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62KB ,
资源ID:4427251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4272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山东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doc

1、山东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242020年5月29日文档仅供参考山东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 编号:NJGF37/T005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试行) -12-08发布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 发布前 言1、本规范由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提出。2、本规范由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归口。3、本规范由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负责起草。4、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杨振立、马根众、童涵、窦乐智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规范规定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生产中秸秆覆盖、土壤深松、免耕播种、病虫草害防治四项机械作业的有关定义、作业要求、作业质量及检查验收,主要作业机具

2、及技术状态要求、安全规则、操作规程等。1.2本规范适用于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保护性耕作模式。1.2.1玉米免耕直播一年两作模式作业流程 玉米免耕直播喷洒除草剂田间管理玉米人工或机械收获秸秆覆盖深松或地表处理(2-4年一次,视土壤容积密度和地表覆盖物情况定)小麦免耕播种喷洒除草剂田间管理小麦联合收获秸秆覆盖。1.2.2玉米套播一年两作模式作业流程玉米套播小麦联合收获秸秆覆盖喷洒除草剂田间管理玉米人工或机械收获秸秆覆盖深松或地表处理(2-4年一次,视土壤容积密度和地表覆盖物情况定)小麦免耕播种喷洒除草剂田间管理。1.3本规范主要用于指导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生产作业。2、相关规范性文件JB 5117-19

3、91 谷物联合收割机通用技术条件JB/T6680-1993 玉米收获机械 技术条件JB/T6678-1993 茎秆切碎还田机 技术条件JB/T6274.1- 谷物播种机 技术条件JB/T97881999 深松铲和深松铲柄JB/T7723.1-1995 背负式喷雾喷粉机 技术条件DB37/T285- 农业机械作业质量 谷物机械收获DB37/T283- 农业机械作业质量 机械耕整地DB37/T284- 农业机械作业质量 机械播种DB37/T315- 农业机械作业质量 秸秆机械还田GB 16151.12-1996 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谷物联合收割机GB 16151.9-1996 农业机械运行安

4、全技术条件 播种机农业部农办机 3号文件: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鲁农机科字 9号文件: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鲁农机技字 3号文件:3、定义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3.1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3.2秸秆覆盖将作物秸秆用机械粉碎后均匀的抛撒地表。包括小麦秸秆覆盖和玉米秸秆覆盖。3.3免耕播种在收获后未经任何耕作的田间进行播种作业。3.4深松深度一般超过犁底层、上下土层基本不乱的松土作业。3.5病虫草害的控制和防治利用化学药品或地表作业对病虫草害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的作业。3.6田间管理作物生长期间进行的(中耕

5、)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培土及间苗等作业。3.7地表处理经过浅松、耙地等作业,整平地块,或对过多的地表覆盖物掩埋。3.8犁底层历年等深耕作时,由于犁体多次压实,在耕层下面形成的密实土层。3.9玉米免耕直播在小麦收获后的地块上,不耕翻土壤,直接利用机械进行播种的作业方式。3.10玉米套播在小麦行间,进行玉米播种的作业方式。3.11 农药防治和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化学药品4、秸秆覆盖作业4.1小麦秸秆覆盖4.1.1作业要求与作业质量4.1.1.1采取小麦联合收获作业,一次完成小麦收获和秸秆还田覆盖。小麦割茬高度一致,秸秆覆盖率30%。若采用高留茬覆盖割茬高度不低于250mm。4.1.1.2为了提

6、高玉米免耕直播质量,联合收割机可配带茎秆切碎器,使秸秆切碎长度150mm;切断长度合格率90%;抛洒不均匀率20%。4.1.2作业机具及技术状态要求4.1.2.1作业机具可选用自走式或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4.1.2.2技术状态要求A、联合收割机的秸秆切碎装置和抛撒装置技术状态完好。B、发动机(拖拉机)启动应顺利平稳,熄火彻底可靠。C、发动机、液压系统不允许有漏油、漏水、漏气;割台和脱粒机体等部件的结合面和密封面不漏粮。D、各调节机构应保证操作方便,调节灵活、可靠。各部件调节范围应能达到规定的极限位置。E、液压操纵系统和转向系统应灵活、无卡滞现象;液压系统应清洁,各操纵机构应轻便灵活、松紧适度

