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020新疆第一次联考)晚清时期,政府规定:“订婚须经父母之允许,但男逾三十,女逾二十五岁者,不在此限。”这一规定()A首倡男女平等观念B具有新旧交替特征C坚守传统婚姻陋习 D否定了“父母之命”解析:“订婚须经父母之允许”符合传统婚俗,“不在此限”反映出对传统婚俗的突破,具有新旧交替特征,故选B项;材料反映出对传统婚俗的突破,但没有体现出首倡,A项错误;“不在此限”反映出对传统婚俗并非完全固守,C项错误;“订婚须经父母之允许”没有否定“父母之命”的传统婚俗,D项错误。答案:B2(2020河南洛阳期中考)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民间
2、应者寥寥。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达2 000多万两;天津在1912年初,一个季度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这一变化表明()A社会觉醒程度决定运动成败B政局变革推动生活习俗变化C戊戌变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D国人逐渐摆脱传统文化束缚解析:根据“民间改穿西式冠履的人由寥寥到购买西式冠履花费巨大”可知,辛亥革命期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包括剪辫在内的法令,对人们的服饰变革产生重大影响,故选B项;材料述及的是政治运动的影响,并且“决定”是绝对化表述,A项错误;材料主旨的重点是分析辛亥革命后的变化,C项背离材料主旨,错误;购买洋服的花费不能说明国人摆脱传统文化束缚,D项错误。答
3、案:B3(2019广东茂名二模)1860年,上海西人书馆助西人译书的文士王韬去某友人家作客,友人“特出西洋名酒为饷,味极甘醇可口”。王韬虽收入不多,但也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解析:材料“特出西洋名酒为饷”和“西洋玻璃杯、洋皂”说明物质生活受到西方的影响,故选 C项;“经济结构”“百姓生活水平”与材料主题“社会生活西化”不一致,A、B两项错误;“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表明不是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D项错误。答案:C4(2020浙江百校联考)20世纪初,电报的广泛运
4、用使上海各大报刊在追求新闻“速而确”方面难分伯仲,尤其对重大事件的报道,细枝末节虽有不同而整体脉络相差无几。这说明通信事业的进步()A推动了近代科技发展B消除了报刊行业竞争C提升了新闻基本效能D制约了新闻报道深度解析:“速而确”体现电报使报刊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明显增强,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通信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而非科技的发展,A项错误;“各大报刊在方面难分伯仲”体现了竞争仍然激烈,B项错误;材料只述及报道的时效性,并没有提到报道的深度,D项错误。答案:C5(2020山东烟台期中考)1930 年5 月中旬大公报为陕西某事连续配发了以下社评。这反映出()5月12日为陕灾致最后之呼呼5月13日各尽
5、我之救命责任5月14日各竭其力,各尽其心5月15日陕灾之造因及目前之转机A.众多报纸媒介密切关注灾情B官方赈灾力量十分有限C大众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D媒体关注政府救灾力度解析:根据材料大公报为陕西受灾连续配发了4篇社评,可知报纸密切关注社会问题,呼吁各界尽职尽责,体现了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反映了大众传媒与社会的互动,故选C项;材料只述及大公报,并没涉及“众多报纸媒介”,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官方赈灾力量的多寡和政府救灾问题,B、D两项错误。答案:C6(2020四川成都市一模)下表为香港“精武”系列电影中虚构的民族英雄“陈真”形象。据下表可知()精武门(1972年)穿传统短布衫,狂野不羁;为
6、师父报仇,击碎“东亚病夫”牌匾精武英雄(1994年)穿中山装,留学日本;为师父报仇,交日本友人,同日本女孩恋爱精武风云陈真(2010年)穿西装、抽雪茄、钢琴弹奏国际歌;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国后加入地下组织同日本军方斗争A.时代变迁影响民众文化消费心理B“陈真”形象的艺术品位愈来愈高C影视作品提升了民众的历史素养D影视作品愈益重视还原历史真实解析:根据表中不同年代作品中“陈真”形象可知,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民众赋予了民族英雄“陈真”不同的内涵与形象,这说明民众文化消费心理受时代变迁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民众的心理需求,B项主旨不一致,错误;“陈真”形象的变迁是否提升了民众
7、的历史素养无法知晓,C项错误;香港“精武”系列电影是虚构的,不可能还原历史真实,D项错误。答案:A7(2020江西省第一次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铁路发展简况表时间发展状况说明1911年全国通车里程约9 000公里外国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外国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中国国有铁路约20%1949年底大陆铁路营业里程2.181万公里机车有4 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1981年大陆铁路营业里程50 181公里大陆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其中电气化铁路1 033公里;复线率约15%;绝大部分机车为我国自己生产,并自主研制了内燃机
8、车和电力机车2018年大陆营业里程13.1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3.5%和61.8%(为2015年底数据);高铁营业里程2.9万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高铁机车及信号设备绝大部分为自主生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据王渝生中国铁路百年史话、高志华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建设60年的回顾与展望等辑录而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特点,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981年前和1981年后我国铁路发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发展史中可以得出哪些重要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1911年”“全国通
9、车里程约9 000公里”得出:起步晚;根据“1949年”“大陆铁路营业里程2.181万公里”,1911年与之相比得出:发展慢;根据材料“机车有4 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个工厂”得出:对外国依赖性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中国近代社会背景,可从经济落后、长期受到西方侵略、战乱频繁等方面分析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表格信息中“时间”“发展状况”的对比以及说明中的关键词“自主研制”,从发展速度快、以自主技术为主等角度总结回答。第二小问“不同点”,根据表格信息,可看出1981年前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通车里程”上,而1981年后在通车里程、铁路质量、铁路长度、车辆制造和
10、信号设备制造、技术创新方面都有所发展,进而得出不同点为1981年后是全面发展。第三小问“认识”,综合材料和所学,可从铁路的作用、铁路发展的原因和材料中反复提及的“自主研发”等角度回答。答案:(1)特点:起步晚;发展慢;对外国依赖性强(或者半殖民地性明显)。原因:经济落后,特别是工业、科技落后;长期受到西方侵略;战乱频繁,严重制约铁路建设。(2)相同点:发展速度快;以自主技术为主。不同点:前者主要体现在通车里程的增长;后者在通车里程、铁路质量、铁路长度、车辆制造和信号设备制造、技术创新方面全面发展,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认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必须铁路先行;必须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与自主创新为主;工业和科技是铁路发展的基础;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促进中国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