为此种土体。 综上所述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六、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下水类型及分布 评估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一类。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湖积砂砾石层中,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0—15m,据区域资料,单孔涌水量80—200m3/d,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水,PH值5.5~6.9。评估区破堰弯村民水井,打井约15m深见砂砾石层,水位标高约64.8m。 (二)、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及动态特征 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渗入补给,降水通过粘土层孔隙下渗透补给下部砂砾石含水层,砂砾石层中地下水向由高向低迳流
26、多在岗地与一、二级阶地接壤陡坎处以泉水的形式排泄于地表,流入河、溪。地下水动态明显地随大气降水而变化,雨后流量增加明显。 综上所述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较弱,其中评估区及建设工程区内,主要人类工程活动为水田及旱地的农作物耕种以及铁路切方填方。农作物耕种对地质环境影响轻,铁路在评估区切方填方小,切坡高度8m以下,未造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影响较轻。总之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对地质环境影响较轻。 八、地质环境条件小结 综上所述,评估区内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人
27、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轻。总体上,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据本次现场实地调查评估区内未发生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等各类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地貌类型主要为冲湖积岗地,由中更新统冲湖物积组成,上部为蠕虫状含砂粘土(20—25m);地形凹凸不平,岗地沟谷切深5—15m,地形坡度5—20度,除焦柳线铁路路基边坡外,均为自然边坡,边坡稳定,现场实地调查评估区未发生过崩塌滑坡。故现状评估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危害小。 (二)泥
28、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岗地沟谷切深小(5—15m),沟谷最大坡降50‰,无汇水条件,现场调查区内未发生过泥石流地质灾害。故现状评估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害小。 (三)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及采空区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无矿权设置,下伏地层为非岩溶地层,现场调查区内未发生过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故现状评估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危害小。 经调查,评估区也未发现有上述地质灾害隐患点。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质灾害不发育,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一、工程建设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现场实地调查评估区未发生过各类地质灾害,故不存在
29、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一)工程建设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评估区地貌类型主要为冲湖积岗地,由中更新统冲湖物积组成,上部为蠕虫状含砂粘土(20—25m);地形凹凸不平,岗地沟谷切深5—15m,地形坡度5—20度。建设场地地面原始高程55—87.5,平整场地后最终地面标高为78.02m。 从场地情况可知,平整场地时只有90.8m高地附近靠近环场道路(约50m路段)的边坡为切方边坡,切坡高度最大高度为9.48m(90.8-78.02);除此切方边坡外,场地其它地段边坡多为填方边坡,填方厚度一般3—8m,只有预留延长线部分填方厚度13.02—23.02m。 从可研报告可知,工
30、程设计对这些地段边坡将用混凝土挡石墙或浆彻石护坡。故工程建设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二) 工程建设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评估区岗地沟谷切深小(5—15m),沟谷最大坡降50‰,沟谷汇水面积小,无汇水条件,场地大多为填方区,工程建设中无多余的土石堆积。故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三) 工程建设引发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及采空区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评估区无矿权设置,场地未压覆矿产资源,无地下矿床采空区。不存在引发采空区塌陷的危险。 评估区下伏基岩地层为非岩溶地层。故预测工程建设引发岩溶塌陷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31、二、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一)遭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如前面有关章节所述,工程建设中将对切方和填方边坡将用混凝土挡石墙或浆彻石护坡。故建设工程遭受工程建设引发的崩塌、滑坡的危险性小。 除场地周围的切方和填方边坡外,周围再无其它自然高陡边坡以及产生崩塌、滑坡的危险性因素。故工程建设遭受其它因素引发的崩塌、滑坡的危险性小。 (二)建设工程遭受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建设场地周围,沟谷切深小,无汇水条件,无松散堆积物,无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场地外西南边最大的周家冲溪沟谷,为宽广的U型谷,坡降仅为12.8‰,也无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故预测评估工程建设遭受泥
32、石流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 (三)工程建设遭受地面塌陷(采空区塌陷、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评估区无矿权设置,场地未压覆矿产资源,无地下矿床采空区;评估区下伏基岩地层为非岩溶地层。故预测工程建设遭受地面塌陷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小结 整个建设场地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等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按照“评估技术要求”对建设区及周边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综合分区评估,并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评估过程采用定性的方法进
33、行评估。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 综合分区评估原则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采用定性的分析法,进行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和分区。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上述综合评估分区原则,对评估区进行综合分区评估,评估区大致可划分为一级一区。 整个建设场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Ⅲ)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结果表 表4 灾种 危险性评估结果 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综合评估 引发 遭受 崩塌 小 小 小 小 滑坡 小 小 小 小
34、 泥石流 小 小 小 小 地面塌陷 小 小 小 小 综合评估结果:整个建设场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 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一)评估原则与方法 建设场地的土地适宜性,按评估技术要求划分为适宜、基本适宜与适宜性差三级。有关适宜性分级条件评判指标见表5。其评估因素包括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预测与综合评估结果以及地质灾害的治理难度和经济的合理性诸多方面。建设场地土地适宜性采用综合分析方法进行评估。 建设场地适宜性分级表 表5 级别 分级说明 适宜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
35、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 基本适宜 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防治工程简单。 适宜性差 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面发育,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治难度大。 (二)评估结果 根据表5对应建设场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结果为: 整个建设场地适宜 四、地质灾害防治分级及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防治分级 地质灾害防治分级原则:危险性大为重点防治区(A),危险性中等为次重点防治区(B),
36、危险性小为一般防治区(C)。 整个建设场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为一般防治区。 (二)防治措施 ①、场地四周运输道路外侧有一定的填方、切方边坡,均为土质边坡,应合理放坡并视情况做好边坡防护工作,如用混凝土挡土墙或浆彻石防护。 ②、场地的北部和南部均有水塘分布,平整场地时应清除塘底淤泥防止局部发生地面不均匀沉降及地裂缝灾害。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本次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是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在对评估区进行全面调查,并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室内综合研究分析编制了本评估报告,报告真实反映了评估区客观实际情况,工作程
37、度满足“评估技术要求”的规定,达到预期目标。 2、评估区内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总体上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建设项目属重要建设项目。 据此确定本次评估级别确定为一级评估。 3、现状评估:评估区内未发生过各类地质灾害,其危险性小。 4、预测评估:整个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5、综合评估:根据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将建设场地划分一级一区: 整个建设场地(Ⅲ):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根据综合分区情况,对建设适宜性进行分区评估。 6、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结论为:整个建设场地适宜。 二、建议 本报告不能替代工程建设各阶段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所采用的岩土力学性质参数,均来源于区域资料仅供参考。 照片1 焦柳线澧县车站 照片2 场地全景及地貌 照片3 场地内分布的水塘 第 21 页 共 26 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