7、。F、符合的规定。4.1.3安全规则符合的有关规定。4.1.4操作规程4.1.4.1机组人员配备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应至少配备驾驶员2名,辅助人员1-2名。驾驶人员应技术熟练,掌握机具的工作原理,以及调整、使用和一般故障排除方法,并具有相应的驾驶证、操作证。4.1.4.2作业前准备A、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应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与拖拉机进行挂接。B、新购小麦联合收割机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试运转和磨合。C、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对运转部件注油维护;检查各紧固件是否紧固、机械各部位运转是否正常,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维修,保证机械能正常作业。D、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机油、柴油、冷却水,及时

8、进行补充。E、地块准备:平整地头,勘察行走路线,在不明显障碍物处做好标记。4.1.4.3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A、操作方法a、开始作业时应平稳接合脱粒离合器,逐渐加大油门至作业所需要的最大油门,渐渐降低割台至收割位置,挂档前进,进入正常作业。作业中无论行走快慢,都要选择大油门作业。b、根据地面、小麦产量及干湿情况,选择合适前进速度,一般用1档或2档作业。当小麦产量很高或湿度很大时,可采用不满幅作业。c、按照农艺要求调整割茬高度。并随时观察秸秆抛撒情况,发现秸秆堆积、漏粮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熄火,检查、排除故障。B、作业中注意事项a、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和小麦生长情况,相应调整收割机的风量、转速和间

9、隙,使联合收割机达到最佳工作状态。b、作业中除经常检查小麦收割质量外,还应检查秸秆切碎和抛撒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停车调整。c、秸秆切碎器后严禁站人。切碎器未停止转动前,严禁维修调整。d、作业中应注意麦地中的障碍物,如铁、木、石块、其它异物等。 e、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及时进行收割机的班次保养。4.2玉米秸秆覆盖作业4.2.1作业要求与作业质量4.2.1.1采取玉米联合收获作业,一次完成玉米收获与秸秆还田覆盖;或采用秸秆还田机粉碎还田覆盖。4.2.1.2秸秆切碎长度应100mm;秸秆切碎合格率90%;抛撒不均匀率20%;秸秆覆盖率30%。4.2.1.3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采用圆盘耙进行表土处

10、理。4.2.2作业机具及技术状态要求4.2.2.1联合收获作业选用自走式或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单独秸秆还田作业选择秸秆还田机。4.2.2.2技术状态要求A、配套拖拉机动力性能良好。B、秸秆粉碎还田部件运转平稳,连接件、紧固件无松动、卡、碰和异常声音。C、秸秆还田机刀片(锤爪)装配前应按重量分级。刀片(锤爪)重量差不大于10克,同一重量级的刀片(锤爪)装配在同一根刀轴上,组装后刀片(锤爪)应转动灵活。D、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调整还田机离地高度,保证作业质量。4.2.3安全规则4.2.3.1机组驾驶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4.2.3.2作业时,限驾驶员一人操作,附近严禁站人,严禁拆卸安全护罩。4.2.

11、3.3使用一年以上的机具必须经过全面的检修保养。4.2.3.4按时停机熄火检查刀片(锤爪),严禁刀片(锤爪)残缺工作。4.2.3.5排除故障、检查调整、润滑保养时必须停机,在切断动力或发动机熄火后进行。4.2.4操作规程4.2.4.1机组人员配备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作业应配备驾驶员1-2名。驾驶人员应技术熟练,掌握机具的工作原理,以及调整、使用和一般故障排除方法,并具有相应的驾驶证、操作证。4.2.4.2作业前准备A、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具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各紧固件、连接件、传动件等是否松动、脱落、损坏,各部位间隙、距离、松紧是否符合要求,保证其技术状态良好。B、检查各焊接件是否有

