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区域基础一、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们对城市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城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也有人认为“是防御安全的需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出现后于农村,它是在原始公社制的末期形成的。场所 经常性交换 市集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扩大了的交换 城市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自然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被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一般来说,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非特殊只能的小城镇要紧密的多,因此大城市地域分布分布上的规律更典型。大多数城市
2、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湿度的降水。且与区域地形条件有密切关系。2、我国城市按其所在区域地形分类有10中类型:地形类型例子滨海城市三角洲平原城市长三角、珠三角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华北平原外侧沿燕山南麓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 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城市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平原中腹的城市高原上的城市蒙古高原上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中山谷地城市南平、十堰、攀枝花高山谷地城市拉萨3、我国城市在不同区域地形类型分布频率(1983)地形类型城市数%滨海平原/丘陵21 7.3三角洲平原城市17 5.9平原中腹的城市29 10.0 山前洪积
3、冲积扇平原63 21.8 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 20 6.9 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76 26.3 高平原6 2.1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41 12.2 中山谷地城市15 5.2高山谷地城市1 0.3 三、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内容十分丰富,这些条件有的是自然地理条件的衍生转化,有的是区域经济开发的历史积累,还有的是未来的发展可能性。城市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的基础原理就在于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服务。城市与外界区域之间的交流手段。第二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4、一、地理位置的概念 巴朗斯基曾经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也就是说,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力的结合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如大同的矿业城市;武汉、上海、广州的港口城市;城市的腹地大小、条件和城市与腹地的通达性;它是一个绝对个性化的特点。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1、大、中、小位置:从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如上海,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及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中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黄浦江和吴淞江。2、中心、重心
5、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从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区分的;如太原、贵阳作为各自身份的中心,舟山的沈家门作为邻接渔场。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从对外交通设施角度来分析;如天津向塘沽,宁波向镇海,石家庄。铁路、公路、内河、海运、空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之间在一个城市的组合状况和联运条件又构成城市间交通地理位置的复杂差异。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从城市产生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将城市分成三种类型:(1)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心地城市,如大多数集镇、城镇、县城;(2)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而形成的,以交通运输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如港口城市;(3)为满足
6、某种专门需要,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如工业城市,风景城市;城市形成的区位三角:专门化职能,以工业城市为例(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探矿基地 加工基地 工业城市 大城市 城市 港口城市 城镇 港埠 集镇 渡口 中心地职能 交通运输职能,以港口(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为例(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 约翰斯顿在城市和社会一书中描述了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城市产生的过程。他所描述的城市基本上属于中心地类型的小城镇,也可成为服务中心。这种小城镇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商品农业的出现和发展、物资集散和交换功能的扩大而不断产生和发展。这类小城镇的共同特点
7、是职能的综合性,发展的稳定性和鲜明的等级性。当然,农业的影响决不仅仅局限于中心地类型的小城镇,它为所有城市提供粮食和副食品,而且还要为城市工业提供原料。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 1、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小城市,其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天赋的和人为的交通地理位置。而所谓转运功能,美国拉格教授认为可分为三类:a.实体转运;b.商业性转运;c.政治性转运;港口城市是最典型的以转运功能为主的城市,它可能包括上述三种转运功能。2、转运只能为主的城市按其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分为:铁路沿线小城市,铁路枢纽城市,渡口小城镇,边境和特区城市,综合性运输枢纽城市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下,转运职能
8、为主的城市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经济腹地、后方疏运系统及城市本身的建设条件。三、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 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其产生和发展强烈地依赖于某种天赋的资源和人类某种特殊的需要。这类城市发展的前景一方面取决于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开采条件等;另一方面取决于国家或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要。规模经济:是指某一生产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有可能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至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亏本的地步。集聚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y):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跟商品农业影响相似,规模经济和积聚经济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专门化只能为主的城市,适用于所有城市,只是专门化职能城市最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