12、裂缝、变形,易损件是否损坏,切碎器刀片(锤爪、)传动带、链条、齿轮等部件有无严重磨损,并排除故障隐患。C、启动拖拉机,检查提升系统是否正常,结合动力,检查各运动部件、工作部件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响声。D、机具完成安装、调试后,应进行试作业。E、清理地头地边。如玉米联合收获机不能自行开道,应提前1-2天,人工割出通道。F、提前对田块中的沟渠、垄台予以平整,并在水井、电杆拉线等不明显障碍处安装标志,以利于安全作业。4.2.4.3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A、操作方法a、应认真阅读机具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b、发动机启动后,平稳接合动力输出装置,逐渐加大油门达到机械作业转速,降低割台至收割位

13、置,挂挡前进,进入正常作业。c、作业中无论行走快慢,都要选择大油门作业。d、工作中驾驶员应及时操纵液压手柄,使割台和还田机保持正常离地高度。e、机组到达地头时,不要立即减小油门,以便秸秆被完全粉碎,防止堵塞。B、作业中注意事项a、作业中驾驶人员应随时注意观察机械作业情况和检查作业质量,发现异常应及时排除和调整。b、操作中应避免还田机刀片(锤爪)打土,避开石块、树桩等障碍,以免损坏粉碎机刀片(锤爪)。c、作业中不应随便减小油门,降低发动机转速。d、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及时进行收获机的班次保养。4.3作业质量检查验收4.3.1秸秆粉碎覆盖质量检测,按照进行。4.3.2地表覆盖率”和”秸秆覆盖量”的

14、测定,参照进行。5、深松作业5.1作业要求与作业质量5.1.1根据不同土壤条件选择相应机具进行深松作业,作业时土壤含水量应在15%22%之间。5.1.2根据土壤条件和土壤压实情况,一般24年一次。5.1.3松深稳定性变异系数20%,深松作用宽度4/5深松深度。5.1.4玉米行间深松:深松间隔与玉米种植行距相同,作业后镇压或覆盖;深松深度230300mm;作业时间在玉米5叶期之前。5.1.5小麦播前深松:局部深松时,采用带翼深松铲进行下层间隔深松,表层全面深松,深松间隔400600mm,深松深度230300mm;全面深松时,深松深度350500mm,不得有漏松现象。 5.2作业机具及技术状态要求

15、5.2.1作业机具的选择5.2.1.1局部深松:玉米行间深松选用单柱式深松机,一般为凿形铲式;小麦播前深松选用带翼深松机。5.2.1.2全面深松:一般选用全方位深松机。5.2.2技术状态要求5.2.2.1 深松铲符合有关标准要求。5.2.2.2 整机结构完整。机架无变形、弯曲。5.2.2.3 所有螺栓、螺母紧固, 限深轮、镇压轮、操纵机构灵活、可靠。5.3安全规则5.3.1 未提升起机具前,不得转弯和倒退。5.3.2 作业时深松机周围严禁站人。5.3.3 深松作业中,若发现负荷突然加增,应立即减小作业深度,找出原因,及时排除故障。5.3.4 振动深松机应在停车并切断动力输出后进行调整或清草。5

16、.4 操作规程5.4.1机组人员配备 深松作业应配备驾驶人员1-2名。驾驶人员应技术熟练,掌握机具的工作原理,以及调整、使用和一般故障排除方法,并具有相应的驾驶证、操作证。5.4.2作业前准备5.4.2.1深松机的检查与挂接A、检查紧固所有螺栓、螺母,检查限深轮、镇压轮及操纵机构是否灵活、可靠,并按技术要求进行注油保养。深松铲磨损严重时,应及时更换。B、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具进行挂接。5.4.2.2深松机的调整A、将机具降至工作状态,进行机架水平的调整。B、行间深松时松土铲的行距应根据作物行距的宽窄作相应的调整。C、根据农艺要求和土壤犁底层所处的深度和厚度确定作业深度,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调

17、整。D、带有切草装置和脱草装置的深松机要进行相应调整。5.4.2.3作业前应根据地块形状规划出作业小区和转弯地带,保证作业时行车方便,空行程最短。5.4.3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5.4.3.1操作方法A、启动发动机,升起机具,挂上工作档,慢慢松开离合器,同时操作液压升降,加大油门,使机具逐渐入土,直至正常耕深。B、深松机作业速度要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作业中应保持直线行驶,并保持深松时的行程间隔距离一致。C、按照事先规划的作业小区和作业路线进行作业。5.4.3.2注意事项A、玉米行间深松应经常检查镇压轮的固定情况,以免作业中伤苗、压苗。B、作业中应及时清除铲柱和铲头上的泥土和缠绕的杂草;注意检查限

18、深轮和镇压轮的转动情况,以减小牵引阻力和提高作业质量。C、作业中应注意观察机具作业质量和作业状态,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调整和排除。5.5 作业质量检查验收A、检查松土深度是否一致,有无漏松现象.B、检查地表有无拖堆现象,耕层土壤翻动情况。C、作业质量检查、检测按照中5.3要求进行。6、免耕播种作业6.1作业要求与作业质量6.1.1玉米免耕播种播种量:一般为1.52.5kg/亩;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050mm,沙土和干旱地区应适当增加1020mm;施肥深度:一般为80100mm,即在种子下方4050mm。6.1.2小麦免耕播种播种量:一般水浇地510kg/亩,旱地1215kg/亩;播种深度:一般

19、在2040mm,应落籽均匀,覆盖严密;施肥深度:种子侧下50mm。6.1.3作业质量6.1.3.1播种量:按农艺要求范围上限误差0.5%,下限误差3%。6.1.3.2种子机械破碎率0.5%,播种深度合格率75%。6.1.3.36.2作业机具及技术状态要求6.2.1作业机具选择:玉米免耕播种机和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等,玉米套播可选用玉米套播耧。6.2.2技术状态要求6.2.2.1播种机应符合的标准要求。6.2.2.2排种(肥)器完好,工作正常,调整灵活、可靠;种、肥箱不漏种、肥;排种(肥)管无阻塞。6.2.2.3开沟器、镇压轮以及传动机构等技术状态良好。6.2.2.4带有旋耕刀的播种机,旋耕刀应安

20、装可靠,刀距均匀一致,与开沟器无碰撞。6.3播种机安全规则6.3.1符合中第4节安全要求的规定。6.3.2使用带有旋耕刀的播种机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操作。6.4播种机操作规程6.4.1机组人员配备播种机作业应配备驾驶人员1名,辅助人员1-2人。驾驶人员应技术熟练,掌握机具的工作原理,以及调整、使用和一般故障排除方法,并具有相应的驾驶证、操作证。6.4.2作业前准备6.4.2.1播种机的检查与挂接A、检查紧固部位、传动部位是否牢固、转动灵活,检查万向节十字架、刀轴轴承座、镇压轮轴承座、齿轮箱内、链传动等处润滑情况,加注相应润滑油。B、检查安全防护装置和警告标志是否完好。

21、C、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具进行挂接。6.4.2.2播种机的调整A、调整镇压轮的上限位置,保证镇压效果。B、按照使用说明书,调整排种(肥)器的排量和一致性。6.4.2.3勘察地块A、播种前应认真勘察地块的情况。查看地表是否平整,障碍物是否清除,若不能清除的应作好标志。B、根据地块情况划分作业小区,划出机组地头起落线, 作出标志;小区宽度一般为播幅的整数倍。地头宽度一般为播种机工作幅宽的24倍。6.4.3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6.4.3.1操作方法A、正常作业前,先进行试播。试播一个行程,检查播种量、播种深度、施肥量、施肥深度、有无漏种漏肥现象,并检查镇压情况,必要时进行调整。B、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

22、要求确定作业速度,按照事先划分的作业小区和行走路线作业。C、作业中应尽量避免停车,以防起步时造成漏播。如果必须停车,再次起步时要升起播种机,后退0.51m,重新播种。6.4.3.2注意事项A、作业中应控制好作业速度,直线行驶作业。B、注意检查种子、肥料数量,及时补充。C、注意检查排种(肥)器、输种(肥)管的排种(肥)情况和播种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D、机组在工作状态下不可倒退,地头转弯时应降低速度,切要在划好的地头线处及时起、落。E、注意观察机具工作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停机维修和调整。6.5作业质量检查验收作业质量检查、检测按照进行。7、病虫草害的控制与防治作业7.1作业要求与作业质量7.

23、1.1药剂喷洒均匀,漏喷重喷率均5%。7.1.2依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特性,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和剂型。7.1.3根据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和环境条件适期用药,提高施药效能。7.1.4按照有效用药量准确用药,主要包括浓度、用量、施药次数等。7.1.5针对施药目标和农药性能采用适当的用药方法和先进可靠的施药工具。7.1.6采取严格管理措施,全面掌握农药使用技术,尽量避免或减少药害的发生。7.2作业机具及技术状态要求7.2.1作业机具的选用,结合农村实际以小型为主,可选用喷雾机、喷粉机喷雾喷粉机等作业机具。7.2.2技术状态要求作业机具符合。7.3安全规则和劳动保护7.3.1安全规则7.3.1.

24、1在杂草、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安全用药的一系列规定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7.3.1.2参加植保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农药性能、安全操作和农药中毒解救方法的培训。7.3.1.3使用手动喷雾器喷药时应隔行喷。手动和机动药械均不能左右两边同时喷。大风和中午高温时应停止喷药。7.3.1.4旋转部件、排气管等处应有防护措施,喷管组件长度不小于1m。7.3.1.5作业结束后,施药器械不准在天然河域中清洗,防止污染水源。机具所有接触药液(粉)部位,均应清洗干净,安全阀松开。清洗器械的污水不准随意泼洒。7.3.2劳动保护7.3.2.1参加植保作业的所有人员必须身体健康,体弱多病、患皮肤病或皮肤

25、有创伤的人以及怀孕、经期或哺乳期妇女,未成年儿童不得参加作业。7.3.2.2参加作业的人员应配戴防护用品(如胶皮手套、口罩、防护面具等),穿长袖上衣,长裤和鞋、袜。进行超低量喷雾时,应将工作服的袖口和裤口扎紧。7.3.2.3作业中禁止吃食物、吸烟或饮水。每日工作后喝水、抽烟、吃东西之前要用肥皂彻底清洗手、脸和漱口,有条件的应洗澡。被农药污染的工作服要及时换洗。7.3.2.4工作地点应准备好洗漱工具和解毒药物。作业人员如有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作业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清水漱口并擦洗手、脸和皮肤等暴露部位,及时送医院治疗。7.4操作规程7.4.1机组人员配备机组一般配备1-2人。

26、操作人员应技术熟练,掌握机具的工作原理,以及调整、使用和一般故障排除方法,经过培训,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7.4.2作业前准备7.4.2.1按照机具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机具进行检查调整。7.4.2.2按照安全规则要求准备防护用品和储备足够数量的清洁水。7.4.2.3严格按农药使用说明书使用。7.4.2.4规划作业小区和行走路线。7.4.3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7.4.3.1操作方法A、试喷a、根据喷头流量和有效喷幅确定行走速度。b、进行施药量分布试验,测量机具实际有效工作幅宽和施药量的均匀性,进行必要的调整。c、试喷两个行程。第一行程核对施药量和检查喷洒质量,进行必要调整。e、在第二行程结束后,检查

27、漏施和重施情况,进行必要调整。B、正常作业a、按照作业小区划分和行走路线进行作业。b、作业中应保持直线行驶,避免压苗、伤苗现象。7.4.3.2注意事项a、作业时应避免在风向不稳定,风速超过规定标准的天气或高温烈日、大雨降临的天气作业。有风时,应逆风或与风向垂直方向作业。b、作业中排除故障,拆卸工作部件先消除管道中的余压,管口不可对人。c、每班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除农药箱中残余的药液、药粉。d、喷洒农药的地块四周,应设置明显标志,在作业后农药失效前禁止人畜穿越或停留在作业区,也不准进行作物采收工作。7.5作业质量检查验收7.5.1检查作业的时间及作业方法,是否符合农业技术要求。7.5.2田间作业质量的验收7.5.2.1检查工作幅宽结合情况,压苗情况.7.5.2.2核对农药的调制比例及作业地块农药施用总量,目测有无农药漏泄印迹,并及时处理。7.5.3药效的检查对比。作业前查清作物受害情况,作业后经过一定时间,检查单位面积病虫草害死亡情况或病害改变情况,检查作物受到的药害大小和作物生长恢复情况,进行前后对比和综合分析后,最终评定、验收作业的质量水平。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